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望月,古人的星空情懷,或許正是低頭思故鄉

2021-02-25 調侃驚奇事

--

故鄉如風,常伴吾身,康德的墓志銘寫道: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對於西方人而言,當他們抬頭看到星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宇宙,而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抬頭看星空,第一時間想到的則是故鄉。

千年之前,被譽為「詩仙」的李白曾揮筆寫下這麼一首五言絕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如今時隔千年,依然被人傳頌,將其視為思鄉詩歌中的典範。

中國古人對於家國情懷,十分的濃厚,從最初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我們就可見孩子與父母不可割斷的親情,而《論語》裡也寫道「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儒家思想統治千年,孔子頗為看重孝道,他認為,子女的義務,便是在家陪伴父母,照顧父母起居,當然了,你也可以選擇出去奮鬥,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對父母的贍養。

故鄉是什麼?一個你熟悉的地方,一個你成長的童年,一個過年時的鞭炮聲,故鄉本來是沒有靈魂的,但是故鄉裡有你想見的人,有母親張望的身影,有父親佝僂的孤獨,故鄉便有了靈魂,連一片葉子的落地,都顯得與眾不同。

古人常說「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在外建功立業,為國效忠」是的,哪個男人的夢想不是「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不過我們也知道,這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也是一個遙遙無期的夢想罷了。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赤裸裸的來,赤裸裸的走,帶不走人間的一草一木,而我們在人間,出生的那一刻,真正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欣喜的,便是來自於血脈中的蠢動,那一種親情,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割捨的,星空在上,月亮彎彎。

每在黑夜降臨時,我們的孤獨格外的明顯,舉頭望明月,或許是有寄託稍許的鄉愁,所有離家的孩子都記得,在你們離開前,父母曾和你們這樣說過,在外面如果過不好,家裡永遠是你的依靠,回家來,總有一口飯吃,平淡的話語,其中的深情卻是讓人感動至深。

古人的星空情懷,也許正是抬頭望月,低頭思故鄉,要不然,他們為何會寫出那麼多,關於鄉愁的詩句譬如詩聖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人生或許有萬語千言,但是一談到故鄉,詩人也久久哽咽,江南雖好,卻不是吾鄉。

隨著年齡的增大,越來越多的人,對於家鄉,便有著越來越濃厚的感情,無論是家鄉的一草一木,亦或是家鄉的一磚一瓦,都能讓平淡的內心再起波瀾,他鄉遇故知,第一句話要問候的恐怕也是「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星空寄予了中國人許多的美好願望,蘇軾也說「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現在的月,還是千年前的月,可是現在的人,卻不是千年前的人,但是無論時間如何變化,月卻是永遠的存在,「今日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也許我們如今沒有了千年的文採風流,但是當我們抬頭看星空,那一輪皎潔的月光,卻還是同樣的情懷,家鄉是否還好,父母是否如初?

人活一生,到底追求著是什麼?恐怕各有所言,曾聽過一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細細想來,實在是讓人感到可怕,名利?權勢?這或許都非我輩之追求,有一個幸福的家,安然度過人生的短短數十年,一生平安,這或許才是我們的祈求。

風月人間,一代又一代的人匆匆走過,星空,明月,夜色,還是那個星空,明月,夜色,可是人卻不同,這是喜?亦或悲?

