碳中和,全球在行動:法國爭當國際舞臺「生態先鋒」

2021-01-15 大眾網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 (文/陳晨)

  編者按 2020年9月,中國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碳中和,就是淨零排放,是指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與大自然吸收的溫室氣體相平衡,目的是維持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相對平衡,溫升不再發生變化。為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嚴峻挑戰,除中國外,歐盟、英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也紛紛設置碳中和目標實現時間表,一場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潮正在形成。

  近年來,法國政府越來越意識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嚴重性和極大危害性,對生態環保、能源以及可持續發展等給予特殊關注。2020年4月,法國頒布法令通過「國家低碳戰略」,設定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除改變本國發展模式外,法國還展開「綠色外交」攻勢:主辦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推動達成《巴黎協定》,力促歐盟履行更多氣候減排承諾,以及主導國際氣候談判等,爭取在國際舞臺上扮演「生態先鋒」角色。

  節能減排法令先行

  法國政府2015年首次提出「國家低碳戰略」,正式建立碳預算制度。該戰略在2018-2019年得以修訂,調整了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目標,從原來比1990年減少75%,改為「碳中和」目標。2020年4月21日,法國政府以法令形式正式通過該預算。

  與「國家低碳戰略」相輔相成的是法國在2015年8月通過的《綠色增長能源轉型法》,依法構建了法國國內綠色增長與能源轉型的時間表。此外,法國政府在過去幾年還制定並實施了《多年能源規劃》(PPE)、《法國國家空氣汙染物減排規劃綱要》等,為實現節能減排、促進綠色增長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按照法國總統馬克龍2019年參加全國大辯論的建議,由150名隨機選中的法國公民組成的《公民氣候公約》委員會於當年10月成立。根據該委員會成員提出的草案,法國政府將於2021年1月底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將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暖等概念寫入憲法。

  法國跨行業空氣汙染研究技術中心2020年6月發布公報說,法國2018年(4.4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和2019年(4.4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二氧化碳排放量是自1990年以來最低水平,特別是2018年較前一年下降4.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法國的碳排放量仍會保持下降趨勢,但這與低碳目標還「相距甚遠」。

  儘管法國在綠色增長和節能減排問題上目標明確、雄心勃勃,但馬克龍在2017年舉行的聯合國波恩氣候變化大會上也表示,歐盟各成員國在落實減排措施和保障氣候資金方面需要克服諸多困難,能源轉型並非易事。

  能源轉型急需資金

  資源匱乏,在歐盟一直是煤炭的主要進口國之一。法國生態轉型部2020年1月宣布,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法國的最後四個燃煤發電站將於2022年前全部關閉。

  不難發現,法國政府的舉措將導致短期內該國對可再生能源需求驟升,對能源基礎設施、資金投入等方面造成較大壓力。法國政府以應對氣候變化為由,2018年宣布上調燃油稅,原定2019年1月1日再次上調,引發了曠日持久的「黃背心」運動。

  當前,新冠疫情致法國經濟復甦乏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急需大量資金支持。儘管法國政府從立法層面採取措施激勵各類主體參與國家綠色增長和能源轉型,但仍面臨妥善解決煤電和核電行業新增失業、強化企業發展可再生能源意願、改變居民用電習慣等諸多挑戰。

  打造「綠色軟實力」

  目前,全球面臨氣候變化的挑戰日益嚴峻,生態環保問題業已變成國際性的政治熱點話題。由於涉及各國的根本利益,圍繞環保問題的較量可能直接影響到大國關係和政治格局的演變。法國試圖通過內部和外部努力建成一個「環保大國」,雄厚的生態文明實力將成為法國新的軟實力。

  早在2008年,法國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全力推動歐盟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儘早達成共識,2008年12月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峰會上,歐盟達成《氣候行動和可再生能源一攬子計劃》;此後,法國還在非洲和拉美地區著力開展「綠色外交」,通過提供資金等方式幫助區域內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在法國巴黎舉行,法國在籤署《巴黎協定》過程中發揮了引領作用。

