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他鄉成故鄉

2021-01-08 騰訊網

人家都說赤峰人,能說是出了名的。

各位朋友都坐過計程車,與其他地區的計程車相比,赤峰的計程車師傅從你上車到下車的過程基本能把你的個人信息問個門兒清。話說回來為什麼說赤峰人能說?這可能還跟赤峰市有著遼闊的9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有關。中國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裡,赤峰全市總面積幾乎是中國國土面積的百分之一。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是內蒙古人口最多城市人口總數達到434萬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人口286萬人。在包頭這樣一個集內蒙古製造業、工業中心為一體的最大城市人口也只有265萬人。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積少。所以,在赤峰唯一的出路,就是上學。在赤峰,可能,他就是一個農村人,他自己可以不蓋房子,但是不能不讓自己的孩子上大學!我!就是赤峰人! 我就是赤峰眾多能說的人之中的一個。

赤峰境內被國家考古界命名的原始人類文化類型有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紅山文化等。境內出土的「華夏第一龍」證明赤峰是遠古中華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在這個具有幾千年文化的土地當中,從能說到會說,我選擇了朗讀,我選擇了語言。

五年前的八月,獨自一人來到這個城市讀書,看著來來往往的新生我知道我要和這個故鄉一起生活了,從進校的那一刻起開始學習朗讀,分享心得體會,在校園廣播站擔任過職務,跟他們講過所有自己知道的朗讀技巧,晉級過曹燦杯,入選過夏青杯,向評委講過一個又一個動人的詩文,後來結識了一批來自各行各業因為興趣愛好走到一起的人,每天準時進行著晨讀晚讀練習。也正是這種氛圍,這樣的親切,我們才彼此聚在一起談論著詩文也講述著自己。

大家都知道「奮鬥」的「奮」字,上邊一個「大」下邊一個「田」而在我們繁體字中上邊一個「大」字,中間一個「隹」字,下邊一個「田」字,形容鳥類振羽展翅。這是什麼意思呢?

奮鬥者有大田,想奮鬥要像鳥一樣展翅,才能奮鬥!只有窮才會想出路、 想奮鬥!還有人說民工大多是烏盟人,在貧瘠的土地出現著到處都是奮鬥的身影!奮鬥為了什麼?老人不蓋房,一年不吃幾斤肉,沒有土地, 沒有糧食,也要讓孩子上學只有學習文化才能爭得 一席之地。我大學的生活費每月保持在一千到兩千左右。其餘的花銷是自己掙來的。曾經通過媒體。給視頻配過音,每段錄音持續在三分鐘左右,每個視頻十元。後來接的多了就不再向家裡伸手要錢了。在2016年,還和在包頭認識的朋友,一起辦過培訓班招募老師。這個培訓班起初也是為了朋友的孩子。能有一個大的學習環境,招募的孩子的每一科的價格在80元左右,每天開設三門課程,有書法,聲樂,寫作等上兩節送一節。也就是每個孩子,每天的,課時費用為160元。在每周六上課一個月,有30天,為四個星期,也就是每個月的費用,收入就是9600元。這是一個可觀的收入,但是,在這種教育模式上,也可以發現很多問題,就是現在,家長所擔負的責任。他們已經把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責任視為一種負擔,以另一種方式,將責任用錢來衡量相比之下,這種教育方式,就和,上面所說的,寧可自己蓋不上房子,一年吃不上一頓肉,也要讓孩子學習,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後者更體現了一種責任,一種擔當。一種對文化的渴望,而不是把文化,作為一種負擔,把教育作為一種負擔。有數據顯示,內蒙古自治區,十年的高考狀元中,赤峰,有八人,而呼和浩特,五人,包頭五人。直到後來,我進入了老師這個行業。我教孩子們的是少兒口才,來上課的孩子有很多的,孩子表現的不是那麼自信,有的孩子是先天口齒的問題。有的是後期發音問題,他們因此而被同學嘲笑,第一節課,我對他們說起了我的老師曾經對我說過的話:任何語言都有她的美麗,要做個勇敢的孤獨者,自賞著,不要隨波逐流,別管周遭的人怎麼看你,如何笑你,一定要堅持住,努力學優雅動聽,標準規範的語言 」更多的,我看到的是,教育的弊端,我更想作為一個,語言的傳承者。做一個文字的傳承者,文化的傳承者。

再回過頭來的時候,從城市到城市經歷了五個年頭兒,他是在另一個視作故鄉的地方經歷的1835個日夜,也正是所經歷的44040小時!包頭才成就了我奮鬥之中的一個轉折點。都說赤峰人能說,而我想成為一個能說能講好故事的人 ,我的故鄉是一個能成就文化的故鄉,紅山文化深厚的文化根源,老一輩赤峰人講他們的文化通過自己的嘴自己的自己的文字,講述了解自己的家鄉。如今的我,是他們的傳承者。用他們奮鬥的基因,更好的傳播祖國的漢字文化!家鄉的文字文化!

