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思源念黨恩---記安陸市木梓鄉建檔立卡戶葉愛娥家庭

2020-11-28 澎湃新聞

飲水思源念黨恩----記安陸市木梓鄉建檔立卡戶葉愛娥家庭

2020-11-27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木梓鄉積極響應上級扶貧政策,切實將各項扶貧舉措落實落地,使廣大困難群眾得實惠沐黨恩,過上了美好幸福新生活,葉愛娥就是其中一位。

葉愛娥在木梓鄉「我的脫貧故事」宣講報告會上發言

葉愛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41歲,丈夫艾三是一位普通農民,他們膝下有一雙兒女,女兒在上高中,兒子上學前班,家裡還有一個八十七歲高齡的老父親。就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近三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7年初,葉愛娥被確診為乳腺癌。這種病手術、化療、放療一套流程走下來最少需要十多萬,病理不好的須靶向治療,費用高達三四十萬,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讓葉愛娥頓時眼前一黑,胸口像是壓了塊石頭,長長喘不過氣來。十多萬元的治療費用,對這個本就不寬裕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這兩年來,葉愛娥家添了二胎,各項開銷驟增,生活本就捉襟見肘,現在病了,哪有錢治病?葉愛娥決定放棄治療,但她丈夫艾三堅決不肯,勸她聽醫生的話,好好配合治療,不要想太多,辦法總比困難多,孩子們還在家等著她們呢。葉愛娥不禁鼻子一酸,眼淚止不住往下流,自己一雙可愛的兒女,兒子剛滿兩歲,女兒才念到小學六年級。葉愛娥抹乾眼淚,決定積極配合治療。一家人從親戚朋友那裡東拼西湊,借來6萬塊錢,在協和醫院完成了第一次手術化療。可接下來十四天一次的化療費用該怎麼辦,這讓葉愛娥犯了難,於是他們向村裡反映了自己的困難情況後,很快鄉村兩級幹部到她家走訪了解具體情況,並積極施展援手。經個人申請、村級民主評議、市鄉兩級審核公示後,葉愛娥一家被納入精準扶貧對象,住院的費用問題得到了極大緩解。有了錢做治療,葉愛娥就看到了希望和曙光,通過調整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她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飲水思源感念黨恩,葉愛娥常說:「是黨和國家將我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還了她和她孩子們一個完整的家!」

2018年,木梓鄉準備實施第二批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鄉村兩級幹部來到葉愛娥家考察,考慮到其一家人還住在建新村茶場山裡,房屋破敗、交通極為不便,於是動員其申請易地扶貧搬遷。很快葉愛娥一家5口人,在木梓鄉集鎮安置點,申請到了一套125平方米的安置房。葉愛娥說:「房子,是我即使不生病也不敢去奢求的東西,然而在鄉黨委、政府細緻入微地幫扶下,我們家在新小區安置下來了,而且是「擰包入住」的那種,心中千言萬語都道不盡黨的恩情」!自從被納入精準扶貧對象後,醫療保障、教育扶持、低保救助、易地搬遷等扶持政策都向葉愛娥家傾斜,葉愛娥和丈夫艾三商量著說:「我們從來都不是依賴心強的人,現在政策這麼好,我們也要自己努力,用自己的雙手擺脫貧困」。當葉愛娥病情穩定後,艾三便毅然外出打工,不論是泥瓦匠、還是做小工,他都毫無怨言,一如既往的勤勞苦幹。葉愛娥也利用安置房在一樓的便捷,主動申請辦起了愛心超市。一家人的生活也慢慢好轉,家庭年收入也達到了三萬多元,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他們家不僅順利脫了貧,還慢慢還完了因病欠下的外債。看到媽媽健康了,一雙兒女也是越來越活潑開朗,學習成績也很穩定,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有滋味。

