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於詩詞中尋找月亮的足跡

2021-01-15 夢仙遊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古往今來,月亮作為無數文人墨客筆下的一種意象,已經被賦予各種各樣豐富的意義,月亮代表團圓,相聚,也代表清冷,高貴,無論是哪一種,都真實地反映了詩人當時內心深處的寫照。今天我們於詩詞中尋找月光,感受那些字句背後詩人所寄託給月亮的願景。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長恨歌》中這短短的十四個字,將傷心斷腸的心事描繪得十分生動,離開行宮望見那月光只覺是傷心顏色,這裡的月亮所象徵的含義便是孤清冷寂,給人一種深深的寥落之感,月亮生在暗夜之中,它灑向人間的光輝遠不及太陽的千分之一,可是我們不能沒有月亮,因為只有月亮能寄託我們這樣淡淡憂傷的情絲,也只有月亮能在詩詞中扮演這樣的角色。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想像著三更時分,世間萬物一切都靜息下來,雲層後透出月光的一絲清亮,將這人間照耀成淺淺的金黃色,庭院中仿若梨花漫天而下,飄渺清澈不似人間。這首《子夜歌.三更月》中月亮依舊作了思念的意向,將詩人幽怨哀戚的內心描繪得栩栩如生,月亮是那樣的沉默無言,世間萬物也依舊在各自不厭其煩地交替著,夢中梨花雪,一片一片,將這個世界漸漸掩埋成了銀白一片。

「月裡嫦娥不畫眉,只將雲霧作羅衣。」月亮,是傳說中嫦娥居住的地方,當年嫦娥服下長生丹飛往月宮,此後與后羿天上人間兩隔,遙遙相對,雖然嫦娥心知自己沒有辦法再與后羿共度一生,但是她永遠都會記得那個為了她赴刀山下火海的男子,從今以後只有月宮裡的寒兔與她日日相伴,她不再月桂樹下描眉,只是將那飄渺來去的雲霧當作身上的羅衣。這裡的月亮,象徵清貴高潔,於寂冷的寒夜中散發著屬於自己的獨特光芒,它是冷淡的,又是溫柔的,即便這世間人都總覺得它那麼遙不可及,可它也會始終安靜地看著這個世界,仿佛在看著自己內心深處的柔軟,儘管沒有任何人會知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望無盡的海面上有一輪明月緩緩升起,此時此刻你我相隔天涯,卻都在這個時候望著天上的那盞月亮,這漫長的月夜何時才能消盡呢?教我們遠在他鄉的人無比思念故鄉,我滿眼憐惜地看著眼前這一室月色,能夠感覺到這三更時分的寒涼,只好伸手捧一把月色給你,希望今晚的睡夢中能夠見到你的身影。

這一句「天涯共此時」,可謂道盡了多少離別之人遠在異鄉為異客的愁苦情緒,淡淡的月光,深深的思念,還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紛擾思緒,都盡數被光陰籠罩在了深夜裡,或許情難自抑,或許情深難訴,或許所有太過深沉的情感總是在暗夜中找不到出口,詩人望著遙遠的月亮,想念著遙遠的人,但願此時所有人都一同望著那片光明,至少在這個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相同的景致。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長安城裡一片清幽月光,家家戶戶傳來搗衣之聲。秋風吹來搗衣聲陣陣,家家戶戶都在懷念那個遠在邊關的人,這慢慢無盡的戰爭啊,到底何時才能止息呢?我只願丈夫徵戰結束,能夠早日歸來。詩人藉助月色如銀,看起來分外平靜沒有太多波瀾的景致,家家戶戶卻都在思念那個遠徵的人,這以靜月襯託詩人起伏思緒的手法,將內心的萬般無奈展露無遺。

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沒有人知道未來到底會是怎樣,多少女子嫁作新婦,原本應是同丈夫共度花好月圓的美好時刻,兩人烹煮新茶,唱盡春秋落花,看遍人間悲喜,共度一生美好年華。可是這永無休止的戰爭啊,無情地掠奪了屬於他們的最後一份溫柔,於是等到夕陽殘霞,等到月色灑滿整座城池,他們還是等不到團聚的那個家。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只恨你為什麼不是天上的那輪明月呢,可以無時無刻地出現在我眼前。又恨你卻偏偏好像那江樓月,剛剛才圓滿卻又殘缺了。這首《採桑子》是一首非常婉約的民歌,將主人公千絲萬縷的心事都描繪得淋漓盡致,是啊,月亮的確無時無刻都在,它好像可以就這樣一直陪伴我們到天荒地老,但月亮又總是陰晴殘缺不定,原以為象徵著團圓的月亮卻在下一刻將我們美好的願景打得破碎,所以啊,連月亮都尚且如此,我們又如何能夠保證彼此一定能夠團圓呢?

