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鄉明

2020-11-22 惠州日報

又一年。每每念到「中秋」一詞,唇齒間便要滋出許多鮮味。

當然不止是口腹之愉,她還是可印萬川的圓月,是醉酒後清涼的夜,是羈旅之客心心念念的故鄉。

休說陰晴圓缺,且喜人間好時節。

今日分享幾篇名家文章,我們一起去看看名家如何過中秋。

徐志摩西湖度中秋

1925年9月25日是中秋,當晚現代著名詩人徐志摩與堂弟徐繹義一同去遊西湖,當時月亮只是若隱若現地浮在湖面上,他們在湖上玩得很開心。晚上9點左右,月亮終於從雲陣裡奮戰了出來,滿身掛著勝利的霞彩。

徐志摩站在白堤上看月望湖,月有三大圈的彩暈,應是月華。月亮出不久就被烏雲吞沒了。興高採烈的徐志摩和堂弟僱了一條船,一直向湖心進發。等湖上玩夠了,再上岸買慄子和蓮子吃;坐在九曲橋上談天,講起湖上的對聯,還罵了康有為一頓。據說,後來徐志摩在橋上發現有三個人坐著談話,茶几上放有茶碗。徐志摩正想說他們有意思時,忽然覺得那位老翁澀重的語音聽來很熟,定睛一看,竟然是康有為!這個中秋節,徐志摩在西湖竟撞上了他大罵的康有為,也算是三生有幸了!

周作人記家鄉的中秋祀月

現代著名作家周作人,對家鄉紹興的祀月風俗,記憶猶深,他在《兒童雜事詩》中有一首《中秋》詩寫道:

紅燭高香供月華,如盤月餅配南瓜。

雖然慣吃紅綾餅,卻愛神前素夾沙。

詩中記載了江浙一帶中秋的風俗。他在詩後自註:「中秋夜祀月以素月餅,大者徑尺許,與木盤等大。紅綾餅也是一種精美的點心。」這種素月餅四兩起步,最大的有十斤重,配上水果四色和南瓜、西瓜、北瓜(西葫蘆)放在供桌上,旁邊燒著一對小至一兩、大至一斤的紅燭,孩兒們挨個磕頭,直到燭殘月西而罷。祭祀完畢,一家人切月餅為若干塊,分餉男女大小,僕工傭婦也有份。這就是紹興中秋祀月的風俗。

老舍先生贊北平中秋

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是寫市民生活題材最有成就的作家,他於上世紀40年代創作了巨著《四世同堂》,其中有一段對北京(舊稱北平)中秋的描寫,讀來讓人羨慕不已:

那文化過熟的北平人,從一入八月就準備給親友們送節禮了。街上的鋪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種餡子的月餅,把自己打扮得像鮮豔的新娘子;就是那不賣禮品的鋪戶也要湊個熱鬧,掛起秋節大減價的綢條,迎接北平之秋。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呢!

臧克家筆下的八月團圓節

著名詩人、作家臧克家在《人好月嬋娟》中對中秋節的描寫:

八月節,天上滿月,人間團圓,拜月,供「月光馬兒」和「兔兒爺」,雖然似乎是「媽媽經」上的迷信事,但那情調是美好的。傳統風俗中,有不少禮數,多少都有一點迷信、神秘、朦朧的色彩,但又不純粹是迷信的東西,而往往形成千百年來人們生活中一點有情趣的點綴,有熱愛生活的美好願望在裡面。如端午、中秋等等風俗,似乎應該和純屬迷信的東西區別開來。《帝京景物略》云:「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徹所供,散之家人必遍……女歸寧,是日必告返其夫家,曰團圓節也。」

季羨林對故鄉的中秋情有獨鍾

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中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國學家季羨林老先生以細膩的筆觸把家鄉留在腦海中的記憶細心地寫了出來,沒有迷人的山,沒有多情的水,沒有流芳百世的古蹟,也沒有勾人心弦的神話傳說,有的只是一個赤子對家鄉的愛戀:

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到了更晚的時候,我走到坑邊,抬頭看到晴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與水裡的那個月亮相映成趣。我當時雖然還不懂什麼叫詩興,但也頗而樂之,心中油然有什麼東西在萌動……月是故鄉明,我什麼時候能夠再看到我故鄉的月亮呀!我悵望南天,心飛向故裡。

豐子愷夢中的中秋

現代著名作家、畫家豐子愷寫過一篇《上海中秋之夜》,只有三百餘字,寫的是他「有一年」在上海過中秋時所做的一個奇特的「夢」。「夢」中的豐子愷戴著「一副眼鏡」,見到上海「各種各樣的人各自過著各種各樣的生活」。此文短小別致,看似隨手拈來,其實意味深長,摘抄如下:

我戴上這副眼鏡,一看,就像照著一種X光,眼前一切窗門板壁,都變成透明,同玻璃一樣,鄰家的人的情狀我都看見了。我高興得很,就戴了這副眼鏡,再到馬路上去跑。這回所見,與前大異;一切牆壁、地板,都沒有了;但見各種各樣的人各自過著各種各樣的生活。可驚、可嘆、可憐、可恨、可恥、可鄙……也有可歌、可羨、可敬的。我跑遍了上海的馬路,所見太多,興奮之極,倒在馬路旁邊睡著了。醒來的時候,卻是身在床中。原來是作一個夢。