木梓集鎮安置點住著80多戶不同原因致貧的貧困戶,基本都是老弱病殘,葉愛娥想到自己的生命是黨、國家和政府挽救回來的,決定讓它發點光、發點熱。她常懷一顆感恩的心,積極與鄰裡互動,一番交流下來,她熟知安置點每戶的困難情況,並盡心盡力去幫助,她說:「我做的點點滴滴,或多或少地影響到我身邊的人,大家互相幫助,互相傳遞正能量,這個小區、社會也會越來越和諧美好!」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由於商超關門,一時間物資短缺,葉愛娥看卡口值守幹部風雨無阻堅守在崗位,忙的吃不上一口熱飯,買不上一瓶桶裝水,夫妻倆二話沒說,便自掏腰包,將其經營愛心超市的泡麵、桶裝水等物資不留名捐了過來,工作人員通過查看監控後想向他們支付貨款時,葉愛娥搖搖頭說:「大災大難當前,你們黨員幹部擋在前面、不畏艱險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你們相比,我們這麼做也是應該的」。

葉愛娥夫妻用實際行動,將「飲水思源念黨恩」這句話內化於心、外化於心。他們經常教導子女,要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感恩生活中的點滴!困難是人生成長的墊腳石,病痛只是對人意志的歷練,一家人一定要牢記黨恩,在順境下不能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在逆境中更要堅強樂觀。你們在學校要好好學習,學好本領成人成才,一定要遵紀守法、愛黨愛國,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安陸婦聯

