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一同前行丨安龍縣灑雨鎮海星村幫扶幹部...

2021-01-15 天眼新聞

海星村位於安龍縣灑雨鎮政府駐地西面,距鎮中心4公裡,是全縣扶貧攻堅特困片區。

我叫陳清祿,根據組織安排,我於2018年9月到安龍縣灑雨鎮海星村進行扶貧幫扶工作。

陳清祿(右二)與幹部們交流

進村後我第一時間來到村委會,詳細了解我的包保戶的基本情況。張朝倫一家5口人,兩個孩子在外地讀中專,一個在廣東打工,家中僅剩老兩口,靠在家中養豬、種植為主要生活來源。  12月中旬的一個深夜,我被一陣電話鈴聲吵醒,電話那頭傳來張朝倫緊張急促地說:「陳伯,不好了,我家的豬有三天沒吃食了,好像是生病了,但是我又不懂怎麼處理,你能幫我想想辦法嗎?是不是得了豬瘟?聽說只要一頭豬得了豬瘟,其他的全部都會被傳染,這下可怎麼辦啊,這5頭豬可是我老兩口一年的心血啊,來年的生活全靠它啊!」聽到張朝倫急促的心情,我來不及多想,立即聯繫我做獸醫工作的侄子,連夜驅車趕到張朝倫家中。  來到其家中時已經是凌晨4點了,看著張朝倫和妻子王正芬布滿血絲的雙眼,我猜想老兩口可能因為豬病已經幾天沒休息好。來不及跟張朝倫老兩口寒暄,經侄子查看後發現豬近日來不吃食,是因為近期天氣寒冷,豬的腸胃受到了影響,侄子隨即給豬注射了一針,並給老兩口做了交代後離開了。  「陳伯,我家養的豬又恢復成以往的吃食狀態了,謝謝你請來的獸醫和你買來的特殊飼料!」過了三天,再次接到張朝倫的電話,聽到張朝倫這樣說,我也很欣慰......

陳清祿(右二)下村同群眾交流

扶貧領域會有遍地開花的美好,我甘願做一片綠葉,在扶貧的道路上,我們一路前行,也收穫著,這一切付出,在我看來都是值得的。  【人物小傳】  陳清祿,男,2018年9月,到安龍縣灑雨鎮海星村幫扶幹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整理