相關焦點

  • 中秋節作文欣賞:月是故鄉明
    每逢中秋佳節,故鄉的明月又歷歷在目:圓月懸在晴朗的夜空中,像一塊純淨無瑕的玉盤。柔和的月光灑在湖中,給湖水披上了一層金黃色的輕紗。月是故鄉明,這幅美麗的畫卷一直珍藏在我腦海裡!今天,故鄉的明月又浮現在眼前。夕陽還沒有來得及離去,那輪圓月就迫不及待地從天邊鑽出來,滿臉羞紅。它悠悠地升起來,先是掛在樹尖上,一眨眼工夫,爬到了半山腰上了。
  • 月是故鄉明,還是國外的月亮比較圓呢?
    突發感慨,就寫了這一篇《月是故鄉明,還是國外的月亮比較圓呢?》的文章。從哪裡說起呢?作為從90年代走過來的人,切實的感覺到了祖國的變化,今天我們不聊制度,不聊民生,法律和文化。我們只聊治安。記得小時候,小編痴迷於街機,總是一玩就是一天,每次結束回家的時候就找不到自行車,那時候自行車還是挺貴的,因為這事小編沒少挨揍。我想80後,90後們都深有體會的吧,當時的那個時代。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趣解漢字「望」
    後來又在眼睛的右邊添上了一個月形,「望」變得浪漫而深沉,直接表達出月夜遙看遠方、思念家中親人的情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類充滿思念情愫和別離愁緒的詩作,是否就是「望」的詩意表達呢?字形演變中,因著不同年代人們所處場景、心緒和認知的差異,「望」字的構件難免有一番「舊去新來」的替換或訛變。
  • 月是故鄉明 雁城又見「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9月25日,在雁城上空現「超級大月亮」。一輪明月微笑俯視遼闊的大地,好似籠著輕紗。「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明月帶給人淡淡的喜悅,寄託了濃濃的鄉愁。紅網時刻9月26日訊(攝影 喜砣 記者 石珊)「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9月24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25日晚,在雁城的上空又見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入夜,月亮姑娘悄悄地露出了那圓圓的笑臉。仰望雁城天空,一輪明月微笑俯視遼闊的大地,大地上一片潔白,好似籠著輕紗。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 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之所以思鄉經典
    「詩聖」杜甫的這首《月夜憶舍弟》,句句堪稱經典,如果非要找出其中的名句,那詩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就是經典中的經典。※原文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第三課《月是故鄉明》練習題
    《月是故鄉明》的作者是( )山東省聊城人,( ),精通12國語言的翻譯家,他所精精通的語言包括:古印度語、梵文、巴利文等尤其精通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通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生前曾撰文三辭( )( )( )等稱號。二、給下列字注音。
  • 故鄉造句和解釋_故鄉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故鄉(gù xiāng)。近義詞有:故裡,家鄉,家園,鄉裡,梓裡,梓鄉,桑梓,老家,故土。反義詞有:異鄉,異域,他方,他鄉。家鄉。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冰心《我的故鄉》:「我生於一九零零年十月五日(農曆庚子年閏八月十二日),七個月後,我就離開了故鄉——福建福州。」]故鄉在教材中的例句:1、我的故鄉在江南,我愛故鄉的楊梅。
  • 揭秘杜甫《月夜憶舍弟》中「月是故鄉明」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邊秋 一作:秋邊)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杜甫的這首詩是我查閱資料時無意中翻到的,當時一眼看到「邊秋 一作秋邊」,心中頓生疑惑。其實這首詩不但前與杜甫的「憶弟」沒有半點關係,後邊四句也沒有,更與「望月」沒有半點關係……詩的題目《月夜憶舍弟》,「月」,月,太陰之精也。象上下弦闕形。——《說文》。古人以月為群陰之本,故用以形容女子及女子有關的事物 。「夜」,舍也。天下休舍也。——《說文》。「憶」,思議。思,思考;議,意見、看法、判斷或價。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
  • 一課一練:部編五年級下冊課文3《月是故鄉明》
    由月亮總有陪襯,引出下文作者對故鄉葦塘上和水中月亮的描述和懷念。2.文中作者回憶了幼年時在故鄉的哪些趣事?請簡要概括。①是躺在場院的地上數星星;②是在古柳樹下點篝火,搖樹捉知了;③在大葦坑邊望月遊玩;④坑邊葦子叢裡撿鴨蛋。
  • 國產亮劍破局出海:月是故鄉明
