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用行動為貧困群眾辦好每一件事|錦屏縣偶裡鄉扶貧工作站...

2021-01-07 天眼新聞

我是錦屏縣偶裡鄉扶貧工作站站長楊勇,自2015年9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脫貧攻堅工作,至今已有五個年頭。

主動作為,讓政策惠及每一個人。為助力脫貧攻堅,讓幹部、群眾能充分了解各項扶貧政策,作為扶貧工作站站長,我深知扶貧惠農政策如果宣傳不到位、群眾的知曉率不高,群眾就可能存在被動享受各類惠農政策,這樣就不利於貧困群眾主動致富脫貧。

為及時宣傳普及扶貧惠農政策,我多次調整、更新戶外宣傳欄,組織同事利用趕集天或走村入戶開展扶貧政策宣傳活動。有一次我聽說貧困戶龍本丹希望得到一本關於扶貧政策之類的書,然後我親自將一本全縣統一印製的《政策明白卡》送到他家,交到他的手中,他一直握著我的手深切的說,「小楊,我聽說有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但就是不知道怎麼申請,也不知道這個政策我們符不符合條件,你這書就是我最希望得到的,太謝謝你了。」目前龍本丹家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到縣城安置點,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耐心解答、化解群眾每一個疑惑。針對群眾來訪,我都熱心接待,耐心解答每一個群眾所問,儘量不讓群眾多走一個門、多走一截路。

記得2016年貧困人口回頭看工作中,開始核實建檔立卡中不符合條件的「四有人員」,清理掉因信息不真而混入建檔立卡的小康戶,部分不符合建檔立卡貧困戶條件的群眾到鄉諮詢、申訴,我都熱心的接待每一個來訪群眾,並把最新貧困人口識別政策給群眾看、給群眾解答,那段時間經常因接待群眾而錯過午飯時間。甚至在下村途中,本來才七、八分鐘的路程,我卻走了差不多1個小時,一路上每遇到群眾諮詢扶貧、低保等問題,我都耐心解答,確保群眾清楚後才去辦自己的事,沒有因為下村而隨意回答群眾。

在2019年動態調整中,皆陽村龍某某被村小組提名脫貧,通過「四看法」和收入調查,該戶達到脫貧標準,在籤字認可時,該戶擔心脫貧後不再享受扶貧政策,拒絕在脫貧核查材料上簽字,核查小組多次上門找該戶籤字,都一直未能成功,我得知其情況後,主動跟核實小組入戶給群眾做政策解答,通過解答,該戶答應籤字脫貧,並說「主任,通過你的解答、以及通過「四看法」和收入調查,我知道我家達到脫貧條件,之前就是擔心脫貧後,三個子女不再享受教育扶貧政策,所以我才一直不願籤字,不過請主任你放心,通過你的解答,我相信脫貧不脫政策,既然我家達到脫貧條件,現在我要從被動脫貧改成主動申請脫貧。

細心做事、不讓一個貧困人口信息錯誤和漏登。作為一名扶貧幹部,為及時掌握每個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我自己有一本問題記錄臺帳,針對結對幫扶幹部、群眾反映的問題,我都一一記錄在案,第一時間安排結對幫扶幹部或者自己做進一步核實,待核實結束後逐一回復或者修改相關信息,這本問題臺帳在實際工作中解決了部分疑似漏評、錯評、錯登等問題。

記得在一次貧困人口動態調整中,村級誤將格溪村吳某某按照嫁出人口作自然減少,但實際吳玉香還在上大學,導致她當年未能申請教育扶貧資助,針對這件事,我多次叫村幹部作好登記的同時,我自己也做了登記,在接下來的動態調整中,我第一時間叫駐村幹部對吳某某信息進行再次核實,並按回退貧困人口上報審核,最終吳某某回退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繼續享受後期的教育扶貧政策。

從進入扶貧工作站那一天起,我便全心全意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把脫貧攻堅工作中每一件關於群眾的事都當成大事來辦,從不敷衍了事,深知「幹好群眾的事,就是幹好自己的事,不讓群眾寒心、不讓自己沒有美好回憶」。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運鎮 整理