相關焦點

  • 心若不安,縱是故鄉,亦成他鄉
    心若不安,縱是故鄉,亦成他鄉。(配圖:月影孤清)
  • 「把掛職當任職,把他鄉作故鄉」
    「把掛職當任職,把他鄉作故鄉,南京對口幫扶商洛工作組跨越960公裡,用心做事,用情扶貧。2019年掛職期滿,工作組組長和其他7位掛職副縣區長出於對商洛的熱愛和對口幫扶工作的不舍,全部申請留了下來。」宣講現場,商洛市電視臺主持人劉藝璇說,從機關單位到醫院學校,從田間地頭到扶貧一線,處處都能遇到他們的身影。
  • 固始網友紛紛曬自己老家,稱再過幾年只有他鄉沒有故鄉
    當背起行囊離開家鄉起記憶中多彩的故鄉,慢慢褪色成冬天的顏色,夜深人靜,月光皎潔心難平靜,莫明感傷,故鄉再也回不去了......遠在異地的固始老鄉們正如李健《異鄉人》裡的歌詞:披星戴月地奔波,只為一扇窗,當你迷失在路上,能夠看見那燈光,不知不覺把他鄉,當作了故鄉,只是偶爾難過時,不經意遙望遠方,曾經的鄉音,悄悄地隱藏......今天小編在朋友圈徵集了一組照片我們看看像不像記憶中的老家?
  • 13.3×12.4米三層新中式小別墅,照亮故鄉的歸心之路
    「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故鄉。」對於如今同樣漂泊他鄉的人們而言,昔日成長的故鄉,已然難以歸去,那麼,當下安穩紮根的地方,不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故鄉嗎?此處,有愛人朝夕相伴;此處,有明月星光為鄰。雖不是心心念念的昔日故裡,但卻擁有當下無限溫暖。
  • 讓人一夜清醒:故鄉容不下肉身,他鄉就可以嗎?
    9、故鄉容不下肉身,他鄉就可以嗎?The hometown can't place the body,Is it ok to go to a place far away from home ?10、最先感知到三十歲的,也許不是我們的而身體,也不是精神,而是物質。比起情感的不安,物質的困頓才時時刻刻勒著你的脖子。
  • 永遠的故鄉 - 中國電力網
    永遠的故鄉 發布時間: 2021-01-13 10:23:10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魏亞東   故鄉的夕陽是一幅百看不厭的山水墨畫。每當夕陽慢慢在西山墜落,它所到處,染紅了天邊的雲霞。
  • 故鄉造句和解釋_故鄉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故鄉(gù xiāng)。近義詞有:故裡,家鄉,家園,鄉裡,梓裡,梓鄉,桑梓,老家,故土。反義詞有:異鄉,異域,他方,他鄉。家鄉。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冰心《我的故鄉》:「我生於一九零零年十月五日(農曆庚子年閏八月十二日),七個月後,我就離開了故鄉——福建福州。」]故鄉在教材中的例句:1、我的故鄉在江南,我愛故鄉的楊梅。
  • 南來或北往,我終為客,客途他鄉聞鄉音
    我全沒當回事,只在這位中年男子的鄉音中辨別故鄉。他開始散發報紙,說是散發實為硬甩。一張張報紙呼拉拉甩在老鄉的腿上肩上甚至頭上。他說一張報紙兩元錢,人人都要買;不為別的,為了給家鄉幫派鼓勁兒也得買。這讓我心中一皺,他的鄉音也開始陌生。他快來到了我跟前,我能仔細地看他了。西裝雖有模有樣,但質地並不好;腳上雖有皮鞋,業已蒙上風塵。
  • 最濃的鄉情、最近的風情:來長白山居,他鄉亦可是故鄉
    最炫東北風最濃故鄉情這是以東北特色為主題的房間,室內軟裝都是以東北風為主體,房間中有一根通天的真實樹幹,上面支著一個頂大的紅燈籠,一按開關,大紅的燈籠就亮了起來。這還原了以前東北農村小院裡的真實場景。每逢過年,總要在院子門口的大樹枝上,掛起通紅的大燈籠,預示著新的一年,紅紅火火。住在山居中,自有山貨相隨。
  • 「像郵票大小的故鄉」 一輩子也寫不盡
    「鄉土」是文學中的永恆母題,優秀作家作品建構起的文學地理空間,連綴成豐富廣袤的鄉土中國。當故鄉地標日益為創作輸送靈感和素材時,評論界拋出一連串的追問:特色地域經驗轉化為一再深挖的藝術礦藏時,怎麼擺脫僅出於獵奇或貼標籤式的奇觀書寫?如何在呈現一方水土的表情和氣息時,從雷同中捕捉表達文學的異質性?
  • 百年獼猴桃,他鄉幾維果
    而且,不少是無翼鳥,因此,紐西蘭有無翼鳥故鄉的稱號,但大多無翼鳥在近幾百年人類登陸後滅絕了,僅恐鳥就有15種滅絕。百年獼猴桃,他鄉幾維果
  • 抬頭望月,古人的星空情懷,或許正是低頭思故鄉