    好好回家補習一下功課,翻閱一下大國崛起系列,站在歷史的高度,來看待一個國家的崛起,腦補一下什麼叫做"月是故鄉明"。實在不行,看看《流浪地球》?感受一下來自東方的另一種世界秩序,是如何挑戰美國英雄主義的?實在不行,看看華為?是什麼讓世界霸主在顫抖?中國製造,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即小見大。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於詩詞中尋找月亮的足跡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古往今來,月亮作為無數文人墨客筆下的一種意象,已經被賦予各種各樣豐富的意義,月亮代表團圓,相聚,也代表清冷,高貴,無論是哪一種,都真實地反映了詩人當時內心深處的寫照。今天我們於詩詞中尋找月光,感受那些字句背後詩人所寄託給月亮的願景。
  • 恩格斯故鄉又來中企,生產疫苗
    中企藥明生物收購德國製藥廠,生產新冠疫苗「恩格斯故鄉迎來又一家中國企業!」德國《商報》22日報導稱,德國製藥巨頭拜耳集團周一宣布,當天與中國藥明生物達成一項收購交易,將把位於德國伍珀塔爾的一家藥廠出售給對方。該工廠將用來生產新冠疫苗和其他生物製劑的活性成分。拜耳集團公布的消息稱,包括租賃協議和過渡服務合同在內,收購交易額為1.5億歐元。
  • 有一輪白露的明月叫故鄉——杜甫《月夜憶舍弟》詩意
    詩,是文字舞蹈;詩,是音樂建築;詩,是社會良心;詩,是道德救贖;詩,是旅途感恩;詩,是宗教頓悟;詩,是精神錦瑟;詩,是靈魂歌哭…… 時事情動處,當為之歌與哭…… 有一輪白露的明月叫故鄉---- 杜甫《月夜憶舍弟》詩意文/秦緒林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 抬頭望月,古人的星空情懷,或許正是低頭思故鄉
    --故鄉如風,常伴吾身,康德的墓志銘寫道: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
  • 故鄉的水月亮
    在我的記憶裡,小時候的故鄉就像今天的江南水鄉,村裡村外到處是水。不足千人的村莊,有三個首尾相連的坑塘,村子的北邊和東邊被一條蜿蜒曲折的石河環抱著,村子的西邊和南邊有兩個堰塘,與板橋水庫乾渠相連,灌溉著一望無際的稻田。這裡雖然沒有宋埠元橋,也沒有城市的燈紅酒綠,但有的是清清河水,有的是富含氧粒子的新鮮空氣,有的是沁人心脾的野花香,有的是潔白而又灑滿清輝的月光。
  • 懷念,那故鄉的山,故鄉的水
    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是我兒時故鄉的美好圖畫,是那人生世世代代甘願被沐浴,享受一份舒適。此刻,我常常會想起故鄉的山山水水,還有那悠悠的濃濃的思念!我的家鄉在一個小地方,有一條小溪,涓涓而流。秋風吹過,故鄉在心裡,留下了一道淺淺的痕跡、一朵浪花的思念、一杯流年的酒,醉了一個夢裡的你,牽了誰。靜依軒窗,靜靜回首凝望,靜夜的黑色裡寫滿著青春的別離。如果說回憶是一朵花,那麼我會跋涉很多山與水,只為在路途中與它相逢。此後的無數個夜晚,一個人仰望天空,任由回憶吞噬我的身體,任憑寂寞的心緒在每個細胞中蔓延。
  • 故鄉的冬天
    【故鄉的冬】筆名:峰油精寒風吹過耳邊,猶如在對我說「冬天來了~」,她踏著冰雪走來了,一襲白衣,萬丈冰雪,雪花飄落在我的臉上,風刀霜劍,冰冷刺骨,如零攝氏度的冰水混合物砸向我,霎時間冰天雪地,她跟隨著風的伴奏,在皚皚白雪中翩翩起舞,婀娜多姿。這是屬於「北國」的冬天。
  • 山東一城市,被譽為「東方耶路撒冷」,是「孔聖」的故鄉!
    曲阜現在是濟寧市下的一個縣級市,也是偉大的孔子的故鄉,在這裡你可以處處感受到孔子文化的氣息。山東濟寧還有一個聖人,叫孟子,亞洲聖人。孟子出生於鄒城(今山東省鄒城市),是孔子的弟子。他們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的思想被後人稱為孔孟思想,他們的理論就是儒家。現在全世界有幾十億孔子的追隨者。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也在陸續建立,所以曲阜也是世界聞名。
  • 永遠的故鄉 - 中國電力網
    永遠的故鄉 發布時間: 2021-01-13 10:23:10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魏亞東   故鄉的夕陽是一幅百看不厭的山水墨畫。每當夕陽慢慢在西山墜落,它所到處,染紅了天邊的雲霞。
  • 讀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清朗流暢之間感受詩人對故鄉的依依眷戀
    而在敘述感情和寫景之上,該詩亦是清朗明快,雖言對於故鄉的眷念之情,但這種感情依舊是昂揚的,清朗明快,韻律流暢。詩人在開篇的時候描繪出了一幅半月出峨眉山的景致,點明了正處秋季的時節,天高氣爽,秋夜朗朗,意境格外開闊,渲染出了清朗的氛圍,之後月出青山後,月影倒映在平羌水上,月影隨水而動,船亦隨著水流前行,畫面極具動態之美,刻畫出了一幅夜月之下千裡行舟圖,畫面瞬間在氣勢上拔高了一個層次,由上句當中的清朗之美轉為了氣勢之美,月隨水流,舟隨水行,夜月、月影、山水與行舟完美融合成了一幅極美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