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帥梅:小摩託丈量扶貧路

2020-12-05 天眼新聞

秋日的清晨,天已漸漸破曉,窗外朦朦朧朧,東方漸漸出現一片魚肚白,一縷陽光照進窗臺,灑在身上,暖洋洋的特別舒服,閉上雙眼,伸了個慵懶的腰,享受著這短暫的幸福時光。拿出手機,看著相冊裡的一張「小摩託」,一幕幕回憶浮現在了腦海裡。

我叫帥梅,是甕安縣玉山鎮人民政府一名工作人員,也曾是江界河鎮櫻桃村的村委會主任。曾經的櫻桃村基礎設施薄弱,道路坑坑窪窪,5年的脫貧攻堅生涯,讓我換了6個輪胎,騎壞了3輛摩託。

帥梅(左二)

當「村長」時的修路風波

2012年,我進入江界河鎮櫻桃村,雖然只是一名文書,但卻始終將群眾的所需所盼記在心裡,落到實處。幾年時間下來,得到了群眾的高度認可。2016年11月,在村委會主任的換屆選舉中,被選舉成為了村委會主任。

2017年9月,全縣的脫貧攻堅工作進入了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在縣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各單位部門盡銳出戰,分赴各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為了解決「三保障」這個硬骨頭,每個村都在如火如荼的開展中「三改、危改」、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進一步解決困難群眾的住房難題、改善人居環境,當然,我們的村子也不例外。

2017年10月20日,天下著濛濛細雨。剛到村委會,跟往常一樣,籤完到,還沒來得及坐下,電話鈴就響了起來。

「帥村長,不行了,打路又扯皮了,大家把路給堵了,不準施工隊施工。」牛落洞組村民組長柏家華焦急地說著。

「柏叔,你不要著急,先穩住大家的情緒,我馬上趕過來。」

掛完電話,來不及多想,騎著摩託車,就往牛落洞趕去。到現場後,我主動詢問起了情況。

「各位鄉鄰,修這條路也是為了改善我們村的基礎設施條件,方便大家,你們有什麼訴求,可以合法合理的跟我們反應,能解決的,我們會想方設法給大家解決的。」看著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我盡力的給大家解釋著。

「帥村長,我們也不是無理取鬧,我們也知道修路是好事,但是你們修一條,不修一條的,實在是……」

「是啊,帥村長,這麼多年的爛路,我們是真的走怕了。」「其他的路都修好了,就是我們這條路,大家的生產生活都是靠車子拉,就是我們還得靠肩挑背駝。」

……

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原來是大家希望政府能夠把另外一條涉及到幾十戶農戶的道路給硬化了。此時我的心裡也是深深的無力感,因為修路需要項目,全縣那麼多村,縣裡面需要統籌兼顧,我們能做的,就是把項目申報上去。至於多久能批下來,我心裡也沒有底。我知道他們說的都是實情,也理解他們心裡的委屈。

「各位鄉鄰,你們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不管出於什麼目的,阻礙施工是不對的,你們先讓施工,你們說的這條路,我保證記在心上,去給大家申報,爭取能夠早日把路修好。」我盡力的給大家做著工作。

「既然帥村長都這麼說了,我們就信任她一次吧。」我剛說完,就有人說了一句,然後散了開來。

想著大家臨走前一雙雙期待的眼神,我知道這也是大家對我的信任。心中暗下決心,一定不能辜負群眾對我的信任,到鎮裡找到了分管領導,向他匯報了情況及群眾的意願。

第二天,剛起床,便接到了鎮領導的電話:「帥主任,縣裡面已經同意了你們的訴求,將另外一段路一起硬化了。」掛完電話,實在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樂得在家裡跳了起來。  

如今的江界河鎮櫻桃村,在脫貧攻堅工作的洗禮下,道路四通八達,結束了困擾大家多年的肩挑背馱生涯,給大家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一談及此,大家臉上充滿了喜悅,無不會意味深長的說一句:「感謝黨和政府」。

帥梅(右)

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地點,同樣的為民情懷

2017年9月,各駐村工作隊分赴各村,為進一步做好服務群眾工作,村幹部與駐村幹部一道包片包戶,實行網格化管理,我網格的是牛落洞組,有建檔立卡戶6戶。其中向正文戶家庭人口5人,父母長期生病,致貧原因為缺發展資金,但向正文本人對發展致富卻有著異於常人的熱情。

