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爸,出去,關門」。好久不回家,一回家就聽到兒子的聲音 ,我既興奮又傷心。傷心的是這個小傢伙天天囔囔要跟爸爸打電話,幾月不見,來家竟然受到如此「待遇」,竟然用一口的廣西話跟我說,有時候還得要媽媽翻譯;興奮的是,幾月不見,兒子竟然會說話了!不僅聽懂本地話,還會一口的外地方言,真是厲害了。有時候想起兒子、回顧從事的脫貧攻堅工作,總讓我幸福滿滿。
我叫劉志偉,原來在貴州平塘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工作工作。2017年3月,被組織派駐平塘縣甲茶鎮甲茶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在此期間,吃住在村,為「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進行全方位的排查,補齊短板。 2018年6月份,兒子的到來使我從當年4月份剛失去父親的悲痛中走出來。我給兒子取名書賓,知書達理、相敬如賓的意思。 兒子年幼,他爺爺、奶奶已經不在了,妻子是一名人民教師,等產假結束後,無人照顧年幼的兒子,女兒也正在讀小學四年級。可扶貧工作正處攻堅的關鍵時刻,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內心無比掙扎,腦門一熱,準備向組織匯報家庭情況,回縣城上班方便照顧家。 但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繼續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並向妻子說出我的想法。妻子說:「你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了?怎麼在這件事上猶豫?家裡需要你,可下面的群眾們更需要你。你就安安心心在村裡面工作,不要辜負組織對你的信任,照顧兒子的事,我會想辦法的。記住,好好幹,做位群眾滿意的好書記。」妻子的話為我指明了方向。 就如何照顧孩子的問題,經過協商,我們一致認為只有動員在廣西賓陽縣的嶽父、嶽母來平塘幫帶兒子。七十多歲的兩位老人知道我們情況後,選擇放棄家中的優越的生活,來平塘照顧他們的外孫子。這讓我非常感動,也讓我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我的脫貧攻堅工作中去。

還記得2019年2月15日,我正在入組開展動態管理入戶核查與合醫收繳工作,正準備召集群眾開會,妻子一個電話打進來:「早跟你說向領導請幾天假,帶兒子到大醫院去看,你時時說太忙了,工作不能落下,所以一直拖,拖到現在。工作固然重要,可現在兒子成肺炎住院了......啪!就掛了電話。」我才認識到情況的嚴重性,及時向領導請假,匆匆趕回家路上充滿自責,兒子在春節結束後我們上班的第一天就開始發現有點咳嗽,妻子多次帶去縣醫院看過,後來發現越咳越嚴重,也多次打電話給我說帶去州裡面的醫院看一下,因我工作忙的原因,一拖就是5天時間,導致兒子病情加重,不得不從縣醫院轉去州中醫院。 到黔南中醫院住院治療5天後,病情持續加重,引發心肌炎,導致竇性心律過緩,一歲以下正常兒童心率每分鐘110-130次之間,我兒子心律只有60次左右,有時候達到50多次,必須通過上呼吸機和藥物來提高心率。 剛轉院的那晚,主治醫生叫我們籤病危通知,讓我們隨時做好心理準備,同時建議往高一級的醫院轉,接受更好的治療。我揪著心,看著我那瘦小的兒子鼻孔那插著很大的呼吸氣管,那無辜的眼神。老天!這是怎麼了,讓一個8個多月大的孩子承受這麼多。

後來轉到貴陽中醫學院附屬醫院,立即被安排到重症監護室,家屬一天只有半個小時的探望時間。在此期間,一邊在照顧兒子,一邊心系村脫貧攻堅工作。2019年的醫療保險是每人220元,原先只收取每人150元,每人需補交70元,系統即將關閉,甲茶村還有70人未補交,大部分為貧困人口,他們一時之間籌不到錢補交。想想現在,兒子每天在重症監護室的醫藥費報銷後還需要五六千的開支,考慮到這些,我最終決定先自己出錢幫以上70人進行合醫補交,確保甲茶村群眾病有所醫,防止或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心肌炎治療需要長期的過程,出院後,我回到駐村工作崗位開展各項脫貧攻堅工作。每天晚上都要通過微信和兒子進行一次視頻,向妻子詢問每天情況,兒子成為我在扶貧攻堅克難的原動力。因心肌炎緣故,兒子發育比較慢,近兩歲才開始學說話,每次下組開展工作回到宿舍後,和兒子的視頻最期待他能叫我一聲爸,幾個月未見到我的寶貝兒子了,現在懷揣著喜悅的心情,急著回家看兒子,剛一進門就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阿爸,出去,關門」,兒子用生澀的廣西話對我說,逗得妻子、女兒、外公、外婆哈哈大笑,我愣了一下,急忙抱起兒子,笑著親了一口:媽媽快點來翻譯......。 經過近幾年來的努力,2020度甲茶村全面實現「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 ,貧困發生率由原來的49.2%降至0%。為平塘高質量打羸脫貧攻堅收官戰貢獻甲茶力量。這就是我的扶貧故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慶
編輯 施昱凌
編審 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