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金融資源持續向貧困地區傾斜

2020-12-01 鳳凰河北站

原標題:河北:金融資源持續向貧困地區傾斜 62個貧困縣貸款餘額7184.8億元

易縣信用聯社支持蘭寶集團等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記者 煙成群 攝

長城網訊(記者 煙成群)今年以來,河北繼續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信貸投入持續增加。截至2020年10月末,河北省62個貧困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7184.8億元,同比增長15.86%,高於全省貸款增速2.4個百分點。

河北在縣域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辦行」制度,金融機構圍繞當地扶貧產業規劃,重點扶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發展,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帶、現代農業園區及休閒旅遊農業等特色優勢產業的支持力度,以產業發展推動扶貧開發,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貧困群眾增收。截至2020年9月末,河北省62個貧困縣2.54萬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獲得信貸支持,貸款餘額171億元。

著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綜合金融服務,金融機構圍繞當地扶貧產業規劃,主動對接,提供差別化、精細化、更具特色的金融服務。截至2020年9月末,河北省易地扶貧搬遷貸款餘額47.6億元,已收回貸款51.0億元,做到了金融支持與風險控制「雙贏」。

河北還有效發揮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對阜平縣農村信用聯社等43家貧困地區金融機構執行了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的優惠政策,累計釋放流動性72.2億元;2020年3月份以來累計向貧困地區發放支農(扶貧)、支小再貸款專用額度24.6億元,支持貧困地區涉農和普惠小微企業復工復產;今年以來,全省累計發放扶貧再貸款50.52億元,切實增加了貧困地區涉農企業以及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信貸支持力度。

與此同時,河北貧困地區基礎金融服務進一步改善。首先是農村信用環境持續改善,截至2020年9月末,河北省評定信用農戶546萬戶、信用村14793個、信用鄉鎮263個,並對189萬戶農戶進行了信貸支持,貸款餘額817億元。在支付服務環境建設上,河北農村地區共設立銀行網點(含縣城)7570個,設立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10.8萬個,布放各類銀行卡受理終端45.9萬臺,金融服務已覆蓋全部農村地區。行動支付便民工程向鄉村延伸,2020年新增縣域雲閃付註冊用戶為176餘萬戶,其中綁卡248.9萬張,縣域公交已拓展上線82家,共計8800輛公交車。

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加強金融扶貧與產業扶貧融合,引導金融系統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力度,以產業發展推動扶貧開發,帶動富民增收。如河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積極研發「農貸寶」、「商貸寶」等特色產品,累計支持55萬農戶,有效滿足融資需求;建設銀行河北省分行創新開展「地押雲貸」業務,已有305個農業主體獲得了1.13億元貸款支持。

