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郵票大小的故鄉」 一輩子也寫不盡

2020-12-01 中國文明網

  「鄉土」是文學中的永恆母題,優秀作家作品建構起的文學地理空間,連綴成豐富廣袤的鄉土中國。當故鄉地標日益為創作輸送靈感和素材時,評論界拋出一連串的追問:特色地域經驗轉化為一再深挖的藝術礦藏時,怎麼擺脫僅出於獵奇或貼標籤式的奇觀書寫?如何在呈現一方水土的表情和氣息時,從雷同中捕捉表達文學的異質性?

  日前在復旦大學舉行的 「廣西作家與當代文學」研討會上,作家王安憶指出,長期以來,不少作家都是在普通話的框架下展開寫作,但方言其實有著非同一般的魅力。比如說, 「普通話裡的動詞很缺,而不少方言善於把名詞動詞化,把形容詞動詞化,這給文學書寫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倉庫,但我發現這些養料我們只調遣了一點點,這是很可惜的。」在王安憶看來,故鄉特有的地理環境、本土民俗特色,哪怕是別具一格的方言語調,都是作家血液中流淌的文學基因。

  方言敘事,迂迴之後感知世界的文學方式

  從魯迅的紹興魯鎮、老舍的北京胡同、沈從文的湘西邊城,到賈平凹的秦嶺商州、莫言的高密、畢飛宇的蘇北王家莊、蘇童的香椿樹街等,這些精神原鄉,對作家的成長和塑造起著關鍵作用。評論家陳思和認為,一個作家與民間的關係,首先就是從語言上來認可的。方言敘事,本身就是一種感知和表達世界的方式。

  地處西南邊陲的廣西,恰是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民族文化共生地帶,語言文化豐富,20世紀80年代以來,林白一代、東西一代壯年作家力作不斷,李約熱、朱山坡、田耳、凡一平等青年作家崛起,陳謙、映川等海外華文作家影響日新,讓「桂軍」成為當代文壇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這股力量中,地處邊緣、文化繁複造成的語言特殊性很醒目——廣西方言之多堪稱全國之最,光是流傳較廣的不同區域方言就有粵語、客家話、壯話、平話、瑤話等,體現出多元雜交的語言優勢。

  耐人尋味的是,作家對於語言資源的開發往往要經歷迂迴的過程,並非 「信手拈來」。寫過 《一個人的戰爭》 《萬物花開》等代表作的林白坦言,「小時候羨慕廣播電臺裡的字正腔圓,此前30多年寫作生涯都用普通話思維寫作」,直到最近兩三年,她才開始意識到,普通話作為單一的文學語言不夠豐富、甚至有可能對文學多樣性造成傷害。

  鄉土語言中所凝結的傳統文化,包括俚語、野史、傳說、笑料、民歌、風俗等,彰顯出旺盛生命力。這也就不難理解,上海作家金宇澄長篇小說 《繁花》的成功之處,某種程度上正在於他為滬語方言書寫的彈性探索打造了樣本。必須承認,「把方言篩選改造成文學語言的同時,又保留野蠻原始的『方言力』,這個平衡很難。」林白試過把 「什麼」,改寫成方言 「乜嘢」,但放到文本裡就很怪。作家陳謙也發現,廣西話裡常見的「友女」,意思接近 「閨蜜」,但要妥帖安置在小說語境中讓讀者理解卻不容易, 「只好作罷放棄」。

  「寫作根據地」不一定偏遠蠻荒,而是凝結作家記憶和情感的所在

  只有當地域文化的滋養,與寫作者的個體經驗結實地生長在一起,才能讓彼此的言說更為有效,成為文學創造更具持久性的推動力。

  評論家謝有順認為,每個人寫作要找到一個精神紮根的地方,熟悉的地域、物態人情能源源不斷提供真材實料,這個「寫作根據地」不一定是偏遠蠻荒的山坳,而是凝結作家記憶和情感的地方。比如,被評論界認為「有清醒文學原鄉意識」的朱山坡,站穩西南邊陲的小鎮鄉村,讓沉鬱瑰麗的水土滋養他的文學領地,複雜人性在民俗文化背景上編織成形,匯成一幅詭譎幽鬱而富有詩意的生命圖騰。他在小說《風暴預警期》裡,大量調動有關颱風的素材,把小時候對暴風雨的記憶畫面融入創作中,「兩廣交界,颱風頻繁光顧,我從小對暴風雨尤其是颱風感興趣,地域特色賦予了小說神奇的氣息,也使它充滿了秘密。更重要的是,我講述的不光是南方的故事,颱風的故事,也是我這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和童年經驗。」

  也就是說,哪怕是威廉·福克納所說的「像郵票大小的故鄉」,都值得好好描寫,一旦作家的人文地理空間,包含了足夠複雜的當代中國經驗,即使寫一輩子,也寫不盡那裡的人和事。以作家李約熱為例,他的小說背景多是桂西北 「野馬鎮」鄉野之地,灰暗基調上蒙上了一層奇詭的藝術色彩,無論是 《塗滿油漆的村莊》還是 《龜齡老人邱一聲》,作品都以略帶誇張幽默的現實主義筆法描寫了「野馬鎮」眾生相,紮根泥土的鄉俚俗語般白描,富於個性化的樸素細節,對鄉村倫理的挖掘體認,使他的作品體現出不一般的寬度和深度。