編輯 吳玉富

編審 姜佳信

相關焦點

  • 人社扶貧面對面(3) | 許春昭:看到貧困群眾生活改善,我們付出的...
    繼《人社扶貧故事》系列報導之後,河北人社公眾號推出《人社扶貧面對面》專欄,關注大時代下人社扶貧的故事,總結人社扶貧的經驗。今天,讓我們與保定市曲陽縣人社局駐小蓋都村工作隊員許春昭「面對面」聊聊他所經歷的扶貧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我更加堅毅丨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
    我叫劉傑,現任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走進扶貧工作站的那一刻起,我便默默起誓,用自己小小的身軀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4年的攜手奮進與不離不棄見證了我與金堡人民的不解情緣。宣傳農村消防安全知識秋冬時節的溪頭村濃霧鎖山頭,冰雪罩大地,28個村民小組偏遠而分散,這特殊的地理環境給扶貧工作帶來了不少的困難。  初到溪頭村我常常念不全28個村民小組的名稱。
  • 「我的扶貧故事」用腳步丈量村子 用行動服務群眾︱榕江縣朗洞鎮平...
    駐村工作期間,我和鄉村幹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戶走訪座談,幫助群眾積極爭取項目,為貧困群眾工作做了許多實事好事,得到駐村工作隊及群眾的一致好評。  我來到平地村,起初是擔任第二網格和第五網格的網格員,經過調整後現在擔任第二網格以及成為村級聯絡員,主要負責平地村二組27戶貧困戶97人和非貧困戶28戶100人。我和駐村工作隊白天在村委會填表、整理相關材料,晚上到農戶走訪調查。
  • 「我的扶貧故事」用雙腳丈量土地 用真心拉近距離丨錦屏縣平略鎮八...
    2015年10月,我從大學畢業生的角色轉換到了基層幹部的角色,成為了一名幫扶網格員,逐漸開始接觸扶貧、了解扶貧。錦屏縣平略鎮八洋村就是我幫扶的村落,在扶貧路上,我與同事們一起過五關斬六將、越過重重關卡,曾經的搶晴天戰雨天、曾經的走村串戶、曾經最難做工作的村,我們都一一克服過來了,這些經歷正是我作為一名扶貧幹部的最大收穫。「姜妹,我家已經結束訪談了,感謝你們這段時間的付出。」2020年8月8日,遠在浙江省富陽區跟崗學習的我接到了來自幫扶戶梁鳳花的「報喜」電話。
  • 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 | 陳蕾:行進在扶貧路上的真情女漢子
    今天讓我們走近武勝縣街子鎮扶貧專幹 陳蕾來看看她的扶貧故事吧~01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基層幹部的初心都說,扶貧專幹是多面手,是最基層的致富「領頭雁」,是服務群眾的「貼心人」,只有當好這個「多面手」,才能在脫貧攻堅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 官方回應:辦好群眾每一件操心事...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局長王軍就群眾關心的便民服務熱線反映問題猶如石沉大海、接線時間長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王軍指出,建立熱線的初衷,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從政府想為民辦事,轉向從群眾的訴求出發來做事。設身處地為群眾考慮,處處體現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 從《擺脫貧困》到精準扶貧——研讀《擺脫貧困》有感
    就是「假大空」,就是教條主義,官僚主義,目光短淺,自以為是,不敢想,不敢闖,畏縮不前,不敢行動。習近平還明確地說過:「我是崇尚行動的。實踐高於認識的地方正是在於它是行動。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不擔心說錯什麼,只是擔心『意識貧困』,沒有更加大膽的改革開放的新意;也不擔心做錯什麼,只是擔心『思路貧困』,沒有更有力的改革開放的舉措。」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因磨礪而出彩丨織金縣記綺陌街道扶貧工作站...
    我叫李莉,遵義市赤水人,2015年到織金縣工作,現綺陌街道扶貧工作站負責人。扶貧工作站作為開展扶貧工作的專門機構,承擔著指導街道、居(社區)扶貧工作業務的職責,同時協助黨工委、辦事處對全街道扶貧工作進行綜合指導和協調服務。自擔任扶貧工作站負責人以來,我始終堅持「業精於勤荒於嬉」的工作態度,堅持強標準,嚴要求、對待扶貧業務精益求精。
  • 精準扶貧關鍵在激發群眾主動性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貧困群眾的積極參與才是精準扶貧成功的關鍵。一些地區貧困群眾參與度不足,仍然是當前我國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短板,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千方百計調動貧困群眾參與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出精準扶貧的內生動力。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
  • 「講扶貧故事」秦家莊:小蜜蜂釀出「甜日子」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秦家莊鄉創新發展思路,充分依託境內獨特的資源優勢,通過「協會+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引導貧困群眾及弱勢勞動力發展中蜂養殖產業,走出了一條「甜蜜」的致富道路。劉勇國是秦家莊鄉以中蜂養殖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縮影。
  • 鏡頭裡的扶貧印記⑦丨紅絲線裡的扶貧情 鄉鎮女扶貧幹部的扶貧路
