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高華,是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官寨鄉鳳崗村駐村幹部。我喜歡做好事、實事。在工作中,我堅持「人民公僕為人民」的宗旨。在扶貧工作上,我事無巨細,親力親為,踐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2015年,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衝鋒號在全國上下吹響,我主動向組織請纓,要求到脫貧攻堅第一線。2018年3月,我被組織選派到官寨鄉鳳崗村,任第一書記。
來到鳳崗村,我主動作為積極開展工作。一個星期時間,我走遍了全村農戶。每一戶是什麼情況、家有幾口人、經濟收入多少、屬於什麼類型的貧困性質等,我都如實記在小本子上。 走訪中,我發現良子組的楊剛友農戶情況相對特殊。2013年,楊剛友,在大方縣綠塘鄉興發煤礦打工,由於意外事故,右大腿被截肢。經過法院判決,礦方同意賠償楊剛友40萬元。但給付15萬之後,竟然拖著不給了。 年邁的父母攜著楊剛友,多次往大方跑。礦方對方要麼躲,要麼踢皮球,一家人生活陷入絕境。 我立即和負責此案的李法官取得聯繫。經過李法官與對方法定代表人趙某某的溝通協調,對方同意支付3萬元。 3萬元到帳了,可楊剛友在家的情況變了。他就從此不歸家。拿著賠付款到處吃喝玩樂,甚至賭博。他們一家4口,住著一間60平方的茅草屋和20左右平方的平房,安全住房也沒有達標。 我心如刀絞,但不放棄希望。我要幫助楊剛友改變。 在後來的日子裡,我一天向礦方打兩三個電話。這其中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我的努力沒有白費,一年時間不到討回10來萬元。 可錢一到帳,楊剛友又拿去揮霍。 我和其父母兄嫂想盡了辦法,在李法官的提示下監督下,楊剛友寫委託書,委託賠付方把賠付款打到父親帳戶。 我趁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對楊剛友進行說服教育,他變了! 我又借危改工程之機,政府補助13000元,楊剛友支付57000元,建起了新房居所。
看著楊家人搬進寬敞明亮的新房裡,我如釋重負。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人民公僕為人民」。走出楊剛友家門,我感覺到天很藍。邁開步伐,我又走向另一農戶家。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澤爾 整理
見習編輯李貝多編輯徐然編審楊儀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