編輯 顧航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再苦不能苦孩子 再窮不能窮教育丨安龍縣灑雨鎮...
    我叫雷忠富,今年52歲,家住安龍縣灑雨鎮下龍村公雞組。說到「貧困」二字,眼前總浮現出過去家貧如洗,村寨髒亂,下雨天道路泥濘……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時,我和妻子有40多歲,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說自己是貧困戶,心裡還真不是滋味。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單車少年」丨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駐...
    回顧這五年,我們之間有說不完的話,有道不盡的「小故事」,那都是我們經歷過的點點滴滴。從背上行囊,離開家的那天起,我就踏上扶貧徵程。扶貧道路上我做足了功課,學習了好多關於精準扶貧的相關政策,希望能精準識別出貧困戶。
  • 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 | 陳蕾:行進在扶貧路上的真情女漢子
    奔康路上,有我巾幗力量!即日起,廣安市婦聯將陸續刊發「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帶領大家領略廣安扶貧戰一線的巾幗風採。今天讓我們走近武勝縣街子鎮扶貧專幹 陳蕾來看看她的扶貧故事吧~01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基層幹部的初心都說,扶貧專幹是多面手,是最基層的致富「領頭雁」,是服務群眾的「貼心人」,只有當好這個「多面手」,才能在脫貧攻堅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我叫陳昌榮,是四寨村會副主任,也是一名四寨村攻堅隊隊員。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 「我的扶貧故事」一路奔跑的「女漢子」|仁懷市蒼龍街道扶貧站負責...
    從此,原本柔弱的我也慢慢練就了男子氣,時常被同事們稱為「女漢子」。張曉梅(右)走訪貧困戶到了扶貧站,我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全街建檔立卡409戶1534人 ,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中的家庭人口、證件號碼、務工、健康、幫扶情況等,如此浩大的工程要做到底數清、數據準,當時被壓的我一個頭兩個大。硬著頭皮,連續加班加點一戶一戶核對、篩查、填表、校正,心裡的苦與日俱增。
  • 稅務扶貧故事薈|扶貧路上的暖心事兒
    脫貧攻堅以來,豐都縣稅務局選派幹部職工48人,結對幫扶暨龍鎮鳳來社區、興龍村和回龍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36戶543人。經過20餘年的共同奮鬥,至2019年,所有結對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  一盤雷竹筍炒臘肉鋪出產業致富路  「秦書記,這是我一早拔下來的新筍,第一口讓你嘗一嘗。」
  • 「我的扶貧故事」與貧困戶手拉手,心連心丨鎮遠縣都坪鎮扶貧工作站...
    我叫龔永慧,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都坪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基層幹部。2016年10月,因為工作需要,我成為了天印村包組團隊的一名包組幹部。天印風景宜人,茶香飄散在空氣中,沁人心脾。其實這戶並不是我的幫扶戶,可是作為兩個組的包組幹部,頻頻接觸了幾個月,早就有了感情。「咦,衣服正合適啊,可以的,莫脫了,穿著暖和。」「謝謝你們哦,謝謝政府關心我們,我們拖累你們了。」
  • 「徵文啟事」我的脫貧鄉親——一線扶貧幹部手記
    我的脫貧鄉親——一線扶貧幹部手記精準扶貧,書寫著人類反貧困鬥爭史上的偉大故事,創造著減貧奇蹟。這些故事和奇蹟的背後,站立著成千上萬的湖南扶貧幹部。大家傾注滿腔心血和汗水,是扶貧事業的親歷者、推動者、見證者。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董叔之間的「親情」丨興義市魯布格鎮中寨村...
    沒有你這樣認真負責的幫扶人,我很多事都不知道怎麼辦。」一次,去興義市灑金街道走訪董叔,出門時他對我說道。我叫許嫻,24歲,中共預備黨員,2018年11月到興義市魯布格鎮黨政辦工作,不到一個月,我被安排幫扶貧困戶董國才戶,就這樣開始了我的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用雙腳丈量土地 用真心拉近距離丨錦屏縣平略鎮八...
    2015年10月,我從大學畢業生的角色轉換到了基層幹部的角色,成為了一名幫扶網格員,逐漸開始接觸扶貧、了解扶貧。錦屏縣平略鎮八洋村就是我幫扶的村落,在扶貧路上,我與同事們一起過五關斬六將、越過重重關卡,曾經的搶晴天戰雨天、曾經的走村串戶、曾經最難做工作的村,我們都一一克服過來了,這些經歷正是我作為一名扶貧幹部的最大收穫。「姜妹,我家已經結束訪談了,感謝你們這段時間的付出。」2020年8月8日,遠在浙江省富陽區跟崗學習的我接到了來自幫扶戶梁鳳花的「報喜」電話。
  • 生動再現扶貧路上黃文秀感人故事
    生動再現扶貧路上黃文秀感人故事 ——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觀後感      在全國上下即將全面奪取脫貧攻堅最後勝利之際,由中國話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導演田沁鑫導演的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上演了。
