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貧困人口如何脫貧?

2020-11-28 手機鳳凰網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何欣

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挑戰引起社會普遍關注,老年貧困人口脫貧工作也成為我國脫貧攻堅戰中難啃的一塊「硬骨頭」。老年人口貧困問題在發達國家同樣突出,2017年韓國老年人口貧困率為43.8%,美國為23.1%,說明老年人口貧困問題並不會隨著經濟發展而自動消失。特別是進入後疫情時代,數字鴻溝將進一步加劇社會貧富差距,家庭資產較少、文化程度較低、健康狀況較差的老年貧困人口要實現自我脫貧將更加困難。因此,探討更加完善的保障式扶貧政策,將有效緩解我國日漸突出的老年人口貧困問題。

一、老年貧困人口現狀

隨著國家精準扶貧政策不斷推進,我國整體貧困率已持續下降,但老年人口貧困問題仍然嚴重。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口貧困率由2014年的17.7%下降至2018年的14.5%。1

圖 1 中國老年人口貧困率

數據來源:CHFS 2015, 2017, 2019

在生活和經濟條件更為落後的農村地區,老年人口貧困問題更加凸顯。數據顯示,2018年農村老年人口貧困率高達19.5%,不僅高於農村非老年人口貧困率,更是遠高於城鎮1.4%的老年人口貧困率。

圖 2 2018年城鄉老年人口貧困率

數據來源:CHFS 2019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重點提出支持「兩新一重」建設,新型城市化建設為其中內容之一。農村老年貧困人口已經成為制約新型城市化建設的重要因素。幫助更多的農村老年貧困人口脫貧奔小康,實現城鄉均衡發展,無疑是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工作重點。

 二、老年人口因何容易致貧?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數據顯示,家庭資產積累較少、收入差距大且收入來源單一、醫療支出較高以及空巢老人數量增加,是老年人口容易致貧的主要原因。

家庭資產積累較少。2018年,全國老年貧困家庭的人均總資產為7萬元,而老年非貧困家庭為32萬元。居民家庭資產主要包括房產、汽車、土地、農業或工商業生產經營資產以及其他金融和非金融資產。調查顯示,城鎮老年貧困家庭擁有的房產、車輛和耐用品等非生產性資產上較少。城鎮老年貧困家庭人均非生產性資產為17萬元,城鎮老年非貧困家庭為56萬元,而農村老年貧困家庭各項資產均顯著低於弄老年非貧困家庭。

收入差距大且收入來源單一。隨著我國家庭收入逐步提升,老年人口家庭收入也顯著增加,但是老年貧困與非貧困家庭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漸擴大。2018年,全國老年非貧困家庭的人均收入約為2.7萬元,而老年貧困家庭的人均收入僅有0.12萬元。同時,老年貧困家庭的收入來源比較單一,主要依賴退休福利收入和子女親友的經濟支持。

醫療支出較高。數據顯示,老年貧困人口的日常消費支出主要用於食品和醫療,其中人均食品支出佔家庭人均消費支出的36.4%,人均醫療保健佔21.7%。此外,老年貧困家庭健康指數為2.9,而老年非貧困家庭的健康指數為3.32,老年貧困人口因看病就醫支付的費用在家庭消費支出中佔比更高。

空巢老人增加。20世紀50年代之前我國家庭戶均人數為5.3人,隨著 80年代後我國家庭規模明顯縮小,預計到2050年家庭戶均人數將降至2.5人,其中農村地區的數據下降將更加明顯,空巢老人規模也將快速上升,預計在全國家庭總數中佔比將接近10%。3家庭規模越小,意味著分擔養老經濟負擔的家庭成員越少,而空巢老人數量的增加,進一步加劇老年人口因無人養老而陷入貧困的風險。

三、如何幫助老年貧困人口脫貧?

