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海上絲綢之路口岸,海域遼闊,經濟外向;一個是陸上絲綢之路重鎮,藥材繁多,農業興盛。原本並無交集的福州和定西,因扶貧而結緣。
4年前,福建省福州市與甘肅省定西市結成東西部扶貧協作「一家人」,同念「山海經」,攜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4年來,福州始終把東西部扶貧協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創新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務實協作,連續3年在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考核中取得「好」的等次。
福州·定西東西部扶貧協作富有成效,受到國務院扶貧辦充分肯定,2019年勞務協作、生態扶貧典型做法入選全球110個最佳減貧案例,並收錄到南南合作減貧知識分享網站。
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1.22億元,援建扶貧車間196個
走進定西臨洮縣城的甘肅榕發服裝智造扶貧車間,遠遠傳來縫紉機的嗡嗡聲。在工人的巧手下,一件件工服製作完成。
這是定西最大的扶貧車間,由福州市倉山區的福建春暉服裝科技有限公司與臨洮縣農投公司合作建設。
2019年7月,扶貧車間建起來後,家住木廠家園小區的貧困戶小陳第一時間應聘上崗。一開始她每月工資加補貼2600元,技術熟練後漲到了3000元。更重要的是,上班路程只要10分鐘,家裡孩子一天三餐顧得來。
這樣的扶貧車間,在定西已遍地開花。據統計,4年來,福州累計援建扶貧車間196個,吸納貧困人口就業超2800人。扶貧車間形式靈活各樣,比如通渭縣第三鋪鄉王河村定通福扶貧車間,進行床上用品、布藝等產品加工;漳縣石川鎮食用菌產業園扶貧車間,建成吊袋黑木耳大棚27座、晾曬棚16個,20多名婦女在此務工。今年以來,福州已引導幾批企業赴定西考察蘋果種植、畜牧養殖、農產品加工等項目,目前新引進落地、新增投資企業43家,實際投資額7.1億元。
4年來,福州共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1.22億元,幫扶定西重點發展食用菌、設施蔬菜、花卉、畜牧養殖、中藥材、中蜂養殖、光伏發電等特色產業,同時引進聚春園集團、超大集團、永輝超市、福建春暉服裝科技公司等63家企業,投資12.72億元,建起一座座扶貧車間、興辦一個個產業園區、串起一條條產業鏈條。
「下一步,福州和定西將按照『四個不摘』要求,建立產業合作常態化機制,重點聚焦引企業、育產業、建園區三件事,引導更多企業到定西投資興業,持續提高協作水平和幫扶成效,助力定西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福州·定西東西部扶貧協作前方指揮部負責人說。
臨洮縣城的甘肅榕發服裝智造扶貧車間裡,工人緊張忙碌著。張人峰 攝
銷售扶貧產品10億元,帶動7萬多人增收
近日舉行的福州·定西第二屆文化美食節迎來八方賓客,位於福州倉山的定西大賣場內,近300種定西農特產品琳琅滿目,前來選購的市民絡繹不絕。「定西有很多優質農特產品。我們希望當好『橋梁』,將優質產品引入福州,把福州人民的幫扶真情傳遞到定西。」福州定有福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近年來,福州全市累計銷售貧困地區的扶貧產品10億元,帶動貧困人口7萬多人增收。
今年,福州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積極採取務實有效措施,推動消費扶貧線上線下聯動對接,幫助定西產品打通產銷通道,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福州市扶貧辦向各縣區和市直部門發出倡議,鼓勵社會各界消費定西特色農產品。
今年福州市「兩會」期間,定西農特產品展銷會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駐地舉辦,推介定西農特產品;今年5月,倉山區扶貧辦、區總工會發動區直部門、鎮、街道開展消費扶貧以購代捐活動,首批機關員工消費百合46.68萬元;連江縣工信局帶領食品、醫藥企業前往隴西,實地考察中藥材交易市場、牛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讓企業通過實地走訪加強合作意向,籤訂了1000多萬元合作訂單……
福州還在全市12個縣(市)區建成集展示、體驗和銷售為一體的「一中心十二館」定西農產品銷售平臺。在農特館建設中,擇優篩選場地,通過減免租金、予以建館補助等方式加以支持。同時,依託國企民天集團旗下的海峽批發市場,在原有定西農產品專營區的基礎上,建立福州市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中心。
「通過消費扶貧,可以讓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其中,讓優質農產品『圈粉』消費者,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福州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福州將進一步暢通拓展產銷對接渠道,採購消費對口地區產品服務。同時,鼓勵福州電商平臺為對口地區設立扶貧專賣店,並加大對口地區電商人才培育力度,用消費扶貧這種「造血」方式助力定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2020年福州·定西第二屆文化美食節昨日在利嘉國際商業城拉開帷幕 石美祥 攝
