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古往今來,月亮作為無數文人墨客筆下的一種意象,已經被賦予各種各樣豐富的意義,月亮代表團圓,相聚,也代表清冷,高貴,無論是哪一種,都真實地反映了詩人當時內心深處的寫照。今天我們於詩詞中尋找月光,感受那些字句背後詩人所寄託給月亮的願景。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長恨歌》中這短短的十四個字,將傷心斷腸的心事描繪得十分生動,離開行宮望見那月光只覺是傷心顏色,這裡的月亮所象徵的含義便是孤清冷寂,給人一種深深的寥落之感,月亮生在暗夜之中,它灑向人間的光輝遠不及太陽的千分之一,可是我們不能沒有月亮,因為只有月亮能寄託我們這樣淡淡憂傷的情絲,也只有月亮能在詩詞中扮演這樣的角色。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想像著三更時分,世間萬物一切都靜息下來,雲層後透出月光的一絲清亮,將這人間照耀成淺淺的金黃色,庭院中仿若梨花漫天而下,飄渺清澈不似人間。這首《子夜歌.三更月》中月亮依舊作了思念的意向,將詩人幽怨哀戚的內心描繪得栩栩如生,月亮是那樣的沉默無言,世間萬物也依舊在各自不厭其煩地交替著,夢中梨花雪,一片一片,將這個世界漸漸掩埋成了銀白一片。
「月裡嫦娥不畫眉,只將雲霧作羅衣。」月亮,是傳說中嫦娥居住的地方,當年嫦娥服下長生丹飛往月宮,此後與后羿天上人間兩隔,遙遙相對,雖然嫦娥心知自己沒有辦法再與后羿共度一生,但是她永遠都會記得那個為了她赴刀山下火海的男子,從今以後只有月宮裡的寒兔與她日日相伴,她不再月桂樹下描眉,只是將那飄渺來去的雲霧當作身上的羅衣。這裡的月亮,象徵清貴高潔,於寂冷的寒夜中散發著屬於自己的獨特光芒,它是冷淡的,又是溫柔的,即便這世間人都總覺得它那麼遙不可及,可它也會始終安靜地看著這個世界,仿佛在看著自己內心深處的柔軟,儘管沒有任何人會知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望無盡的海面上有一輪明月緩緩升起,此時此刻你我相隔天涯,卻都在這個時候望著天上的那盞月亮,這漫長的月夜何時才能消盡呢?教我們遠在他鄉的人無比思念故鄉,我滿眼憐惜地看著眼前這一室月色,能夠感覺到這三更時分的寒涼,只好伸手捧一把月色給你,希望今晚的睡夢中能夠見到你的身影。
這一句「天涯共此時」,可謂道盡了多少離別之人遠在異鄉為異客的愁苦情緒,淡淡的月光,深深的思念,還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紛擾思緒,都盡數被光陰籠罩在了深夜裡,或許情難自抑,或許情深難訴,或許所有太過深沉的情感總是在暗夜中找不到出口,詩人望著遙遠的月亮,想念著遙遠的人,但願此時所有人都一同望著那片光明,至少在這個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相同的景致。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長安城裡一片清幽月光,家家戶戶傳來搗衣之聲。秋風吹來搗衣聲陣陣,家家戶戶都在懷念那個遠在邊關的人,這慢慢無盡的戰爭啊,到底何時才能止息呢?我只願丈夫徵戰結束,能夠早日歸來。詩人藉助月色如銀,看起來分外平靜沒有太多波瀾的景致,家家戶戶卻都在思念那個遠徵的人,這以靜月襯託詩人起伏思緒的手法,將內心的萬般無奈展露無遺。
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沒有人知道未來到底會是怎樣,多少女子嫁作新婦,原本應是同丈夫共度花好月圓的美好時刻,兩人烹煮新茶,唱盡春秋落花,看遍人間悲喜,共度一生美好年華。可是這永無休止的戰爭啊,無情地掠奪了屬於他們的最後一份溫柔,於是等到夕陽殘霞,等到月色灑滿整座城池,他們還是等不到團聚的那個家。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只恨你為什麼不是天上的那輪明月呢,可以無時無刻地出現在我眼前。又恨你卻偏偏好像那江樓月,剛剛才圓滿卻又殘缺了。這首《採桑子》是一首非常婉約的民歌,將主人公千絲萬縷的心事都描繪得淋漓盡致,是啊,月亮的確無時無刻都在,它好像可以就這樣一直陪伴我們到天荒地老,但月亮又總是陰晴殘缺不定,原以為象徵著團圓的月亮卻在下一刻將我們美好的願景打得破碎,所以啊,連月亮都尚且如此,我們又如何能夠保證彼此一定能夠團圓呢?
月亮作為無數詩人筆下那充滿千情萬緒的意象,自然有著它屬於獨一無二的風格,在不同的心緒之下,月亮代表的含義也不盡相同,我們喜愛月亮,當然也更喜愛那個將月亮比作自己心緒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