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中秋望月,這首七絕技法高超,最後7字更是無理而妙

2020-12-03 品詩賞詞

小時候盼望著中秋節,因為不僅可以品嘗圓圓的月餅、觀賞美麗綻放的桂花,還能和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團聚在一起。大人們談天說地,孩子們即使聽不懂,也知道他們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長大後卻不太願意過這樣的傳統佳節,雖然月兒還是那樣圓,桂花依然那般香,可是生活匆匆忙忙、心情起起伏伏,腳步也不如從前那樣堅實,人生也充滿了無奈。

正如張九齡在詩中的感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有一位大曆才子也有同樣的感受,卻表達得更委婉。下面介紹的是王建中秋望月,這首七絕技法高超,最後7字更是無理而妙。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建在大曆十年進士及第,曾經擔任過陝西渭南縣尉。他和當時權勢很大的一個宦官王守澄認了本家,來往過密。詩人從對方那裡打聽到了很多外界不知情的宮廷生活情況,並以此為素材,創作了一百首宮詞。

詩人勤於筆耕,寫作水平也越來越高,有時信手拈來就是一篇佳作。此詩是王建在中秋佳節與朋友相聚時所作,詩人望月思遠,寄託深情,並寄贈給遠方的友人杜元穎。

全詩短短二十八字,抒寫中秋月色和望月懷人的心情,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的月夜圖畫。全文想像豐富,韻味無窮,詩中雖無一字提到人物,讀者卻可想像出清宵中的望月者。

詩的大意是:庭院中月光傾瀉、一片雪白,樹上棲息著鵲鴉,秋露無聲地打溼了桂花。今夜人們都仰望高空明月,卻不知秋思之情會落在誰家?

絕句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詩人既希望抒寫所見所聞,又想表達內心情懷,還要有警句名言打動讀者,四句話要完成這些目標實屬不易。

首句先渲染出月照中庭、棲鴉驚飛的氛圍,「地白」二字,展現出積水空明、澄靜清冷;棲鴉,則受到了王維的「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兩句的啟發,並用鳥兒的喧鬧襯託月夜的寧靜。

次句緊承其上,進一步渲染中秋之夜。冷露無聲,既寫出秋夜的寒涼,也透出詩人在中秋佳節遠離親人的悽涼。而桂花不僅幽香暗送,而且經過露溼,更顯得嬌豔欲滴。

秋桂每到農曆八月就傲然綻放,也令人想起月宮裡的嫦娥和桂樹。陳與義曾有詩讚美月桂,人間跌宕簡齋老,天下風流月桂花。而王建雖不說心中欣喜,而憐愛之情已溢於言表。

第三句轉而描寫月亮,詩人仰望天空中的那輪玉盤,時而凝思入神,時而遐想無邊。今夜月明人盡望,強調了一個「盡」字,詩人一定是遙想故鄉的親人也在望月懷遠,兩地相思,唯有明月可以寄託。

正如杜甫在《月夜》中所寫,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詩人以明月抒寫回憶與希望,充滿了彷徨之情,也表達了對故園的無盡思念。

但是詩歌追求含蓄形象,詩人在詩句中也沒有直抒胸臆,而是用設問句結束前篇,極寫秋思的浩茫渾涵,似虛而實,令人讚不絕口。

詩人說「不知秋思落誰家」,仿佛很在意「秋思」會隨便選擇。這種擬人手法既生動逼真,又顯得非常痴情,似乎只能是詩人可以有秋思,而天下人雖然在月夜「盡望」,卻不可搶先得到「秋思」的青睞。

縱覽王建的這首絕句,構思新穎,鍊字精準,更是無理而妙。前兩句以棲鴉、桂花渲染出一種悲怨的氣氛,後兩句雖不提一字愁苦,卻妙在思遠情深的意境、和悠然不盡的結尾。

桂影搖晃、月色茫茫,詩人的心緒也好像在秋風中不停地飄蕩。或許他想到了兒時玩伴,曾經一起在桂樹下調皮地玩耍;或許又想到了他的初戀情人,曾經在朦朧月光中相互依偎。

如今不僅情思渺渺,而且山遠水遙,唯有借明月寄相思,又恐這「情思」太隨意,不給自己傳遞信息。明月啊,想對你深情地說一句,愛一個人本來就不容易,何況還有無盡的秋思!

