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重在「民生」關鍵在「可持續」

2020-12-05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的國內考察「路線圖」覆蓋了不少貧困村。民生,是總書記心中一直的牽掛。兩會期間,習近平指出:「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要更加注重教育脫貧,要更加注重提高脫貧效果的可持續性」。(3月17日,共產黨員網)

「精準扶貧」就是要求黨員領導幹部要深入一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第一書記要摸清貧困戶致貧原因,為群眾理清發展思路,找準發展方向,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讓百姓的腰包鼓起來,讓農村的每個村莊美起來,讓下一代農村孩子授教育程度升起來,從而提高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全面脫貧,同步小康。

「精準扶貧」重在「精準」,核心是「以民為本」。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精準摸底是基礎。要真正走進群眾家中,進一步了解貧困戶致貧的原因是什麼,分類做好登記,認真摸清貧困群眾「身體狀況」,找準貧困「病因」。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精準幫扶是根本。精準扶貧僅僅靠「輸血」式的幫扶是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的,要讓貧困戶真正脫貧致富,就要進一步加強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結合本村地理和環境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貧困戶致貧原因和自身實際,分類科學制定脫貧計劃和措施,充分採取遠程教育平臺集中學習,邀請專家、致富能手開展技術培訓等形式,增強貧困群眾思想認識,改變傳統「等靠要」的思維,讓貧困群眾掌握技術能力,增強自身「造血」能力,才能真正實現脫貧致富。

「精準扶貧」切勿「一陣風」,關鍵要「可持續」。如今在農村大力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深受群眾歡迎,絕大部分貧困群眾在部門幫扶下,在第一書記帶領下,收入穩步增加,脫貧目標逐漸實現,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但仍有部分地方第一書記思想認識偏差,沒真正沉下心,弄虛作假,搞「數據脫貧」,雖調整更換了一些「第一書記」,但群眾心中始終認為「精準扶貧」只要時限一過,現在所享受的政策幫扶和產業幫扶都會隨著第一書記「轉業復員」而一併帶走,很多貧困戶收入已脫貧但仍然霸佔「指標」等問題。要紮實做好「精準扶貧」,讓貧困村真正「摘帽」,群眾真正脫貧致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關鍵在於要「可持續」。精準扶貧脫貧只是初級目標,核心要讓群眾致富,因此,精準扶貧工作要認真總結前期的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從政策、資金、人員等方面制定「可持續」的幫扶機制,讓群眾吃下「定心丸」,增強致富信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定會如期實現。

(中共眉山市委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副科長 宋福)

