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三年多,和兒子說話還要請「翻譯」丨平塘縣甲...

2020-12-05 天眼新聞

「阿爸,出去,關門」。好久不回家,一回家就聽到兒子的聲音 ,我既興奮又傷心。傷心的是這個小傢伙天天囔囔要跟爸爸打電話,幾月不見,來家竟然受到如此「待遇」,竟然用一口的廣西話跟我說,有時候還得要媽媽翻譯;興奮的是,幾月不見,兒子竟然會說話了!不僅聽懂本地話,還會一口的外地方言,真是厲害了。有時候想起兒子、回顧從事的脫貧攻堅工作,總讓我幸福滿滿。

我叫劉志偉,原來在貴州平塘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工作工作。2017年3月,被組織派駐平塘縣甲茶鎮甲茶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在此期間,吃住在村,為「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進行全方位的排查,補齊短板。  2018年6月份,兒子的到來使我從當年4月份剛失去父親的悲痛中走出來。我給兒子取名書賓,知書達理、相敬如賓的意思。  兒子年幼,他爺爺、奶奶已經不在了,妻子是一名人民教師,等產假結束後,無人照顧年幼的兒子,女兒也正在讀小學四年級。可扶貧工作正處攻堅的關鍵時刻,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內心無比掙扎,腦門一熱,準備向組織匯報家庭情況,回縣城上班方便照顧家。  但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繼續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並向妻子說出我的想法。妻子說:「你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了?怎麼在這件事上猶豫?家裡需要你,可下面的群眾們更需要你。你就安安心心在村裡面工作,不要辜負組織對你的信任,照顧兒子的事,我會想辦法的。記住,好好幹,做位群眾滿意的好書記。」妻子的話為我指明了方向。  就如何照顧孩子的問題,經過協商,我們一致認為只有動員在廣西賓陽縣的嶽父、嶽母來平塘幫帶兒子。七十多歲的兩位老人知道我們情況後,選擇放棄家中的優越的生活,來平塘照顧他們的外孫子。這讓我非常感動,也讓我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我的脫貧攻堅工作中去。

還記得2019年2月15日,我正在入組開展動態管理入戶核查與合醫收繳工作,正準備召集群眾開會,妻子一個電話打進來:「早跟你說向領導請幾天假,帶兒子到大醫院去看,你時時說太忙了,工作不能落下,所以一直拖,拖到現在。工作固然重要,可現在兒子成肺炎住院了......啪!就掛了電話。」我才認識到情況的嚴重性,及時向領導請假,匆匆趕回家路上充滿自責,兒子在春節結束後我們上班的第一天就開始發現有點咳嗽,妻子多次帶去縣醫院看過,後來發現越咳越嚴重,也多次打電話給我說帶去州裡面的醫院看一下,因我工作忙的原因,一拖就是5天時間,導致兒子病情加重,不得不從縣醫院轉去州中醫院。  到黔南中醫院住院治療5天後,病情持續加重,引發心肌炎,導致竇性心律過緩,一歲以下正常兒童心率每分鐘110-130次之間,我兒子心律只有60次左右,有時候達到50多次,必須通過上呼吸機和藥物來提高心率。  剛轉院的那晚,主治醫生叫我們籤病危通知,讓我們隨時做好心理準備,同時建議往高一級的醫院轉,接受更好的治療。我揪著心,看著我那瘦小的兒子鼻孔那插著很大的呼吸氣管,那無辜的眼神。老天!這是怎麼了,讓一個8個多月大的孩子承受這麼多。

