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路上「解方程」丨平塘縣塘邊鎮新風村...

2021-01-11 天眼新聞

我叫唐祥會,是平塘縣教育局派駐到塘邊鎮新風村的網格員。2019年8月到塘邊鎮新風村翁同組擔任網格員,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通過不懈的努力,翁同組17戶74人全部脫貧。  2019年8月,剛接到通知時,我就和妻子說要去塘邊鎮駐村開展扶貧工作,今後家裡的事情就全靠你了,媳婦沒有埋怨,但擔心我沒有基層工作經驗,能否完成好這歷史交給的任務。我調侃道:「方程都解來了,還怕它脫貧攻堅工作」。

唐祥會(左)入戶走訪

我們商量著安排家裡的事情後,我滿懷熱情,進駐到塘邊鎮新風村,開始了我的脫貧攻堅工作之路。通過入戶走訪、調查研究,深感脫貧攻堅工作的繁瑣和高難度,危房改造、易地搬遷舊房拆除、復墾復綠、建新住舊、人居環境整治、低保動態管理、醫療保險、養老保險、資料收集整理 ……,心想,脫貧攻堅的方程難解啊!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2019年9月,易地扶貧搬遷舊房拆除、復墾復墾綠是當前面臨的大難題,全組10戶搬遷,只有3戶完成舊房拆除,1戶完成復墾復綠。7戶未完成的舊房拆除中,6戶為磚混平房,1戶為木結構連體房,這些工作都沒有完成,達不到通過「挪窮窩」「換窮業」,實現「拔窮根」的目標。為達到這一目標,我多次入戶與群眾真心交流,解釋易地搬遷的好處,宣傳黨的惠民政策,解放他們故土難離、窮家難捨的思想。獲得搬遷群眾的大力支持,全組10戶舊房全部拆除並完了復墾復綠,推動該項工作走在全鎮前列。  2019年10月,搬遷戶鄒昌海老人經常回老家從事傳統農作物種植,收入微簿,雖然為其在縣聯繫環衛工人崗位,但他死活不願去。28日下午,鄒昌海老人在老家耕田,我再次到田間與他交流,鄒老啊,到縣城有新房子,住著比較敞亮,還有著一份工作,等有了孫子孫女又能在縣城接受更好的教育,想想我都羨慕....  鄒昌海沉默了許久終於說:「唐老師,你還是這麼耐心,我知道你是為了我們好,但是我念舊習慣了,就衝你這份勁,我搬去縣城住,感謝你一直以來的幫助,我一直都記在心裡......」  我欣喜,這個「方程」解了。第二天,我幫鄒老爺子買好車票,親自把他送上開往縣城的汽車上。這一去,他老人實現了「換窮業」的願望。  翁同組的人居環境整治,因歷史原因,一直沒有實施完成。特別是連戶路,你我不相讓,非常「裹攪」,群眾意見大。得知這一情況後,我認真調查走訪,深入了解癥結根源,通過單個突破、集中商討,大家都同意實施。在村支兩委的大力支持下,群眾積極投工投勞,完成600平方米的連戶道路硬化。解了這多年未解的「方程」。

唐祥會(右)了解群眾生活生產情況

脫貧攻堅工作既繁瑣又艱巨,網格一年多來,組裡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我們的剩餘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硬化600平方米連戶道路、安裝杆式路燈6盞、流轉土地162.17畝,戶均增收1390元……  一道道的脫貧攻堅「方程」解了,體現了群眾安居與樂業,印證了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扶貧幹部的努力。切實從百姓中來,再到百姓中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解好脫貧攻堅的「方程」題。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慶