  【延伸閱讀】西媒:《巴黎協定》遠不足以遏制全球氣候危機

  參考消息網11月7日報導 西媒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前任主席、大氣科學家羅伯特·沃森5日在報告《氣候承諾背後的真相》中警告說,各國在《巴黎協定》中作出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顯然不足以緩解氣候危機。

  據埃菲社11月5日報導,這份由專家團隊撰寫的報告對全球控制升溫1.5攝氏度的目標進行分析。報告稱,要使氣溫在2030年降至該閾值以下,全球排放量必須比1990年減少50%,並在2050年實現零排放。

  報告稱,實現這個目標的國際承諾非常「緊缺且姍姍來遲」。

  該報告由總部設在美國的無政府組織全球生態基金會於5日發布,恰好是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以及馬德裡開始籌辦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之時。美國「退群」之後,包括法國、歐盟委員會、西班牙和智利等領導人發表一系列公開聲明,表示捍衛《巴黎協定》。

  報導稱,如今擔任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主席的沃森指出:「即便所有自願性的氣候承諾都能得到充分履行,也不能達到遏制氣候危機惡化所需努力的一半」。

  報告合著者沃森補充說,除少數國家外,無論是收入最高的國家還是最貧窮的國家,它們的承諾顯然「不足以」遏制氣候危機。同為撰稿人的還有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專家、阿根廷國家科技大學教師巴勃羅·坎西亞尼和美國哈佛大學海洋學教師詹姆斯·麥卡錫。

  坎西亞尼稱:「如果各國在未來十年中未能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一半,那麼颶風、嚴重風暴、火災和洪水的數量和強度可能會翻倍,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是同理。」(編譯/李子健)

  (2019-11-07 06:35:01)

  【延伸閱讀】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決定正式生效 美歐投資者力勸重返協定

  參考消息網11月4日報導 據路透社倫敦消息,在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開始正式生效之際,代表歐洲和美國投資者的氣候變化機構投資者集團4日敦促美國迅速重新加入該協定。

  報導稱,氣候變化機構投資者集團的成員包括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公司。該集團警告,美國退出2015年《巴黎協定》可能導致該國在創建更清潔全球經濟的競爭中落後。

  氣候變化機構投資者集團執行長普法伊費爾說:「重新致力於《巴黎協定》將發出一個重要政策信號,有助於釋放更多投資者資本,為美國經濟關鍵行業可持續增長和增加就業提供支持。」

  據報導,美國政府去年11月4日正式通知聯合國,要求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根據規定,退出過程需要一年,這意味著美國將於今年11月4日起正式退出《巴黎協定》。(編譯/杜源江)

  (2020-11-04 16:04:15)

  【延伸閱讀】法媒:歐盟綠色能源發電量同比增12% 首超煤炭

  參考消息網2月2日報導 法媒稱,歐盟國家的電力行業在2017年向綠色生產邁出了很大的步伐。

  據法國《解放報》網站1月30日報導,根據英國和德國兩家智庫1月30日公布的報告,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的發電量去年同比增長了12%。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在歐盟國家首次超過了燃煤電站的發電量。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因為在五年前燃煤電站的發電量還是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兩倍多。

  2017年,歐盟國家有約三分之一的電能來自綠色能源,包括風能(11.2%)、太陽能(3.7%)、生物能源(6.0%)和水電(9.1%)。風能的增長尤其迅速,2017年風能發電量同比增長了19%。

  自2010年以來,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在歐盟國家電力構成中的佔比翻了一番多,從2010年的9.7%增長到2017年的20.9%。這種趨勢或許能讓歐盟實現其目標: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電力構成中佔比達到50%。

  然而,在歐盟內部,各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努力差異很大。根據上述報告,德國和英國進展最快,過去三年僅這兩個國家就貢獻了可再生能源增量的56%。另一方面,東歐國家依然嚴重依賴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煤炭。此外,化石能源發電量依舊在歐盟國家總發電量中佔45%。

