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李繼文:脫貧路上的力行者

2021-01-07 澎湃新聞
【我的扶貧故事】李繼文:脫貧路上的力行者

2021-01-06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我叫李繼文,是威寧縣第九中學的一名教師,2017年9月,我被組織選派到黑石頭鎮採基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到村後,我便迅速進入角色,挨家挨戶摸實情,查找致貧原因,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走遍了432戶農戶,也摸清了村裡的情況,掌握了採基村的致貧原因。理清了工作思路,找準了工作目標和方向。

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裡,我從一名教書育人的人民教師變成了一名接地氣的扶貧幹部,熟悉掌握村裡每一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歷經三年多的努力,採基村有了很大變化,不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後面貌,我還帶領貧困戶找到了脫貧致富的路子,成為他們脫貧致富路上的陪伴者。

回想起過去三年多的經歷,恍若昨日,每一次的工作開展,每到一戶人家,我都時刻不忘帶上我的民情日記本,因為只有記清楚每一戶的情況才好想辦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翻看剛到村工作時的民情日記,上面寫滿了貧困戶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如今上面記錄的問題已經全部解決,現在村裡所有的貧困戶都已脫貧,我很高興也很有成就感。

三年多來,1000多個日日夜夜,我不記得自己走訪過多少遍貧困戶。後來貧困戶都說不用經常去了,他們會按照我們的要求,配合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但我總是不放心,所謂行百裡者半九十,越是到最後時刻越不能放鬆,我依然經常會去群眾家裡看看他們有什麼困難,和他們拉家常。

由於我經常走訪群眾,和他們交心談心,慢慢地,群眾都把我當親人,我也慢慢地影響著他們,貧困群眾的想法不再是爭當貧困戶,每一次召開群眾會,群眾所提出的要求不再是爭政策照顧,而是問有什麼產業可以發展,有什麼務工的機會,貧困群眾自己主動發展致富。

2018年,立足於採基村的實際情況,在我和村兩委幹部商議決策下決定發展合作社領辦實體產業。合作社發展林下種植當歸500餘畝,畝產1500餘公斤,按照訂單價格5元1公斤計算,每畝的收益7500元,讓大部分群眾從中受益。為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我和村兩委幹部又積極動員廣大農戶發展其它經濟農作物,種植蘋果600畝、烤菸300畝、魔芋100畝、金鐵鎖200畝、半夏50畝,讓高效經濟農業成為當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為激發群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解決技術難題,我聯繫威寧自治縣農牧局和黑石頭鎮農業服務中心給予技術指導,降低了群眾發展產業的風險,群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儘管帶領群眾發展產業的過程很辛苦,一開始群眾心存疑慮,發展產業面臨諸多困難,但我不怕苦、不怕累,因為我深知發展產業能讓群眾增收,讓群眾脫貧致富,我便以身作則,帶著他們起早貪黑地幹,讓群眾看到發展的希望。

如今的採基村,有了致富產業,有了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的好機會,村裡的基礎設施徹底改變,群眾發展致富積極性高漲。看看自己過去的那些苦、那些累,和群眾的幸福相比,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每一次貧困群眾笑著和我訴說家庭如何如何的變好,就是對我過去付出的最大認可,也是我最大的驕傲。

辛祥 張兆龍

1.

2進2出變5進7出!威寧北新收費站今天正式啟用!

2.