    --故鄉如風,常伴吾身,康德的墓志銘寫道: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他鄉當故鄉 他鄉待我如閨女丨劍河縣觀麼鎮...
    為此,我暗下決心,要把這裡當故鄉一樣來熱愛和付出。我把村莊圖作為電腦桌面,貼在辦公室和床頭,並一戶戶走訪,生怕漏掉一戶一人。我分類建立了村情民意臺帳,和村「兩委」一起找鎮政府、找幫扶單位,一層層上報,一件件落實。在這條扶貧路上,有著很多的故事,在此拾一以作分享。2016年,萬文海戶通過村裡開展貧困戶「再回頭」,被納進貧困戶,我成為了他家的結對幫扶人。
  • 紮根祖國大地,踐行濟民初心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2020暑期思政...
    2020年暑期,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抓牢「心有所信 方能行遠」、「不畏艱險 衝鋒在前」、「改革開放 五位一體」、「紮根沃土 決勝小康」、「一帶一路 命運共同體」等主線,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積極落實推進全院思想政治實踐(社會實踐)課程建設。
  • 故鄉的冬天
    【故鄉的冬】筆名:峰油精寒風吹過耳邊,猶如在對我說「冬天來了~」,她踏著冰雪走來了,一襲白衣,萬丈冰雪,雪花飄落在我的臉上,風刀霜劍,冰冷刺骨,如零攝氏度的冰水混合物砸向我,霎時間冰天雪地,她跟隨著風的伴奏,在皚皚白雪中翩翩起舞,婀娜多姿。這是屬於「北國」的冬天。
  • 懷念故鄉
    趙昕妍美麗的故鄉,在我眼裡總是好的,四季各有特點,卻都美得驚人,夏日熱烈,秋日沉穩,冬日嚴肅,而溫柔的春日則最讓我怦然心動,難以忘懷。溫柔,這個詞是最適合來形容春天的。而現在,我成了遊子,我仍不知道春風是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卻盼望著它能把我的思念帶回我的故鄉。到了春天,出來活動的行人便多了起來,街道上看起來也比往常要熱鬧一些,似是由於冬日裡見得少了些,大家難得聚在一起,似乎有著說不完的話。孩子們從街這頭跑到街那頭,大人們就在一旁,一邊看著孩子們,提防著他們摔倒,一邊喝喝茶、聊聊天,好不愜意。
  • 第二個家:不知不覺,把他鄉當做了故鄉
    終於,他成了有房一族,在北京有了安穩的家。這套房子的每個局部,每個細節,也成了他和女朋友張琦打磨的興致所在。曲木腿茶几是20世紀60年代Thonet出品的「古董」之作。各種因素的疊加,讓她悄然成了這家網紅蛋糕店的老闆娘(櫃檯上都是「售罄」的標籤)。潘燕開店,原本以為她也有一顆文藝心在作祟,沒想到在不到半年時間內,PANcake就回了本。想想,如果這家店開在北京或者上海,就難說了,大都市的房租和成本,怎麼能提供充足的空間來專心做蛋糕?策劃:董江威編輯:陳晞、路遙
  •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解讀古代文學中的思鄉類型
    對這種純粹意義上的故鄉的眷戀應該說是人皆有之的,屈原《哀郢》中言:「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作為自然界有生命意識的動物而言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人呢?故土難離鄉音難忘,漂泊多年的遊子最終選擇了「落葉歸根" ,正展現了對故鄉的眷戀與懷念。
  • 循著故鄉的瓦歸來 ——讀《九片之瓦》有感
    鄉村巨變使我不得不在舊照片中尋找紮根在腦海中的瓦片,我離家越遠,越覺得故鄉的模樣是陌生的。正如書裡提到的:「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開往城市裡的一輛大卡車用來墊上面的器物,最後被拉向城市,當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時又被遠遠地拋棄在公路邊。城市人就愛過河拆橋,瓦看看身上的『籍貫』一欄,早已被風的手擦模糊了。」
  • 【紮根理論】孫曉娥:紮根理論在深度訪談研究中的實例探析
    因而,本文試圖在國內首次將紮根理論和深度訪談研究結合起來,通過對紮根理論關鍵環節的概要論述及其在深度訪談研究中具體運用的實例分析,探討如何應用紮根理論在深度訪談研究中建構理論,從而填補了國內紮根理論運用研究的空白,推動紮根理論和深度訪談研究在國內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