老年貧困人口很難實現自我脫貧。老年貧困人口在擁有家庭人力、社會資源、經濟資本等各維度上均處於劣勢。新冠疫情之後,智慧型手機和網際網路應用更加普及,數字鴻溝加劇讓處於劣勢一方的老年貧困人口實現自我脫貧更是困難。鑑於此,建議從以下幾方面進一步完善保障式扶貧政策,幫助老年貧困人口有效脫貧,實現其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

第一,對低收入老年貧困人口,應加大轉移支付力度。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2019年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中有超過2554萬人的收入低於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貧困線。為此,建議政府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通過發放現金等形式,將收入在貧困線以下的老年人口的收入提升至貧困線以上,在提升其基本的生活質量之後進一步釋放老年人口的消費市場潛力。

第二,對退休的老年貧困人口,應提高養老金覆蓋率和替代率。

目前,我國已退休人口中領取離退休工資的老年人佔38.2%,享受居民養老保險的老年人佔48.2%,但仍然有13.6%的退休老年人口沒有享受到離退休工資或是養老金。而在老年貧困人口中,約有30%沒有領取到任何養老金。

與此同時,各類社會養老保險金保障金額差距較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人口規模最大,但其保障金額較低,2018年人均領取金額為2798元,不到城鎮居民養老保險金額的五分之一,不到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金額的十分之一。

另一方面,雖然政府已經連續多年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但養老金的替代率卻在持續下降。養老金替代率下降的原因包括近年來工資收入的不斷上漲。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數據顯示,2014年和2016年我國的養老金替代率大於70%,可以基本維持老年人退休前的生活,但2018年卻降到54.5%,跌破了國際勞工組織在《社會保證最低標準公約》中設定的養老金替代率警戒線。事實證明,當年的養老金水平並不能保障老年人在退休後的生活水平。

建議完善社會養老保險的保障程度,提高養老金發放金額。在條件成熟時,可逐步將沒有社會養老保險和領取新農保的老年貧困人口的保障水平與城居保水平看齊。經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數據測算,若將未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3300萬退休人員拉齊至城居保標準,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需要每年額外支出5108億元;若將目前領取新農保的9500萬老年人拉齊至城居保標準,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需要每年額外支出1.2萬億元。

第三,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老人貧困人口,應鼓勵其退而不休。

國際勞工組織數據結果顯示,2018年韓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參與勞動的比例為32.2%,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參與勞動的比例為24.7%,而我國老年人口參與勞動的比例則較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2019年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身體健康的城鎮老年貧困人口中近80%未參與任何有償勞動。分不同年齡段來看,城鎮55-60歲年齡段參與勞動的人口比例為32.9%;61-65歲年齡段參與勞動的比例大幅下降,僅為15.1%;65-70歲年齡段參與勞動的比例依然維持在較低水平,為16.6%。

老年人口在退休後收入大幅減少,養老金替代率持續下降,是造成城鎮老年人口陷入貧困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我國經濟增長面臨勞動力人口持續下降的嚴峻問題;另一方面,城鎮健康老年人退休後賦閒在家只能依靠較低的養老金勉強維持最低生活標準。

近年來政府提出延遲退休方案,建議身體健康的城鎮老年人積極參與工作。依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數據測算,以60-65歲男性和55-60歲女性繼續參與有償勞動為例,2018年這部分人群的人均收入中位數為10763元,遠高於我國官方公布的貧困線。建議針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老年貧困人口,應鼓勵其繼續就業,通過有償勞動提升生活水品,以滿足其繼續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1 貧困標準:以2010年2300元每人每年的不變價經物價指數調整後的數值作為貧困線, 2014年為2800元,2016年為2952元,2018年為2995元。

