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心幫扶群眾 用真情聯繫群眾——記皋蘭「85後」扶貧幹部李文靜

2021-01-14 每日甘肅

用真心幫扶群眾 用真情聯繫群眾

——記「85後」扶貧幹部李文靜

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每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和扶貧幹部是打贏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主力軍。正是由於他們的無私奉獻和辛勤工作,讓一大批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眾多的貧困群眾走向了富裕。在皋蘭縣石洞鎮澗溝村,就有這樣一名「85後」女幹部。她巾幗不讓鬚眉,自2015年駐村扶貧以來,堅持用真心幫扶群眾,用真情聯繫群眾,與村民同吃同勞動……5年來,她爭取項目資金近3000萬元,用女性特有的柔情和愛心為貧困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她也成為了村民的「貼心人」。她就是皋蘭縣石洞鎮人大副主席、婦聯主席、澗溝村包村領導李文靜。今年,她被評為皋蘭縣「脫貧攻堅巾幗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融入貧困群眾心坎中 她被群眾喚作「尕李」

7月的澗溝,烈日毒辣,當記者見到李文靜時,她正在澗溝村走街串戶做回訪。不管是走路還是說話,她都雷厲風行,是個實實在在的「女漢子」,壓根看不到一丁點的矯揉造作。

2015年7月,李文靜告別了舒適的縣城生活,選擇以一名駐村工作隊員的身份來到了澗溝村。在倍感自己肩上責任重大的同時,她也暗下決心:一定要用實際行動來踐行自己不變的「為民情懷」。

五年來,在澗溝村這個大家庭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她與同事們、村委會幹部們堅實的足印,在澗溝村,她被群眾親切喚作「尕李」。要想確保扶貧對象精準,就得到農戶家中詳細走訪,每一戶、每一社,村裡的每個貧困戶家她跑了不下10趟,貧困戶的情況沒有人比她更清楚的了,所有貧困戶的信息在她的心裡都有一本帳,做到了「一口清」。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她是一名女幹將

為了如期實現真脫貧、脫真貧,李文靜深深紮根基層,帶著較真碰硬的勇氣和信心,啃下硬骨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山溝溝裡的澗溝村,自然環境惡劣,受地理環境的限制,特色產業發展困難。李文靜和幫扶工作隊從實際出發,根據農戶情況和村「兩委」班子商議幫扶措施,制定了「勞務+農業」的產業發展思路。澗溝村主導產業以勞務輸轉和種養殖為主,2019年,全村實現勞務輸轉950人,創勞務收入3000萬元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8.1%,外出務工人員人均收入逐年提升。村裡有很多貧困戶因年老體衰或喪事勞動能力,既不能發展種植也不能搞養殖,李文靜和村書記積極為村裡的24戶兜底貧困戶爭取了產業到戶扶貧資金,以戶均2萬元的股金入股了金盛和合作社,每年增收1500元。去年全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103元。

俠骨柔情真扶貧 她是「半邊天」

巾幗不讓鬚眉,紅顏更勝兒郎。要實現2020年脫貧摘帽的目標,僅僅靠村民自身的努力,困難重重,李文靜和工作隊隊員不等不靠,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聯繫,得到了社會多方的支持。

作為鎮婦聯主席,她不光要關注澗溝村的脫貧工作,全鎮的貧困婦女兒童都是她要關注的群體。她積極發揮婦女「半邊天」的作用,在「春節」、「三八」節、「六一」節、重陽節等節日期間,以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為載體,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慰問活動。近年來共慰問貧困婦女、留守婦女、空巢老人、困境兒童等180多人。村裡的群眾看病不方便,李文靜先後聯繫多家醫院在澗溝村為患病村民開展免費診療;聯繫企業家為60戶貧困戶捐贈價值36000元的米麵油及慰問金。