後來轉到貴陽中醫學院附屬醫院,立即被安排到重症監護室,家屬一天只有半個小時的探望時間。在此期間,一邊在照顧兒子,一邊心系村脫貧攻堅工作。2019年的醫療保險是每人220元,原先只收取每人150元,每人需補交70元,系統即將關閉,甲茶村還有70人未補交,大部分為貧困人口,他們一時之間籌不到錢補交。想想現在,兒子每天在重症監護室的醫藥費報銷後還需要五六千的開支,考慮到這些,我最終決定先自己出錢幫以上70人進行合醫補交,確保甲茶村群眾病有所醫,防止或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心肌炎治療需要長期的過程,出院後,我回到駐村工作崗位開展各項脫貧攻堅工作。每天晚上都要通過微信和兒子進行一次視頻,向妻子詢問每天情況,兒子成為我在扶貧攻堅克難的原動力。因心肌炎緣故,兒子發育比較慢,近兩歲才開始學說話,每次下組開展工作回到宿舍後,和兒子的視頻最期待他能叫我一聲爸,幾個月未見到我的寶貝兒子了,現在懷揣著喜悅的心情,急著回家看兒子,剛一進門就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阿爸,出去,關門」,兒子用生澀的廣西話對我說,逗得妻子、女兒、外公、外婆哈哈大笑,我愣了一下,急忙抱起兒子,笑著親了一口:媽媽快點來翻譯......。   經過近幾年來的努力,2020度甲茶村全面實現「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 ,貧困發生率由原來的49.2%降至0%。為平塘高質量打羸脫貧攻堅收官戰貢獻甲茶力量。這就是我的扶貧故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慶