  「地方性並不是空洞的,它包含了這個地方的經驗、語言、記憶。通過文學了解一個地方的風情,認識當地人如何生活,他們靈魂的形狀又是如何的,這種寫作的地方性意義值得肯定。」謝有順說,寫作在尊重人類已有藝術遺產的基礎上,總要再尋找開掘出屬於自己的一條細小路徑。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山勢和語言,不同的面部表情和心理情緒,它必然造就千差萬別的地域色彩。作為技巧和手段的地域,沒有理由不被創作者大張旗鼓地打撈起來。

  文學應該永不厭倦地尋找 「差異性」,在作家朱山坡看來, 「沒有必要將自己折騰成 『全國性』作家。在文學的版圖上,南方依然是南方。南方的經驗、南方的腔調、南方的氣息,構成了南方的獨特性和豐富性,在文學裡這些東西生命力無比強大。」(記者 許暘)

相關焦點

  • 新加坡馬年郵票圖案遭吐槽:駿馬像燒雞(圖)
    新快報訊 日前新加坡郵政宣布,今年農曆新年的紀念郵票在3日推出。由於今年是馬年,郵票也以馬的設計為主。怎料,郵票的設計1日早在《海峽時報》曝光後,就有人吐槽稱郵票的設計看來不像馬。還有人毫不留情地說,駿馬體形圓滾滾的,看起來一點都不駿,反而比較像燒雞。
  • 郵票與書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書法郵票」經典之作比比皆是
    號稱「中華第一郵」的大龍郵票誕生於1878年,是由清政府發行的第一套郵票。早在西周時期,就通過烽火來實現信號聯絡。給後世留下來的「烽火戲諸侯」,無疑是升級版的「狼來了」,拿國家信用開玩笑,到最後死無葬身之地。江蘇省有一個市就叫高郵。
  • 汪珊宇《我的好朋友》與朱延華《寫不盡的友情》
    她是一位長著小麥膚色,帶著一副金色眼鏡,讓人有莫名的錯覺像個有學問的人。我開玩笑說她長得有點像格格巫,她很開朗,也很穩重,和我衝動的性格正好互補。她的想像力很豐富,雖然沒有我的腦洞大開,但她是為數不多的,可以在我發精神時跟上我那腦洞大開思維的。我們很喜歡和對方鬥嘴,有時可以因為一個簡單而無聊的話題爭論得面紅耳赤。
  • 廣州2021辛丑年郵票圖片(高清大圖)
    中國郵政定於2021年1月5日發行《辛丑年》特種郵票一套2枚,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奮發圖強、牛年大吉,全套郵票面值為2.40元。計劃發行量分別為郵票一圖4460萬枚,郵票二圖4280萬枚,版式二250萬版,小本票630萬本。
  • 韓愈的大弟子張籍 杜甫的鐵粉 寫了一封意萬重的家書 你讀過嗎
    相傳張籍特別崇拜杜甫,終生希望能夠像自己的偶像一樣有才,於是將杜甫的名詩一首一首寫在紙上,燒成灰後拌著蜂蜜吃掉。更為奇葩的是,他像吃藥治病一樣,定量定時:每天早上服用三匙。可謂是真的鐵粉了。這一年,張籍客居在洛陽城。
  • 故鄉為何值得懷念,王維說因為那枝寒梅
    漂泊在外的遊子,遇見從故鄉來的故人當然喜不自勝,只想第一時間知道故鄉的境況,詩人們往往就以此成詩。 初唐詩人王績,寫過一首《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用了120字把朋舊童孩、弟侄池臺、舊園新樹、柳竹茅齋、院果林花、水渠石苔統統問了一遍,事無巨細而依然意猶未盡。
  • 月是故鄉明
    祭祀完畢,一家人切月餅為若干塊,分餉男女大小,僕工傭婦也有份。這就是紹興中秋祀月的風俗。街上的鋪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種餡子的月餅,把自己打扮得像鮮豔的新娘子;就是那不賣禮品的鋪戶也要湊個熱鬧,掛起秋節大減價的綢條,迎接北平之秋。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呢!
  • 如何正確使用放大鏡來鑑別郵票?
    放大鏡是集郵者鑑別郵票必備的常用工具,通過使用放大鏡鑑別郵票,一是在放大鏡觀察下加配一條1.5釐米的鋼板(筆)尺,就能夠測量出郵票的票幅規格是多少,知道了每枚郵票的準確票幅,也就知道了郵票圖案四周應有多寬的邊幅;二是可以測量郵票上的文字和圖紋、網點大小、線條的字距、形狀、長短等。
  • 中國首枚晶片郵票面世,每一張都獨一無二,郵票歷史你了解多少
    中國郵政26日發行《第40屆全國最佳郵票評選紀念》郵票紀念張,這是中國首枚NFC晶片郵票。該郵票在傳統印刷工藝中植入NFC晶片,集郵者可通過中國郵政App讀取晶片內容。紀念張內置超薄晶片,郵票序列碼、螢光暗碼與晶片的ID一一對應,使集郵者手中的每一枚紀念張都是獨一無二。
  • 臺灣毒品花樣翻新:搖腳丸逼真似郵票
    臺灣毒品花樣翻新:搖腳丸逼真似郵票 2002年01月30日 07:51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中國郵票中的數學元素