扶貧路上一個都不掉隊 她是「貼心人」

「叔,新洋芋賣了多少錢?」「我不告訴你,哈哈。」7月6日,吳克海老漢開著用扶貧貸款購買的農用車剛剛從縣城賣完洋芋回來,吳克海和李文靜之間就像父女一樣開起了玩笑。吳克海是澗溝村五社的一位貧困戶,兒子在十幾年前因意外事故去世,留下了年幼的孫女與老兩口相依為命。她成為幫扶責任人後,在她的幫助下,為老漢貸了3萬元的精準扶貧貸款,購買了農用車,老漢每年地裡的洋芋、蔬菜都靠這輛農用車送到城裡,售賣後貼補家用。考慮到老人年歲已高,養羊這些都不太實際,她和村「兩委」班子商議,將2萬元的產業到戶資金入股到鎮上規模較大的金盛和合作社,每年給老人帶來1500元的分紅。她還積極為老人爭取危房改造項目,為老兩口蓋了一間20平米的房子,保證了老人的住房安全。

「作為一名基層幹部,一名基層人大代表,就是建設小康社會路上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關鍵時刻,就應該衝在第一線。」李文靜的扶貧之路沒有豪情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沒有惠及萬家的大項目,但正是因為有她們這樣一批走在基層一線的鄉鎮幹部,用自己的真心和熱情履職盡責。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於永昭 文/圖

