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昌榮,是四寨村會副主任,也是一名四寨村攻堅隊隊員。
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四寨村20.5平方公裡,耕地面積6500畝,其中田3500畝、地3000畝,林地面積2136畝。四寨村屬於布依族苗族少數民族村,擁有18個村民組,888戶、4032人。其中貧困戶224戶、973人。
2017年3月份入戶走五保貧困戶(分散供養戶),到四寨村硐口哨組陳丙餘,陳小友兩戶房屋已經屬於危房,進到他們的家中抬頭能看到天,下雨天的時候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我當時真感到心酸。回來後我立即到廣順鎮上買了10塊彩鋼瓦(5米長),並找來兩個村民幫忙一起到這兩戶貧困戶家將他們房頂修好。第二天早上我就向村委會提出硐口哨組陳丙餘,陳小友兩戶的危房改造請示,通過村委會會議通過同意了將這兩戶列為2017年度危房改造對象。本年7月份得到各級政府的審批後,同意危房改造拆除重建,而且在2017年10月份危改完成,並搬入新房入住。 同年5月份,我入戶走訪到應青一組鄭光明戶時,兩位老人對我說油(食用油)快要接不上了,我當時就問兩位老人是什麼情況,老人說是最近身體不好沒有去趕場吧,鄭光明馬上對老太太不要講了,不要麻煩領導。當聽到兩位老人的這些話後,我的心情真不是滋味,我急忙對兩位老人作了安慰,並對二老說這是我們的疏忽和失職,請二位老人諒解。隨後我就在廣順鎮鎮上超市買了一袋50斤大米和12斤豬油,一點水果馬上返回送到應青鄭光明老人家中。
在脫貧攻堅的工作中,通過學習了各級政府文件精神後,我始終本著要扶貧,先扶志的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幫助貧困群眾樹立擺脫貧困的鬥志和勇氣,是我扶貧工作的重要任務,我多次請來了種養殖成功人士進村介紹經驗,講他們艱難的創業故事,用他們的感人故事教育村民,利用每次入戶,開村民大會的機會,教育村民要自立自強,依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 2018年,我通過多方面的學習,在掌握種養殖技術情況下,在下組宣傳產業發展中,了解到四寨村大寨組有村民有種養殖的想法,然後我動員了大寨組兩戶貧困戶的種養殖業發展。我除了將技術傳給他們外,還幫助他們申請辦理政府特惠貸資金幫扶。劉小平戶種植了十多畝有金銀花、橘子和部分蘋果。楊興權養殖水牛,現在他們的種養殖收入不但到達了脫貧標準,還擴大了種養殖產業,而且過上了富裕生活。在扶貧工作中這些小事很多很多,雖然這些都是一些微不足道小小事情。但是我們的真誠服務換來村民的稱讚,他們說:「扶貧幹部真好,比她們兒女都好。」聽到他們這些發自內心言詞,我感到很自豪。
幾年來的脫貧工作,我村的農村面貌得到很大的改變,農民得到了實惠,村民看在了眼裡,樂在心裡。我感到無比的自豪,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脫貧攻堅的路還沒有結束,我將初心不改腳踏實地,繼續為建設百姓富,生態美的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沈長志
編輯 駱航念
編審 田旻佳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