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清晨,天已漸漸破曉,窗外朦朦朧朧,東方漸漸出現一片魚肚白,一縷陽光照進窗臺,灑在身上,暖洋洋的特別舒服,閉上雙眼,伸了個慵懶的腰,享受著這短暫的幸福時光。拿出手機,看著相冊裡的一張「小摩託」,一幕幕回憶浮現在了腦海裡。
我叫帥梅,是甕安縣玉山鎮人民政府一名工作人員,也曾是江界河鎮櫻桃村的村委會主任。曾經的櫻桃村基礎設施薄弱,道路坑坑窪窪,5年的脫貧攻堅生涯,讓我換了6個輪胎,騎壞了3輛摩託。
帥梅(左二)
當「村長」時的修路風波
2012年,我進入江界河鎮櫻桃村,雖然只是一名文書,但卻始終將群眾的所需所盼記在心裡,落到實處。幾年時間下來,得到了群眾的高度認可。2016年11月,在村委會主任的換屆選舉中,被選舉成為了村委會主任。
2017年9月,全縣的脫貧攻堅工作進入了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在縣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各單位部門盡銳出戰,分赴各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為了解決「三保障」這個硬骨頭,每個村都在如火如荼的開展中「三改、危改」、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進一步解決困難群眾的住房難題、改善人居環境,當然,我們的村子也不例外。
2017年10月20日,天下著濛濛細雨。剛到村委會,跟往常一樣,籤完到,還沒來得及坐下,電話鈴就響了起來。
「帥村長,不行了,打路又扯皮了,大家把路給堵了,不準施工隊施工。」牛落洞組村民組長柏家華焦急地說著。
「柏叔,你不要著急,先穩住大家的情緒,我馬上趕過來。」
掛完電話,來不及多想,騎著摩託車,就往牛落洞趕去。到現場後,我主動詢問起了情況。
「各位鄉鄰,修這條路也是為了改善我們村的基礎設施條件,方便大家,你們有什麼訴求,可以合法合理的跟我們反應,能解決的,我們會想方設法給大家解決的。」看著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我盡力的給大家解釋著。
「帥村長,我們也不是無理取鬧,我們也知道修路是好事,但是你們修一條,不修一條的,實在是……」
「是啊,帥村長,這麼多年的爛路,我們是真的走怕了。」「其他的路都修好了,就是我們這條路,大家的生產生活都是靠車子拉,就是我們還得靠肩挑背駝。」
……
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原來是大家希望政府能夠把另外一條涉及到幾十戶農戶的道路給硬化了。此時我的心裡也是深深的無力感,因為修路需要項目,全縣那麼多村,縣裡面需要統籌兼顧,我們能做的,就是把項目申報上去。至於多久能批下來,我心裡也沒有底。我知道他們說的都是實情,也理解他們心裡的委屈。
「各位鄉鄰,你們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不管出於什麼目的,阻礙施工是不對的,你們先讓施工,你們說的這條路,我保證記在心上,去給大家申報,爭取能夠早日把路修好。」我盡力的給大家做著工作。
「既然帥村長都這麼說了,我們就信任她一次吧。」我剛說完,就有人說了一句,然後散了開來。
想著大家臨走前一雙雙期待的眼神,我知道這也是大家對我的信任。心中暗下決心,一定不能辜負群眾對我的信任,到鎮裡找到了分管領導,向他匯報了情況及群眾的意願。
第二天,剛起床,便接到了鎮領導的電話:「帥主任,縣裡面已經同意了你們的訴求,將另外一段路一起硬化了。」掛完電話,實在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樂得在家裡跳了起來。
如今的江界河鎮櫻桃村,在脫貧攻堅工作的洗禮下,道路四通八達,結束了困擾大家多年的肩挑背馱生涯,給大家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一談及此,大家臉上充滿了喜悅,無不會意味深長的說一句:「感謝黨和政府」。
帥梅(右)
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地點,同樣的為民情懷