相關焦點

  •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好?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好?要回答這個問題,仔細品一品這首詩,我們就會瞭然於心。解題《十五夜望月》這個題目交代的其實挺多。「十五夜」說的是農曆一個月的第十五天,這天恰好處在一個月的最中間,是月圓之時。人們常常於此時望月,我想可能因此這天被稱為「望日」。
  • 楊萬裡夜坐有感,這首七律開篇技法高超,尾聯更令人讚不絕口
    下面介紹的是楊萬裡夜坐有感,這首七律開篇技法高超,尾聯更令人讚不絕口。夜坐南宋:楊萬裡背壁青燈勸讀書,窺窗素月喚看渠。向來諸老端何似,未必千年便不如。春後春前雙雪鬢,江南江北一茅廬。楊萬裡是南宋著名詩人,一生創作了2萬多首詩歌,其風格豪放,構思新巧。老楊作詩不避俗語,還提煉吸收口語,並運用到詩中,顯得清新自然;同時他的作品又恢諧幽默,能達人之所不能達。他曾敘述自己的學詩之路,開始先學江西諸君子,然後又仿效後山(陳師道)五字律,繼而又模仿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絕句,晚年乃學絕句於唐人。
  • 這4首描寫中秋月亮的絕美古詩,同樣流傳千古
    這首詞堪稱千古絕唱,讓人們津津樂道。但如果你只會背《水調歌頭》這一首中秋詩詞,那就有點out了。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一起來欣賞這4首描寫中秋的絕美古詩,同樣流傳千古,讓人拍案叫絕。第1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 中秋詩詞名句賞析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 您最喜歡哪句?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李白.《月下獨酌》)     7、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劉方平.《月夜》)     9、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 中秋節描寫月亮的詩句盤點 臨沂的同學能說出幾首
    中秋節自古就是非常重要的節日,古人們也在這一天賞月吟詩,留下了無數華美的詩篇,你也一定能說出幾首,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更多,一起來看一下。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 王昌齡很經典的一首七絕,含蓄蘊藉,最後7個字包含一句成語
    王昌齡是唐代邊塞詩人,後人稱其為七絕聖手。他的作品意境深遠,耐人尋味,比如「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驚豔了世人千年;再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令人熱血沸騰。王昌齡才華不遜於李白,卻歷經坎坷,幾遭貶謫。不過詩人總是披肝瀝膽,被後人不斷稱讚。
  • 中秋月下賞桂花的情景,都有哪些詩句?這3句最經典的你欣賞過嗎
    關於描寫中秋節賞月賞花的詩詞有很多,但賞桂花的卻不怎麼多,不過也有幾首經典的,便收集過來請大家欣賞,提前祝大家「中秋節快樂」:1、《中秋登樓望月》米芾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 一生愛月的李白,為何從不寫中秋詩?《靜夜思》真的是寫中秋嗎?
    但李白生前創作上千首詩作,首首堪稱為一絕,人們都稱李白一出,誰與爭鋒。 可他一生愛月,卻從不沒有中秋詩,這或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仔細商榷卻又是有史可鑑。中秋節雖說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節日,但是它源於上古時代,起於初唐但卻盛行於宋朝,可以說是前不見古人之創。
  • 中秋望月詩詞集納 與月為友的詩人留下詩句佳作