相關焦點

  • 貧困地區金融服務有啥變化?
    來源:經濟日報貧困地區除了基礎設施缺乏,往往也是金融服務的薄弱區域。在雪域高原,在茫茫戈壁,在邊陲小鎮,在大山深處,群眾的基礎金融服務需求能否得到滿足?存取款是否方便?近幾年又在發生著哪些積極改變?記者近日到各地採訪一探究竟。
  • 將戰略性資源向數位化轉型傾斜
    原標題:將戰略性資源向數位化轉型傾斜   內蒙古銀行
  • 中國相對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問題典型研究與政策前瞻
    由此,對於貧困問題的研究,也就從收入貧困和人力貧困的成因上,以及解決貧困的「唯工業化」「唯資本化」途徑上,拓展到「權利貧困」和「能力貧困」等更廣泛的範疇;減貧途徑也隨之拓展到如何保障貧困人口擁有一定的物質資源和社會資源,以及如何使貧困人口有能力利用其擁有的資源來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而真正把貧困研究納入可持續發展研究框架之中,是從人們對人口-資源環境-貧困之間關係的科學理解開始的。
  • 從《擺脫貧困》到精準扶貧——研讀《擺脫貧困》有感
    他在告誡我們,只要有貧困地區的存在,國家就是貧困國家;只要有貧困人口存在,民族就是貧困民族,因此,擺脫貧困不僅僅是貧困地區的問題,更是整個國家戰略發展的大問題。不僅僅是扶貧機構應該關注的問題,也是全黨、全國必須關注的問題。他提出「擺脫頭腦中的貧困」,其意義就在於進一步思想解放,堅持改革開放,迎接新的歷史機遇和挑戰。
  • 我國相對貧困地區高質量發展內涵及綜合施策路徑
    按此標準,中國相對貧困人口的總數及區域分布依然具有穩定性,即便國定貧困市、縣全部脫貧摘帽,這類縣域的經濟發展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的比例關係尚未根本改變。也就是說,在脫貧攻堅階段解決了貧困地區的絕對貧困,但返貧風險仍然存在、相對貧困問題依然嚴峻,由生存性貧困逐步向發展性貧困轉變、由單一收入貧困向多維貧困轉變,且人口老齡化導致貧困等成為新的脫貧挑戰。
  • 國美精準扶貧之路: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 打造產業鏈新道路
    剛剛過去的2019年,1000多萬人口擺脫貧困、約340個貧困縣脫貧摘帽、「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發生率降至2%。2019年,中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也為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打贏脫貧攻堅決戰奠定了基礎。
  • 貧困地區發展森林旅遊有何資源稟賦?國家林草局回應
    、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592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分布在山區林區沙區,這些地區脫貧的潛力在山,增收的希望在林。」10月15日,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該局林場種苗司副司長、生態旅遊管理辦公室主任張健民這樣介紹貧困地區發展森林旅遊的資源稟賦。
  • 亞馬遜全球公益項目首次落地中國 向貧困地區捐贈80萬元「溫暖愛心...
    2020年11月13日,北京——亞馬遜中國今日宣布攜手中國扶貧基金會,向甘肅省禮縣和黑龍江省樺川縣的4000名學生捐贈價值共計80萬元人民幣的「溫暖愛心包」,幫助孩子們溫暖過冬。作為亞馬遜年末節日季全球性公益項目「Delivering Smiles」的重要部分,「溫暖愛心包」活動的落地標誌著該項目在中國的正式啟動,通過捐贈幫助貧困地區孩子過冬的愛心物資,為他們帶去關懷與微笑。這是亞馬遜中國首次參加這一全球性公益項目。該活動獲得新浪新聞的全程支持, 也得到上海第一財經公益基金會以及眾多愛心人士的共同助力。
  • 各地林草頭條丨河北:生態扶貧讓環境優日子美
    張家口市明確要求林業生態建設重點工程,帶動貧困人口參與人數不低於20%;2018年,隆化縣成立隆化潤民造林專業合作社,成員中貧困戶佔比88%,除了勞動收入,年底每個貧困戶能得到500元分紅……狠抓生態工程建設助推精準扶貧,太行山綠化、「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和退耕還林等重大生態工程不斷向貧困地區傾斜。
  • 老年貧困人口如何脫貧?
    特別是進入後疫情時代,數字鴻溝將進一步加劇社會貧富差距,家庭資產較少、文化程度較低、健康狀況較差的老年貧困人口要實現自我脫貧將更加困難。因此,探討更加完善的保障式扶貧政策,將有效緩解我國日漸突出的老年人口貧困問題。一、老年貧困人口現狀隨著國家精準扶貧政策不斷推進,我國整體貧困率已持續下降,但老年人口貧困問題仍然嚴重。
  • 全國人大代表陳新武:收取和使用水資源稅時 要向水源地傾斜
    我們建議:在水資源稅收取和使用的時候,要向水源地尤其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傾斜,有利於我們保水質、保環境。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委副書記、市長 陳新武:湖北省十堰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也是秦巴山區深度連片貧困地區,