通訊員 石華鋼

編輯 李劼

編審 王璐瑤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2020-11-1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三年多,和兒子說話還要請「翻譯」丨平塘縣甲...
    好久不回家,一回家就聽到兒子的聲音 ,我既興奮又傷心。傷心的是這個小傢伙天天囔囔要跟爸爸打電話,幾月不見,來家竟然受到如此「待遇」,竟然用一口的廣西話跟我說,有時候還得要媽媽翻譯;興奮的是,幾月不見,兒子竟然會說話了!不僅聽懂本地話,還會一口的外地方言,真是厲害了。有時候想起兒子、回顧從事的脫貧攻堅工作,總讓我幸福滿滿。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我叫陳昌榮,是四寨村會副主任,也是一名四寨村攻堅隊隊員。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 【我的扶貧故事】李繼文:脫貧路上的力行者
    【我的扶貧故事】李繼文:脫貧路上的力行者 2021-01-06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扶貧故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而歡欣鼓舞
    編者按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張政:駐村經歷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
    我叫張政,山東人,是國投集團盤江公司的員工,也是平塘縣平舟鎮興民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不同的兩個角色,讓我感到身上的責任重大。2018年7月,我像千千萬萬的扶貧幹部一樣,背起裝滿夢想的行囊,伴著激昂的鬥志,來到平塘縣興民村擔任第一書記。
  • 「我的脫貧故事」從三尺講臺到扶貧,收穫最美家庭丨仁懷市火石鎮...
    我叫蔡兵,今年33歲,自2013年從教師轉行,加入到火石鎮脫貧攻堅戰以來,記不清有多少個周末和節假日,都「扎」在扶貧這場戰役中。我的妻子何永茂,也是一名教師。為支持我扶貧工作,她不僅要兼顧工作和照顧孩子,還時常陪我下鄉扶貧。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單車少年」丨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駐...
    回顧這五年,我們之間有說不完的話,有道不盡的「小故事」,那都是我們經歷過的點點滴滴。從背上行囊,離開家的那天起,我就踏上扶貧徵程。扶貧道路上我做足了功課,學習了好多關於精準扶貧的相關政策,希望能精準識別出貧困戶。
  • 「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
    在超過1250天的時間裡,他們用脫貧攻堅精神踐行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用心用情用功講好脫貧攻堅故事,真實記錄這個貧困村「一步跨越千年」的艱苦而偉大的脫貧攻堅歷程。「這樣的進取精神,值得我們花時間去等待一個真實故事的發生。」柴紅芳說。 啟示二用鐵板「腳力」丈量脫貧攻堅的艱辛歷程2017年5月17日,導演柴紅芳帶領攝製團隊正式進駐。當時沙瓦村還沒有通公路,雲南廣播電視臺配備好拍攝器材,藉助人背馬馱,在近6公裡的泥濘、陡峭山路上冒雨艱難前行5個多小時,終於將沉重的設備運抵沙瓦村。
  • 貴州脫貧攻堅專題片《黔路花開》亮相央視 在平塘引起熱烈反響
    12月28日至29日,貴州省脫貧攻堅專題片《黔路花開》在央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播出後,平塘縣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收看,反響熱烈。該片採取故事化表達方式,講述了貴州省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全省幹部群眾團結奮進、苦幹實幹,推動貴州大地發生千年巨變、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絕對貧困標籤、書寫減貧奇蹟精彩篇章的生動實踐和取得的偉大成就。
  • 行走的「精準扶貧」——湖南作協組織脫貧攻堅主題文學創作
    湖南省廣大幹部群眾響應「精準扶貧」號召,向三湘大地千百年來的貧困頑疾發起攻堅拔寨的衝刺。湖南省作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鼓勵和支持廣大作家聚焦脫貧攻堅題材,投身三湘四水,走進扶貧攻堅一線,進行深度採訪調查,以文學的方式見證並記錄這一偉大事業,創作了一批反映湖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優秀作品。
  • 「我的扶貧故事」看到群眾脫貧,所有付出都值得丨大方縣星宿鄉雲峰...
