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脫貧致富路上的陪伴者丨威寧自治縣黑石頭...

2021-01-19 天眼新聞

我叫李繼文,是威寧自治縣第九中學的一名普通教師,2017年9月有幸被組織選派到黑石頭鎮採基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到村後,我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摸實情,查找致貧原因,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走遍了432戶農戶,也摸清了村裡的情況,掌握了採基村的致貧原因,理清了工作思路,找準了工作目標和方向。歷經三年多的努力,改變了採基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後面貌,同時帶領貧困戶找到了脫貧致富的方法,致力於成為他們脫貧致富路上的陪伴者。

走訪貧困戶

每一次的工作開展,每到一戶人家,我都時刻不忘帶上我的民情日記本,因為只有記清楚每一戶的情況才好想辦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2018年,立足於我們採基村的實際情況,在我和村「兩委」幹部商議決策下決定發展合作社領辦實體產業,發展林下種植當歸500餘畝,畝產3000餘斤,按照訂單價格5元1公斤計算,每畝的收益7500元,讓大部分群眾從中受益,為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我和村「兩委」幹部又積極動員廣大農戶發展其它經濟農作物,種植蘋果600畝、烤菸300畝、魔芋100畝、金鐵鎖200畝、半夏50畝,高效經濟農業成為百姓脫貧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還聯繫威寧自治縣農牧局和黑石頭鎮農業服務中心給予技術指導,群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大大提高,降低了群眾發展產業的風險。

調研產業發展

儘管帶領群眾發展產業的過程很辛苦,落實工作群眾不支持很苦,但是作為農村家庭出身的我,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因為我知道貧困戶的窮就是因為沒有人帶領他們發展,很多時候我帶著他們起早貪黑的幹,甚至用手電筒照著他們拉發展產業的肥料,以身作則讓他們看到發展的希望。

如今採基村,有了致富產業,有了在家門口就能就業的好機會,村裡的基礎設施徹底改變,群眾發展致富積極性高漲,到處充斥著群眾的歡聲笑語,看看自己過去的那些苦、那些累,和群眾的幸福相比,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每一次貧困群眾笑著和我訴說家庭如何如何的變好,就是對我過去付出的最大認可,也是我最大的驕傲。

走訪貧困戶

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裡,我從一個教師變成了一個徹底的扶貧幹部,熟悉的掌握每一戶貧困戶的各種情況,每一次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我都感覺到巨大的滿足,心裡充滿著對組織的感謝,讓我有幸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中,為這偉大的事業貢獻我微薄的力量,見證這奇蹟般的變化。

【人物小傳】

李繼文,威寧自治縣第九中學的一名普通教師,2017年9月,在黑石頭鎮採基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通訊員 辛祥 張兆龍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陽 整理