相關焦點

  • 「精準扶貧」之關鍵在於「精準」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使6億多人成功脫貧,但仍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距2020年還有不到6年的時間,為確保全部如期脫貧,習總書記強調要做到「精準扶貧」,並指出「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根除貧困是最終目標,關鍵在於如何做到精準。     問題調查要「精準」。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敗關鍵在於精準扶貧
    □塗宏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敗關鍵在於精準扶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2020年前實現現行標準下57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是我們對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 創新扶貧模式 實現精準脫貧——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
    由於氣候變化、自然災害、市場波動,都會增加貧困戶的生產經營風險,影響扶貧對象脫貧,加上有的貧困戶脫貧後又因病因殘等造成新的貧困或者返貧現象。而且,剩餘貧困人口總量大,貧困程度比較深,脫貧難度增大。少部分地區的貧困發生率較高,一部分扶貧對象面臨的是非收入貧困問題。農戶貧困與地方政府的相對貧困並存,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可用於扶貧開發的財政能力,也影響地方政府撬動金融資源扶貧的能力。
  •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哲洙:精準扶貧關鍵在於促就業
    中新網德宏9月13日電(王禕)「所謂扶貧,要做到精準,而不是讓貧困工農理直氣壯地吃低保」。13日,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舉行的「中國光彩事業德宏行」活動中,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哲洙如是表示。  中國光彩事業是一項以民營企業為參與主體、以項目投資為主要形式的社會扶貧開發事業,每年都會圍繞特定貧困地區開展「光彩行」活動,今年「光彩行」活動來到德宏。
  • 精準扶貧的思想內涵、理論創新及價值貢獻
    本文圍繞新時代脫貧攻堅的總方略——精準扶貧,從「準」「精準」「可持續」「擴權賦能」「全員式扶貧」「共生共建共享」「反貧困命運共同體」等七個方面闡釋了精準扶貧的思想內涵,提煉出精準扶貧在實踐、思想、制度層面各項創新的具體內容,回答了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能、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行、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揭示出精準扶貧的價值貢獻。
  • 精準扶貧關鍵在激發群眾主動性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貧困群眾的積極參與才是精準扶貧成功的關鍵。一些地區貧困群眾參與度不足,仍然是當前我國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短板,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千方百計調動貧困群眾參與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出精準扶貧的內生動力。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
  • 中國精準扶貧成就彰顯世界意義
    經過8年持續奮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我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也意味著我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繼續走在全球減貧事業前列。中國扶貧成就贏得國際社會高度讚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前署長海倫·克拉克指出:「中國最貧困人口的脫貧規模舉世矚目,速度之快絕無僅有!」中國的脫貧攻堅直接影響著全球貧困治理進程。
  • 精準扶貧的關鍵在於「助人自助」
    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與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下,扶貧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距離2020年確保7000多萬貧困人口如期全部脫貧的奮鬥目標還有3年,當前精準扶貧工作已進入攻堅期和決勝期。怎樣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黨、全社會面臨的一道亟待解決的理論與實踐難題。筆者認為,導致貧困的根本誘因是能力貧困,而物質貧困只是表象,深層次的貧困誘因在於主體缺少獨立自主、自立自強的意識與能力。
  • ...記「國家精準扶貧成效評估決策關鍵技術及其應用團隊」
    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改造、人民公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開放、「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或成功或挫折,其中蘊含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為實現共同富裕而為之奮鬥不已的夢想與初心。隨著扶貧開發工作的持續推進,我國脫貧攻堅工作進入「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
  • 演繹「精準扶貧」動人故事
    原標題:演繹「精準扶貧」動人故事10月10日晚,大型現代花鼓戲《桃花煙雨》在湖南省花鼓戲劇院首演。湖南日報10月10日訊(記者 李國斌 通訊員 銀錚錚)經過半年的藝術創作,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以「精準扶貧」為題材的大型現代花鼓戲《桃花煙雨》,今晚在省花大舞臺首演。《桃花煙雨》由著名劇作家曹憲成編劇,導演何藝光執導,著名音樂家陳耀作曲,舞美設計由青年新銳藝術人才張滴洋擔綱,王亦文、張小虎、黃涓涓、曾志輝、劉海霞、陳建平、劉宏、夏思維等傾情演繹。
  • 盛榮華調研精準扶貧:脫貧關鍵在於發展產業
    1月5日,嶽陽市委書記盛榮華來到平江縣加義鎮橫許村,了解農民生產生活情況,察看扶貧建設項目實施進展,看望慰問精準扶貧戶。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樊進軍,副市長熊煒等一同前往。    扶貧工作組入駐一年時間,橫許村的面貌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路修通了,村級活動中心建成了,部分危房戶、無房戶也搬進了新家。盛榮華輕車簡從,沿著彎曲山路,走訪慰問李妥生、葉平安、楊海英等貧困戶,並送上新年祝福。
  • 【中國攻堅進行時】中國精準扶貧成就彰顯世界意義
    經過8年持續奮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我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也意味著我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繼續走在全球減貧事業前列。中國扶貧成就贏得國際社會高度讚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前署長海倫·克拉克指出:「中國最貧困人口的脫貧規模舉世矚目,速度之快絕無僅有!」  中國的脫貧攻堅直接影響著全球貧困治理進程。
  • 關於《中共黃岡市委黃岡市人民政府關於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6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召開的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指出,「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強調「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增強緊迫感和主動性,採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大力度推進,再加快步伐,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全部脫貧」。
  • 新餘市渝水區形成商會精準扶貧模式
    記者會上獲悉,新餘市渝水區大力開展「商會起航」行動,形成了「舉黨旗、抱團幹、帶民富」的渝水商會精準扶貧模式。  據新餘市渝水區委副書記潘麗雲介紹,全區11家鄉鎮商會積極踴躍參與家鄉脫貧攻堅,對口幫扶93個村,結對幫扶1189戶貧困戶,幫助貧困村摘帽、貧困戶脫貧。
  • 「平語」近人——習近平的扶貧思考
    新華社記者李濤攝  ——精準扶貧  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三件事要做實:一是發展生產要實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 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設法,把現實問題一件件解決,探索可複製的經驗。
  • 河北衡水精準扶貧工作綻放「衡水色彩」
    藍天白雲下,李雙星和鄉親們憧憬著來年豐收的景象:廣袤的大地上,黃白相間的金銀花、紅色的玫瑰花競相綻放……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衡水市委、市政府聚焦「三精準」、強化「三保障」、狠抓「三落實」,目前已圓滿完成既定目標:全市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001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20萬貧困人口全部實現高質量穩定脫貧……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扶貧幹部執著堅守
  • 沿民生軌道前行,慢火車詮釋人民情懷
    (5月19日《中國經濟網》)慢火車飽含著暖暖的人民情懷,帶來的是貧困地區的日子越過越舒坦,幸福的滋味越來越濃烈,確保貧困地區的美好生活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最好的註腳。慢火車質優、價廉,成為當地老百姓首選的交通工具,慢火車服務緊扣短途旅客實際需求,更加注重「細節」和便民服務,為旅客提供針線、小剪刀、綑紮繩、膠帶等便民常用物品。
  • 從「輸血」到「造血」——浦發銀行長沙分行探出金融精準扶貧路
    近年來,該行積極探索「輸血」與「造血」、「融資」與「融智」的精準扶貧新路徑,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新動力,為貧困農戶脫貧致富注入新活力,為全面實現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浦發力量。「雙千兩葉」助楊家河脫貧致富楊家河現有村民257戶98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6戶394人。2018年4月,長沙浦發開始向楊家河村派駐扶貧工作隊。
  • 精準扶貧生動詮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精準扶貧強調幹部群眾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彰顯了鮮明的人民本位意識,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必須以此作為根本遵循。 1、精準扶貧要樹立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 打贏脫貧攻堅戰,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鞍鋼集團精準扶貧綜合案例入選全國「50佳」
    11月13日,中國企業精準扶貧優秀案例(2019)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鞍鋼集團《為精準扶貧打造「鋼鐵脊梁」》案例成功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