    楊清麗走訪貧困戶進村工作的頭兩年,我深刻體會到什麼叫「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鄉裡面所有部門的業務都需要村裡面配合,我當時負責的工作是民政、計生、婦聯、安全和脫貧攻堅工作。上一秒鐘剛剛掛完民政的電話,計生的電話又打進來了,說檢查組已經在來村的路上了,這些工作雖然雜,但都還可以應付,最讓我頭痛還是脫貧攻堅工作,貧困戶的識別、進入和退出程序相當複雜,其中還穿插著各類表格及資料的填報,我經常忙得頭昏眼花,沒按時回家吃飯是常有的事,因為村幹部工資不高,家裡面的經濟也很緊張。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我更加堅毅丨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
    背著行囊,懷揣夢想,放棄大城市的繁華,我踏上了這片民風淳樸、發展後勁十足的土地——黔東南州鎮遠縣金堡鎮。  我叫劉傑,現任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走進扶貧工作站的那一刻起,我便默默起誓,用自己小小的身軀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4年的攜手奮進與不離不棄見證了我與金堡人民的不解情緣。宣傳農村消防安全知識秋冬時節的溪頭村濃霧鎖山頭,冰雪罩大地,28個村民小組偏遠而分散,這特殊的地理環境給扶貧工作帶來了不少的困難。  初到溪頭村我常常念不全28個村民小組的名稱。
  • 「我的扶貧故事」一路奔跑的「女漢子」|仁懷市蒼龍街道扶貧站負責...
    當我準備放棄這項工作時,我想起了老前輩們說的,扶貧工作要當家事來做,當事業來做;同時刻苦學習,樹立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人生信條也在給我加油鼓勁。在扶貧工作中,我處處留心,虛心向領導請教,向同事學習,在扶貧路上,我也越來越有勁了。
  • 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 | 陳蕾:行進在扶貧路上的真情女漢子
    脫貧攻堅在衝刺,鄉村振興正當時,成渝雙城經濟圈方崛起。未來已來,廣安高質量發展放眼可期。奔康路上,有我巾幗力量!即日起,廣安市婦聯將陸續刊發「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帶領大家領略廣安扶貧戰一線的巾幗風採。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他鄉當故鄉 他鄉待我如閨女丨劍河縣觀麼鎮...
    「打贏脫貧攻堅戰使命光榮,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擔當,很慶幸,我參與了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這是我在駐村工作筆記本上寫的一段話。我叫楊昌豔,是劍河縣觀麼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2014年9月參加工作,工作的第三個月我就被派駐觀麼鎮平下村,至今已駐村6年。
  • 「我的扶貧故事」辛勤園丁 助力脫貧丨劍河縣久仰鎮久仰民族小學...
    按縣「園丁助力脫貧攻堅」的安排,我和我校20多名教師於2019年8月1日一起來到了劍河縣久仰鎮久吉村開展助力脫貧攻堅服務工作。  久吉村位於久仰鎮西南部,距縣城50多公裡,較偏僻,全寨均為苗族,是劍河縣第二大寨,至今仍保存著較為原始的自然生態和傳統的苗族文化。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脫貧致富路上的陪伴者丨威寧自治縣黑石頭...
    到村後,我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摸實情,查找致貧原因,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走遍了432戶農戶,也摸清了村裡的情況,掌握了採基村的致貧原因,理清了工作思路,找準了工作目標和方向。歷經三年多的努力,改變了採基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後面貌,同時帶領貧困戶找到了脫貧致富的方法,致力於成為他們脫貧致富路上的陪伴者。
  • 哈爾濱銀行駐村扶貧工作隊:脫貧攻堅 一直在路上
    2017年,哈爾濱銀行響應國家號召選派優秀幹部組成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延壽縣六團鎮雙龍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三年來,共新建彩鋼房35所,完成了扶貧攻堅安居扶貧目標。  由於全村沒有自來水,2018年年初,哈爾濱銀行首先向雙龍屯投入8萬元建設水井房,徹底解決雙龍屯多年來吃水問題,目前全村有94%農戶實現自來水。
  • 昔日貧困戶 今朝扶貧人 這些脫貧攻堅典型人物身上「有故事」!
    6月29日,南陽市扶貧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來自唐河縣蒼臺鎮後陳排灣村的脫貧戶楊金枝現身說法,自豪地對記者表示:「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我站起來了!現在我不僅通過技術脫貧致富,還當選了村幹部,光榮地入了黨,今後我要帶著大夥一起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