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脫貧中五個關鍵問題需要關注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學習時報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雖然,在解決絕對貧困問題之外,中央也曾多次關注貧困線上的邊緣人群,但「解決相對貧困」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首次在中央全會公報中提及。目前,脫貧攻堅已到了全面收官的關鍵時刻,面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我們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整合社會資源與政策協同。扶貧工作需要政府、市場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要在政策上加以協同。目前一些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也加入到扶貧行列,但是大多以慰問品、慰問金為主,缺乏資源整合和政策方面的統一協同,難以形成體系,發揮合力。要實現資源整合與政策協同,首先是社會組織、民營企業和個人積極參加,為貧困戶提供資金、技術和就業渠道。幫助貧困村、貧困戶脫貧,不能光喊口號只做樣子,要扎紮實實俯下身子幫到點上。同時政府應當對這些社會組織、民營企業和個人提供政策優惠,如減免稅費等。其次政府需鼓勵一些國有大型企業包村到戶,提高社會力量的責任意識,通過這種方式,實現社會資源的整合與精準扶貧政策協同。最後要積極鼓勵其他社會力量開展切實的幫扶措施,不應以「完成任務」的心態來面對精準扶貧,而是做到真扶貧,讓貧困戶真脫貧不返貧,擔負起該有的社會責任。

適應貧困家庭人口結構性變化。現實中,老齡人口貧困化和貧困人口老齡化是一大社會問題,而且隨著醫療保障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數量將越來越多,貧困人口的老齡化問題也將越來越突出。首先,不論在城市還是在鄉村,不論是居家養老還是機構養老,都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幫助貧困老人脫貧是一項重要任務;其次,近年來放開的二孩政策,雖然有助於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但對於生育二孩的貧困家庭的脫貧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還有因病因殘致貧問題,相關統計資料顯示,低收入農戶家庭成員中病人越多、殘疾人越多,家庭收入就越低,越難脫貧。為此,需要強化農村養老社會保障,改善基層養老院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養老補貼標準,保障殘疾戶、病災戶的醫療服務,提供大病保險,提高報銷比例,積極發展農村醫養結合,對於生育二孩的貧困家庭給予一定獎補,提供託幼服務,幫助其早日脫貧。

實現對弱勢群體扶貧扶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扶智更扶志,貧困人口大都是能力貧困,要充分調動貧困人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脫貧能力,增強脫貧的志氣,依託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靠貧困戶自身的努力改變命運。按照對弱勢群體扶貧扶智相結合的思路,精準扶貧工作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對貧困地區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提高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待遇,優化貧困戶子女的學習環境,通過開展幹部結對幫扶,確保貧困家庭子女不輟學。二要積極發展衛生事業。完善農村公共衛生體系,拓展鄉鎮衛生院和鄉村衛生室的服務項目,提高貧困地區的醫療水平,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貧困地區的推廣,做到應保盡保,提高貧困戶抗風險能力,防止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三要不斷完善農技服務體系。提高農技隊伍建設,加強貧困戶農技培訓,提供農技服務,提高貧困戶農業生產效益。

如何建立並完善動態調整扶貧考核制度的問題。扶貧考核制度是實現精準脫貧的重要環節,對貧困戶實行一戶一本臺帳、一個脫貧計劃、一套幫扶措施,對貧困戶進行動態跟蹤,動態考核,動態調整。依據扶貧對象的實際情況,對扶貧對象的幫扶措施動態調整,讓已經穩定的脫貧村與脫貧戶及時退出,使新增的脫貧村與貧困戶及時納入,從而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有進有出,扶貧庫信息真實準確。利用網際網路完善精準扶貧指標動態調整機制和考核機制,結合「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先申報、再審核,實行動態進出,由原來的一年一次調整為半年一次,面對突發性貧困人口,將識別後的貧困圈外人及時納入新的貧困人口,可以建立社會資金籌集渠道,設立機動性、突發性的扶貧專項資金,為機動的貧困人口預留部分資金,及時做到按需、按貧困人口的實際社會經濟水平來幫扶貧困人口,為防止專項資金被挪用、被截流,所有資金網上監管,動態更新,直接撥付扶貧項目、貧困人口。

如何著力為基層減負注重幫扶實效的問題。在精準扶貧領域要「實」字打底,要釐清權責的尺度和邊界,減少不必要的檢查、考核和問責,讓基層幫扶幹部從「填表冊」「寫總結匯報」「留照片痕跡」中徹底解放出來,讓基層幹部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服務困難群眾上,少在應付檢查上做文章,真正給基層減負,崇實重效。給基層減負,要抓實效,要藉助網際網路信息化手段,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流程再造,要理順扶貧過程和扶貧成效的關係,過程是看幫扶的過程而不是看材料的過程,扶貧成效最終看是否脫貧而不是看基層報上來的數字材料。2020年是實現全面脫貧的關鍵時刻,這是黨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當前基層政府和基層的扶貧主管部門面臨很大壓力,需著力解決好為基層減負和注重幫扶實效的問題,實現全面脫貧的最終目標。(張一洲)

