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20多年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江口縣官和鄉江溪屯...

2021-01-14 天眼新聞

我叫胡萬國,今年48歲,是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官和鄉江溪屯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

1996年,我23歲,得到父老鄉親的信任和支持,我有幸當選為村委會主任,一幹就是20多年。  當時,江溪屯村路差難行、產業落後、群眾矛盾較多、幹群關係不太和諧。為了扭轉這一現象,我和村委會加強了村「兩委」班子建設,並逐組逐戶走訪,  面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和困難,我和村幹部一一記下。經過10年的努力,村裡各方面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胡萬國(左二)正在組織全村黨員集體觀看脫貧攻堅惠民政策大講堂

遺憾的是2016年,因身體原因,換屆選舉中沒能繼續擔任。2019年,在江溪屯村副支書和村主任相繼辭職的情況下,我再次回到村裡面,通過選舉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  這一次,我和村委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村幹部能力關乎整村的發展。因此,我們把村「兩委」班子建設緊緊地抓在手上,在提高班子執行政策水平和解決處理問題的能力上入手,針對一些黨員認識不清,方向不明的問題,我們開展了個別談話,幫助他們在認識上找差距,在行動上找原因,使黨員幹部在耐心細緻的工作中受到教育。   由於我村基礎設施薄弱,缺少一個合格的服務中心,並且道路坑窪,難以滿足農業產品的運輸需求。我與駐村工作隊及村幹部策劃立項,積極向組織申請資金,硬化了村級道路。

胡萬國(左一)正在查看通組路硬化情況

通過申報公益事業(一事一議)項目安裝村、組路燈共150盞,覆蓋了9個村民小組,方便了附近1000多名群眾的出行;籌集資金完成了村級公共服務中心項目建設,改善了服務群眾的辦公條件;為70多戶貧困戶完成了危房改造或房屋修繕,為他們脫貧摘帽打下基礎。  同時,經過多方籌措,爭取到項目資金,建設籃球場、賽場5個,豐富村民的娛樂活動,提高了村民的身體素質。  近兩來,我村兩委班子拓寬工作思路,重視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工作,村「兩委」大膽創新,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從無到有,由少變多的根本轉變。

胡萬國(右一)正在和村民植樹

如今,江溪屯村發展集體經濟達到了50萬元,看到村裡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得到很大的改善,產業發展也逐步發展起來,村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我感到由衷高興。因為,20多年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濟 整理