    (《韻語陽秋》)在清淨的夜色中,人們望月、賞月、玩月,也在行旅中對月懷遠、思念故人。提起中秋月,人們最先想到的很可能是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的那個中秋,這一夜,醉後的蘇軾一首《水調歌頭》成了千年絕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過中秋朋友請客,辛棄疾寫首任性詞,無一悲字卻寫出悲的至高境界
    畢竟自古以來中秋都被視為團圓的節日,月圓人團圓,天上地下皆美滿。寫中秋的古詩詞更是數不勝數,很多都是流傳千古的佳作,就像蘇軾的《水調歌頭》,其中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更是膾炙人口,還有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最後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至今讀之依舊讓人心有所感。
  • 中秋不快樂,因為不會寫中秋作文,這裡有救急的寫作指導
    ①《十五夜》這個題目,取自唐朝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另外中秋節在八月十五。兩者綜合,這個題目再合適不過。②《中秋節,團圓節》這個題目,取自中秋節的寓意,中秋節以月之圓代表人團圓。吃團圓飯、品嘗月餅,看中秋晚會、賞月、祭拜月亮、還有些地區會觀潮、燃燈、燒塔、猜燈謎、喝桂花酒……孩子們選擇自己熟悉的素材進行描寫,具體素材數量可多可少。如果選擇素材多,注意寫作內容有詳有略;如果選擇素材少,注意寫作內容詳詳細細。
  • 大詩人中秋節望月,竟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句,讀後讓人拍案叫絕!
    在我國古代,沒有那麼多娛樂活動,每到中秋節這天,文人墨客遙望月亮,一時之間文思泉湧,寫出了很多有關中秋的千古名句,這些詩句大多數都是借景抒情,或是思念遠方的親人,或是祝福普天下的人們福祿安康,那些細膩的情感,最後都融入了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唐代大詩人張九齡,在當時是一位有遠見和膽識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 月到中秋分外圓:明天就是中秋了,送你50句關於月的經典詩詞名句
    明天就是中秋了,送上50句關於月亮的千古名句,趕快收藏起來吧!明天,你會想起哪一句呢?悄悄告訴大家,標黑的,都是我特別喜歡的句子,你又喜歡哪幾句呢?1.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先秦·佚名《詩經·陳風·月出》2.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3.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 一首七絕寫滿深情
    七絕.中秋夜思他鄉今夜孤單未,是否依窗也舉頭?天上一輪新若洗,堪將好句慰清愁。2020.10.1詩詞大意是:他鄉的人啊,你今夜孤單了沒有,是否在舉頭仰望中秋的明月?你看那天上的一輪玉鏡仿佛清洗過一樣皎皎潔潔啊,此時最可用優美的句子來撫慰思念的清愁。
  • 讓良宵佳節回歸「中秋望月」的詩意
    讓良宵佳節回歸「中秋望月」的詩意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只有中華民族把宇宙天象的完美時刻作為自己的節日,追求人與天、地的和諧,把完滿、和美作為一種境界,並將它作為團圓團聚、融合親情的契機。
  • 10首精美絕倫的七絕詩,跨越千年而來!
    這首詩寫於王昌齡的青年時代。 724年,有志青年王昌齡響應國家號召,和當時許多投筆從戎的年輕文人一樣來到邊疆從軍。他在邊疆兩三年的時間裡,寫下了《從軍行》組詩7首,這是其四。 詩中首先描寫的是青海湖邊雲霧升騰、遮暗連綿雪山的景象,孤城佇立在荒漠之中,與玉門關遙遙相望。
  • 詩意中秋——人情一輪滿,何必惜嬋娟
    詩意中秋作者 彭鵬己亥年中秋節次韻李慶東老師原玉,謹以祝每位親友身體健康諸事圓滿憶兒時月餅望滿中秋月,幾多涎水流?圖為肥麥穗;字是大豐收。不便如梨讓;偏能似寶留。年年每成憶,滋味再難求。七絕三首一鬧市華燈枉舉頭,低天四面掩高樓。今宵最憶鄉村月,明鏡高懸萬裡秋。二未盼中秋又自來,不饞月餅似虛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