2 健康指數取值1-5,分值越高表示身體更健康。

3 雷曉燕:2050年中國平均家庭規模將降至2.51人(文章來源:光明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人口大省迎來相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廣東省人大了解到,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於11月26日至27日在廣州召開,本次會議將聽取廣東省政府《關於廣東鞏固脫貧成果建立長效機制工作情況的報告》(簡稱《報告》)。  自2016年以來,廣東聚焦4000元標準下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和2277個相對貧困村。
  • 中國攻下脫貧「頭號工程」:投資超萬億 完成千萬貧困人口大遷徙
    (經濟觀察)中國攻下脫貧「頭號工程」:投資超萬億 完成千萬貧困人口大遷徙中新社北京12月3日電 題:中國攻下脫貧「頭號工程」:投資超萬億 完成千萬貧困人口大遷徙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這次易地扶貧搬遷總人口1000萬人,規模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中國國家發改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3日說,全球超過千萬人口的國家有80多個,相當於搬遷了一個中等人口規模的國家。
  • 歷經8年現行標準下近多少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多少個貧困縣全部...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我們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啃下了最難啃的「硬骨頭」。歷經8年,現行標準下近多少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多少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這是第十季第十期青年大學習的學習視頻中課堂作業的題目,有些小夥伴可能還不知道正確答案是什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答案及解析,希望能幫到大家。
  • 2020年底所有貧困人口將全部退出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記者 侯雪靜)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2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剩餘的貧困人口正在履行退出程序,從目前情況看,到年底所有貧困人口也將全部退出。「為確保脫貧攻堅的質量和成色,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今年初我們就建立了防止返貧和監測幫扶機制,在攻堅剩餘脫貧任務的同時,採取有效措施,防止返貧致貧。」歐青平說。針對當前社會關心的脫貧之後政策是否會變,歐青平說,政策會保持總體穩定,脫貧攻堅期後要設立過渡期,在過渡期內繼續實行「四個不摘」,即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 精準脫貧中五個關鍵問題需要關注
    最後要積極鼓勵其他社會力量開展切實的幫扶措施,不應以「完成任務」的心態來面對精準扶貧,而是做到真扶貧,讓貧困戶真脫貧不返貧,擔負起該有的社會責任。適應貧困家庭人口結構性變化。現實中,老齡人口貧困化和貧困人口老齡化是一大社會問題,而且隨著醫療保障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數量將越來越多,貧困人口的老齡化問題也將越來越突出。
  • 投資超萬億 中國完成千萬貧困人口大遷徙
    (經濟觀察)中國攻下脫貧「頭號工程」:投資超萬億 完成千萬貧困人口大遷徙  中新社北京12月3日電 題:中國攻下脫貧「頭號工程」:投資超萬億 完成千萬貧困人口大遷徙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這次易地扶貧搬遷總人口1000萬人,規模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中國國家發改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3日說,全球超過千萬人口的國家有80多個
  • 老年人口每年增3.2% 我人口年齡結構進入老年型
    老年人口每年增3.2% 我人口年齡結構進入老年型   李學舉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做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的報告時說,中國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很快,按照國際通行標準,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已經開始進入老年型。  統計顯示,目前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34億,佔總人口的10%以上;65歲以上的人口超過9400萬,佔總人口的7%以上;8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300萬。
  • 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9張圖了解西藏脫貧攻堅
    舉報   @中國新聞網  「到2019年底,西藏74個貧困縣區實現摘帽
  • 由消除絕對貧困向解決相對貧困邁進
    截至2019年底,黑龍江省20個國貧縣、8個省貧縣全部摘帽,177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61.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提前一年解決了整體貧困問題。今年,剩餘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沒有新的返貧和致貧發生,到年底可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如何鞏固脫貧成果?