  • 「環首都貧困帶」再調查:北京依然孤獨地繁榮著
    赤城是河北省的資源大縣,境內礦產、水利、林牧業資源都很豐富。其中赤鐵礦和磁鐵礦儲量均居全省第二位,沸石礦儲量居亞洲第一。但是,由於赤城地處北京的上風上水區,供應了密雲水庫53%的上遊來水,近幾年,赤城縣對資源開發實行了限制政策,共砍掉70多個可能造成水源汙染的經濟合作項目,造成每年損失利稅近億元;關停、壓縮了59家企業,近千人因此下崗。
  • 習近平對浙江安吉黃杜村農民黨員向貧困地區捐贈白茶苗作出重要...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農民黨員來信提出向貧困地區捐贈白茶苗一事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黨的恩」,這句話講得很好。增強飲水思源、不忘黨恩的意識,弘揚為黨分憂、先富幫後富的精神,對於打贏脫貧攻堅戰很有意義。
  • ...配置計劃多數將向權益類傾斜!看好金融、地產等低估值順周期...
    財聯社記者多方採訪了解,鑑於低利率的情況仍將持續,險資今年配置將向權益類資產傾斜。整體看,險資認為港股市場的預期收益率及配置價值相對A股更高,同時看好金融、地產等低估值順周期板塊的重估機會,此外,認為科技、消費和醫藥板塊回調之後的長期配置機會也值得關注。
  • 由消除絕對貧困向解決相對貧困邁進
    截至2019年底,黑龍江省20個國貧縣、8個省貧縣全部摘帽,177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61.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提前一年解決了整體貧困問題。今年,剩餘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沒有新的返貧和致貧發生,到年底可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如何鞏固脫貧成果?
  • 人的可持續發展:國際教育反貧困研究的內在邏輯與中國意義
    關 鍵 詞:可持續發展;教育反貧困;內在邏輯  標題注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網際網路經濟下少數民族特困地區精準扶貧脫貧模式創新研究」(17XMZ031),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全國民族教育研究重大課題「三區三州」特困地區教育精準扶貧的特殊困難與對策研究(ZXZD18002),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攀登計劃重大培育項目
  • 東北地區有關水土資源配置、生態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若干...
    為響應中央關于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決策,中國工程院從2004年4月啟動了「東北地區有關水土資源配置、生態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戰略問題研究」的諮詢項目。 二、資源與環境方面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近20年來,東北經濟增長緩慢,部分群眾陷入貧困。除了經濟體制方面的原因以外,一個重要原因是:長期粗放式的生產經營,嚴重地浪費資源、損害環境,使原來得天獨厚的資源與環境逐漸陷入難以為繼的困境。 (一)部分工農業資源瀕臨衰竭 東部地區的許多煤礦已經或瀕臨衰竭。
  • 阿卡索「百萬教師TESOL公益培訓項目」,讓優質英語教育資源在貧困...
    阿卡索代表向上溪小學學生捐贈英語繪本和新年糖果在聽取過該校師生對阿卡索「雙師課堂」的一致好評後,阿卡索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讓孩子們接受到更高質量的英語教育,將推進「百萬教師TESOL公益培訓項目」在上溪小學的試點實施
  • 河北新聞網國企頻道--河北鋼鐵集團
    我省作為鋼鐵大省,粗鋼產量已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是河北第一大支柱產業。2008年以來,受金融危機持續影響,鋼鐵遭遇到行業形勢最為困難的時期,面臨著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考驗。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今年,河北鋼鐵集團連續第四年躋身世界500強,位次從2009年的375位前進到269位,被中鋼協譽為世界最清潔鋼廠,被工信部樹為城市型鋼廠轉型發展的標竿。
  • 天津市對口援助青海省十年 助推黃南州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
    天津始終堅持援建資金「向民生傾斜、向基層傾斜」,累計落實援助資金10.35億元(其中計劃外援助資金2.64億元),實施援建項目227個。天津探索創新「開發式」對口幫扶模式,瀞度水廠完成投資6億多元,累計向5400名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