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全面零碳還有多遠?人大代表:2050年或實現零碳目標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原標題:離全面零碳還有多遠?人大代表們這樣說

我國關於碳排放的減排規劃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多位兩會代表表示,對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佔比50%以上感到樂觀,其中更有代表展望2050年我國可以實現零碳目標。

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認為203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30%的目標不算高,而2050年可再生能源有可能在全國能源結構中佔到一半;全國人大代表,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則認為,將2050年作為零碳達成目標的時間點應該是可行的,而且是機遇大於挑戰。而國家應對氣候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提出觀點,中國的碳排放峰值不會晚到2030年才實現,在十四五末的2025年實現是很有可能的。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樂山太陽能研究院院長姜希猛指出,我國目前對2030年的低碳指標是有設定的,但是在2030年之後,卻沒有設定更長遠的低碳發展目標,這和歐洲國家更為嚴格的低碳中長期發展目標具有非常大的差距。

因而,制定2030年之後的低碳發展目標非常重要,因為長遠目標的制定將會倒逼能源結構的優化。「假設要在2050年實現零碳,我們就清楚何時不能再投入火電廠,清楚何時不能再投入煤礦開採,後續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時間表就可以推導出來。」張雷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說道。

為了實現碳減排乃至零碳的目標,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大地算了一筆帳:如果電力增長速度大約在3%~4%,那麼中國經過努力,可以以非化石能源為主來滿足新增的電力需求,那麼也就是說風電、太陽能每年都要增加約5000萬千瓦,水電和核電也要分別增加1000萬千瓦,再加上生物質發電等,大約可以滿足2000多億~3000億度電以內的用電增量。

因此,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空間是非常廣闊的,然而現行的棄風棄光政策仍在限制可再生能源的總量規模。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霽雪認為,如果對於資源特別豐富地區的限電率有更高的容忍度,而更多地考慮其絕對成本和絕對價格,那麼可再生能源就會有更好的一個發展的目標和空間。

為了降低碳排放量,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建議儘快開徵碳稅,參考國際碳市場價格,考慮我國國情和企業的承受能力,建議對每噸二氧化碳徵收50元~150元的碳稅,我國每年可徵收約5000億~15000億元碳稅資金,上述財政收入可以用於支持生態修復、節能減排、低碳產業發展。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霽雪則從另一個角度,將可再生能源和供給側改革聯繫到一起,他認為對於清潔的低碳、零碳甚至是負碳的可再生能源,採取碳免稅或碳減稅的政策會更加合適,用供給側改革財稅政策的減法,來做成可再生能源的加法,形成了相對的優勢。

曹仁賢表示,通過初步計算,我國在2025-2026年應該能夠達到碳排放不再增加的目標,這樣可以大幅度降低氣候變化的壓力,因此2030年以後的中長期規劃,應當更大膽一點去設計。