    郵票有著深遠的歷史紀念意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因而受到大家廣泛的喜愛。在郵票上會出現生肖等吉祥圖案,也會出現場景紋章等紀念圖像,還有名人名勝等文化代表。其中,數學也在郵票圖案之中佔據著重要的一席之地,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中國郵票中的數學元素。
  • 朝鮮發行郵票紀念成功發射人造衛星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沈松,據法新社5日引述朝鮮國家媒體的消息,朝鮮發行了一枚郵票,紀念今年早些時候「成功」將通信衛星送入太空。據報導,朝鮮中央通訊社的消息說,這枚郵票標誌著「朝鮮於4月5日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光明星2號』」。
  • 白居易兩首寫雪的20字五絕唐詩,其中的感情表達卻不盡相同
    我們今天所分享的就是白居易的兩首寫雪的唐詩。各自都只有20個字,但是所表達的情感卻不盡相同。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首古詩的題目是《夜雪》,是白居易寫雪最精彩的詩歌。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詩人寫雪都是從雪花的形狀、顏色等角度出發。
  • 男子用一輩子教兒子「孝」字該怎麼寫
    趙雲在給前嶽父餵流食 記者 陳竹 攝都市傳媒記者 陳竹「有些人這一輩子在乎地位,有些人一輩子要賺很多錢,我這一輩子沒有別的想法,只想用自己的行動去教會我兒子『孝』字應該怎麼寫,我想這也是有意義的事情。」
  • 郵票大小的面積就能存儲全世界的書籍,這個原子硬碟來拯救老司機們了
    與現有的硬碟相比,同等面積的原子硬碟可儲存的信息量要多上 500 倍,理論上可在郵票大小的面積內存入全世界所有的書籍數據。但先別激動,還得等上一段時間才能在市面上看到這類產品。現在你也可以看看《Nature Nonotechnology》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如果你願意讀點學術文章的話。
  • 警惕這種新型毒品「郵票」是傳統毒品危害十倍
    繼蘭州警方5月查獲五張新型「郵票」毒品後,北京警方今日(26日)公布,日前有毒販試圖利用速遞將毒品「郵票」運送進京,調查鎖定取貨人真實身份和暫住地後立即上門拘捕,當場繳獲40張「郵票」。《新京報》網站透露,北京警方於6月中旬獲悉,嫌疑人遲某試圖利用快遞物流將新型毒品「郵票」運送進京,被警方控制,昌平警方通過對快遞物流的調查,很快發現取貨人的真實身份和暫住地。本月20日,民警在回龍觀地區將涉嫌非法持有毒品的遲某控制,當場收繳毒品「郵票」40張。
  • 為何設計生肖郵票?唱片如何進郵折?對話新中國首位郵票總設計師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婷婷)今天(11月27日),新中國第一位郵票總設計師、郵票設計家邵柏林作品展在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開幕
  • 世界昆蟲郵票博物館將亮相南京
    方寸大小,昆蟲郵票IP迎來蝶變  方寸大小的郵票,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展陳  反映世界昆蟲郵票史王蔭長對昆蟲郵票的興趣,最早可以追溯至1957年,當時,他從南京農學院植物保護專業畢業,留在學校從事昆蟲學教學和科研工作,出於對昆蟲的興趣,他開始有意識地收集世界昆蟲郵票。從最初的一枚沙撈越的蝴蝶郵票、幾枚馬斯加的蝴蝶和蛾子郵票,到後來有了一些東歐國家的昆蟲蓋銷票,60多年後,王蔭長的昆蟲郵票收藏已達萬枚。
  • 《天文現象》郵票策劃、設計揭秘
    為紀念這次天文現象,屆時中國郵政將發行《天文現象》特種郵票,一套五枚。中國集郵郵票百科大咖說郵邀請了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郵票設計者原藝珊,責任編輯幹止戈,郵品設計師王國政進行了現場視頻直播。日環食郵票表現月球運行到地球與太陽的之間,月球陰影小於太陽直徑形成的瞬間,此次日環食在中國境內從西藏開始,從臺灣結束,遮擋率為0.97,環非常小,因此非常像日全食,是2020年最重要的天文現象。
  • 2020年紀特郵票計劃,詳細解讀!
    2020年「佳郵評選」將在甘肅召開,該套郵票將配合活動發行。郵票表現內容:(1)釋迦禪定像;(2)影塑飛天;(3)菩薩;(4)中心柱造像;小型張:釋迦佛一鋪。甘肅敦煌莫高窟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四大石窟將齊聚在方寸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