還記得第一次上門走訪,向正文母親說的話,讓我記憶尤深:「國家這個精準扶貧對我家沒有什麼好處......」但據我了解,他們家這些年已享受了很多政策,比如修羊圈政府就資助了十多萬。這種思想在老人家心裡扎了根,不管怎麼做工作都無濟於事。直到有一天,我接到向正文電話。

「帥村長,我們家的羊因為吃了網上推銷的一種藥,已經死了十幾隻了。」電話那頭,這個一向精明能幹的男人,有點六神無主了,只是一個勁地給我們強調又損失了多少錢。我盡力的安慰著他,因為我也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心裏面確實沒有底。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為這事,每天來回往返於他家,找專家化驗鑑定取證、報警陪同處理、申請法律援助,仿佛我才是這個家的當家人。辛苦是辛苦了點,但經過多方努力,幫助向正文追回了損失的錢財,保證了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辛苦點也是值得的吧。但收穫最大的,還是這件事徹底轉變了老人家的思想,拉近了幹群關係。在之後的工作中,每次到他家,老人家看到我們都非常熱情,

「以前是我錯怪你們了,你們真是好心人,以後有什麼事儘管說,我們家都會支持你們的,我們不會坐等政府來扶的,你們放心……」

2019年12月,因為國家的利好政策,我有幸參加了公務員考試,並通過層層考核加入了公務員隊伍。臨行前,我跟同網格的駐村隊員再一次來到他家。在交談中,同網格的駐村隊員問他:「你們村長考到其它地方工作了,你們想她去嗎?」他的回答缺讓我有點意外。

「我是想她留下來繼續當我們的村主任,為我們村的發展貢獻力量。但從她個人的角度考慮,我還是想她考走,因為對於她有更好的發展前途。」聽著這樸實的語言,心中頓感五味雜陳,都說脫貧攻堅,收穫最大的是老百姓,但我們何嘗又不是最大的收穫者。

來到玉山鎮,我成為了玉山鎮苟家莊村的一名駐村幹部,負責網格苟家莊村板坑組,有建檔立卡戶2戶。其中建檔立卡戶冷登海,家庭人口2人,主要致貧原因是戶主冷登海長期患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記得我第一次走訪他家,就聽到冷登海反應飲水問題。

「領導,我們家這兩天停水了,家裡煮飯的水都沒有。」也許是第一次來他家,冷登海客氣的給我說道。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為保障飲水,政府將水管接到了各家各戶的嘞,你家怎麼沒有水?」我有點疑惑的問道。

「水管是拉到家了的,可能是哪裡壞了,我也找人查了多次,就是找不到原因。」聽他這麼說,我也跟著著急了,這飲水不保障,怎麼脫貧呀。幾番折騰,原來是供水路線太長導致水管壞了。找到原因後,心裡鬆了大口氣,起碼知道了問題出在哪裡。我告訴他:「原因找到了,你找人來把水管修好,至於錢的事情,我來想辦法。」當我再次到他們家的時候,聽著自來水譁譁的流淌聲,冷登海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帥姑娘,真的很感謝政府,這些年,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關心到家了,要不是政府的幫扶,可能我早就不在人世了,我這個病……」看著他有些溼潤的眼睛,我心裡也頗受觸動。

世間聚和離,人潮來又往,從一個村到另外一個村,變的是身份、是地點,不變的是初心,是感動。脫貧攻堅工作必定是人生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讓人受益一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覃淋

