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戰使命光榮,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擔當,很慶幸,我參與了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這是我在駐村工作筆記本上寫的一段話。
我叫楊昌豔,是劍河縣觀麼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2014年9月參加工作,工作的第三個月我就被派駐觀麼鎮平下村,至今已駐村6年。
平下村是銀杏村的一個小村。沒有水泥路、沒有路燈、沒有自來水、沒有衛生室、沒有規模產業,活動室透風漏雨,這就是我初到時的平下村,一個實實在在的貧困村。
當時,我就暗下決心要和村「兩委」一起努力摘掉頭頂上的貧困「帽子」,向全村群眾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楊昌豔(左)入戶走訪村民
有人對我說:「閨女,你能幹什麼?」
我曾經也懷疑過自己,到底能做什麼。為此,我暗下決心,要把這裡當故鄉一樣來熱愛和付出。我把村莊圖作為電腦桌面,貼在辦公室和床頭,並一戶戶走訪,生怕漏掉一戶一人。我分類建立了村情民意臺帳,和村「兩委」一起找鎮政府、找幫扶單位,一層層上報,一件件落實。
在這條扶貧路上,有著很多的故事,在此拾一以作分享。2016年,萬文海戶通過村裡開展貧困戶「再回頭」,被納進貧困戶,我成為了他家的結對幫扶人。
楊昌豔向村民宣傳政策措施
來到萬文海家中,在了解其大女兒有想棄學打工幫家裡減輕負擔的念頭後,我給她做思想工作,宣傳教育扶貧政策,打消了她棄學念頭。
萬文海家中有兩位老人需要照顧,外出務工行不通,我便建議他發展產業來實現脫貧,並找來種植大戶給他解決苗和技術問題。很快,2畝多的纈草就種起來了。
2017年,萬文海找到我,說想發展林下養雞,但是苦於沒有資金。我在給他宣傳「特惠貸」政策後,他便申請了5萬元的貸款,後來還獲得政府先建後補補貼8449元。
當年,靠種纈草和林下養雞,萬文海戶收入30000餘元,實現了脫貧。為防止他家返貧,2018年,我給他申請了護林員崗位,以及杭州市對口幫扶觀麼鎮纈草種植項目分紅。
楊昌豔給村民分發宣傳手冊
2019年,我給萬文海家申請了易地扶貧搬遷,讓他家走出了那個擁擠的老舊房,搬遷到了縣城。現在,兩個孩子都已經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一家人生活很幸福。
前些天,他發信息感謝我,我撥通了他的電話,我說:「萬叔,謝謝你對我工作的肯定,你們家今天的好日子不是靠我的幫助,是靠你們一家人勤勞的雙手,是靠黨的好政策。」
他激動地說:「對對對,政策好,教育扶貧給了娃讀書的希望,產業扶貧、金融扶貧給了我脫貧致富的機會,易地扶貧搬遷給了我溫暖的家,健康扶貧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感謝黨、感謝國家。」
楊昌豔與村民嘮家常了解情況
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所有駐村工作者以及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平下村於2019年實現全面脫貧,徹徹底底地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如今的平下村,道路硬化到組到戶,實施了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項目、危房改造、衛生廁所改造項目,安裝了路燈,修建了衛生室、活動室、停車場、風雨橋,發展了稻田養魚、纈草種植、林下養雞、生態牛羊養殖等特色產業。
這一切,都無聲卻清晰地向人們展示著精準扶貧工作取得的成績,我有幸親自見證並參與了平下村涅槃重生的過程。
這6年的努力和付出,值得。
【人物小傳】
楊昌豔,劍河縣觀麼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2014年9月參加工作,2014年11月被派駐觀麼鎮平下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