「實際上我認為2050年清潔能源佔比50%的目標可能低了。」曹仁賢說道,他認為當務之急是十四五規劃要能夠說服各方面來為可再生能源讓路,來為新舊動能轉換以及能源結構優化讓出一條路,徹底改善能源結構以及化石能源的消耗,徹底改變目前的生態環境。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代表張雷:我對中國2050實現零碳目標充滿信心
    編輯 | 風電頭條 圖南全國人大代表、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昨天晚上,全國人大代表、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在線上媒體交流中表示,《能源法》應該為正在發生的「能源革命」設定一個總體目標,最關鍵的總體目標是為中國實現零碳設立時間表,為應對全球氣候危機作出表率。
  • 寰宇一家航空聯盟成員承諾到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
    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15日消息:寰宇一家航空聯盟的成員航空公司承諾到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成為全球首家為致力於實現碳平衡而共同努力的航空聯盟。寰宇一家聯盟的13個成員航空公司計劃在現有的環境框架內實現這一目標,該框架此前已得到各國政府的同意,包括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航空公司將通過各自不同的方式,如提升燃油效率,投資可持續航空燃料和更節能的飛機,減少垃圾及一次性塑料的產生,碳抵消等各種措施,來實現到2050年零碳排放的目標。
  • 雀巢承諾到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
    雀巢正積極採取行動,在公司業務增長的同時,致力於到2030年實現碳排放量減半,併到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  雀巢的行動將著力於扶持農戶和供應商以推動再生農業發展,同時在未來10年內種植數億棵樹,並在2025年實現100%使用可再生電力。此外,雀巢還在不斷打造更多的「碳中和」品牌。
  • 2035年零碳發電系統成本遠低於煤電
    從十八大報告確定低碳發展作為生態文明的三大特徵之一,到向《巴黎協定》談判進程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裡面明確提出2030年左右達峰,再到《「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提出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一直到近期的碳中和目標,中國政府逐步提高氣候行動力度,加速推動中國經濟和能源結構朝零碳排放方向轉型。從投資角度來看,碳中和目標推動「零碳」成為中國長期價值投資的新風向。
  • 科普 核能零碳供暖如何實現
    核能供熱已經成為解決城市能源供應  消除燒煤造成的環境汙染的一種新途徑  今天小新帶你揭開核能供熱的奧秘——  零碳,絕不是說說而已  國家電投海陽核電站在核能綜合利用方面迎來雙突破: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創建項目啟動和世界首個水熱同傳實踐工程投用,這是我國核能歷史上的新突破。
  • Uber加入亞馬遜支持的氣候承諾 2040年實現零碳排放
    原標題:Uber加入亞馬遜支持的氣候承諾 2040年實現零碳排放   站長之家(ChinaZ.com)12月3日消息:為了應對氣候變化
  • -零碳之路:「十四五」開啟中國綠色發展新篇章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世界各國要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避免全球變暖的後果,所剩時間已經不多。如果各國政府不能迅速將升溫幅度穩定在1.5攝氏度(2.7華氏度)及以下,全球變暖的影響將持續惡化。屆時許多自然系統將跨越危險臨界點,造成永久性轉變。
  • 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邁向零碳排放交通的步伐要進展更快、力度更大
    1月16日上午,第七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會議在雲端舉行,在主題為「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下的汽車與交通轉型」的國際論壇上,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表示,預計到2050年,全球低排放車輛市場的規模將從今天的1-2萬億英鎊增加到4-8萬億英鎊。
  • 這裡的供暖「零碳排放」
    2019年5月,海陽市政府與山東核電有限公司籤署了全國首個核能商業供熱項目——海陽核電廠核能清潔供熱項目協議。當年11月15日,海陽核能供熱項目開啟首個供暖季,7000餘戶居民享受到了共計70萬平方米供暖面積的高質量核能供熱。經過136天供熱檢驗,海陽核能供熱系統設備運行正常,各項指標均達要求,居民普遍反饋供熱穩定、效果好。
  • 淨零碳的曲折歷程,2050年建築能否實現真正的「淨零碳排放」?
    同時他發起了「2030挑戰」,號召至2030年所有的新建築和重要的翻新實現碳中和,挑戰也為既有建築的能耗設定了目標。「2030挑戰」旨在通過創新的設計、場地內外的可再生能源以實現碳中和。自此,人類在實現淨零碳建築的道路上邁開了很大一步。
  • 一級方程式賽車公布了到2030年實現淨零碳足跡的計劃
    一級方程式賽車已經宣布,到2030年,這項運動的碳足跡將為零。這項可持續性計劃將涵蓋整個一級方程式賽車,賽道活動以及這項運動的其餘部分。藉助當前的混合動力裝置,一級方程式賽車已經成為世界上效率最高的賽車之一,與其他任何一款相比,它使用更少的燃料即可提供更大的動力。可持續燃料和能源回收系統的結合為開發淨零碳混合動力裝置提供了機會。
  • ...2050年完全實現零碳排放量 升溫幅度不超過1.5°C以應對全球暖化
    報告指出,如果要將地球變暖限制在只比工業革命前溫度僅上升1.5°C(2.7華氏度),我們就需要社會各界快速、長遠和前所未有的變革,致力於到2050年完全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實現零碳排放量。環境科學家Debra Roberts是IPCC發布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其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未來幾年可能是我們歷史上最關鍵的時期」。
  • 研究:為達減排目標,2050年我國需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圖為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程婷 圖「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碳中和目標拉動各類應用
    「2019年全球碳排放330億噸,我國佔了100多億噸,且還沒有達峰,單位供電碳排放量也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實現我國提出的2060年『碳中和』目標任務艱巨。」在近日召開的「新基建·綠色投資」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史玉波坦言,依靠現有路徑難以完成「碳中和」任務,亟需尋求新的路徑、取得較大突破,才有可能實現目標。
  • 奧帆中心零碳社區建成後每年將直接減少碳排放...
    據悉,此項目為山東省首個「零碳社區」項目,佔地45公頃,建築面積22.71萬平方米,由青島能源集團與青島旅遊集團攜手共建,通過智慧能源系統深度利用,作為排頭兵率先實現零碳目標,擬3年達標。順應趨勢打造零碳社區對於很多人來說,低碳一詞早已不再陌生,而現在除了低碳外,「零碳」也已經開始走進大眾視野。
  • 世界最大的「零碳排放」貨船,一個從大洋到社區的理想主義嘗試
    這艘貨船的船體使用的材料全部是木材,最終,Ceiba 將成為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大的「零碳排放」的遠洋貨船。船工正在鋪設船體的龍骨。圖片:Sailcargo官網儘管因為疫情,建造進程有所耽擱,但造船團隊依然樂觀。他們預計 2021 年 Ceiba 就能建成下水,並在 2022 年投入使用。屆時 Ceiba 將往返於哥斯大黎加和加拿大,投入商業運營。
  • LONGi減碳行動|綠能世界,零碳地球,用實際行動兌現氣候承諾
    據外媒CNET報導,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3S)宣布,2020年與2016年並列成為全球範圍內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這使得過去六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六年。」面對更重的目標,更大的責任,我們的行動迫在眉睫。我們現在必須共同採取行動,這樣我們才能重建美好。隆基作為新能源行業的一份子,致力於以用太陽光芒創造綠能世界。面對嚴峻的氣候變化,面對「零碳」目標的實現,我們深深地感到,只有穩紮穩打的實際行動,才能兌現集體承諾的力量。
  • ...大學報告: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減排...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研究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噸-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清華大學報告: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研究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噸-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創建 山東省核能綜合利用再獲創新突破
    原標題: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創建 世界首創「水熱同傳」項目落地  山東省核能綜合利用再獲創新突破  11月25日,全國「零碳」供暖城市創建暨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範工程二期開工儀式在山東核電舉行,標誌著海陽市區在實現核能供熱「全覆蓋」道路上邁出關鍵一步,這是山東省加速核能綜合利用、推進綠色低碳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