長按二維碼

或掃描關注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飲水思源念黨恩----記安陸市木梓鄉建檔立卡戶葉愛娥家庭》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三亞羅蓬村吉文:用英語賣椰子的建檔立卡戶
    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吉陽區湧現出一批立脫貧之志、鼓奮進之氣、感扶貧之恩的脫貧先進典型人物。今日起,本報將推出《吉陽:決勝小康奮鬥你我》欄目,將一個又一個脫貧路上不掉隊,身處逆境不低頭的脫貧人物的故事展現出來,挖掘他們身上脫貧的亮點經驗,激勵更多的人奮勇前進,講好吉陽脫貧好故事,唱響吉陽脫貧好聲音。「以購代捐」「以買代幫」,消費扶貧成為三亞新風尚。
  • ...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退出,預計今年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17010元
    從會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紮實推進精準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預計今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17010元,88個貧困村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25.8萬元。此外,我市還在全省首家實行市級精準扶貧醫療綜合補助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患者在定點醫院的住院和門診特殊病種的醫療費用,可報銷、補助至95%,極大程度減輕貧困人口的醫療費用支出。與此同時,我市還著力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帶動能力,不斷激發貧困對象內生動力。
  • 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按期搬進新居
    本報訊(記者 何勤華)3月13日至14日,省委常委、省直機關工委書記曲木史哈在涼山州布拖縣督導檢查,強調要聚焦易地扶貧搬遷等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對標補短抓實抓細整改,確保6月30日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進安全住房
  • 到2020年 全國將實現對建檔立卡白內障患者免費救治
    &nbsp&nbsp&nbsp&nbsp齊魯網8月8日訊(記者 玉棟)國家衛計委日前印發「光明扶貧工程」工作方案,通過實施「光明扶貧工程」,對建檔立卡貧困白內障患者進行免費救治,提高貧困人口健康水平,為實現全面小康提供健康保障。
  • 橫軸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豎軸是月份,每戶對應不同的色塊……這張...
    走近細看,記者發現這是一張雙軸坐標圖,橫軸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豎軸是月份,每戶對應的條形圖上貼了不同的色塊,標註著不同的數字。這些到底是什麼?這張圖是如何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作用的?瓊庫勒村位於墨玉縣西北部,原來村裡以農業為主,基礎設施薄弱,脫貧攻堅任務重。
  • 六盤水市首批建檔立卡貧困戶赴大連市就業
    六盤水市首批建檔立卡貧困戶赴大連市就業   9月11日,六盤水市水鋼技師學院迎來了一些特別的學員,他們是第一批六盤水市—大連市東西部勞務協作就業精準扶貧班學員,特別之處在於他們全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並即將採取校企合作的方式,通過在六盤水市水鋼技師學院進行短期培訓後
  • 天水市扶貧系統赴臨夏州康樂縣學習脫貧攻堅建檔立卡資料規範情況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論述和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時、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完善和規範建檔立卡基礎資料,按照8月20日省委副書記孫偉在我市麥積區調研時推薦介紹康樂縣建檔立卡資料比較規範、可以學習借鑑的指示精神
  • 住房有保障 生活有希望 商洛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率達100%
    全面完成17344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住房安全鑑定和455135戶一般農戶的住房安全核查工作,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率達100%。圓滿完成了全市六縣一區貧困縣摘帽退出住房安全有保障市級核查任務,建立健全了我市農村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全面鞏固提升農村危房改造脫貧成果。 強化組織領導,夯實責任穩推進。
  • 巴中市1—10月醫保支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費用56272萬元
    1—10月,巴中市基本醫療保險「一站式」即時結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患者149701人次,支付醫保基金56272萬元(其中醫保扶貧傾斜支付醫保基金11474萬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縣域內政策範圍內人均報銷比例維持在
  • 光榮脫貧戶李建兵:在疫情防控一線報黨恩
    執勤時的李建兵  李建兵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剛剛脫貧。鄉上在村裡設立監測點時,他第一個報名參加。獨甸村黨支部書記盤國華告訴記者,考慮到李建兵的身體原因,一開始是不同意的。  從盤國華的介紹中,記者了解到,原來李建兵在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時,已經患有肝癌,各種治療費用壓得他喘不過氣來,甚至一度想放棄。關鍵時刻,國家健康扶貧的政策讓他看到了希望,幫助他解決了大問題,一天天好起來的他逢人就說:「要不是國家扶貧政策好,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也過不上現在的好日子。」  李建兵心裡始終記掛著黨和國家對他的恩情,也總希望自己能夠為黨和國家做點什麼。
  • 貴州省提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6種慢性病醫療救助水平_地方政務...
    近日,記者從省衛計委獲悉,我省將對罹患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等36種發病率高、醫療費用高、嚴重影響生產生活能力的慢性病建檔立卡貧困患者提高救助水平。本次提高救助水平的36種慢性病總體上治療費用較高,並且大部分需要長期服藥。
  • 貧困家庭青年實現航海夢 湖南力推「海員培訓就業扶貧」
    目前,已有1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青年圓了航海夢,到10月將有100名學員分批上船工作,年底前還有108名學員也將完成培訓。 兩縣試點,14名貧困家庭青年實現航海夢 8月中旬,記者從沅陵縣城出發,沿盤山公路穿行近一個小時,終於抵達位於沅水之畔的李宗波家。
  • 信豐西牛鎮中心小學:推進教育扶貧 把希望帶給每一個貧困家庭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鍾光勝報導:信豐縣西牛鎮中心小學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教育精準扶貧有關文件和會議精神,切實做好教育資助政策宣傳、建檔立卡精準識別,愛心捐贈引入校園,送教送醫上門等幫扶工作,為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 同念「山海經」 扶貧一家親
    4年來,通過勞務協作,定西建檔立卡貧困人員1萬多名到福州的企業事業單位就職,實現了快速脫貧、穩定脫貧。福定扶貧勞務協作模式入選全球110個最佳減貧案例。  每逢周末,福建經緯新纖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物流部叉車組組長小周就會開著新買的小汽車,載著妻兒,到城區遊玩。他們的老家在定西通渭縣第三鋪鄉姚岔村。2018年,小周揣著400元來到福州福清。
  • 地球褶皺裡的「中國奇蹟」:26.9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在怒江州消除貧困,這個曾經「不可能」的夢想如今變成現實:26.9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4個深度貧困縣全部摘帽,傈僳族、獨龍族、怒族和普米族整族脫貧。在這片地球褶皺裡,「中國奇蹟」悄然發生。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下山記臘新梅的老家,在巍峨的高黎貢山上。聳立在中緬邊境的高黎貢山,南北綿延數百公裡,與怒江和碧羅雪山共同構成了雄奇的怒江大峽谷。峽谷兩岸高山上,散落著許多村莊,福貢縣匹河鄉棉谷村是其中之一。在棉谷村住了近30年,兩年前,得知山下的新家可以入住,她全村第一個搬了家。
  • 教育部介紹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的政策措施及資助工作...
    一是為了全力助推教育脫貧,做到真正精準資助,我省以建檔立卡學生為重點,制定特殊政策,對建檔立卡家庭就讀省內高職學生按照每人每年5000元標準免除學費、書本費。在對全省所有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甘肅籍在園幼兒免除保教費的基礎上,對建檔立卡家庭在園幼兒每年再增加1000元補助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