月亮作為無數詩人筆下那充滿千情萬緒的意象,自然有著它屬於獨一無二的風格,在不同的心緒之下,月亮代表的含義也不盡相同,我們喜愛月亮,當然也更喜愛那個將月亮比作自己心緒的意境。

相關焦點

  • 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之所以思鄉經典
    「詩聖」杜甫的這首《月夜憶舍弟》,句句堪稱經典,如果非要找出其中的名句,那詩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就是經典中的經典。※原文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趣解漢字「望」
    後來又在眼睛的右邊添上了一個月形,「望」變得浪漫而深沉,直接表達出月夜遙看遠方、思念家中親人的情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類充滿思念情愫和別離愁緒的詩作,是否就是「望」的詩意表達呢?字形演變中,因著不同年代人們所處場景、心緒和認知的差異,「望」字的構件難免有一番「舊去新來」的替換或訛變。
  • 月是故鄉明 雁城又見「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9月25日,在雁城上空現「超級大月亮」。一輪明月微笑俯視遼闊的大地,好似籠著輕紗。「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明月帶給人淡淡的喜悅,寄託了濃濃的鄉愁。紅網時刻9月26日訊(攝影 喜砣 記者 石珊)「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9月24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25日晚,在雁城的上空又見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入夜,月亮姑娘悄悄地露出了那圓圓的笑臉。仰望雁城天空,一輪明月微笑俯視遼闊的大地,大地上一片潔白,好似籠著輕紗。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那些關於月亮的詩句,也太美了吧!
    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初月如鉤,滿月如盤。雲聚雲散,月升月降,月亮總是能引起詩人的無限遐想。詩人的心境不同,月亮的意象也不盡相同。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一輪明月的圓缺變化,引發人們發思古之幽情。
  • 揭秘杜甫《月夜憶舍弟》中「月是故鄉明」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邊秋 一作:秋邊)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杜甫的這首詩是我查閱資料時無意中翻到的,當時一眼看到「邊秋 一作秋邊」,心中頓生疑惑。為什麼會我們在賞讀古詩詞時在很多的詩詞中都會遇到有些字或者詞出現「一作」或者「又一作」的情況,雖然漢字表意有多重性,但字和字組合在一起用於句中卻會讓句意大相逕庭,所以我認為作者在作詩填詞時絕不會是「一作」或者「又一作」的拿來就用的,只所以會有這種情況出現,那是因為後來的評析家對詩意的理解有了偏差,覺得用這個還不如用那個更貼切,例如李商隱《無題》中的「西南何處任好風」,(任,一作待);秦觀的《滿庭芳山抹微雲
  • 描寫月亮的詩句 有關月亮的詩詞賞析
    導讀:月有陰晴圓缺,描寫月亮的句子有很多,方式也有很多種,那麼你知道描寫月亮的詩句有哪些嗎?古人對於月亮的描述寄託了很多情感,有親情有友情也有愛情,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對有關月亮的詩詞賞析,感興趣的朋友快點來看看吧。
  • 今日白露,露從今夜白,伊人在水邊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nbsp&nbsp&nbsp&nbsp所謂「十樣白」&nbsp&nbsp&nbsp&nbsp乃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nbsp&nbsp&nbsp&nbsp用以調理身體&nbsp&nbsp&nbsp&nbsp
  • 古代詩人都喜歡詠月,而月亮在詩中有這4種含義,你知道幾個?
    古代詩人都喜歡詠月,而月亮在詩中有這4種含義,你知道幾個?文|念你早已成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所以人們所追求的東西也越來越高雅。而說起高雅,很多人都會向詩詞和書法方面靠攏,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會詩詞和書法都是比較有才的人,而有才的人自然會被大家認可。今天我們也來高雅一回,聊一聊古代的詩詞。古代詩人都喜歡詠月,而月亮在詩中有這5種含義,你知道幾個?第一種,象徵團圓。每當說起月亮的時候,很多人就想到了團圓,不管是中秋節還是元宵節,都講究團圓的含義。
  • 古人的月亮情結有多深,看看描寫月亮的詩句,你就知道了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詩的國度,翻開那些優美的詩篇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先人,他們對月亮的情結之深,簡直已經到了崇拜的地步;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與月亮有關的優美詩句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4月8日上演全年最大超級月亮
    4月8日超級月亮特色今年4月8日2時09分,月亮運行到距離地球的全年最近點,兩者相距只有357017千米,月亮視直徑達到33.5角分,比當天太陽的視直徑(32角分)大5%。同一天的10時35分,月亮、地球和太陽排成近似一條直線,此時月亮最圓(望)。為何4月8日是今年名副其實的超級月亮呢?