編輯 施昱凌

編審 楊儀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路上「解方程」丨平塘縣塘邊鎮新風村...
    我叫唐祥會,是平塘縣教育局派駐到塘邊鎮新風村的網格員。2019年8月到塘邊鎮新風村翁同組擔任網格員,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通過不懈的努力,翁同組17戶74人全部脫貧。  2019年8月,剛接到通知時,我就和妻子說要去塘邊鎮駐村開展扶貧工作,今後家裡的事情就全靠你了,媳婦沒有埋怨,但擔心我沒有基層工作經驗,能否完成好這歷史交給的任務。我調侃道:「方程都解來了,還怕它脫貧攻堅工作」。唐祥會(左)入戶走訪我們商量著安排家裡的事情後,我滿懷熱情,進駐到塘邊鎮新風村,開始了我的脫貧攻堅工作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理論聯繫實踐,將論文寫在養殖場裡丨貴州省農科院...
    「我的扶貧故事」理論聯繫實踐,將論文寫在養殖場裡丨貴州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楊明舉2020-11-13 15:2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天眼新聞        瀏覽量: 986我在對養殖方式、養殖管理、養殖場布局等方面,對公司負責人進行培訓後,解決了公司一些技術上的難題。目前,公司發展起了微流水大水面生態養殖,年生產鯉魚和青魚達20多萬斤,年產值達500多萬元。
  • 「我的扶貧故事」張政:駐村經歷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
    我叫張政,山東人,是國投集團盤江公司的員工,也是平塘縣平舟鎮興民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不同的兩個角色,讓我感到身上的責任重大。2018年7月,我像千千萬萬的扶貧幹部一樣,背起裝滿夢想的行囊,伴著激昂的鬥志,來到平塘縣興民村擔任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與貧困戶手拉手,心連心丨鎮遠縣都坪鎮扶貧工作站...
    我叫龔永慧,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都坪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基層幹部。2016年10月,因為工作需要,我成為了天印村包組團隊的一名包組幹部。天印風景宜人,茶香飄散在空氣中,沁人心脾。而兒子務工傷到了頭部,造成智力和身體的多重殘疾,生活無法自理,只能靠母親照顧。其實這戶並不是我的幫扶戶,可是作為兩個組的包組幹部,頻頻接觸了幾個月,早就有了感情。「咦,衣服正合適啊,可以的,莫脫了,穿著暖和。」「謝謝你們哦,謝謝政府關心我們,我們拖累你們了。」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只為夢成真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六堡村扶貧...
    由於六堡村地處邊遠,老百姓發展觀念相對滯後,我經常深入貧困戶家裡交心談心,給老百姓理清發展思路,宣傳黨的惠民政策,以及精準扶貧的關乎群眾切身利益及相關精神。有一次走訪來到貧困戶柴方玉家,他兒子在外務工,由於種種原因,兒媳郭茜和孫子柴偉宸沒有人口信息,我輾轉鄉政府、派出所及相關部門,為這事來回地跑,直到把信息核實準確並上報有關部門,我那顆懸著的心才落地。此後,我又自掏腰包240元買了20隻雞崽送給柴方玉養,當我看到雞崽一天天長大,柴方玉像對親人一樣待我時,我心裡感到無比的欣慰。
  • 「我的脫貧故事」從三尺講臺到扶貧,收穫最美家庭丨仁懷市火石鎮...
    我叫蔡兵,今年33歲,自2013年從教師轉行,加入到火石鎮脫貧攻堅戰以來,記不清有多少個周末和節假日,都「扎」在扶貧這場戰役中。我的妻子何永茂,也是一名教師。為支持我扶貧工作,她不僅要兼顧工作和照顧孩子,還時常陪我下鄉扶貧。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我更加堅毅丨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
    自走進扶貧工作站的那一刻起,我便默默起誓,用自己小小的身軀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4年的攜手奮進與不離不棄見證了我與金堡人民的不解情緣。宣傳農村消防安全知識秋冬時節的溪頭村濃霧鎖山頭,冰雪罩大地,28個村民小組偏遠而分散,這特殊的地理環境給扶貧工作帶來了不少的困難。  初到溪頭村我常常念不全28個村民小組的名稱。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單車少年」丨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駐...
    我叫蓋家春,2015年11月參加工作,2017年9月入黨。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在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任駐村幹部,2020年2月到桂果鎮工作。期間,我和貧困戶之間有過爭執,有過爭吵,但我們都沒有放棄彼此,那份情更濃,那份愛更深。
  • 「我的扶貧故事」只要用心就沒有脫不了的貧丨 德江縣穩坪鎮鮓魚村...
    第一次到最基層工作的我,一開始並不知道怎麼去和群眾交流,溝通,這使我著實苦悶了一段時間。在一次參加群眾會後,我恍然大悟,群眾愛聽的是國家的政策、方針,而不是大道理、誇誇其談。於是在接下來一段時間,我惡補了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產業發展等一系列政策,不斷向村裡的幹部請教,提升了自己的業務水平。光提升業務水平還不夠,群眾對駐村幹部不買帳工作也難開展。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同年5月份,我入戶走訪到應青一組鄭光明戶時,兩位老人對我說油(食用油)快要接不上了,我當時就問兩位老人是什麼情況,老人說是最近身體不好沒有去趕場吧,鄭光明馬上對老太太不要講了,不要麻煩領導。當聽到兩位老人的這些話後,我的心情真不是滋味,我急忙對兩位老人作了安慰,並對二老說這是我們的疏忽和失職,請二位老人諒解。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因磨礪而出彩丨織金縣記綺陌街道扶貧工作站...
