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用腳步丈量村子 用行動服務群眾︱榕江縣朗洞鎮平...

2021-01-13 天眼新聞

我叫歐一林,自2016年2月到2018年6月,一直以駐村幹部的身份紮根基層,2019年被組織選派到榕江縣朗洞鎮平地村擔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員。  駐村工作期間,我和鄉村幹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戶走訪座談,幫助群眾積極爭取項目,為貧困群眾工作做了許多實事好事,得到駐村工作隊及群眾的一致好評。  我來到平地村,起初是擔任第二網格和第五網格的網格員,經過調整後現在擔任第二網格以及成為村級聯絡員,主要負責平地村二組27戶貧困戶97人和非貧困戶28戶100人。

我和駐村工作隊白天在村委會填表、整理相關材料,晚上到農戶走訪調查。每到一戶家裡都細心詢問相關情況,建立起第一手資料。  在平地村農戶龍見康家裡,我一邊和龍見康嘮家常,一邊在信息採集表表上核對著相關信息,包括住房情況、水田面積、收入情況等數十項內容。  看到他沙發上隨意亂扔的衣服,我主動去幫忙整理,並告訴他,家裡室內外的衛生要隨時保持清潔,物品要擺放整齊,在這樣的生活環境裡生活家人的身體才健康,要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

村裡一戶獨居老人吳老鬥,已經81歲高齡,行動不便。每到逢年過節,我都會前往看望老人並給帶去牛奶、蛋糕、月餅等慰問品。了解她的身體健康狀況,幫助打掃家庭環境衛生,整理門前屋後的柴草。  老人的女兒經常打電話對我說:「小歐同志,你真是太好了,感謝你們對我母親的關心與照顧。哪天你回局裡面工作了,我們還真捨不得哩。」  來到平地村後,我從來不把自己當成客人,而是以村為家,很快就適應了環境,投入到工作中,我從不言苦喊累,總是幹勁十足。同時,及時抓住群眾在家的時間,高效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注重調查方式,摸清貧困實情。

炎炎夏日,許多群眾農田乾旱缺水,為了確保農戶種植的水稻能有正常的收成,我和村指揮所成員一起採取肩扛背駝的方式,將重達百斤的消防水泵送到距離村委會6公裡的自然寨進行抽水灌溉。  自駐村以來,我風雨無阻地用腳步丈量著村子,用真心服務換取著民心,用心做好真扶貧、扶真貧,用行動真抓實幹、埋頭苦幹,讓平地村村民們生活越來越好。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郭芳霞