  •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告別絕對貧困
    省級行政區告別絕對貧困新華社記者胡佳麗、何偉、郭軼凡在位於中國南方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場向貧困「堡壘」發起的最後總攻交出答卷——11月20日,自治區政府批准最後8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廣西5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這個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告別絕對貧困。入夜後,屬於壯族漢子韋勇權的「高光」時刻到了。他端著酒碗,亮開嗓子,唱著敬酒歌為大化瑤族自治縣達吽小鎮「鬧場」。對他而言,脫貧前在大山「石頭縫裡種地」的艱難歲月就像一場遠去的夢。
  • 【網絡闢謠】貧困人口人均月收入9057元?實則年收入!
    【網絡闢謠】貧困人口人均月收入9057元?實則年收入!>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年
  • 留學人員如何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
    2020年11月23日,隨著貴州省政府宣布紫雲等9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中國這一了不起的成績,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引發了世界對中國脫貧事業的關注。如何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向世界解鎖中國脫貧密碼,應該成為我們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 少數民族與邊疆地區脫貧,如何防「返」?
    (兩會·戰貧)少數民族與邊疆地區脫貧,如何防「返」?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 題:少數民族與邊疆地區脫貧,如何防「返」?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中國進入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全國兩會開幕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指示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近年多個少數民族先後實現整族脫貧,這是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這些地區按預期實現全面脫貧基本已成定局,但如何保持成果、防止返貧,成為下一階段不容忽視的重大課題。
  • 貧困人口退出
    索引號: /202101-00049 信息分類: 綜合政務,公民,其他 內容分類: 貧困人口退出
  • 王行最:四大步驟成就扶貧秘笈,助力貧困人口跨越生命之坎|2020中國...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文梅 北京報導2020年12月4日,由中國人民保險冠名,中國經濟傳媒協會和華夏時報社共同主辦的「脫貧:媒體、企業的溫度和力量」——第十三屆(2020)人民保險中國經濟媒體高層峰會在北京萬達文華酒店舉行
  • 中國貧困人口約1億 多分布深山區、少數民族聚居區
    《瞭望》新聞周刊封面 按照中央新的2300元扶貧標準,全國貧困人口數量增加到1億人左右,這些貧困人口,大都分布在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山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自然條件惡劣,扶貧開發成本很高。
  • 我國相對貧困地區高質量發展內涵及綜合施策路徑
    不難預見,到 2020 年中國將實現消除絕對貧困人口的目標,這將成為世界反貧困史上的重要裡程碑。與此同時,也需清醒地認識到,面向「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中國絕對貧困人口脫貧和貧困縣摘帽,並不意味著貧困消失和反貧困工作終結。在 2020 年以後,貧困還將以相對貧困形式存在,其長期性、艱巨性及複雜性仍然存在,以解決相對貧困為主的反貧困工作還將繼續。
  • 從《擺脫貧困》到精準扶貧——研讀《擺脫貧困》有感
    他在告誡我們,只要有貧困地區的存在,國家就是貧困國家;只要有貧困人口存在,民族就是貧困民族,因此,擺脫貧困不僅僅是貧困地區的問題,更是整個國家戰略發展的大問題。不僅僅是扶貧機構應該關注的問題,也是全黨、全國必須關注的問題。他提出「擺脫頭腦中的貧困」,其意義就在於進一步思想解放,堅持改革開放,迎接新的歷史機遇和挑戰。
  • 聯合國官員:中國的努力實實在在減少了貧困人口數量
    「中國的努力實實在在減少了貧困人口數量。除了專注自身發展,中國積極同各方分享扶貧方案和經驗。」聯合國糧農組織水產養殖處處長馬賽厄斯·哈洛特日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聯合國糧農組織高度關注中國的減貧舉措及其積極影響。2000年,哈洛特第一次訪問中國,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研究稻田生物多樣性。
  • 地球褶皺裡的「中國奇蹟」:26.9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貧困與山區,猶如「孿生姐妹」——地處橫斷山區的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98%以上土地為高山峽谷,貧困發生率曾高達56%,是全國最高的州市之一,可謂「極貧之地」。在怒江州消除貧困,這個曾經「不可能」的夢想如今變成現實:26.9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4個深度貧困縣全部摘帽,傈僳族、獨龍族、怒族和普米族整族脫貧。在這片地球褶皺裡,「中國奇蹟」悄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