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消除絕對貧困向解決相對貧困邁進

2020-12-05 大眾網

  11月24日,黑龍江省政協將經主席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鞏固脫貧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調研報告》報送省委、省政府,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持。

  截至2019年底,黑龍江省20個國貧縣、8個省貧縣全部摘帽,177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61.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提前一年解決了整體貧困問題。今年,剩餘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沒有新的返貧和致貧發生,到年底可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如何鞏固脫貧成果?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主任田恃瑋告訴記者,今年9月下旬,省政協副主席呂維峰帶領農業委委員,就「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進行了專題調研。「總結梳理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經驗,查找分析返貧、致貧的風險和問題,研究提出鞏固脫貧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對策建議。」

  調研組認為,按照現行標準,黑龍江省雖然如期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但相對貧困還將長期存在,從擺脫絕對貧困轉向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解決相對貧困,還面臨著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

  「解決相對貧困問題將作為接續減貧的工作重點。」調研組指出,在指導思想上,應由注重解決溫飽問題向提高發展能力轉變;在幫扶對象上,應由注重重點攻堅突破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監測幫扶、統籌協同推進轉變;在目標標準上,應由注重「與食物價格掛鈎」向「與當地收入水平掛鈎」轉變;在工作任務上,應由注重「降低貧困發生率」向「實現共建共享」共同富裕轉變;在政策舉措上,應由注重開發性扶貧為主向保障性與開發性扶貧並重轉變;在組織推進上,應由注重集中攻堅向常態化跟進轉變。

  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調研組提出:要確立相對貧困標準,建立返貧致貧監測預警機制;提高扶貧產業發展質量,建立脫貧戶穩定增收機制;堅持和完善相關政策,健全農村社會保障機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建立依靠基層組織扶貧解困機制;注重志智雙扶,建立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機制;把持續脫貧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統籌解決相對貧困機制。

  發展產業是脫貧的根本之策。調研組認為,要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建立以市場為導向、市場化運作的生產加工及營銷體系和模式,通過訂單生產、企業收購、農超對接,特別是要與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融合、線上線下結合,促進扶貧產業與市場有機對接,參與競爭、實現穩定、可持續發展。強化主體帶動,構建「經營主體+產業+脫貧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把貧困戶嵌在扶貧產業鏈條上,使其在能夠參與的環節上受益增收……

  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需要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調研組建議,堅持和完善相關政策,健全農村社會保障機制。一方面,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基礎,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推動建立城鄉社會保障體系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另一方面,突出重點、難點,對特殊困難群體和群眾訴求的難點問題加大保障力度。