  隨著耗電量的連續攀升,儘管能源領域二氧化碳排放量終於止住增長腳步,但歐盟想要達到目標依舊很難。在巴黎氣候協議籤署時,歐盟提出的目標是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相比1990年減少40%。上述報告總結說:「這些數據表明,歐盟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努力還不夠,歐盟的能源政策還應當加強。」

  (2018-02-02 11:30:55)

相關焦點

  • iearth-愛地球環保機構碳中和綠植行動倡議信
    生態失衡,氣候紊亂全球氣候變暖改變了當前的世界氣候格局;還破壞了生物鏈、食物鏈,改變洋流格局,帶來嚴重的惡果。例如影響候鳥遷移的時間,導致害蟲泛濫,大片森林被毀。氣候變暖已經導致許多國家和地區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頻頻發生,包括厄爾尼諾、乾旱、洪澇、雷暴、冰雹、風暴、高溫天氣和沙塵暴等。
  •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中國海油在行動
    「中國海油」微信公眾號開設「低碳轉型 綠色發展」專欄,持續關注中國海油各單位在助力我國全面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的好做法,記錄下海油人蹄疾步穩向碳中和目標邁進的足音。一是建立碳排放影響評估技術體系,規範化開展碳排放影響評估工作;二是對標國際一流能源公司,為公司綠色低碳發展措施制定提供參考;三是研究新能源產業發展方向,促進公司低碳轉型。中海油服制定綠色發展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海油服)制定並發布近4萬餘字的《中海油服綠色發展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 說說碳中和的那些事兒_行業資訊_資訊頻道_全球起重機械網
    為什麼要提出碳中和?  這要從氣候變化說起。在中國環境記協近日舉辦的環境茶座上,生態環境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說,氣候變化導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影響日漸深重。海洋生態系統破壞嚴重,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縮等。高溫熱浪、極端強降水等氣象災害不僅造成經濟損失,更導致全球百萬人死亡。
  •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今天跟小新一起來了解——什麼是碳中和?據估算,這兩船碳中和LNG用於發電後,可滿足近30萬戶家庭一年的清潔用電需求。為滿足人們對於清潔能源的需求、凸顯LNG的環保價值,中國海油與殼牌將使用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全球多個基於自然項目的碳信用,抵消兩船LNG從勘探開發到最終消費所產生的全部碳排放,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
  • 深度|一文讀懂「碳中和」
    《巴黎協議》取代《京都議定書》,期望能共同遏阻全球變暖趨勢,形成了2020年後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其最重要的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努力將溫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為實現這一溫控目標,全球逾20個國家宣布要實現碳中和。
  • 水泥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路徑
    近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明確表示已啟動碳達峰行動方案的編制工作。2021年1月5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2021年,我國10年碳達峰,40年碳中和的履諾徵程已經開啟。 工業是碳排放重要領域,工業低碳減排對全國實現碳達峰的目標至關重要。
  • 全球哪些國家和地區設立了碳中和(淨零排放)目標?
    編輯丨國際能源網 聶汐兮 2015年《巴黎協定》設定了本世紀後半葉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越來越多的國家政府正在將其轉化為國家戰略,提出了無碳未來的願景。根據ClimateNews網站匯總的信息,以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淨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標。
  • 想穿越到2060年,看看「碳中和」的世界是怎樣的
    氣候危機:山火、高溫、颱風……對碳中和世界的想像只是這場深刻變革的「冰山一角」。為抵達碳中和這個目標,需要全社會經濟、能源和技術體系的系統性深刻變革。而變革背後的動因,正是我們正在親歷的氣候危機。2020年有多糟糕,每個人都有深刻的共鳴。不僅僅是禍及全球的新冠病毒,還有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生態多樣性破壞等問題。
  • 實施「碳中和」九號機器人一直在行動,2019年減少碳排放62萬噸
    當前,全球性生態危機成為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各國對於可持續發展的環保要求也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從中國剛剛宣布「碳中和」承諾目標就可見一斑。9月22日,中國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我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已達92億噸 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發揮更大作用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我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已達92億噸實現碳中和 森林作用大(美麗中國·降碳減排在行動①)本報記者 寇江澤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攝於2020年10月)。  樊甲山攝(人民視覺)開欄的話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目標承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