相關焦點

  • 月亮升起的地方是故鄉
    原標題:月亮升起的地方是故鄉 你知道月亮是怎樣一點一點圓起來的嗎?我是知道的。 前一段時間,我每天晚上都要站在陽臺上看月亮。那是我因生病閒居的一段日子,覺得每天可以相伴的除了日月星辰,再也沒有什麼可以依賴的了。身體生病的時候,人是脆弱的,幸好母親的電話每晚必到,給我以慰藉。我等母親電話的時候,便靠在陽臺上,抬頭望月。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趣解漢字「望」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類充滿思念情愫和別離愁緒的詩作,是否就是「望」的詩意表達呢?字形演變中,因著不同年代人們所處場景、心緒和認知的差異,「望」字的構件難免有一番「舊去新來」的替換或訛變。於是,那個「臣」變成了「亡」,人站在土坡或地平線上的字形變成了「王」。據說這叫「變形音化」,「亡」和「王」都標註了「望」的讀音。
  • 張九齡做官作詩均臻極致 《望月懷遠》堪稱不朽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以洶湧澎湃的大潮,在我們心中湧出一輪明月,照人生悲歡離合,頌真情綿綿無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用一片尋常的月光,讓故鄉長駐人們心頭。從此,華夏遊子,無論身在何處,意戀何方,默然誦之,故鄉立馬就在眼前,心靈終會重歸本真;「明月幾時有?
  • 望星空燦爛,猜宇宙起源
    燦爛的星光,迷人的夜色吸引了無數有情(佛教術語,指人與動物)抬頭仰望。偉大如佛陀在黎明時睹明星而見性成佛;卑微如螻蟻奔波覓食之餘或許也曾仰望過星空,暫時獲得安寧;浪漫如詩人更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探尋世間真理的科學家更是對星空充滿遐思……我們普通人誰又沒有仰望過星空發出驚嘆和遐想呢?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可以比其它多些思考:這宇宙是如何產生的呢?茫茫星海有沒有邊際呢?生命是如何產生的?其它星球上有沒有外星人居住呢?
  •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好?
    引言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好?要回答這個問題,仔細品一品這首詩,我們就會瞭然於心。解題《十五夜望月》這個題目交代的其實挺多。「十五夜」說的是農曆一個月的第十五天,這天恰好處在一個月的最中間,是月圓之時。人們常常於此時望月,我想可能因此這天被稱為「望日」。
  • 這些關於賞月的詩詞,詩人眼中的月亮,和他們內心的情懷
    古人擁有很多賞月的詩詞,他們對於月亮的情懷都寄托在古詩裡面了,李白寫月下獨酌的灑脫不羈,他非常生動的描寫了月亮在夜間的景色,花影迎風飄動,雲海蒼茫風吹動,這樣的幾個關鍵的信息疊加,就能把場景描寫得十分真實,讀起來就確實有身臨其境的這種感覺。
  • 當你習慣了低頭努力,請別忘記抬頭仰望天空
    他們統一的動作就是「低頭」努力。今天,當你習慣了低頭努力的時候,請不要忘記抬頭看看美麗的天空。我們的夢想都曾寄托在這廣闊無垠的天空之城!當你抬頭仰望這美麗的藍天白雲,心情會為之出現久違的振奮。如此明媚的陽光你有多久沒有用心感受了?
  • 王建中秋望月,這首七絕技法高超,最後7字更是無理而妙
    下面介紹的是王建中秋望月,這首七絕技法高超,最後7字更是無理而妙。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此詩是王建在中秋佳節與朋友相聚時所作,詩人望月思遠,寄託深情,並寄贈給遠方的友人杜元穎。全詩短短二十八字,抒寫中秋月色和望月懷人的心情,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的月夜圖畫。全文想像豐富,韻味無窮,詩中雖無一字提到人物,讀者卻可想像出清宵中的望月者。詩的大意是:庭院中月光傾瀉、一片雪白,樹上棲息著鵲鴉,秋露無聲地打溼了桂花。
  • 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之所以思鄉經典
    「詩聖」杜甫的這首《月夜憶舍弟》,句句堪稱經典,如果非要找出其中的名句,那詩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就是經典中的經典。※原文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 民間俗語「抬頭老婆低頭漢」是啥意思,出自何處,有何用意?
    「抬頭老婆低頭漢」是指男人與已婚女人,並非是夫妻二人,但也不排除這樣兩種人結為夫妻。而俗語中的「老婆」就是指已婚的女人,在此句中就是指「仰頭走路的女人」,意思很明確,是指抬頭走路這樣女人很強勢,不好惹。當然這是一種封建說法,在古代我國延續下來的傳統,女人很少拋頭露面,而且女人在街上大都低頭走路。
  • 中國古人何以對月亮情有獨鍾
    一、「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月亮與歷史月亮,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宇宙精靈,《史記天官書》雲:「月者,天地之陰,金之神也。」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來說明四季,春屬木,夏屬火,夏秋之交屬土,秋屬金,冬屬水。秋天,月亮最明、最清晰,所以是「金之神」。
  • 小課堂大情懷:江蘇開放大學探索高校思政課「新的打開方式」
    恰如一位參加聽課的老師所說,「手機APP+思政課」這一全新「打開方式」,將手機從「低頭的工具」變成「抬頭的利器」,學習體驗變得新鮮,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大提升了。「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體驗式學習方式,讓學生「從學中做」「在做中學」實踐是個大課堂,生活是本教科書。
  • 地心說、二十八星宿、步天歌……中國古人是如何研究星空的?
    而人,在成長的同時,便從未放棄對星空的探索。身居於華夏這片大地上的中國人便是這樣,早早就解讀著星空的秘密。所以,今天就讓小編帶你走進古人的天文史,讀一讀古人寫給星空的情書吧!首先,古代的天文學與現代的天文學有所區別,雖然我們常見的觀點是認為古人的宇宙觀僅是天圓地方而已,但或許未有當代先進科技那般嚴密,古人在天文學的造詣遠不止此,他們始終在日月鬥轉之間尋找著自己的精確度,解答著對自然的疑惑。
  • 抬頭望月,你看到的月球其實是地球的一部分
    抬頭望月,你看到的月球其實是地球的一部分?真的嗎?第谷環形山圖所以當我們抬頭仰望天空是,其實很有可能看到的就是我們所生活的地球的一部分,好好珍惜我們的家園吧!
  • [學習時報]王利明:仰望那遙遠的星空
    哲學家仰望這片星空,探索人類過去和未來的哲理;科學家仰望這片星空,發現宇宙無盡的奧秘;文學家仰望這片星空,書寫來自天外的故事;地理學家仰望星空,從日月星辰的運轉中探索地質變化的真諦;佔卜者也仰望星空,或許是他們試圖從星座中窺探人生的秘密。其實,宇宙遠比我們想像的要神秘複雜得多,許多宇宙現象也許是我們連做夢都無法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