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使6億多人成功脫貧,但仍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距2020年還有不到6年的時間,為確保全部如期脫貧,習總書記強調要做到「精準扶貧」,並指出「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根除貧困是最終目標,關鍵在於如何做到精準。
問題調查要「精準」。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攻堅期,現在剩下的都是「硬骨頭」,扶貧難度越來越大,留給我們的時間也越來越近,時不我待,組織部門要與其它相關部門一起,深入調研問題根源,下沉到鄉鎮村莊、田間地頭,面對困難群體的民生訴求,弄清楚哪些是缺資金、哪些是缺技術、哪些是缺人才,做到找準病因,精準發力,「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選人用人要「精準」。「火車快不快,全靠車頭帶」,充分發揮黨員幹部隊伍的帶頭引領作用是「精準扶貧」之關鍵,組織部門要根據不同的扶貧要求,統籌整合自己的「人才庫資源庫」,選好選對幹部隊伍,聚焦貧困地區所需,靈活調配想幹事、會幹事、能力強、業務精的優秀幹部深入扶貧一線,做到問題針對性強,政策導向性準,因地制宜,抓住突出優勢,制定科學的幫扶措施,儘快幫助貧困戶找準致富路。
過程管理要「精準」。事物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扶貧工作也是如此,組織部門要加強對扶貧工作的目標過程管理,通過定期開展各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匯報、交流座談等多種方式,隨時「精準」把控扶貧進展情況,並做好經驗交流,形成示範帶動疊加效應,必要時組織扶貧幹部隊伍定期充電,並建立優勝劣汰考核激勵機制,齊心協力打贏扶貧攻堅戰,促進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加快脫貧致富共奔小康步伐。(作者:中共瀘州市江陽區委組織部 歐昌義)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