  • 從無到有第一步,碳中和LNG交易來了
    據了解,這批碳中和LNG船貨資源是6月中海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從殼牌購買,該交易也是碳中和LNG全球首次線上競拍。北京燃氣研究院副院長白俊表示,此次碳中和LNG交易成功邁出了國內綠色淨零碳天然氣從無到有的第一步,對國內天然氣行業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天然氣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
  •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我們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全球變暖不會因疫情停下腳步,應對氣候變化一刻也不能鬆懈」……  全球性危機亟須加強國際合作和集體行動。習近平主席發出重要倡議,呼籲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共同守護地球家園。
  •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森林草原溼地同樣發揮重要作用
    最近一段時間,有兩個涉及碳中和的公式引發人們關注。據國家能源諮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介紹,這兩個公式,即碳排放等於能源消耗乘以化石能源的佔比,再乘以單位化石能源排放;其次是碳匯,等於碳吸收加上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碳移除。「碳排放與碳匯這兩項如果基本相等,即為碳中和。」杜祥琬說。
  • 業內: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森林草原溼地同樣發揮重要作用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森林草原溼地同樣發揮重要作用「實際上,森林、草原、溼地等自然生態系統在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上,同樣能發揮重要作用。」今天下午,國家林草局生態司氣候處三級調研員張國斌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說。最近一段時間,有兩個涉及碳中和的公式引發人們關注。
  • 網評:開局之年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
  • 紅領行動|龍巖市委宣傳部:傳承紅色基因 爭當紅土先鋒
    ◆ 機關黨建「先鋒」工程之四十六 ◆ 龍巖市委宣傳部:傳承紅色基因 爭當紅土先鋒 龍巖市委宣傳部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創建「紅土先鋒」模範機關、「紅色宣講」進基層、「紅色黨史」培訓、「紅色年輪」政治生日、「紅色黨課」評選的「五紅」行動,持續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當紅土先鋒」主題活動,努力在建設閩西南生態型現代化城市,打造有溫度的幸福龍巖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 生態環境專家周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設定對山東是重要機遇
    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要求今後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採取有力措施,持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能源消費方式轉變成為必然。對此,齊魯工大(山東省科學院)二級研究員、山東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說:「碳中和、碳達峰將成為我國『十四五』開始的主攻目標,並協同完成『十四五』汙染防治攻堅戰。這個目標的設定對山東是重要的機遇,從產業角度來說,高耗能產業不能發展,氫能、綠色能源等可以大發展。山東要早布局,調整自身產業結構,佔據先機。」
  • 奧迪致力於全面實現生產基地碳中和
    此外,可持續製造遠不止於奧迪自身的生產基地:作為減碳計劃的一部分,奧迪攜手供應商聯合發掘供應鏈中的減排潛力,果斷決策並迅速採取行動,聚焦鋁、鋼、電池組件等高耗能材料的生產。  去年,奧迪全球產量達180萬輛左右。因此,儘可能實現產品製造的可持續發展是奧迪的宏偉願景。
  • 中國「十四五」新增長故事國際研討會暨《中國碳中和綜合報告2020...
    中國「十四五」新增長故事國際研討會暨《中國碳中和綜合報告2020》發布會召開2020-12-11 | 發布者:小編在線 | 來自工程機械在線   2020年12月10日,能源基金會通過線上會議的形式組織召開了中國「十四五」新增長故事國際研討會,並首次發布了《中國碳中和綜合報告2020》。
  • 降碳減排在行動 我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已達92億噸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我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已達92億噸實現碳中和 森林作用大(美麗中國·降碳減排在行動①)《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4日 第 14 版)開欄的話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目標承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