編輯 黃昕蕊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住新房,搞養殖,日子越來越好丨威寧自治縣黑石頭...
    我叫蔣金林,家住威寧自治縣黑石頭鎮水平社區。「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這是我現在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我之前不敢做的夢。是政策扶持加上自己勤勞養殖,讓我實現了從貧困戶到養殖大戶的轉變,帶領一家人慢慢過上了好日子。
  • 【我的扶貧故事】李繼文:脫貧路上的力行者
    【我的扶貧故事】李繼文:脫貧路上的力行者 2021-01-06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扶貧是一件有意義的大事丨威寧自治縣麻乍鎮扶貧工作站工作員丁王
    我叫丁王,是威寧自治縣麻乍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工作員,主要負責扶貧資金項目業務。在平常的工作中,我都告誡自己一定要把扶貧資金的來龍去賣掌握清楚,凡事不得馬虎。涉及扶貧項目資金的工作很繁雜,加班也是經常的事。
  • ...對症下藥上措施丨威寧自治縣兔街鎮新升村黨支部書記趙濤
    2017年,因工作需要,組織安排我到威寧自治縣兔街鎮新升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駐村將近3年,我由開始的沒有經驗、情況不熟、對自己沒有信心,到現在信心滿滿,這份自信是新升村的每位村民給予我的。趙濤為貧困戶搬送沙發一次走訪中,我看到殘疾人陳良榮一家6口人擠在40平方米的小房子裡,住房條件極差,生活窘迫,我知道作為村黨支部書記還有很多事要做。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南嶺的故事丨三都水族自治縣鳳羽街道南嶺村...
    我叫羅中山,是三都水族自治縣鳳羽街道南嶺村駐村工作隊隊員。2018年3月,我來到三都水族自治縣鳳羽街道南嶺村作為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成員開展駐村工作,2019年3月,與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共同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 從馬鈴薯之鄉到中國茶海:地理標誌精準扶貧西部宣講團走進威寧、湄潭
    威寧有三寶:土豆洋芋馬鈴薯。7月23日,記者跟隨國家知識產權局地理標誌精準扶貧西部宣講團一行在結束貴陽的集中宣講後,乘車5個小時,來到了素有"中國南方馬鈴薯之鄉"美譽的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土豆洋芋馬鈴薯,其實都是洋芋。很多人知道威寧,也是因為"威寧洋芋"這件地理標誌商標。
  • 「我的脫貧故事」做一隻領頭「羊」 帶著大家一起脫貧丨務川自治縣...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我必須要有擔當,要爭做脫貧致富領頭『羊』,才不辜負黨和人民對我的培養。」我叫彭精明,家住務川自治縣都濡街道鹿坪村巖腳組。2014年,在村民代表大會的評議下,我被納入貧困戶,但一年以後我就摘掉了這個稱呼,我要領好這個頭,做好一個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不僅自己要脫貧,還要讓周圍的村民都脫貧,我心裡才踏實。我是1974年入伍,在雲南當了3年義務兵,1977年4月退伍回家。回到巖腳組當了幾年生產隊的小組長後,被群眾推選為鹿坪村黨支部副書記,一幹就是5年。
  •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2020-11-1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單車少年」丨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駐...
    回顧這五年,我們之間有說不完的話,有道不盡的「小故事」,那都是我們經歷過的點點滴滴。從背上行囊,離開家的那天起,我就踏上扶貧徵程。扶貧道路上我做足了功課,學習了好多關於精準扶貧的相關政策,希望能精準識別出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他鄉當故鄉 他鄉待我如閨女丨劍河縣觀麼鎮...
    沒有水泥路、沒有路燈、沒有自來水、沒有衛生室、沒有規模產業,活動室透風漏雨,這就是我初到時的平下村,一個實實在在的貧困村。當時,我就暗下決心要和村「兩委」一起努力摘掉頭頂上的貧困「帽子」,向全村群眾交一份滿意的答卷。楊昌豔(左)入戶走訪村民有人對我說:「閨女,你能幹什麼?」我曾經也懷疑過自己,到底能做什麼。
  • 「多彩貴州·相約2020」威寧自治縣:50萬畝「搖錢樹」結出農民致富果
    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何歡攝)素有「陽光之城」美譽的威寧自治縣,擁有著高海拔、低緯度、光照時數長、晝夜溫差大的天然優勢,種出的蘋果色澤深紅,含糖量高,口感好,屬於全國「西南冷涼高地蘋果適宜區」,也是貴州省唯一的優質蘋果生態適宜區
  • 【我的扶貧故事】羅登華:盡職盡責 勇做扶貧先鋒
    我所在的吳關村位於鎮寧自治縣馬廠鎮西南部,總戶數541戶2386人,貧困戶141戶558人。2019年底貧困戶全部脫貧。,我通過抓走訪核實促信息精準,始終將走村串寨了解群眾生產生活列入每日工作日程,10個村民組家家戶戶都留下了我的足跡。
  • 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 | 陳蕾:行進在扶貧路上的真情女漢子
    奔康路上,有我巾幗力量!即日起,廣安市婦聯將陸續刊發「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帶領大家領略廣安扶貧戰一線的巾幗風採。今天讓我們走近武勝縣街子鎮扶貧專幹 陳蕾來看看她的扶貧故事吧~01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基層幹部的初心都說,扶貧專幹是多面手,是最基層的致富「領頭雁」,是服務群眾的「貼心人」,只有當好這個「多面手」,才能在脫貧攻堅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 精準扶貧路上,那些動人的故事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刊發在《求是》雜誌上關於精準扶貧的那些動人故事↓↓故事一 產業精準,「幹沙灘」變「金沙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加強產業扶貧,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和旅遊扶貧、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等新業態快速發展,增強了貧困地區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我更加堅毅丨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
    背著行囊,懷揣夢想,放棄大城市的繁華,我踏上了這片民風淳樸、發展後勁十足的土地——黔東南州鎮遠縣金堡鎮。  我叫劉傑,現任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走進扶貧工作站的那一刻起,我便默默起誓,用自己小小的身軀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4年的攜手奮進與不離不棄見證了我與金堡人民的不解情緣。宣傳農村消防安全知識秋冬時節的溪頭村濃霧鎖山頭,冰雪罩大地,28個村民小組偏遠而分散,這特殊的地理環境給扶貧工作帶來了不少的困難。  初到溪頭村我常常念不全28個村民小組的名稱。
  • 威寧大數據「友工」小程序 讓65萬人找到工作
    近日,走進威寧自治縣工業園區就業扶貧車間,20多名工人正在通過編織、剪線、燒線等程序進行手工製鞋。來自秀水鎮新坪村的蔣文敏一家8口人,2016年搬遷到縣城興隆佳園安置點,住著3室一廚一衛100平方米的房子。去年5月份通過「友工」微信小程序到扶貧車間工作,成了車間的做工「能手」。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村發生了蛻變丨大方縣八堡鄉海龍村駐村幹部...
    我叫汪磊,是畢節市大方縣文體廣電旅遊局的一名工作員,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了二類貧困村八堡鄉海龍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工作。初到海龍村,我準備首先熟悉村情、了解民意。在海龍村第一書記曾毅的帶領下,我們挨家挨戶走訪。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一同前行丨安龍縣灑雨鎮海星村幫扶幹部...
    海星村位於安龍縣灑雨鎮政府駐地西面,距鎮中心4公裡,是全縣扶貧攻堅特困片區。我叫陳清祿,根據組織安排,我於2018年9月到安龍縣灑雨鎮海星村進行扶貧幫扶工作。陳清祿(右二)與幹部們交流進村後我第一時間來到村委會,詳細了解我的包保戶的基本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在肩 共創美好丨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第一書記...
    我叫龍登斌,劍河縣森林公安局太擁森林派出所副所長,2016年4月被選派到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擔任第一書記。  該村受地理環境和民族習慣影響,經濟極端落後,要想改變這一現狀,作為一名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長,首先就要解決村鎮交通和群眾思想。
  • 「我的扶貧故事」從群眾中來 到群眾中去丨望謨縣郊納鎮水秧村駐村...
    我叫王強,在3月初時組織派遣我到郊納鎮水秧村開展脫貧攻堅一線工作,短短時間,讓我得到了鍛鍊,收穫了成長。剛來時,各種各樣的文件表格、人民群眾,缺乏工作經驗的我焦頭爛額。有些懊惱,習慣了部隊命令式的工作方式後,看著現今工作有些無從下手,甚至開始懷疑自己能不能勝任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