編輯 徐微微

編審 王璐瑤 肖慧

相關焦點

  • 今天你的努力白費了嗎?
    這個夢想或許是健康平安,或許是財富自由,或許是家庭幸福,只是追逐夢想的路上,總有不可預期的風險——遭遇一次騙局,就有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在北京宋莊最近展覽了三個不一樣的藝術品,生動再現了一場場發生在平凡人身上的省錢「事故」。
  • 「我的扶貧故事」人民公僕為人民|織金縣官寨鄉鳳崗村第一書記高華
    我叫高華,是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官寨鄉鳳崗村駐村幹部。我喜歡做好事、實事。在工作中,我堅持「人民公僕為人民」的宗旨。在扶貧工作上,我事無巨細,親力親為,踐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2015年,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衝鋒號在全國上下吹響,我主動向組織請纓,要求到脫貧攻堅第一線。
  • 當付出的努力沒有白費時,便是當下最大的鼓勵
    那天籤單過程中,由師傅全程跟進,我作為助理,則在旁負責文件整理和呈遞工作,老員工負責講解介紹,其他的在旁邊隨機應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經過兩個小時的談判,我們終於順利拿下這筆訂單。一瞬間,我們整個部門燃爆了,熱火沸騰。一周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我們的辛勤付出得到了肯定,也得到了回報。於是,大家紛紛開始討論以及期待下周的部門聚會。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我叫陳昌榮,是四寨村會副主任,也是一名四寨村攻堅隊隊員。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 「我的扶貧故事」理論聯繫實踐,將論文寫在養殖場裡丨貴州省農科院...
    「我的扶貧故事」理論聯繫實踐,將論文寫在養殖場裡丨貴州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楊明舉2020-11-13 15:2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天眼新聞        瀏覽量: 986次 我要評論 我叫楊明舉,2018年1月,我作為省級科技特派員到施秉縣開展科技服務,三年來,作為一名基層科技工作者,我不斷探索符合現代農業產業的研究目標和科研發展方向,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群眾有個「約定」|遵義市新蒲新區蝦子鎮南坪...
    雜草叢生的小路、破舊開裂的土牆、昏暗斑駁的光線、衣衫襤褸的穿著、深深下陷的眼窩、飽經風霜的面容......這是我初次來到南坪村沙崗組「精準扶貧」走訪中所見到的一幕,這一幕直擊內心,忍不住心酸了。我叫劉修武,作為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蝦子鎮林業站工作人員,2019年4月,我開始了南坪村和平組蔡長偉等三戶的幫扶工作。我們的故事也從這裡開始......記得那天,烈日當頭,和眾多同事一起,手提連心袋,開始了我的走訪之路。
  • 為生態「讓路」 江口縣增加200萬元成本為百年柳樹林繞道
    「不但一棵柳樹不能砍,扶貧項目工期一刻也不能耽誤。」12月20日,在「桃映至和平」扶貧公路改造項目施工現場會上,施工方提出按原方案施工,被業主單位江口交通運輸局一口否決。自脫貧攻堅以來,江口縣堅持生態優先理念,所有道路建設均主動為生態「讓路」。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他鄉當故鄉 他鄉待我如閨女丨劍河縣觀麼鎮...
    沒有水泥路、沒有路燈、沒有自來水、沒有衛生室、沒有規模產業,活動室透風漏雨,這就是我初到時的平下村,一個實實在在的貧困村。當時,我就暗下決心要和村「兩委」一起努力摘掉頭頂上的貧困「帽子」,向全村群眾交一份滿意的答卷。楊昌豔(左)入戶走訪村民有人對我說:「閨女,你能幹什麼?」我曾經也懷疑過自己,到底能做什麼。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董叔之間的「親情」丨興義市魯布格鎮中寨村...
    沒有你這樣認真負責的幫扶人,我很多事都不知道怎麼辦。」一次,去興義市灑金街道走訪董叔,出門時他對我說道。我叫許嫻,24歲,中共預備黨員,2018年11月到興義市魯布格鎮黨政辦工作,不到一個月,我被安排幫扶貧困戶董國才戶,就這樣開始了我的扶貧工作。
  • 我深信,一切的努力都絕不會是白費的
    總有一些什麼會留下來的吧,我雖然不能很清楚地知道,那會是些什麼樣的事物,我卻深信,一切的努力都絕不會是白費的。我知道,我把這世界說得太理想化了。可是,我並沒有錯,如果沒有理想,這世界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面貌呢?
  • 「我的扶貧故事」在「大路」上跑出扶貧加速度︱德江縣煎茶鎮大路...