相關焦點

  • 【決勝小康·奮鬥有我】潘龍:腳踏實地,用真情幫扶群眾!
    【決勝小康·奮鬥有我】潘龍:腳踏實地,用真情幫扶群眾!,他牢記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光榮使命,帶領幫扶隊員們立足村情,腳踏實地,出色的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用自己的真情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貧困群眾心貼心的「尕李」
    在皋蘭縣石洞鎮澗溝村,有這樣一名 "85 後 " 女性幹部。她巾幗不讓鬚眉,自 2015 年駐村扶貧以來,堅持用真心幫扶群眾,用真情聯繫群眾,與村民同吃,同勞動 ……5 年來,她爭取項目資金近 3000 萬元,用女性特有的柔情和愛心為貧困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她也成為了村民的 " 貼心人 "。
  • 感動中國2018候選人物楊驊 群眾想念的扶貧幹部
    楊驊:群眾想念的扶貧幹部  楊驊放棄舒適的工作環境和一家妻兒老少,隻身來到全縣最偏遠的鄉鎮金雞鎮開展扶貧攻堅工作他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真心為貧困群眾排憂解難,在他和村組幹部群眾共同努力下,蜂水村發展筍竹1040畝、核桃300畝、矮晚柚300畝,63個貧困戶已脫貧57戶。今年7月初,楊驊從蜂水村調到傅壩村,蜂水村村民不願意他離開,都到村口哭著送他。在傅壩村,他一個多月跑遍了所有的貧困戶家庭,系統梳理了村裡70戶這兩年已脫貧和未脫貧家庭的情況,確定幫扶聯繫人,登記聯繫電話,記錄變動狀況等,實現一張表格全記錄。
  • 雜多稅務:精準幫扶暖人心 真情助困情誼深
    近日,莫雲鄉達英村村長江格一行代表全體村民來到雜多縣稅務局辦稅服務大廳,將一面印有「心系達英獻真情,稅務幫困伸援手」的錦旗交到局黨委委員、紀檢組長尕瑪應平的手中,江格村長握著幫扶幹部的手激動的說道:「我們村能脫貧致富,要特別感謝你們,自從跟稅務局開展結對幫扶以來,局領導和幹部們經常到牧民家裡噓寒問暖、送上糧油和口罩、酒精等等生活、防疫物資,耐心講解黨的扶貧政策,積極聯繫上級單位在我們村的查曲河
  • 雜多縣:精準幫扶暖人心 真情助困情誼深
    12月18日上午,雜多縣莫雲鄉達英村村長江格一行代表全體村民,專門來到雜多縣稅務局辦稅服務大廳,將一面印有「心系達英獻真情,稅務幫困伸援手」的錦旗交到局黨委委員尕瑪應平的手中,感謝雜多縣稅務局黨委對達英村扶貧工作中的大力支持,為一年以來幹部們對貧困戶的關懷和幫助表示誠摯的敬意。
  • 石首結對扶貧幹部:幫扶注真情 勝似一家人
    石首結對扶貧幹部:幫扶注真情 勝似一家人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1日 11:14 來源:中新網湖北 >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日電 (張露露)袁程是石首市城管局結對一名扶貧幹部。一去才發現不是楊美麗一個,而是汪家山村五名殘疾人全部來了,兩名盲人,兩名腿殘,一名嚴重腦癱患者,袁程了解具體情況後,將他們全部帶到照相館照登記照,然後到市人民醫院進行檢查,當得知定級醫生不在的情況下,又聯繫市人民醫院,特事特辦,讓另外主治醫生給予認定,忙到中午。為他們送來盒飯、水果。下午,袁程又帶他們前往殘聯,為其辦理登記認定手續。
  • 幹部真心服務群眾 鄰裡互助團結友愛
    幹部真心服務群眾 鄰裡互助團結友愛 2020-11-25 2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健康扶貧路上也有她——記高陵區耿鎮衛生院張姍扶貧感人事跡
    她叫張姍,是高陵區耿鎮衛生院一名醫務人員,現在也是健康扶貧團隊的一名成員。在幫扶活動中,張姍同志包抓王家灘4組陳選平一家,經過兩年多的親情幫扶,她與貧困戶陳選平,家中共5人(母親、妻子、一對兒女)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 ...工作既要用「心」又要用「新」丨興義市敬南鎮攏岸村幫扶幹部沈曄
    我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很想儘快幫好他家,不負組織重託,不負群眾期盼。然而,心急吃不到熱豆腐。剛開始與何正奎戶進行共商時,我提的意見和幫扶措施沒有得到他的認可,反而產生了牴觸情緒,幫扶成效不明顯。我反覆思考,是我過於直言不諱,不顧及他們的感受。我趕緊轉變工作方式。為了拉進距離,我回單位尋求幫助,請來了單位的幾個老大姐,一同去他家,跟他拉家常,擺歷史交心。
  • 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 | 陳蕾:行進在扶貧路上的真情女漢子
    今天讓我們走近武勝縣街子鎮扶貧專幹 陳蕾來看看她的扶貧故事吧~01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基層幹部的初心都說,扶貧專幹是多面手,是最基層的致富「領頭雁」,是服務群眾的「貼心人」,只有當好這個「多面手」,才能在脫貧攻堅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 【最美老幹部】夏慧星:真情換真心,願做群眾貼心人
