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黃崇海,是土生土長的長順縣代化鎮打朝村人。初中畢業後外出打工幾年,2016年時因母親身患心臟病,夫妻兩人商量在家發展養殖,順便照顧母親和年邁的爺爺奶奶,可時間不久,奶奶和母親不幸病重去世,我陷入了悲痛之中。
面對生活的壓力,我漸漸失去了信心,2017年10月的一天,精準扶貧的「春風」吹到我家,時任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部長冉崇永和村幹部到我家走訪,了解我家致貧原因,幫我清理發展思路,實施精準之策,不斷交心談心。 在交談過程中,冉部長問我:「小夥下一步你有什麼打算?」 「我想養豬,但是沒有錢。」我說。 冉部長和村幹部回答到:「你可以貸款,我們幫你申請一個養殖黑豬小項目。」在跟他們一番對話後和他們不斷地鼓勵下,讓我一下子振奮了起來。 2017年11月,我申請了3萬的項目資金,開始修建豬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豬舍已建設完成,經過一番消毒,富之源公司幫我投了100頭黑豬,幾個月餵養後,順利出欄,掙了4萬左右的錢,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走訪貧困戶
在成功發展養殖後,我家裡的日子越過越好,由於村裡空缺主任一職人手不夠,叫我去幫忙,加之我也想為村裡做點事情。經過村委多次考察,2017年11月11日,我正式到村委會上班,成為打朝村主任助理。 第一天,我一晚沒合眼。在想如何更好帶動村裡發展,養殖場選在哪裡?去哪裡學技術?失敗了怎麼辦?......無數個問題和無數可能出現在我的腦海裡,整整糾結了一晚上。於是,我在心裡對自己說:「只有努力去幹,才會有結果,是時候跟貧窮打一場硬仗了。我能到村委會做事,是組織對我的信任,我一定好好的幹。」 如何帶動村裡發展?一定得為村民謀就業,積極發展產業,養豬、種蔬菜等等。有幸的是好政策好項目在我村落地了,發展起了蜂糖李種植,其管護也為農戶增加了收入。 後來,我又積極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給組上改善了人居環境後,打通了白巖組的串戶路,組上老人對我說:「我們組上水泥路終於通到家了,真好!」「不光我們組上好,今後全村都會好,大家都會過上小康生活。」我對他們說到。 在村委會工作中,我跟其他村幹部挨家挨戶大排查,不漏評,精準核實貧困戶;對老弱病殘戶採取低保兜底,保障其經濟收入達標;對大病戶採取申請臨時救助措施,不讓他們返貧;對懶惰人群,從思想上找出他們「貧」的根源,動員他們去打工,從而保障他們的經濟收入來源,摘掉貧困的帽子;對有意創業的貧困戶,鼓勵他們創業,幫助他們申請「特惠貸」,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幫助他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我深感今後的任務更重,路更遠,我只想更多地為打朝村群眾出力、謀福,共同走上小康之路。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沈長志
編輯梁珍情
編審王璐瑤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