編輯 韋一茜

編審 楊儀 李劼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用雙腳丈量土地 用真心拉近距離丨錦屏縣平略鎮八...
    2015年10月,我從大學畢業生的角色轉換到了基層幹部的角色,成為了一名幫扶網格員,逐漸開始接觸扶貧、了解扶貧。錦屏縣平略鎮八洋村就是我幫扶的村落,在扶貧路上,我與同事們一起過五關斬六將、越過重重關卡,曾經的搶晴天戰雨天、曾經的走村串戶、曾經最難做工作的村,我們都一一克服過來了,這些經歷正是我作為一名扶貧幹部的最大收穫。「姜妹,我家已經結束訪談了,感謝你們這段時間的付出。」2020年8月8日,遠在浙江省富陽區跟崗學習的我接到了來自幫扶戶梁鳳花的「報喜」電話。
  • 「我的扶貧故事」要當好「指揮員」和「戰鬥員」丨綏陽縣茅埡鎮...
    不管白天黑夜,還是晴天雨天,我都帶領全鎮黨員幹部堅持奔走在脫貧攻堅一線,始終把群眾冷暖、群眾疾苦、群眾期盼放在心中,抓在手中,落實在行動中。   2019年以來,我們實施「組組通」公路、「一事一議」進寨路、撤改組公路共140餘公裡,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以及補短板項目4個,覆蓋群眾1511人;實現產業帶動402戶建檔立卡戶穩定脫貧;完成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105戶405人搬遷入住;爭取資金1236.47萬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住房補短板、老舊房屋整治1463戶,惠及建檔立卡對象
  • 「我的扶貧故事」把講臺搬到田間地頭 用扶智交出滿意答卷丨普安縣...
    一年多來,我緊緊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與村兩委班子走田間地頭、入村民家中,與全組45戶村民促膝談心,與老黨員、群眾代表、致富能手共謀發展,掌握了第一手民情資料,也讓我對村子的經濟發展現狀、教育觀念現狀、群眾脫貧願望和扶貧規劃等有了深刻的認識。扶貧和教育一樣都是「人」的學問,備好課上「田間講臺」。村民變成了我的「學生」,我既要管好當代,又要管好下一代。
  • 「我的扶貧故事」帥梅:小摩託丈量扶貧路
    帥梅(左二)當「村長」時的修路風波2012年,我進入江界河鎮櫻桃村,雖然只是一名文書,但卻始終將群眾的所需所盼記在心裡,落到實處。幾年時間下來,得到了群眾的高度認可。2016年11月,在村委會主任的換屆選舉中,被選舉成為了村委會主任。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他鄉當故鄉 他鄉待我如閨女丨劍河縣觀麼鎮...
    「打贏脫貧攻堅戰使命光榮,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擔當,很慶幸,我參與了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這是我在駐村工作筆記本上寫的一段話。我叫楊昌豔,是劍河縣觀麼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2014年9月參加工作,工作的第三個月我就被派駐觀麼鎮平下村,至今已駐村6年。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辦事一刻也不能停|遵義市匯川區毛石鎮黨委...
    我叫吳鵬,2020年8月開始擔任遵義市匯川區毛石鎮黨委書記。  在此之前我曾是松林鎮鎮長,在松林鎮工作的五年奉獻了自己的一腔熱血,與松林鎮的群眾們一起戰貧困,同時也為自己積累了寶貴的工作經驗。   剛到毛石鎮,我對自己的提的要求就是「為群眾辦事一刻也不能停」。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群眾有個「約定」|遵義市新蒲新區蝦子鎮南坪...
    雜草叢生的小路、破舊開裂的土牆、昏暗斑駁的光線、衣衫襤褸的穿著、深深下陷的眼窩、飽經風霜的面容......這是我初次來到南坪村沙崗組「精準扶貧」走訪中所見到的一幕,這一幕直擊內心,忍不住心酸了。我叫劉修武,作為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蝦子鎮林業站工作人員,2019年4月,我開始了南坪村和平組蔡長偉等三戶的幫扶工作。我們的故事也從這裡開始......記得那天,烈日當頭,和眾多同事一起,手提連心袋,開始了我的走訪之路。
  • 「我的幫扶故事」心誠身沉,雖苦猶甜
    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咬定青山不放鬆,腳踏實地加油幹,幫助無數貧困群眾改變了命運。1月4日起,湖南日報·華聲在線開闢「我的幫扶故事」專欄,講述一批「幫扶人」的感人故事,敬請關注。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王晗1月2日,東方剛露出一絲魚肚白,瀏陽市扶貧事務中心主任羅永志就驅車近40公裡趕往沙市鎮,與消費扶貧智能櫃廠家負責人碰面。
  • 「我的扶貧故事」心之所依 情之所系丨仁懷市蒼龍街道黨工委書記曹偉
    今年5月,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好轉,藉助支持群眾外出務工的好政策,我幫他聯繫好用工單位,鼓勵他到浙江務工,用勤勞雙手走上致富路。「曹書記,我在浙江工作挺好的,工資5000多,謝謝你的幫助。」 我沉默些許,回道:「兄弟,你懂事了。」然後給他點了個「贊」。一首歡歌暖人心鳳凰小區是仁懷市易地扶貧搬遷的集中安置點,小區居住的725戶3019名貧困群眾,來自全市18個鄉鎮「水陸不通」的深山。
  • ...故事」用行動為貧困群眾辦好每一件事|錦屏縣偶裡鄉扶貧工作站...