  • 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你最喜歡哪一首?
    可是放在古代,月亮它就是一個謎,人們對它有無數美好的遐想,不介意給它按上悽美的神話傳說,比如嫦娥奔月,蟾宮折桂,李白更是說「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把月亮看作詩仙人居住的地方。野徑雲黑,惟有一輪發光的白玉盤在天空中掛著,詩人們看著這個黑夜中皎潔月亮,他們著迷了,於是對月長嘆,月下跳舞,舉杯邀月,它見證了無數文人墨客的辛酸事,不信你聽聽他們對月亮述說的心聲。
  • 「嫦娥五號」登月了,那古人筆下的月亮是怎麼樣的呢
    提起月亮,我想大家都會想起這麼一句詩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宋朝大詞人蘇軾蘇東坡寫給自己的弟弟蘇子瞻的詞。《水調歌頭》的最後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起初是用來形容親情的,現在卻是更多的用在愛情上了。
  • 中秋詩詞名句賞析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 您最喜歡哪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詩詞名句賞析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 您最喜歡哪句? 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樣詩情畫意; 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樣柔情似水; 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樣如水似鏡。 中秋亦是團圓節,人們聚於桌前, 飲酒賞月,說著團圓美滿; 遠在異鄉的人,則舉頭望月,眸中盛滿思念。
  • 這些關於賞月的詩詞,詩人眼中的月亮,和他們內心的情懷
    古人擁有很多賞月的詩詞,他們對於月亮的情懷都寄托在古詩裡面了,李白寫月下獨酌的灑脫不羈,他非常生動的描寫了月亮在夜間的景色,花影迎風飄動,雲海蒼茫風吹動,這樣的幾個關鍵的信息疊加,就能把場景描寫得十分真實,讀起來就確實有身臨其境的這種感覺。
  • 中秋節詩詞佳句鑑賞:十首最美的中秋節詩詞
    二、最寂寥的中秋詩詞——《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點評:這首詩先寫中秋月色,再寫望月懷人,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像豐美,韻味無窮。
  • 寫月亮的詩句,哪個最能撩撥到你?
    以下是《型物志》公開徵集「寫月亮的詩句,哪個最能撩撥你的心弦?」收到的30首詩句。今夜,默念,發呆一分鐘,跟月亮獨處一會兒。01 夏目漱石@SUN「月が綺麗ですね」(「今夜月色真美。」)05 《月亮和六便士》@Kevin Chou等我攢夠了六便士,就去找月亮。《月亮與六便士》點擊圖片可購買06李白@Leo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讀詩|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關於月亮的詩詞,哪句最得你心?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說起關於中秋的詩詞,人們首先想起的大概就是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了。這首《水調歌頭》是蘇軾中秋之夜寫給弟弟蘇轍的。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張九齡的這首《望月懷古》也是中秋詠月詩中的「爆款」。許多人也許不能完整背出整首詩。但是每年中秋,在各種晚會、遊園會、廣告中,你一定看到過「海上生明月」這句話,它儼然已成為中秋節最得人心的「廣告語」。
  • 旭叨丨為什麼月亮會成為鄉愁的符號?
    當年在大學外國文學課上,老師分析文本《簡愛》中關於月光的描寫時說道,月亮在西方語境下代表著瘋狂,在東方則是思鄉。中國文學作品中的故鄉意象,在地為桑梓,在天為明月。文學作品中的月亮往往有著豐富的潛臺詞,可以興觀群怨。皓月當空,遊子羈旅天涯,以月思人懷鄉,再合適不過。追本溯源,《詩經》中以月亮入詩的有一首《月出》: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糾兮, 勞心悄兮。意譯過來就是你問我愛你有幾分,月亮代表我的心。可見在春秋早期,月亮是愛情信物,正所謂馬上觀壯士,月下觀美人。
  • 冷眼遙看恨不眠,徒自上弦待下弦;八首詠月詩,遇見醉美的月亮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詞,都吟詠同一意象——月亮。一輪明月,高掛夜空。她迷人的魅力,穿越千古時空,令多少文人墨客、才子佳人魂牽夢縈,遙寄情思。
  • 古代人為了描寫月亮,拼出這些創意,對於寫作文的我們幫助太大了
    在古代的詩詞歌賦中,月亮是古人最喜歡描寫的事物。關於月亮,李白寫過,杜甫寫過,王維寫過,歐陽修寫過,蘇軾也寫過。這樣一個幾乎被古代文人寫遍了的月亮,卻次次都能在不同人的筆下誕生新的光芒。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詩詞大咖們,都是如何描寫天空的月亮吧。、李白。李白筆下的月亮形象很是多變。比如這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在孤單的李白看來,月亮就是自己的好朋友,隨時隨地的可以邀請他做客,一起開懷暢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