  •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廣西首演,以黃文秀事跡致敬扶貧幹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山歌飄在雲霧間,日子一天又一天,布洛陀拜了千百拜喲,百姓的生活盼改變……」隨著序曲《好大的事情在身邊》響起,壯鄉的好山好水鋪展出畫卷,打動人心的扶貧故事開啟篇章。
  • 「我的扶貧故事」恰如桂花吐清香丨興仁市大山鎮黨委委員、組織...
    我叫李江,是興仁市大山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一走進大山鎮政府院壩,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棵枝繁葉茂的桂花樹。每到秋季,星星點點的金黃小花擠滿枝頭,盈盈香氣,飛舞跳躍,飄進了家家戶戶,沁人心脾。屈指一數,我已被這花香薰陶8個年頭了。
  • 「我的扶貧故事」理論聯繫實踐,將論文寫在養殖場裡丨貴州省農科院...
    「我的扶貧故事」理論聯繫實踐,將論文寫在養殖場裡丨貴州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楊明舉2020-11-13 15:2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天眼新聞        瀏覽量: 986次 我要評論 我叫楊明舉,2018年1月,我作為省級科技特派員到施秉縣開展科技服務,三年來,作為一名基層科技工作者,我不斷探索符合現代農業產業的研究目標和科研發展方向,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 石首結對扶貧幹部:幫扶注真情 勝似一家人
    石首結對扶貧幹部:幫扶注真情 勝似一家人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1日 11:14 來源:中新網湖北 >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日電 (張露露)袁程是石首市城管局結對一名扶貧幹部。自2019年以來,給予橫溝市鎮汪家山村四組扶貧對象李金蓮一家無私幫助,已經成為其家庭成員之一,他們親切地叫他弟弟。  李金蓮老人現年84歲,右腿殘疾,兒子離異,常年外地打工,孫女在武漢打工。女兒楊美麗,先天三級殘疾,無行動能力。女婿朱之喬,有嚴重心臟病。  2019年6月,袁程接到楊美麗打來的電話,市殘聯通知她要重新體檢,重新定殘。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他鄉當故鄉 他鄉待我如閨女丨劍河縣觀麼鎮...
    為此,我暗下決心,要把這裡當故鄉一樣來熱愛和付出。我把村莊圖作為電腦桌面,貼在辦公室和床頭,並一戶戶走訪,生怕漏掉一戶一人。我分類建立了村情民意臺帳,和村「兩委」一起找鎮政府、找幫扶單位,一層層上報,一件件落實。在這條扶貧路上,有著很多的故事,在此拾一以作分享。2016年,萬文海戶通過村裡開展貧困戶「再回頭」,被納進貧困戶,我成為了他家的結對幫扶人。
  • 「感動中國」扶貧幹部張渠偉:六年堅守扶貧一線 寧願雙目失明 誓要...
    《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於2月18日晚8點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六年堅守扶貧一線的扶貧幹部張渠偉獲「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殊榮。張渠偉同志自2014年3月擔任四川省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貧困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群眾有個「約定」|遵義市新蒲新區蝦子鎮南坪...
    雜草叢生的小路、破舊開裂的土牆、昏暗斑駁的光線、衣衫襤褸的穿著、深深下陷的眼窩、飽經風霜的面容......這是我初次來到南坪村沙崗組「精準扶貧」走訪中所見到的一幕,這一幕直擊內心,忍不住心酸了。我叫劉修武,作為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蝦子鎮林業站工作人員,2019年4月,我開始了南坪村和平組蔡長偉等三戶的幫扶工作。我們的故事也從這裡開始......記得那天,烈日當頭,和眾多同事一起,手提連心袋,開始了我的走訪之路。
  • 扶貧路上,是什麼讓你堅持下來?這道源泉滋潤著你我
    扶貧路上,是什麼讓你堅持前行?是黨的號召,是工作需要,是悲憫情懷,亦或是迫不得已……不過,有的人走著走著,與貧困戶交往多了,一道真摯情感油然而生,滋潤著你我,成為這條路上令人走得最長的源泉。這是濰坊坊子區坊安街道扶貧幹部趙文元的親身經歷,他來講給你聽:昨天又聽到一件小事。
  • 用真心幫扶群眾 用真情聯繫群眾——記皋蘭「85後」扶貧幹部李文靜
    用真心幫扶群眾 用真情聯繫群眾——記「85後」扶貧幹部李文靜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每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和扶貧幹部是打贏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主力軍。正是由於他們的無私奉獻和辛勤工作,讓一大批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眾多的貧困群眾走向了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