相關焦點

  • 盛榮華調研精準扶貧:脫貧關鍵在於發展產業
    嶽陽市委書記盛榮華(中)1月5日,嶽陽市委書記盛榮華來到平江縣加義鎮橫許村,了解農民生產生活情況,察看扶貧建設項目實施進展,看望慰問精準扶貧戶。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樊進軍,副市長熊煒等一同前往。    扶貧工作組入駐一年時間,橫許村的面貌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路修通了,村級活動中心建成了,部分危房戶、無房戶也搬進了新家。盛榮華輕車簡從,沿著彎曲山路,走訪慰問李妥生、葉平安、楊海英等貧困戶,並送上新年祝福。
  • 「五個一批」精準扶貧思想視閾下多維貧困治理研究
    二、「五個一批」精準扶貧思想的理論來源       「五個一批」精準扶貧思想的提出建構於對過去大規模扶貧開發模式的反思和對貧困治理理論的發展基礎之上,特別是多維貧困治理理論所內含的對致貧原因的多維性分析和治理主體的多元化問題,為「五個一批」
  • 關於《中共黃岡市委黃岡市人民政府關於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決定(討論稿)》在內容安排上主要基於五個方面的考慮。一是貫徹上級精神。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部署,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四個切實」、「四個一批」、「六個精準」的重要論述。二是聚焦「精準」二字。通過完善精準扶貧工作體制機制,精準施策、精準發力、精準落地,推動扶貧政策向貧困片區聚焦、扶貧資金向貧困村戶聚集、幫扶力量向貧困對象聚合。三是堅持問題導向。
  • 創新扶貧模式 實現精準脫貧——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
    全國還有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2.8萬個貧困村,部分省區貧困發生率還超過15%,這些沉甸甸的數字,凸顯了扶貧脫貧形勢的嚴峻性。我國經濟正處於發展方式轉型、增長速度換擋的經濟新常態階段,這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效率的過程中必須面對的陣痛,但是如何確保不影響扶貧開發工作,是一個重要課題。自然和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也要考慮。
  •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我們脫貧啦丨望謨:三個精準抓落實...
    在23日下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望謨縣委書記李建勳表示,全面啟動脫貧攻堅以來,省委始終帶頭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嚴格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盡銳出戰、務求精準、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指示要求,圍繞中央「三年行動計劃」、掛牌督戰等系列決策部署,聚焦「四場硬仗」「五個專項治理」等重點工作
  • 精準扶貧的普格收官答卷:脫貧攻堅的「普格戰法」
    在這個宏大的普格敘事中,既立足自身發展實際,又突出了脫貧攻堅的「普格戰法」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近年來,普格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創新扶貧專項分線包幹、縣級領導定期述職、脫貧攻堅全員責任、工作進度「月通報月排名」和「工作日結」等工作機制,嚴把「六個精準」要求,逐一細化落實「七個一批」行動計劃和扶貧專項方案,分村分梯次實施「脫貧退出」。
  •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必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等「六個精準」,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問題,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彈炸跳蚤」,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三是堅持加大投入,強化資金支持。脫貧攻堅,資金投入是保障。
  • 「精準扶貧」之關鍵在於「精準」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使6億多人成功脫貧,但仍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距2020年還有不到6年的時間,為確保全部如期脫貧,習總書記強調要做到「精準扶貧」,並指出「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根除貧困是最終目標,關鍵在於如何做到精準。     問題調查要「精準」。
  • ...記「國家精準扶貧成效評估決策關鍵技術及其應用團隊」
    隨著扶貧開發工作的持續推進,我國脫貧攻堅工作進入「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2013 年 11 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我國從此開啟了「精準扶貧」新篇章。
  • 嶽西河圖公益性崗位助推精準脫貧
    「雖然三個女兒都出嫁了,但幸好政府給我找了件事做,每月也能『拿工資 』,過得比較踏實、舒心。」黃旺生念叨著告訴筆者。 黃旺生患有慢性病,常年需要藥物治療,日子過得很清苦,平日就靠低保金和女兒支付的贍養金維持生活。 河圖村村委會針對黃旺生家實際困難,給他安排「道路管護員」的公益性崗位,每月有400元補助,一年的固定收入有4800元。