    【最美老幹部】夏慧星:真情換真心,願做群眾貼心人 2020-11-26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故事」用行動為貧困群眾辦好每一件事|錦屏縣偶裡鄉扶貧工作站...
    為助力脫貧攻堅,讓幹部、群眾能充分了解各項扶貧政策,作為扶貧工作站站長,我深知扶貧惠農政策如果宣傳不到位、群眾的知曉率不高,群眾就可能存在被動享受各類惠農政策,這樣就不利於貧困群眾主動致富脫貧。為及時宣傳普及扶貧惠農政策,我多次調整、更新戶外宣傳欄,組織同事利用趕集天或走村入戶開展扶貧政策宣傳活動。
  • 「以村為家」幫民富——記瀘溪縣駐長坪村扶貧幹部王薇的感人事跡
    而同樣從事扶貧工作的丈夫劉澤成卻被調回寧鄉,一對感情深厚的璧人因扶貧工作開始了異地分居的生活。 扶貧責任扛在肩,迎難而進駐山村溫暖幸福的小家庭 來到長坪村後,王薇起初並不適應,倒不是因為村裡環境艱苦,而是初為人母的她太過思念未滿一歲的「維寶寶」。
  • 中國化學扶貧幹部邱軍逝世
    一個多月下來,邱軍同志不僅掌握了扶貧的第一手資料,而且對全縣扶貧工作有了清晰的思路。在調研過程中,因為聽不懂老鄉說話鬧了許多笑話。他就用心地學,在剛到華池那段時間裡,在辦公室、飯桌上、下鄉扶貧途中他總是用心地學習華池方言。後來,他不僅能用華池方言嫻熟地交流,甚至有外地客人來時,他還能夠當本地群眾和客人的「翻譯」。
  • 湖北78746名幹部駐貧困村開展幫扶
    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吳耀文介紹,國家電網持續25年開展湖北「三縣一區」 (秭歸、長陽、巴東和神農架林區)定點扶貧,完成電網投資35.85億元,捐建6座集中式和236座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惠及貧困人口35.01萬人。
  • 「我的扶貧故事」用腳步丈量村子 用行動服務群眾︱榕江縣朗洞鎮平...
    駐村工作期間,我和鄉村幹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戶走訪座談,幫助群眾積極爭取項目,為貧困群眾工作做了許多實事好事,得到駐村工作隊及群眾的一致好評。  我來到平地村,起初是擔任第二網格和第五網格的網格員,經過調整後現在擔任第二網格以及成為村級聯絡員,主要負責平地村二組27戶貧困戶97人和非貧困戶28戶100人。我和駐村工作隊白天在村委會填表、整理相關材料,晚上到農戶走訪調查。
  • ...故事」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的事當家事丨普定縣猴場鄉水落洞村...
    我是猴場鄉紀委幹部聶應平,2015年,成為了猴場鄉水落洞村上巖腳組村民楊金偉的結對幫扶幹部。入村後,沒曾想到在村委辦公室了解情況時就被潑了涼水。楊金偉一家6口人,老人年紀大了,身體不太好幹不了農活,但都享受低保政策,楊金偉退伍後沒有外出,而是與妻子在家務農,收入微薄,女兒還在上學,房子破舊,但他總說自己什麼政策都沒有享受,總是嚷嚷著不公平,完全不支持村委工作……沒有幫扶經驗的我心中充滿了疑惑,按理說楊金偉戶應享受的政策一樣沒落下,楊金偉還是一名退伍老兵,思想覺悟應該高於普通群眾,但楊金偉認為「不公平、不合理」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 各地氣象部門開展節前幫扶慰問活動
    編者按 春節即將到來,各地氣象部門積極開展節前幫扶慰問活動。他們不僅為群眾送去節日的祝福與溫暖,同時為群眾細心講解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與機制,並結合地方特點與群眾實際情況,出點子、想辦法,幫助群眾一起走出困境,早日實現生活富裕。
  • 「扶貧三稜鏡」記文水縣委巡察辦派駐西城村第一書記 李志強
    二是注重政策宣傳引導,激發群眾脫貧動力,向貧困群眾宣傳脫貧攻堅的標準和目標,講清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危房改造、就業扶貧、金融扶貧、兜底扶貧等各項扶貧措施的內容要求及申報程序,讓精準扶貧的政策措施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切實提高了貧困群眾參與脫貧攻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和引導貧困戶的脫貧思路,推行扶貧與扶志相結合,扶貧扶志扶精神,脫貧脫困脫俗氣,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起自力更生、脫貧光榮的理念和志向
  • 普洱:「扶貧+扶志+扶智」三扶模式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以行政村、村民小組為單位,參照「勤勞致富,發展生產」等十個方面,自覺制定村規民約,在村規民約具體制定過程中,堅持實用原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充分結合當地民風民俗,突出村民最關心的問題,用最樸實的話語將群眾反映最多、最集中的意見表述在村規民約中,經過「幹部提、群眾議、人人定、戶戶守」4個民主環節,最終由各村村民共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