2017年9月,各駐村工作隊分赴各村,為進一步做好服務群眾工作,村幹部與駐村幹部一道包片包戶,實行網格化管理,我網格的是牛落洞組,有建檔立卡戶6戶。其中向正文戶家庭人口5人,父母長期生病,致貧原因為缺發展資金,但向正文本人對發展致富卻有著異於常人的熱情。
還記得第一次上門走訪,向正文母親說的話,讓我記憶尤深:「國家這個精準扶貧對我家沒有什麼好處......」但據我了解,他們家這些年已享受了很多政策,比如修羊圈政府就資助了十多萬。這種思想在老人家心裡扎了根,不管怎麼做工作都無濟於事。直到有一天,我接到向正文電話。
「帥村長,我們家的羊因為吃了網上推銷的一種藥,已經死了十幾隻了。」電話那頭,這個一向精明能幹的男人,有點六神無主了,只是一個勁地給我們強調又損失了多少錢。我盡力的安慰著他,因為我也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心裏面確實沒有底。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為這事,每天來回往返於他家,找專家化驗鑑定取證、報警陪同處理、申請法律援助,仿佛我才是這個家的當家人。辛苦是辛苦了點,但經過多方努力,幫助向正文追回了損失的錢財,保證了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辛苦點也是值得的吧。但收穫最大的,還是這件事徹底轉變了老人家的思想,拉近了幹群關係。在之後的工作中,每次到他家,老人家看到我們都非常熱情,
「以前是我錯怪你們了,你們真是好心人,以後有什麼事儘管說,我們家都會支持你們的,我們不會坐等政府來扶的,你們放心……」
2019年12月,因為國家的利好政策,我有幸參加了公務員考試,並通過層層考核加入了公務員隊伍。臨行前,我跟同網格的駐村隊員再一次來到他家。在交談中,同網格的駐村隊員問他:「你們村長考到其它地方工作了,你們想她去嗎?」他的回答缺讓我有點意外。
「我是想她留下來繼續當我們的村主任,為我們村的發展貢獻力量。但從她個人的角度考慮,我還是想她考走,因為對於她有更好的發展前途。」聽著這樸實的語言,心中頓感五味雜陳,都說脫貧攻堅,收穫最大的是老百姓,但我們何嘗又不是最大的收穫者。
來到玉山鎮,我成為了玉山鎮苟家莊村的一名駐村幹部,負責網格苟家莊村板坑組,有建檔立卡戶2戶。其中建檔立卡戶冷登海,家庭人口2人,主要致貧原因是戶主冷登海長期患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記得我第一次走訪他家,就聽到冷登海反應飲水問題。
「領導,我們家這兩天停水了,家裡煮飯的水都沒有。」也許是第一次來他家,冷登海客氣的給我說道。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為保障飲水,政府將水管接到了各家各戶的嘞,你家怎麼沒有水?」我有點疑惑的問道。
「水管是拉到家了的,可能是哪裡壞了,我也找人查了多次,就是找不到原因。」聽他這麼說,我也跟著著急了,這飲水不保障,怎麼脫貧呀。幾番折騰,原來是供水路線太長導致水管壞了。找到原因後,心裡鬆了大口氣,起碼知道了問題出在哪裡。我告訴他:「原因找到了,你找人來把水管修好,至於錢的事情,我來想辦法。」當我再次到他們家的時候,聽著自來水譁譁的流淌聲,冷登海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帥姑娘,真的很感謝政府,這些年,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關心到家了,要不是政府的幫扶,可能我早就不在人世了,我這個病……」看著他有些溼潤的眼睛,我心裡也頗受觸動。
世間聚和離,人潮來又往,從一個村到另外一個村,變的是身份、是地點,不變的是初心,是感動。脫貧攻堅工作必定是人生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讓人受益一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覃淋
編輯 韋倩
編審 李坤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