    為助力脫貧攻堅,讓幹部、群眾能充分了解各項扶貧政策,作為扶貧工作站站長,我深知扶貧惠農政策如果宣傳不到位、群眾的知曉率不高,群眾就可能存在被動享受各類惠農政策,這樣就不利於貧困群眾主動致富脫貧。為及時宣傳普及扶貧惠農政策,我多次調整、更新戶外宣傳欄,組織同事利用趕集天或走村入戶開展扶貧政策宣傳活動。
  • 「我的扶貧故事」一路奔跑的「女漢子」|仁懷市蒼龍街道扶貧站負責...
    2017年的我,24歲,那時大學剛畢業沒多久,就被分到蒼龍街道扶貧站工作。剛進去時,老前輩們就告訴我,扶貧工作要當家事來做,當事業來做,而不是完成任務,你還小,如果承受不住壓力,可以馬上寫申請調其他部門。我毫不猶豫地說:「我可以。」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變故鄉,群眾是親人丨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駐村...
    我叫唐婭,我與董秧村的戰貧情得從2017年開始說起,27歲的我,石阡人,大學畢業為了愛情選擇背井離鄉,來到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基長鎮成為一名基層幹部。2017年12月,因組織信任,我來到董秧村即心愛之人從小生活的地方,從此開啟扶貧之路。
  •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堅定用腳步丈量大地的初心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  「堅定用腳步丈量大地的初心」(牢記囑託 奔跑追夢——收到總書記回信之後)  人民日報本報記者 魏 賀 溫素威 龔仕建  忠於黨、忠於人民、無私奉獻,是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脫貧致富路上的陪伴者丨威寧自治縣黑石頭...
    到村後,我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摸實情,查找致貧原因,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走遍了432戶農戶,也摸清了村裡的情況,掌握了採基村的致貧原因,理清了工作思路,找準了工作目標和方向。歷經三年多的努力,改變了採基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後面貌,同時帶領貧困戶找到了脫貧致富的方法,致力於成為他們脫貧致富路上的陪伴者。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我叫陳昌榮,是四寨村會副主任,也是一名四寨村攻堅隊隊員。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 用行動踐行責任,用腳步丈量安全!回顧2020年深圳觀湖街道的安全之路
    一年來,觀湖街道堅持用行動踐行安全責任,以最大的努力、最有效的舉措抓實抓好安全生產各項工作;堅持用腳步丈量轄區安全,齊心協力、循序漸進地走出一條穩固、創新、具有觀湖特色的安全之路。始終保持領先,吹響安全前哨2020年,觀湖街道始終高舉黨建引領「一面旗」,牢固樹立思想「一盤棋」,嚴守轄區安全「一條線」,在安全路上保持領先。
  • 用真心幫扶群眾 用真情聯繫群眾——記皋蘭「85後」扶貧幹部李文靜
    用真心幫扶群眾 用真情聯繫群眾——記「85後」扶貧幹部李文靜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每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和扶貧幹部是打贏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主力軍。正是由於他們的無私奉獻和辛勤工作,讓一大批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眾多的貧困群眾走向了富裕。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服務青年創業就業 丨 團省委青少年發展...
    我叫餘躍,現任團省委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以下簡稱「青發中心」)主任。一直以來,引導青年樹立創業創新精神,抓牢「服務青年創業就業」生命線就是我的職責使命。事實上,為進一步發揮「銀團合作」功能,青發中心聯合金融機構,創新打造了「青扶貸」項目,引來金融「活水」助力精準扶貧,竭力為貧困地區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此外,我們多方籌措,爭取到團中央青創基金會提供的30萬元資金作為貸款貼息,為貧困地區青年創業提供資金支持。截止目前,全省共發放「青扶貸」2890筆,貸款金額3.573億元,共帶動10531名農村青年就業。
  • 「我的扶貧故事」做好群眾領頭羊丨鎮遠縣蕉溪鎮郎洞村黨支部書記...
    2017年初,因郎洞大寨進寨路改擴建項目一直得不到實施,群眾對村支「兩委」意見很大,有的跑到村委會大吵大鬧,甚至到村幹家中嗤之以鼻。面對工作困難,村委會主任、副主任相繼辭職外出務工,村裡的擔子全部壓到了我的身上。
  • 「我的扶貧故事」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榕江縣塔石瑤族水族鄉黨相村...
    我叫羅紅兵,是榕江縣塔石瑤族水族鄉人民政府工作人員,2016年4月開始到塔石瑤族水族鄉黨相村駐村,成為同步小康的成員以及第八村民小組的網格員。我用了4個月的時間,足跡遍布全村14個自然寨,通過不斷的走訪,快速掌握了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