雪山鎮雪山社區:「1+2」產業發展模式 助農增收致富

原標題:《【我的扶貧故事】李繼文:脫貧路上的力行者》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脫貧致富路上的陪伴者丨威寧自治縣黑石頭...
    我叫李繼文,是威寧自治縣第九中學的一名普通教師,2017年9月有幸被組織選派到黑石頭鎮採基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到村後,我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摸實情,查找致貧原因,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走遍了432戶農戶,也摸清了村裡的情況,掌握了採基村的致貧原因,理清了工作思路,找準了工作目標和方向。歷經三年多的努力,改變了採基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後面貌,同時帶領貧困戶找到了脫貧致富的方法,致力於成為他們脫貧致富路上的陪伴者。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我叫陳昌榮,是四寨村會副主任,也是一名四寨村攻堅隊隊員。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 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 | 陳蕾:行進在扶貧路上的真情女漢子
    脫貧攻堅在衝刺,鄉村振興正當時,成渝雙城經濟圈方崛起。未來已來,廣安高質量發展放眼可期。奔康路上,有我巾幗力量!即日起,廣安市婦聯將陸續刊發「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帶領大家領略廣安扶貧戰一線的巾幗風採。
  • 生動再現扶貧路上黃文秀感人故事
    生動再現扶貧路上黃文秀感人故事 ——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觀後感      在全國上下即將全面奪取脫貧攻堅最後勝利之際,由中國話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導演田沁鑫導演的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上演了。
  •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2020-11-1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稅務扶貧故事薈|扶貧路上的暖心事兒
    脫貧攻堅以來,豐都縣稅務局選派幹部職工48人,結對幫扶暨龍鎮鳳來社區、興龍村和回龍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36戶543人。經過20餘年的共同奮鬥,至2019年,所有結對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  一盤雷竹筍炒臘肉鋪出產業致富路  「秦書記,這是我一早拔下來的新筍,第一口讓你嘗一嘗。」
  • 「扶貧故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而歡欣鼓舞
    編者按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路上「解方程」丨平塘縣塘邊鎮新風村...
    我叫唐祥會,是平塘縣教育局派駐到塘邊鎮新風村的網格員。2019年8月到塘邊鎮新風村翁同組擔任網格員,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通過不懈的努力,翁同組17戶74人全部脫貧。  2019年8月,剛接到通知時,我就和妻子說要去塘邊鎮駐村開展扶貧工作,今後家裡的事情就全靠你了,媳婦沒有埋怨,但擔心我沒有基層工作經驗,能否完成好這歷史交給的任務。我調侃道:「方程都解來了,還怕它脫貧攻堅工作」。唐祥會(左)入戶走訪我們商量著安排家裡的事情後,我滿懷熱情,進駐到塘邊鎮新風村,開始了我的脫貧攻堅工作之路。
  • 扶貧路上不落一人 脫貧成果有效鞏固
    ——瀋陽市發展改革委駐村扶貧工作採訪記  2020年是脫貧攻堅全面收官之年,遼寧省瀋陽市發展改革委持續聚焦脫貧攻堅任務,以壯大集體經濟和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為重點,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目標,堅持「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幫扶」,堅決貫徹黨中央扶貧工作部署,不斷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工作力度,爭取扶貧項目建設資金
  • 精準扶貧路上,那些動人的故事
    黨的十八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大力度,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調研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2015年6月,他在貴州考察時,進一步就扶貧開發工作提出「六個精準」的要求,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 脫貧路上的強者:記明光市張八嶺鎮3名殘疾人自強自立脫貧故事
    近日,明光市張八嶺鎮在表彰光榮脫貧的「十佳脫貧戶」中,有3名殘疾人自強自立,在脫貧路上擺脫貧困,跨上致富行列。他們脫貧的故事發人深省,給人啟迪,無不為之點讚。
  • 社會各界齊發力 精準扶貧路上動人故事不斷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鄭松波 實習生 田博 通訊員 李清慧 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統一戰線上,社會各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建立聯動互助機制,不斷完善精準扶貧模式,為貧困戶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
  •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首演,以黃文秀先進事跡濃縮還原全國...
    由印青任音樂總監、作曲,田沁鑫編劇、導演,宋小明作詞的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昨晚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正式亮相。 故事的主角叫黃文秀,是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在扶貧一線殉職時年僅30歲。
  • 《扶貧路上》唱給所有扶貧人的歌
    近年來,我們有千千萬萬的扶貧幹部奮戰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他們為了讓老百姓能夠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上山下鄉沒日沒夜的工作著,他們顧不上自己的家庭、顧不上老人和孩子,有的甚至倒在了脫貧攻堅的崗位上,只為了圓老百姓能夠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夢想,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也是最偉大的人!
  • 扶貧劇:緊扣時代主題 講好脫貧故事
    電視劇作為傳統的、具有廣闊市場與影響力的傳播載體,一直與時代同步,成為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重要展示窗口。  2020年以來,一大批優秀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閃亮登場,從《一個都不能少》《綠水青山帶笑顏》《花繁葉茂》到《最美的鄉村》《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等,一度引發收視熱潮,屢創收視新高,觀眾口碑良好,為講好中國脫貧故事發揮了重要作用。
  • 「我的脫貧故事」從三尺講臺到扶貧,收穫最美家庭丨仁懷市火石鎮...
    我叫蔡兵,今年33歲,自2013年從教師轉行,加入到火石鎮脫貧攻堅戰以來,記不清有多少個周末和節假日,都「扎」在扶貧這場戰役中。我的妻子何永茂,也是一名教師。為支持我扶貧工作,她不僅要兼顧工作和照顧孩子,還時常陪我下鄉扶貧。
  •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廣西首演,以黃文秀事跡致敬扶貧幹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山歌飄在雲霧間,日子一天又一天,布洛陀拜了千百拜喲,百姓的生活盼改變……」隨著序曲《好大的事情在身邊》響起,壯鄉的好山好水鋪展出畫卷,打動人心的扶貧故事開啟篇章。
  • 我是村醫,願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一份力
    安徽網安慶消息   健康脫貧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始終心繫貧困地區、牽掛貧困群眾,始終堅持以發展的觀點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持在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下一家一戶一人,號召全國人民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不拋棄,不放棄,攜手共進如期擺脫貧困。
  • 科技扶貧路上的三顆「中」國心——記中科院女科學家扶貧故事_中國...
    科技扶貧路上的三顆「中」國心——記鍾彩虹、仲乃琴、鍾瑾的中國科學院女科學家「三『中』扶貧」故事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20 年,是我國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在中國科學院眾多扶貧項目和對口幫扶地區中,有這樣
  • 汴梁三農|河南開封:精準扶貧路上 那些動人的故事
    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統一戰線上,社會各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建立聯動互助機制,不斷完善精準扶貧模式,為貧困戶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高佔龍的父親看到兒子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激動地說:「感謝政府、感謝社會團體、感謝鄭州濟華骨科醫院,你們對我們家的幫助太大啦,兒子可以重新挺直腰杆,以後也可以為我們減輕家庭負擔,這放之前是我這輩子都不敢想的,多虧政府的精準扶貧(政策),才給了我們生活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