    我叫李莉,遵義市赤水人,2015年到織金縣工作,現綺陌街道扶貧工作站負責人。扶貧工作站作為開展扶貧工作的專門機構,承擔著指導街道、居(社區)扶貧工作業務的職責,同時協助黨工委、辦事處對全街道扶貧工作進行綜合指導和協調服務。自擔任扶貧工作站負責人以來,我始終堅持「業精於勤荒於嬉」的工作態度,堅持強標準,嚴要求、對待扶貧業務精益求精。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扶貧的小劉「哥哥」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
    川洞村是仰阿莎街道辦事處辦所轄7個社區和11個村中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全村人口為苗族,我負責的第一網格是一、七兩個村民小組,有46戶,199人,其中貧困戶22戶98人。川洞村的青壯年基本外出務工,留在村裡的都是老人和小孩,老人們便按他們習慣喊自家兒子「哥哥」加上我的姓稱呼我為「小劉哥哥」,這類似於他們對自己兒子乳名的稱呼,這種稱呼我感覺到他們與我之間如同一家人,好親切。
  • 最美扶貧人物風採丨產業扶貧的「雙喜」故事
    產業扶貧的「雙喜」故事——記湘鄉市湘中惠農公司負責人鄭雙喜湘潭在線11月28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黃武平)時令進入冬季,以空心菜、莖(葉)用紅薯為主打特色產品的湖南省(湘鄉市)湘中惠農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他鄉當故鄉 他鄉待我如閨女丨劍河縣觀麼鎮...
    沒有水泥路、沒有路燈、沒有自來水、沒有衛生室、沒有規模產業,活動室透風漏雨,這就是我初到時的平下村,一個實實在在的貧困村。當時,我就暗下決心要和村「兩委」一起努力摘掉頭頂上的貧困「帽子」,向全村群眾交一份滿意的答卷。楊昌豔(左)入戶走訪村民有人對我說:「閨女,你能幹什麼?」我曾經也懷疑過自己,到底能做什麼。
  • 「徵文啟事」我的脫貧鄉親——一線扶貧幹部手記
    我的脫貧鄉親——一線扶貧幹部手記精準扶貧,書寫著人類反貧困鬥爭史上的偉大故事,創造著減貧奇蹟。這些故事和奇蹟的背後,站立著成千上萬的湖南扶貧幹部。大家傾注滿腔心血和汗水,是扶貧事業的親歷者、推動者、見證者。
  • 我州多個集體和個人上榜!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發布
    「十三五」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基層搬遷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搬遷群眾艱苦奮鬥光榮脫貧的感人故事,我州多個集體和個人榜上有名。在上榜的名單中,我州三都、羅甸兩縣獲「十三五」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惠水縣扶貧開發辦(生態移民局)獲「十三五」搬遷工作擔當有為集體;惠水縣明田安置點、三都縣中和鎮雪花湖安置點、平塘縣2017年縣城安置點獲「十三五」美麗搬遷安置區;長順縣民政局局長、長順縣廣順鎮移民攻堅隊隊長宋信瓊,荔波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縣扶貧辦黨組書記鍾少蘭獲「十三五」奮進易地搬遷幹部;都勻市沙包堡辦事處金恆星安置點群眾羅肇邦
  •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2020-11-1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 | 陳蕾:行進在扶貧路上的真情女漢子
    奔康路上,有我巾幗力量!即日起,廣安市婦聯將陸續刊發「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帶領大家領略廣安扶貧戰一線的巾幗風採。今天讓我們走近武勝縣街子鎮扶貧專幹 陳蕾來看看她的扶貧故事吧~01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基層幹部的初心都說,扶貧專幹是多面手,是最基層的致富「領頭雁」,是服務群眾的「貼心人」,只有當好這個「多面手」,才能在脫貧攻堅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一同前行丨安龍縣灑雨鎮海星村幫扶幹部...
    海星村位於安龍縣灑雨鎮政府駐地西面,距鎮中心4公裡,是全縣扶貧攻堅特困片區。我叫陳清祿,根據組織安排,我於2018年9月到安龍縣灑雨鎮海星村進行扶貧幫扶工作。陳清祿(右二)與幹部們交流進村後我第一時間來到村委會,詳細了解我的包保戶的基本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董叔之間的「親情」丨興義市魯布格鎮中寨村...
    「小妹,有空多來我家坐坐吃頓飯,現在收入高了,日子是越來越好過了,要感謝你哦!沒有你這樣認真負責的幫扶人,我很多事都不知道怎麼辦。」一次,去興義市灑金街道走訪董叔,出門時他對我說道。我叫許嫻,24歲,中共預備黨員,2018年11月到興義市魯布格鎮黨政辦工作,不到一個月,我被安排幫扶貧困戶董國才戶,就這樣開始了我的扶貧工作。許嫻(右一)到董國才家中走訪董國才,42歲,家原住興義市魯格鎮中寨村雲貢山組,他家要沿著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走很久才能到家中。2018年6月,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董國才一家4人搬入了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