    接到住村通知當天,我沒有絲毫猶豫和苦悶,只有服從和執行。簡單和家人說明情況後,便匆匆收拾行裝入住大路村。   大路村,距鄉鎮政府所在地8公裡,轄12個村民組,現有戶籍人口539戶1705人。全村有黨員2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55戶234人。
  • 知乎故事 | 我有一個「最弱超能力」
    當時的他還沒意識到這是個超能力,直到後來上了小學,嚴肅負責的老師敲講臺:「黎濤啊!你看書幹什麼,書上沒有我講的內容!看我!」坐在第一排的黎濤抬頭看向老師,老師嘣地放了個屁,全班都笑出了聲,只有黎濤沒笑,因為他反應過來,這可能是個超能力。
  • 「扶貧故事」播撒科學的種子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科協改革進行時陸續為您刊發相關內容,敬請關注。
  • 「榜樣的力量」不讓所有的努力都白費,才是正解。清華大學陳思雨
    一開始我選擇的不是成都藝考,那裡學員只有五十左右,雖然在那裡已經排名很靠前,但終究是井底之蛙。後來終於決定換畫室了,於是來了成藝被分到了央清宏志班。剛來的時候因為班級地段特殊,看到了很多狀元班和高復班的極致高手,真的被嚇到了。來的第二天就參加考試相當於裸考,本來是想排名多低都沒問題,然而第一次裸考兩百多名的排名讓我覺得我還有救。
  • 「我的扶貧故事」帥梅:小摩託丈量扶貧路
    2017年10月20日,天下著濛濛細雨。剛到村委會,跟往常一樣,籤完到,還沒來得及坐下,電話鈴就響了起來。「帥村長,不行了,打路又扯皮了,大家把路給堵了,不準施工隊施工。」牛落洞組村民組長柏家華焦急地說著。「柏叔,你不要著急,先穩住大家的情緒,我馬上趕過來。」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單車少年」丨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駐...
    我叫蓋家春,2015年11月參加工作,2017年9月入黨。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在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任駐村幹部,2020年2月到桂果鎮工作。期間,我和貧困戶之間有過爭執,有過爭吵,但我們都沒有放棄彼此,那份情更濃,那份愛更深。
  • 你現在付出的所有努力其實都沒有白費
    文|一說新語圖|網絡很多人都在做著許多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這個目標或大或小,或艱難或容易,但是我想說的是:無論結果成功與否,你所付出的努力終將不會白費。今天一個舍友說:「她們都好努力呀,每天都去圖書館,但是我覺得她們沒有比我多學什麼」我聽後感覺這句話很不對,之後她又說到:「這麼努力的學,期末的時候大家一樣會通過考試,論文一樣那麼沒創意,甚至有可能她們還不如那些不學習的人得的分數多呢」我不由得心中一驚,感覺到很恐怖。真的嗎?現實中好像真的有許多人這樣想,同時也這樣做。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路上「解方程」丨平塘縣塘邊鎮新風村...
    我叫唐祥會,是平塘縣教育局派駐到塘邊鎮新風村的網格員。2019年8月到塘邊鎮新風村翁同組擔任網格員,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通過不懈的努力,翁同組17戶74人全部脫貧。  2019年8月,剛接到通知時,我就和妻子說要去塘邊鎮駐村開展扶貧工作,今後家裡的事情就全靠你了,媳婦沒有埋怨,但擔心我沒有基層工作經驗,能否完成好這歷史交給的任務。我調侃道:「方程都解來了,還怕它脫貧攻堅工作」。唐祥會(左)入戶走訪我們商量著安排家裡的事情後,我滿懷熱情,進駐到塘邊鎮新風村,開始了我的脫貧攻堅工作之路。
  • 「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勝利的曙光就在前面!」
    我才有時間回顧最後一天上班的場景。 3月5日,是我在武漢江漢方艙醫院值的最後一個班,班次是02:00~08:00的班。凌晨的武漢更加安靜,而我並沒絲毫冰冷的感覺,因為我知道,我又要穿上那暖暖的防護服,仿佛帶有光環的外套。心情有點愉悅,激動,因為,我們的病人越來越少了,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勝利的曙光就在前面。 在小武老師和周醫生的陪同下,我們坐上了守候多時的公交車。
  • 「旗袍老師傅的告白」香港這家「有故事的店」開了一個世紀……
    「是開心啊,我做旗袍已有五十多年,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他笑著說,臉上皺紋儘是歲月痕跡,雖然工作年中無休,日復日做著單調的剪剪裁裁,但他仍樂在其中,懷著感恩的心,因為旗袍聯繫了他生命中各種的「情」。」「很多人找我做衫,是幾代人來幫襯,由婆婆嫲嫲、媽媽到自己,一代代來幫襯做衫,可以說這是一份做長情、感情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