  • 精準扶貧重在「民生」關鍵在「可持續」
    兩會期間,習近平指出:「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要更加注重教育脫貧,要更加注重提高脫貧效果的可持續性」。精準扶貧僅僅靠「輸血」式的幫扶是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的,要讓貧困戶真正脫貧致富,就要進一步加強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結合本村地理和環境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貧困戶致貧原因和自身實際,分類科學制定脫貧計劃和措施,充分採取遠程教育平臺集中學習,邀請專家、致富能手開展技術培訓等形式,增強貧困群眾思想認識,改變傳統「等靠要」的思維,讓貧困群眾掌握技術能力,增強自身「造血」能力,才能真正實現脫貧致富
  • 精準扶貧關鍵在激發群眾主動性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貧困群眾的積極參與才是精準扶貧成功的關鍵。一些地區貧困群眾參與度不足,仍然是當前我國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短板,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千方百計調動貧困群眾參與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出精準扶貧的內生動力。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
  • 湖北蘄春花園水庫:入戶找出脫貧存在深度問題,聚焦攻堅脫貧
    對每戶的家庭信息情況,致貧原因,對照「一有兩不愁三保障」的貧困戶脫貧標準,與駐村村幹及包保國幹一起,全部認真走訪到位。每到一戶查看戶口簿核對基本信息,查看「一本通」看每筆幫扶政策到位情況。查看吃水問題解決到位了沒。住房情況有沒有保障?吃、穿、讀書教育、治病報銷情況,逐一每戶進行深入核查。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敗關鍵在於精準扶貧
    □塗宏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敗關鍵在於精準扶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2020年前實現現行標準下57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是我們對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 「五個一批」脫貧攻堅綜述之五:兜底兜得更牢靠
    兜底兜得更牢靠——「五個一批」脫貧攻堅綜述之五 湖南日報記者 陳勇 通訊員 左金陽 周金紅 田貴學 「我們兩口子都殘疾,這些年搭幫黨和政府,生活有保障金,看病有報銷,前不久駐村幫扶的幹部還想辦法投入扣好「第一粒扣子」,脫貧路上一戶也不落下 社會保障兜底兜的是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且無其他經濟來源的家庭。這部分人大多屬於貧中之貧、困中之困。
  • 「十四五」新詞典:「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今年年底,我國將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地徹底解決農村絕對貧困問題。 這是一個偉大成就,要準確把握「鞏固」的內涵。鞏固脫貧成果的基本體現就是要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確保脫貧人口不返貧、不產生新的貧困人口 。
  • 匯聚扶貧正能量 激發脫貧原動力——秦州區「五個工程」紮實開展...
    發揮媒體優勢,策劃組織「今昔變化看秦州」、「脫貧攻堅·我在實幹」、「提振精氣神·脫貧我先行」等主題宣傳,深入做好主題宣傳,聯合中央、省、市級媒體深入全區農業農村工作一線採訪,在秦州取景錄製的電視專題片《脫貧宣言》在中央一套節目播出,新華社新媒體中心直播秦州區平南鎮孫集村美麗鄉村新聞視頻點擊量達6000萬次,甘肅經濟日報2次頭版頭條報導秦州精準扶貧工作,甘肅日報、甘肅經濟日報、甘肅法治報、蘭州晨報等省級主流報刊同步連續刊發秦州精準扶貧公益廣告
  • 望謨縣「五強五穩」穩固提升脫貧成效
    望謨縣以國扶辦掛牌督戰為契機,聚焦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以「夯基、換腦、育才、造血」為目標,強化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紮實推進強堡壘穩根基、強擔當穩幹勁、強基礎穩底線、強兩業穩增收、強機制穩銜接「五強五穩」,共守脫貧摘帽底線,共築防貧返貧防線,穩固提升脫貧成效,確保高質量打贏收官戰。
  • 中國平安精準扶貧:「三村工程」以金融打通脫貧路
    25歲的他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親,而作為家裡的大哥,除了父母外他還有一對弟弟妹妹需要照顧,雖然近年來在國家支持下「藤梯」換「鋼架」,村裡也在懸崖頂種植了油橄欖樹,但這些擔子對於缺少農林專業技術和產業規劃能力的他來講真的太難了,做農活和當導遊賺取的1萬元的年收入根本撐不起這個家。而村裡其他的人如果只依賴種土豆和玉米,一年全家收入也就僅有4000元。
  • 行走的「精準扶貧」——湖南作協組織脫貧攻堅主題文學創作
    湖南省廣大幹部群眾響應「精準扶貧」號召,向三湘大地千百年來的貧困頑疾發起攻堅拔寨的衝刺。湖南省作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鼓勵和支持廣大作家聚焦脫貧攻堅題材,投身三湘四水,走進扶貧攻堅一線,進行深度採訪調查,以文學的方式見證並記錄這一偉大事業,創作了一批反映湖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