編輯 韋倩

編審 李坤 李冰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我更加堅毅丨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
    背著行囊,懷揣夢想,放棄大城市的繁華,我踏上了這片民風淳樸、發展後勁十足的土地——黔東南州鎮遠縣金堡鎮。  我叫劉傑,現任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走進扶貧工作站的那一刻起,我便默默起誓,用自己小小的身軀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4年的攜手奮進與不離不棄見證了我與金堡人民的不解情緣。宣傳農村消防安全知識秋冬時節的溪頭村濃霧鎖山頭,冰雪罩大地,28個村民小組偏遠而分散,這特殊的地理環境給扶貧工作帶來了不少的困難。  初到溪頭村我常常念不全28個村民小組的名稱。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我叫陳昌榮,是四寨村會副主任,也是一名四寨村攻堅隊隊員。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單車少年」丨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駐...
    我叫蓋家春,2015年11月參加工作,2017年9月入黨。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在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任駐村幹部,2020年2月到桂果鎮工作。期間,我和貧困戶之間有過爭執,有過爭吵,但我們都沒有放棄彼此,那份情更濃,那份愛更深。
  • 「我的扶貧故事」用雙腳丈量土地 用真心拉近距離丨錦屏縣平略鎮八...
    2015年10月,我從大學畢業生的角色轉換到了基層幹部的角色,成為了一名幫扶網格員,逐漸開始接觸扶貧、了解扶貧。錦屏縣平略鎮八洋村就是我幫扶的村落,在扶貧路上,我與同事們一起過五關斬六將、越過重重關卡,曾經的搶晴天戰雨天、曾經的走村串戶、曾經最難做工作的村,我們都一一克服過來了,這些經歷正是我作為一名扶貧幹部的最大收穫。「姜妹,我家已經結束訪談了,感謝你們這段時間的付出。」2020年8月8日,遠在浙江省富陽區跟崗學習的我接到了來自幫扶戶梁鳳花的「報喜」電話。
  • 「我的扶貧故事」要當好「指揮員」和「戰鬥員」丨綏陽縣茅埡鎮...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  領導幹部要當好「指揮員」和「戰鬥員」,廣大領導幹部不論在哪個崗位、擔任什麼職務,都要勇於擔當、攻堅克難。不管白天黑夜,還是晴天雨天,我都帶領全鎮黨員幹部堅持奔走在脫貧攻堅一線,始終把群眾冷暖、群眾疾苦、群眾期盼放在心中,抓在手中,落實在行動中。
  • 「我的扶貧故事」一路奔跑的「女漢子」|仁懷市蒼龍街道扶貧站負責...
    2017年的我,24歲,那時大學剛畢業沒多久,就被分到蒼龍街道扶貧站工作。剛進去時,老前輩們就告訴我,扶貧工作要當家事來做,當事業來做,而不是完成任務,你還小,如果承受不住壓力,可以馬上寫申請調其他部門。我毫不猶豫地說:「我可以。」
  • 扶貧路上的小故事大感動
    一本本整齊的資料彙編、一疊疊密集的工作記錄、一份份詳細的貧困戶資料、一張張樸實無華的工作照片,串聯起湖南永州聯通道縣基層單元扶貧專幹張滔感人的扶貧故事這件小事深深觸動了第一天來扶貧的張滔,於是第二天他就進城買了一個新籃球帶回村裡送給孩子們,還成了他們的「籃球教練」。張滔說:「看見孩子們在籃球場上天真無邪的笑容,我覺得很開心。」一聲小張  一場暴雨,衝走了瓜地村鄉親們家中池塘的魚,衝垮了剛出苗的水稻,也衝毀了他們的家。
  • 「我的扶貧故事」用腳步丈量村子 用行動服務群眾︱榕江縣朗洞鎮平...
    我叫歐一林,自2016年2月到2018年6月,一直以駐村幹部的身份紮根基層,2019年被組織選派到榕江縣朗洞鎮平地村擔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員。  駐村工作期間,我和鄉村幹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戶走訪座談,幫助群眾積極爭取項目,為貧困群眾工作做了許多實事好事,得到駐村工作隊及群眾的一致好評。
  • 「我的扶貧故事」在「大路」上跑出扶貧加速度︱德江縣煎茶鎮大路...
    這一年,我和攻堅隊全體人員認真完成全村基礎設施,修建組組通公路6條20餘公裡,修建連戶路11.4公裡,修建排汙溝8公裡,完成大路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設,解決全村12個村民組319戶村民飲水問題;完成了全村79棟老舊危房拆除工作,全力提升了大路村村莊人居環境,實現了從以前的「髒亂差」到現在的「村莊美」的跨越式轉變。
  • 「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
    【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第一次在沙瓦調研拍攝點位【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2017年通往沙瓦村的小道【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2017年的沙瓦村雖然貧困,但是乾淨整潔2017年4月1日,經雲南省宣傳部與廣電總局的溝通洽談
  • 「我的扶貧故事」下決心啃下扶貧「硬骨頭」|開陽縣金鐘鎮茅坡村駐...
