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張籍是大文豪韓愈的大弟子,張籍能做官也是多虧了韓愈的舉薦。貞元14年,張籍經人介紹在汴州認識了韓愈,當時韓愈正擔任汴州主考官,於是推薦了自己相當看好的張籍。
其後一年張籍進士及第,擔任太常寺太祝,共10年左右時間。期間張籍患了眼疾,幾乎失明,加上處境不太好,人稱「窮瞎張太祝」。
相傳張籍特別崇拜杜甫,終生希望能夠像自己的偶像一樣有才,於是將杜甫的名詩一首一首寫在紙上,燒成灰後拌著蜂蜜吃掉。更為奇葩的是,他像吃藥治病一樣,定量定時:每天早上服用三匙。可謂是真的鐵粉了。
這一年,張籍客居在洛陽城。時至秋天,秋風瑟瑟,草木枯黃,落葉紛飛……眼前的一切勾起了詩人獨在異鄉的悽寂情懷,引起了他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於是寫下了這首影響了千年的《秋思》。
秋思
作者: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它仿佛催我趕快寫一封家書,可是千言萬語,又不知從何寫起,我這萬重心意想與親人訴說,卻不知如何起筆?
我終究還是寫下了一封家書,無奈時間太少,匆匆著筆,意猶未盡。在捎信人即將出發之時,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趕快再添上幾句,說不盡的心事,真是無奈啊。
古人交通不便,作客他鄉,見秋風起而思念故鄉,託人捎信是常有的事。全詩寫了詩人寫家書的原因,描述了他寫家書前和寫家書後的心理。讓我們讀起來意猶未盡,仿佛和他一般,在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時,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因為「意萬重」,所以「說不盡」,而因為「說不盡」,所以「臨發又開封」。
本來詩人的心情是平靜的,像一泓清水。秋風乍起,吹起了他感情上的陣陣漣漪,寫下了名作《秋思》,全詩含蓄不盡,耐人尋味,讀起來盪氣迴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