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木梓鄉積極響應上級扶貧政策,切實將各項扶貧舉措落實落地,使廣大困難群眾得實惠沐黨恩,過上了美好幸福新生活,葉愛娥就是其中一位。
葉愛娥在木梓鄉「我的脫貧故事」宣講報告會上發言
葉愛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41歲,丈夫艾三是一位普通農民,他們膝下有一雙兒女,女兒在上高中,兒子上學前班,家裡還有一個八十七歲高齡的老父親。就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近三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7年初,葉愛娥被確診為乳腺癌。這種病手術、化療、放療一套流程走下來最少需要十多萬,病理不好的須靶向治療,費用高達三四十萬,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讓葉愛娥頓時眼前一黑,胸口像是壓了塊石頭,長長喘不過氣來。十多萬元的治療費用,對這個本就不寬裕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這兩年來,葉愛娥家添了二胎,各項開銷驟增,生活本就捉襟見肘,現在病了,哪有錢治病?葉愛娥決定放棄治療,但她丈夫艾三堅決不肯,勸她聽醫生的話,好好配合治療,不要想太多,辦法總比困難多,孩子們還在家等著她們呢。葉愛娥不禁鼻子一酸,眼淚止不住往下流,自己一雙可愛的兒女,兒子剛滿兩歲,女兒才念到小學六年級。葉愛娥抹乾眼淚,決定積極配合治療。一家人從親戚朋友那裡東拼西湊,借來6萬塊錢,在協和醫院完成了第一次手術化療。可接下來十四天一次的化療費用該怎麼辦,這讓葉愛娥犯了難,於是他們向村裡反映了自己的困難情況後,很快鄉村兩級幹部到她家走訪了解具體情況,並積極施展援手。經個人申請、村級民主評議、市鄉兩級審核公示後,葉愛娥一家被納入精準扶貧對象,住院的費用問題得到了極大緩解。有了錢做治療,葉愛娥就看到了希望和曙光,通過調整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她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飲水思源感念黨恩,葉愛娥常說:「是黨和國家將我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還了她和她孩子們一個完整的家!」
2018年,木梓鄉準備實施第二批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鄉村兩級幹部來到葉愛娥家考察,考慮到其一家人還住在建新村茶場山裡,房屋破敗、交通極為不便,於是動員其申請易地扶貧搬遷。很快葉愛娥一家5口人,在木梓鄉集鎮安置點,申請到了一套125平方米的安置房。葉愛娥說:「房子,是我即使不生病也不敢去奢求的東西,然而在鄉黨委、政府細緻入微地幫扶下,我們家在新小區安置下來了,而且是「擰包入住」的那種,心中千言萬語都道不盡黨的恩情」!自從被納入精準扶貧對象後,醫療保障、教育扶持、低保救助、易地搬遷等扶持政策都向葉愛娥家傾斜,葉愛娥和丈夫艾三商量著說:「我們從來都不是依賴心強的人,現在政策這麼好,我們也要自己努力,用自己的雙手擺脫貧困」。當葉愛娥病情穩定後,艾三便毅然外出打工,不論是泥瓦匠、還是做小工,他都毫無怨言,一如既往的勤勞苦幹。葉愛娥也利用安置房在一樓的便捷,主動申請辦起了愛心超市。一家人的生活也慢慢好轉,家庭年收入也達到了三萬多元,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他們家不僅順利脫了貧,還慢慢還完了因病欠下的外債。看到媽媽健康了,一雙兒女也是越來越活潑開朗,學習成績也很穩定,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有滋味。
木梓集鎮安置點住著80多戶不同原因致貧的貧困戶,基本都是老弱病殘,葉愛娥想到自己的生命是黨、國家和政府挽救回來的,決定讓它發點光、發點熱。她常懷一顆感恩的心,積極與鄰裡互動,一番交流下來,她熟知安置點每戶的困難情況,並盡心盡力去幫助,她說:「我做的點點滴滴,或多或少地影響到我身邊的人,大家互相幫助,互相傳遞正能量,這個小區、社會也會越來越和諧美好!」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由於商超關門,一時間物資短缺,葉愛娥看卡口值守幹部風雨無阻堅守在崗位,忙的吃不上一口熱飯,買不上一瓶桶裝水,夫妻倆二話沒說,便自掏腰包,將其經營愛心超市的泡麵、桶裝水等物資不留名捐了過來,工作人員通過查看監控後想向他們支付貨款時,葉愛娥搖搖頭說:「大災大難當前,你們黨員幹部擋在前面、不畏艱險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你們相比,我們這麼做也是應該的」。
葉愛娥夫妻用實際行動,將「飲水思源念黨恩」這句話內化於心、外化於心。他們經常教導子女,要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感恩生活中的點滴!困難是人生成長的墊腳石,病痛只是對人意志的歷練,一家人一定要牢記黨恩,在順境下不能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在逆境中更要堅強樂觀。你們在學校要好好學習,學好本領成人成才,一定要遵紀守法、愛黨愛國,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安陸婦聯
長按二維碼
或掃描關注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飲水思源念黨恩----記安陸市木梓鄉建檔立卡戶葉愛娥家庭》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