相關焦點

  • 中國日報網評:2020消除絕對貧困 中國方案造福全人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有近8億人口擺脫貧困,農村貧困發生率從1978年的97.5%降至2019年的1.7%,人均收入同期增長20倍。自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引入人類發展指數以來,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低人類發展水平」躍升至「高人類發展水平」的國家。中國創造了人類減貧史奇蹟。我國在消除貧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離不開黨中央的堅強決心和正確領導。
  • 歐青平:解決了絕對貧困 並不意味貧困問題在我國就不存在了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歐青平:解決了絕對貧困,並不意味貧困問題在我國就不存在了12月2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情況並答記者問。發布會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提問稱:我國中西部之間包括中東部之間發展差距依然存在,接下來我們將面臨解決相對貧困的問題,請問為解決這個問題,國家會出臺什麼措施?對此,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表示,我們在「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的目標就是消除絕對貧困。
  • 消除絕對貧困等於扶貧工作終結?人民大學教授孫久文:不!未來將轉向...
    2020年以後,我國現行標準下絕對貧困的消除是否等同於扶貧工作終結?未來扶貧工作的方向和著力點又在哪裡?8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推出「深度認識中國」系列直播。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孫久文表示,到2020年底,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將全部脫貧,貧困縣將全部摘帽,區域性貧困問題基本解決。
  • 邁向2020後減貧治理:建立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長效機制
    內容提要:2020年中國將如期高質量實現脫貧攻堅既定目標,消除絕對貧困現象,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過程中,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議題。
  • 分層分類救助 精準解決相對貧困
    本報記者 周 亮  2015年,浙江省以高於全國絕對貧困線兩倍的標準,消除家庭年人均收入4600元以下的貧困現象,率先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其中,社會救助有力發揮了兜底性、基礎性保障作用。  如今,瞄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以「浙裡救」大救助信息系統為數字平臺的浙江社會救助體系,正朝著分層分類的梯度救助加速演進,一個精準解決相對貧困的社會救助長效機制正在浙江落地。
  • 我國相對貧困地區高質量發展內涵及綜合施策路徑
    經過改革開放 40 年的反貧困實踐,中國在解決絕對貧困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和地區之一。按照世界銀行絕對貧困線標準測算,至2012年中國貧困人口減少了7.9 億人,佔全球同期減貧人口總數的 70% 以上。
  • 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國消除絕對貧困成就巨大
    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阿比吉特·巴納吉等三位經濟學家,以表彰他們「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那麼,阿比吉特·巴納吉如何看待中國在減少貧困上的成效?在今日舉行的第十三屆亞洲金融論壇上,阿比吉特·巴納吉對此表示,從數據來說,中國在消除絕對貧窮方面已經取得巨大成就。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讓很多人脫離了絕對貧困。
  • 中國相對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問題典型研究與政策前瞻
    我國則不然,即使絕對貧困人口隨著各個發展階段的標準變化有所變化並持續減少,但我國相對貧困人口的佔比仍比較穩定,40 年來相對貧困人口的絕對數量在 2 億—3 億人的規模。相對貧困人口中的絕對貧困人口的佔比一直在發生變化——早期的相對貧困與絕對貧困人數大體相當,當前絕對貧困人口正在逐步趨零。
  • 特大城市居民相對貧困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貧困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政府關注並致力於解決的重要民生問題,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在解決貧困問題上取得了世界公認的成果,到2020年貧困人口將徹底消除。「絕對貧困」人口的消除不僅反映了我國反貧困政策的顯著效果,更反映出我國經濟發展達到了一定的層次。2020年之後我國的貧困問題依然存在,但是貧困的含義和標準發生了變化,人們對貧困的認知已經不再僅僅是溫飽的需求,還有生活需求、文化需求、健康需求等。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收入差距不斷擴大,財富不斷集中,城市相對貧困逐漸成為我國現階段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
  • 對貧困概念和扶貧政策的反思
    限制農民在城市安家落戶的政策,禁止農民工在一些行業就業的政策,對失地農民補償過低的政策,把農民和農民工排斥在社會保障體系之外的制度等等,極大地約束了窮人脫貧致富,扶貧政策理應把消除這些不利於窮人獲得掙錢機會的制度包括在內。因此,筆者認為,我國的扶貧思路需要大大拓寬,從收入貧困、能力貧困和權利貧困等多個角度來全面思考如何解決貧困問題,而不僅僅局限於經濟扶貧。
  • 天津市對口援助青海省十年 助推黃南州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
    原標題:天津市對口援助青海省十年 助推黃南州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   今年是天津市對口援助青海省十周年。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中國在消除貧困方面成就巨大
    新華社香港1月14日電(記者李濱彬)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14日在香港出席第13屆亞洲金融論壇時表示,中國在消除絕對貧困方面已經取得巨大成就。在過去20年時間裡,中國讓很多人脫離了絕對貧困。在過去30年全球消除貧困的過程中,中國的貢獻是巨大的。
  • 劉文奎:民間組織在消除貧困方面大有可為
    進入21世紀,在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民間組織在促進貧困地區教育公平、改善貧困地區衛生健康條件、提供及時人道救援和促進農村貧困社區發展等方面不斷創新模式,扮演著重要角色。  近30年的扶貧經驗使我們意識到:社會組織在消除貧困方面大有可為:第一,民間組織參與扶貧可以彌補政府扶貧的不足。
  • 每日一詞∣聯合國「消除貧困聯盟」 United Nations' Alliance for...
    6月30日,聯合國大會召開消除貧困高級別視頻會議,主題為「全球消除貧困的趨勢、選擇和戰略」。這標誌著聯合國「消除貧困聯盟」正式啟動。(圖片來源:新華社)【知識點】第74屆聯合國大會主席蒂賈尼穆罕默德-班迪6月30日召開視頻會議,啟動「消除貧困聯盟」。中國作為創始成員參加該聯盟。
  • 徐祥臨:中國消除貧困的理論與實踐要勝於諾獎得主
    貧困是「無聲的危機」,不僅嚴重阻礙了貧窮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是當前地區衝突、恐怖主義蔓延和環境惡化等問題的重要根源之一。過去幾十年間,中國的減貧成就舉世矚目。但對於很多國家來說,消除貧困,仍然任重道遠。
  •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告別絕對貧困
    新華社南寧11月21日電 題: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告別絕對貧困新華社記者胡佳麗、何偉、郭軼凡在位於中國南方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場向貧困「堡壘」發起的最後總攻交出答卷——11月20日,自治區政府批准最後8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 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9張圖了解西藏脫貧攻堅
    舉報   @中國新聞網  「到2019年底,西藏74個貧困縣區實現摘帽
  • 習近平扶貧論述對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原創性貢獻及其歷史世界...
    馬克思還區分了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絕對貧困」是指工人所處的除了擁有自身的勞動能力以外,其他一無所有的狀況。「工人的絕對貧困……無非是說,勞動能力是工人唯一能出售的商品,工人只是作為勞動能力與物質的、實際的財富相對立」[3]40,「被剝奪了勞動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勞動能力是絕對貧困本身」[3]38-39。
  • 【發布】萍鄉: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附發布會實錄)
    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2013年底,萍鄉市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5365人,貧困發生率5.07%,國定貧困縣蓮花縣高達17.24%,僅「十三五」貧困村就有110個,其中深度貧困村3個。截至目前,該市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2330元提高到目前的13998元,收入增長6倍多,年均增幅為29.2%。
  • 中國第一人口大省迎來相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自2016年以來,廣東聚焦4000元標準下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和2277個相對貧困村。截止報告日,廣東已實施產業扶貧項目6.3萬個,幫助41萬名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相對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這也意味著,中國第一人口大省迎來相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關鍵時刻。  亮眼的脫貧成績單之後,有哪些「廣東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