輸轉近萬名貧困勞動力就業,帶動3萬多人口脫貧
2017年初,福州、定西兩地政府籤訂東西部扶貧協作框架協議,將勞務協作和轉移就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列入其中,決定共同實施勞務輸轉技能培訓暨大中專學生就業的「十百千萬」計劃。
4年來,通過勞務協作,定西建檔立卡貧困人員1萬多名到福州的企業事業單位就職,實現了快速脫貧、穩定脫貧。福定扶貧勞務協作模式入選全球110個最佳減貧案例。
每逢周末,福建經緯新纖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物流部叉車組組長小周就會開著新買的小汽車,載著妻兒,到城區遊玩。他們的老家在定西通渭縣第三鋪鄉姚岔村。2018年,小周揣著400元來到福州福清。
這是改變命運的一個決定。在福建經緯新纖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小周很快學會了叉車技術,不僅在公司的技能大賽中拔得頭籌,還很快升職為叉車組組長。一年後,妻子也來到公司工作。2019年,夫妻倆把兩個孩子也接到了福清,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據統計, 2017年至今,福州落實東西部扶貧協作協議,累計組織輸轉定西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9314人到福州就業,直接帶動3萬多名貧困人口脫貧。
就業還離不開技能培訓。截至目前,福州累計資助定西建檔貧困戶家庭「兩後生」 共264名到福州市技師學院學習,培養職業技能「雙師型」教師100名,累計吸納定西建檔立卡貧困戶高校畢業生2494人次到福州實習就業。他們中的不少人已走上就業崗位,阻斷了貧困的代際傳遞。
據了解,福州還在編制緊張、崗位有限的情況下,開全國先河,連續4年拿出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崗位,定向、定崗、定製招聘定西建檔立卡貧困戶高校畢業生381名。其中,事業單位招收170人,國企招收211人,人均年收入超7萬元。
定西市建檔立卡戶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與福州招聘企業交流。本報記者 張人峰 攝
建成2萬畝生態林, 惠及1049戶貧困戶
「南山有片『福州林』,大家都說好!」定西人口中的「福州林」,就是福州·定西東西部扶貧協作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生態林)項目。
「十年九旱」的定西,飽受生態致貧之苦。近年來,福州發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的優良作風,把先進理念和技術應用到定西生態治理中,在生態扶貧中投資6955.2萬元,在定西建設生態林2.00393萬畝(其中安定區1.0641萬畝),讓生態扶貧成為隴中增綠、農民增收的一抹靚麗底色。
2019年,該案例成功入選全球110個最佳減貧案例。眼下,一座「生態、旅遊、觀光、休閒、示範、科研」六位一體的萬畝森林公園呼之欲出。
「福州林」生態護林員老李今年56歲,是李家岔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原有40畝地,但因土壤貧瘠,收成不好且價格低,一家人生活難以為繼。生態林的實施,為他帶來了福音。
「40畝地全部退耕還林,一畝補助1200元,5年結清。我還被聘為生態護林員,一年工資有8000元。」老李樂呵呵地說,每天巡山看看哪裡有火災隱患、哪裡有病蟲害,既護林又增收,還能保持身心舒暢。
「俗話說『靠山吃山』,百姓溫飽不解決,水土流失的治理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張國防認為,「長汀經驗」之所以成為中國水土流失治理的典範,核心在於「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因此,生態林啟動伊始,就將種苗、造林、管護、發展林下經濟等環節與扶貧工作緊密結合,「繡」出一條增綠與增收、生態與生計齊頭並進的致富路。
據統計,「福州林」項目區涉及退耕還林5032畝,其中貧困戶退耕還林1144畝,惠及118戶貧困戶,獲得現金補助137.28萬元,戶均增收1.1633萬元;優先採購貧困戶培育的苗木,受益貧困戶35戶,戶均年增收2.22萬元;項目建設過程中,吸納貧困戶890多人參加造林,發放勞務工資274萬元,戶均年增收3078元;將工程區域中的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員選聘為生態護林員,人均年增收8000元。
「挹閩江之水,潤隴中嘉木;集閩都才智,助鳳城展翼……」《榕定生態扶貧賦》濃縮了東西部協作「繡」出萬畝生態林的佳話,鐫刻在「福州亭」的碑石上,還將繼續見證這一場綠色崛起……
福州掛職定西幹部鄭思行的妻子帶著女兒不遠千裡來看望生態林。本報記者 張人峰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