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甘之如飴,所得歸於歡喜。人生的價值,在於社會的需要,需要的人越多,價值就越大。
楊清麗開展低保核查工作
我叫楊清麗,1993年3月出生,2014年婚入畢節市大方縣星宿鄉雲峰村,2015年,經過招聘進入雲峰村擔任村副主任,記得剛進村那年,雲峰村很多通組路和入戶路都還沒有硬化,加上雲峰村除了夏天其餘季節都不分明,天氣經常是溼漉漉霧蒙蒙的,出門基本穿水鞋。那時候的雲峰村雖然屬於一般貧困村,但是,貧困基數並不比本鄉其他深度貧困村小,基礎設施也很薄弱,由於我剛剛進入村兩委班子,什麼都還不懂,工作起來很吃力。
楊清麗走訪貧困戶
進村工作的頭兩年,我深刻體會到什麼叫「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鄉裡面所有部門的業務都需要村裡面配合,我當時負責的工作是民政、計生、婦聯、安全和脫貧攻堅工作。上一秒鐘剛剛掛完民政的電話,計生的電話又打進來了,說檢查組已經在來村的路上了,這些工作雖然雜,但都還可以應付,最讓我頭痛還是脫貧攻堅工作,貧困戶的識別、進入和退出程序相當複雜,其中還穿插著各類表格及資料的填報,我經常忙得頭昏眼花,沒按時回家吃飯是常有的事,因為村幹部工資不高,家裡面的經濟也很緊張。
楊清麗走訪貧困戶
2018年,是大方縣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我們村還有35戶117人沒有脫貧。村裡面的每一個人每天心裡時刻都在繃緊脫貧這根弦,我也不例外,不能因為我們村拖全縣脫貧後腿,因此,我更加忙碌了,白天去農戶家中催「三改」和「危改」進度,晚上在村辦公室補資料。由於長時間的勞累和飲食不規律,懷有兩個月身孕的我在7月6日那天去醫院做第一次產檢時被告知已經胎停,我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眼淚順著眼角流了出來,想到這些年在村裡面的沒日沒夜的忙碌,我「狠心」地打算請一個星期的病假,但是在手術後的第三天我還是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很不幸的是,2019年1月,因為同樣的原因,我再次流產,身心俱疲的我從來沒有想過放棄這個小村副主任的職務,當時,我的想法也很簡單,我幫扶的貧困戶還沒有脫貧,做事要有頭有尾才行。2019年3月19日,這是我最無法忘記的一天,因為是國家第三方抽中我們村評估的日子。連續幾天我都是早上5點過就醒了,因為抽檢結果是當天6點過才公布,而今天是第三方評估的最後一天,我們村「中獎」了。知道結果後,我火急火燎地來到村公所,聽從鄉領導們的調度和安排,負責嚮導和接受訪談工作,從早上6點到下午6點,直到評估工作結束,我12個小時「水米未進」,但是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疲憊。我想,打戰或許就是這樣的吧!後來,聽到反饋,我們村「零問題」通過國家評估,我差點哭了出來,這幾年的磨礪這幾年的辛酸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楊清麗養殖的牛
我的貧困戶餘光輝,2016年養殖黃牛2頭,補助資金10000元,蔬菜種植6畝,直補3000元;2017年養豬6頭,直補4800元;2018年養豬2頭,直補1600元;三改(改廁、改廚、改圈)補助5000元;危房改造一級補助資金35000元,人均年純收入9991.67元。羅永文:2018年危房改造3.5萬;養豬2017年3頭,直補2400元;2018年2頭豬,直補1600元;連戶路、院壩硬化43平方,補助資金2150元;2016養牛1頭,直補2500元;三改(改廚、改廁、改圈)補助5000元,人均年純收入10054.5元。還有楊合友、付蘭華......這些貧困戶都脫貧了,我心裡很高興。
看著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我自己也暗自加把勁,今年3月份我貸款搞了養殖,現餵有母牛7頭,所幸很快下了1頭牛犢,其中4頭母牛也已懷有牛犢,過年前後就要產崽,根據現在的市場價,我家這些牛約值18萬,我相信過不了多久,我將是村幹部兼致富帶頭人。
用沒用心,群眾會感知,真幫假幫,群眾會心知,實沒實幹,老百姓會用眼看。只有用心用情用力、真幫實幹,扶貧才會取得實效。這五年的脫貧攻堅工作,對於我來說,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價值的,都是值得回憶的,也是最珍貴的。
姜嬌 整理
編輯 胥芬芳
編審 楊儀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