    我叫楊紅,是開陽縣稅務局的工作人員。2019年,我被選派到開陽縣金鐘鎮茅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茅坡村是開陽縣偏遠山村之一,山高坡陡、地少人多。村裡共有8個村民組360戶,共143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23戶69人。
  • 「我的扶貧故事」張政:駐村經歷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
    我叫張政,山東人,是國投集團盤江公司的員工,也是平塘縣平舟鎮興民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不同的兩個角色,讓我感到身上的責任重大。2018年7月,我像千千萬萬的扶貧幹部一樣,背起裝滿夢想的行囊,伴著激昂的鬥志,來到平塘縣興民村擔任第一書記。
  • 「徵文啟事」我的脫貧鄉親——一線扶貧幹部手記
    我的脫貧鄉親——一線扶貧幹部手記精準扶貧,書寫著人類反貧困鬥爭史上的偉大故事,創造著減貧奇蹟。這些故事和奇蹟的背後,站立著成千上萬的湖南扶貧幹部。大家傾注滿腔心血和汗水,是扶貧事業的親歷者、推動者、見證者。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因磨礪而出彩丨織金縣記綺陌街道扶貧工作站...
    我叫李莉,遵義市赤水人,2015年到織金縣工作,現綺陌街道扶貧工作站負責人。扶貧工作站作為開展扶貧工作的專門機構,承擔著指導街道、居(社區)扶貧工作業務的職責,同時協助黨工委、辦事處對全街道扶貧工作進行綜合指導和協調服務。自擔任扶貧工作站負責人以來,我始終堅持「業精於勤荒於嬉」的工作態度,堅持強標準,嚴要求、對待扶貧業務精益求精。
  • 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 | 陳蕾:行進在扶貧路上的真情女漢子
    奔康路上,有我巾幗力量!即日起,廣安市婦聯將陸續刊發「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帶領大家領略廣安扶貧戰一線的巾幗風採。今天讓我們走近武勝縣街子鎮扶貧專幹 陳蕾來看看她的扶貧故事吧~01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基層幹部的初心都說,扶貧專幹是多面手,是最基層的致富「領頭雁」,是服務群眾的「貼心人」,只有當好這個「多面手」,才能在脫貧攻堅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 「我的扶貧故事」「小周」變「老周」 「空心村」變「明星村」 丨...
    穿過亞茶溝,翻過巖腳坳,一片世外桃源呈現眼前,這便是我的脫貧攻堅戰場——新美村。駐村三年多的時間裡,我見證了新美村從「空心村」變成遠近聞名的「明星村」,而我從「小周」變成村民信任的「老周」。我們村召開了2020年扶貧項目分紅大會,為全村147戶貧困戶發放分紅資金73500元,這一天,也是我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幾年來工作成果展示的一天,我真切地感受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的喜悅感。回顧這幾年村上的發展,我們是一步一個腳印「踏」出來的幸福感。  新美村很美,但前幾年的名聲卻有點「臭」。
  • 「我的扶貧故事」我願做哪裡需要哪裡搬的一塊磚|貴州省銅仁市沿河...
    ……這個整天被呼來喚去的,就是我。感受到大家需要我,我幸福快樂著,毫無怨言。能為困難群眾、戰友們做點實事,能為麻竹溪人民做點好事,是我一生的榮幸!為了沿河的脫貧攻堅,我甘願做哪裡需要哪裡搬的一塊磚。我叫崔東,黑水完小教師,現為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黑水鎮麻竹溪村指揮部一名脫貧攻堅戰士。自從到麻竹溪村搞精準扶貧以來,我就在村委會辦公室做資料。今年脫貧攻堅這一口資料特別多,修改、更換頻繁,又花樣翻新,常常催得急,為了保質保量完成,並按時上交或準備好以便迎檢,我和戰友們往往半夜三更、起早貪黑地加班,犧牲了很多很多。
  • 「我的扶貧故事」理論聯繫實踐,將論文寫在養殖場裡丨貴州省農科院...
    「我的扶貧故事」理論聯繫實踐,將論文寫在養殖場裡丨貴州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楊明舉2020-11-13 15:2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天眼新聞        瀏覽量: 986次 我要評論 我叫楊明舉,2018年1月,我作為省級科技特派員到施秉縣開展科技服務,三年來,作為一名基層科技工作者,我不斷探索符合現代農業產業的研究目標和科研發展方向,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 「扶貧故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而歡欣鼓舞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科協改革進行時陸續為您刊發相關內容,敬請關注。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他鄉當故鄉 他鄉待我如閨女丨劍河縣觀麼鎮...
    為此,我暗下決心,要把這裡當故鄉一樣來熱愛和付出。我把村莊圖作為電腦桌面,貼在辦公室和床頭,並一戶戶走訪,生怕漏掉一戶一人。我分類建立了村情民意臺帳,和村「兩委」一起找鎮政府、找幫扶單位,一層層上報,一件件落實。在這條扶貧路上,有著很多的故事,在此拾一以作分享。2016年,萬文海戶通過村裡開展貧困戶「再回頭」,被納進貧困戶,我成為了他家的結對幫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