    山東把脫貧攻堅擺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建立省負總責、市抓推進、縣鄉抓落實,五級書記抓、黨政一齊上、社會齊動員的大扶貧格局。不斷深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著力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群眾解決了89件煩心事丨劍河縣久仰鎮東鳳村...
    李榮華(右)為村民送去生活物資「李隊長啊,要不是你,我們一家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你是我們一家人的救星。」姚天和對我說。駐村以來,我堅持 「舉辦一次感恩教育、摸排一次村情民情、參加一次農事活動、組織一次志願服務、辦理一件好事實事、解決一件煩心事、同吃一餐連心飯」為內容的「七個一」活動。
  • 精準扶貧路上,那些動人的故事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刊發在《求是》雜誌上關於精準扶貧的那些動人故事↓↓故事一 產業精準,「幹沙灘」變「金沙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加強產業扶貧,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和旅遊扶貧、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等新業態快速發展,增強了貧困地區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
  • ...扶貧是一件有意義的大事丨威寧自治縣麻乍鎮扶貧工作站工作員丁王
    我叫丁王,是威寧自治縣麻乍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工作員,主要負責扶貧資金項目業務。在平常的工作中,我都告誡自己一定要把扶貧資金的來龍去賣掌握清楚,凡事不得馬虎。涉及扶貧項目資金的工作很繁雜,加班也是經常的事。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脫貧致富路上的陪伴者丨威寧自治縣黑石頭...
    到村後,我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摸實情,查找致貧原因,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走遍了432戶農戶,也摸清了村裡的情況,掌握了採基村的致貧原因,理清了工作思路,找準了工作目標和方向。歷經三年多的努力,改變了採基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後面貌,同時帶領貧困戶找到了脫貧致富的方法,致力於成為他們脫貧致富路上的陪伴者。
  • 用真心幫扶群眾 用真情聯繫群眾——記皋蘭「85後」扶貧幹部李文靜
    用真心幫扶群眾 用真情聯繫群眾——記「85後」扶貧幹部李文靜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每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和扶貧幹部是打贏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主力軍。正是由於他們的無私奉獻和辛勤工作,讓一大批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眾多的貧困群眾走向了富裕。
  • 「輝煌「十三五」」健康扶貧:讓貧困群眾病有「醫靠」
    中國湘鄉網1月4日訊(湘鄉融媒記者:李方遒 吳明惠)「十三五」期間,湘鄉通過籤約家庭醫生服務、實施「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等一系列健康扶貧政策,讓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少生病,助力脫貧攻堅。「你們來啦?快進屋坐。」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只為夢成真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六堡村扶貧...
    2015年3月,被派駐月亮河鄉六堡村扶貧。由於六堡村地處邊遠,老百姓發展觀念相對滯後,我經常深入貧困戶家裡交心談心,給老百姓理清發展思路,宣傳黨的惠民政策,以及精準扶貧的關乎群眾切身利益及相關精神。有一次走訪來到貧困戶柴方玉家,他兒子在外務工,由於種種原因,兒媳郭茜和孫子柴偉宸沒有人口信息,我輾轉鄉政府、派出所及相關部門,為這事來回地跑,直到把信息核實準確並上報有關部門,我那顆懸著的心才落地。此後,我又自掏腰包240元買了20隻雞崽送給柴方玉養,當我看到雞崽一天天長大,柴方玉像對親人一樣待我時,我心裡感到無比的欣慰。
  • 精準扶貧的普格收官答卷:脫貧攻堅的「普格戰法」
    普格堅持新村、新居、新產業、新農民、新生活「五新同步」要求,一戶不漏地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高寒山區貧困群眾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整合推進彝家新寨、危房改造和幫扶援建項目,累計建成新村新寨57個,全縣所有貧困群眾住進了新居。
  • 「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
    在超過1250天的時間裡,他們用脫貧攻堅精神踐行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用心用情用功講好脫貧攻堅故事,真實記錄這個貧困村「一步跨越千年」的艱苦而偉大的脫貧攻堅歷程。創作主題選擇及拍攝點位採風等一系列行動隨即迅速密集展開。導演柴紅芳和策劃周小力奔赴雲南,會同製片人李雲亮,在雲南省廣播電視局協調組織下,與雲南省16個州市扶貧辦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充分了解雲南各地扶貧情況。重點對昆明、紅河、臨滄、普洱、怒江等地幾乎所有典型的貧困點進行了一個多月的實地調研走訪和充分論證,行程超過3000公裡,為確定拍攝點位提供了詳實的第一手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