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詩人中秋節望月,竟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句,讀後讓人拍案叫絕!

2021-01-22 國學大觀園

我國歷代的中秋佳節,都是一個盛大的日子,親朋好友團聚在一起,一起品味人生的美好。在我國古代,沒有那麼多娛樂活動,每到中秋節這天,文人墨客遙望月亮,一時之間文思泉湧,寫出了很多有關中秋的千古名句,這些詩句大多數都是借景抒情,或是思念遠方的親人,或是祝福普天下的人們福祿安康,那些細膩的情感,最後都融入了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唐代大詩人張九齡,在當時是一位有遠見和膽識的政治家和文學家。著名的「開元之治」,張九齡就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為官一生清正廉明,不趨炎附勢,有著很好的聲望,但是由於推薦人才失誤被貶謫荊州。

這一天到了中秋之夜,張九齡看著天空中皎潔的月亮,懷念起遠方的家人朋友,於是提筆寫了一首詩,竟成為了千古絕句,被後人廣為的傳頌,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張九齡這首《望月懷遠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這首詩開頭兩句就是千古名句,詩中的感情雄渾深厚,真誠熱烈,是難得的詩詞佳作。這首詩甚至錄入了語文課本之中,可見其文學造詣之深厚。

詩詞賞析

茫茫的大海之上升起一輪明月,在天涯的那一邊,你與我共同遙望,彼此寄託著相思。有情之人總是感慨月夜漫長無法入眠,而思念之情愈演愈烈。吹滅了蠟燭,看著滿屋的月光,心中生起了憐愛之情,披上衣服徘徊躊躇,感覺到寒露微涼。這美好的月色我無法親手捧給你欣賞,只能在睡夢中與你相見在夢鄉。

我們縱觀整首詩,實際上是懷念遠人的抒情詩,從海上明月初生,到天涯人共同遙望祝願,第一句看似平淡無奇,沒有一處華麗的字眼,但是卻真情流露,氣象萬千。接下來由寫景到入情,畫面好像瞬間切換到了天涯的那一邊,遠方的有情人也在月下徘徊,仿佛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意,彼此用心交流。第三句的畫面又切換到自己的房中,詩人熄滅蠟燭,披上衣服,在長夜漫漫裡步出門庭,不知不覺露水已經打溼了衣裳。這裡的「露滋」寫盡了「遙夜」,巧妙的承上啟下,情景互動,相得益彰。

詩中最後一句,詩人用手捧月光來表達自己的心意,但是遠方之人卻收不到我這份獨特的浪漫祝福。只能感嘆一聲「也罷!還是去睡吧」,因為這樣在夢裡才能與你歡聚。詩中的「不堪」構思奇妙,意境清幽,與最後那句「佳期」彼此互相照應,襯託出作者的無限相思之情。詩到此處卻戛然而止,頓時間只感覺到餘音縹緲,回味無窮。

這首詩不論在寫景還是抒情上,都是別具一格,詩中處處透漏出真摯的感情,即便我們今日品讀,也不禁會拍案叫絕。這首詩也因其獨特的文學造詣和雄渾的功底,被後人廣為流傳。

今日話題:各位才子佳人們,這首《望月懷遠》你喜歡嗎,你有描寫中秋美好的詩詞嗎,歡迎在下方交流。

文 | 國學大觀園

更多原創經典好文,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期待您的加入哦!

相關焦點

  • 一位山水田園派詩人,寫下一首邊塞詩,留下一句話「獨絕千古」
    邊塞詩以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最為知名,然而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精通詩、畫、音樂,更好參禪悟理,寫詩也多詠山水田園,卻在他為數不多的邊塞詩中留下這樣一首,其中一聯被譽為「獨絕千古」。這位詩人就是王維。就在這次出使途中,王維寫下一首詩《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 王維懷念友人,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家喻戶曉!
    縱觀我國古典詩詞史,因懷念某人而作的相思詩詞數不勝數,其中不乏有流傳千古的名作。如李白《三五七言》中的「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中的「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等。
  • 王建中秋望月,這首七絕技法高超,最後7字更是無理而妙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有一位大曆才子也有同樣的感受,卻表達得更委婉。下面介紹的是王建中秋望月,這首七絕技法高超,最後7字更是無理而妙。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 讓良宵佳節回歸「中秋望月」的詩意
    讓良宵佳節回歸「中秋望月」的詩意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只有中華民族把宇宙天象的完美時刻作為自己的節日,追求人與天、地的和諧,把完滿、和美作為一種境界,並將它作為團圓團聚、融合親情的契機。
  • 這4首描寫中秋月亮的絕美古詩,同樣流傳千古
    但如果你只會背《水調歌頭》這一首中秋詩詞,那就有點out了。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一起來欣賞這4首描寫中秋的絕美古詩,同樣流傳千古,讓人拍案叫絕。第1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王建。
  • 中秋望月詩詞集納 與月為友的詩人留下詩句佳作
    (《韻語陽秋》)在清淨的夜色中,人們望月、賞月、玩月,也在行旅中對月懷遠、思念故人。提起中秋月,人們最先想到的很可能是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的那個中秋,這一夜,醉後的蘇軾一首《水調歌頭》成了千年絕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老和尚看到眼前美景,寫下一首絕句,名垂千古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這不僅意味著中國人寫的詩歌多,也意味著中國的詩人不分階層。在英語中,poem表示詩歌,中世紀以前的歐洲詩歌只是貴族的特權,而我國很早就有了關於民間詩歌的記載,採風就是收集民間詩歌。今天說著這個人就是僧人,他的俗家名字不詳,他的事跡出現在洪邁的容齋隨筆裡面,稱呼他為釋惟茂。釋惟茂只留下一首詩,這首詩沒有名字,因此習慣上將這首詩成為絕句,全詩如下:四面峰慈翠入雲,一溪流水漱山根。老僧只恐山移去,日午先教掩寺門。
  • 白居易死後,皇帝寫下一首詩悼念他,千古罕見
    然而,這些悼亡詞不是悼念妻子就是悼念故友,今天咱們來說一首特殊的悼亡詞,是皇帝為臣子、為詩人所作的悼亡詩咱們先來欣賞唐代中興帝王唐宣宗李忱為大詩人白居易所作的七言律詩: 《吊白居易》: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 這個中秋的有緣人是你嗎?(送票)
    九百多年之前一個中秋的夜晚,偉大詩人蘇軾 喝大之後,寫下一首千古傳誦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很多很多年之後,這首詞又被現代人譜上曲到如今成為每年中秋合家歡必備曲目富力君佩服得五體投地作者蘇軾在這首詞的「序」裡說
  • 史上最著名的一首中秋詩,你定能倒背如流,卻不知它寫的是中秋
    史上最著名的一首中秋詩,你定能倒背如流,卻不知它寫的是中秋!中秋佳節,團圓賞月,是我國千百年來的傳統。也是他鄉遊子對月寄託思鄉之情的大好時光,月光清輝的灑向人間,照向了不同的臉龐。永住在月宮之上的嫦娥仙子,將在桂花樹下翩翩起舞,在舞蹈中醞釀著自己的思想之情。
  • 宋代詩僧兩次入獄,寫下一首離別之詞,詩人的情感在詞中得到升華
    文/柿子 宋代詩僧兩次入獄,寫下一首離別之詞,詩人的情感在詞中得到升華詩詞的起源已經不可考究,但是在宋朝的時候,是詩詞發展的高峰時期,在這個時代中,可以說是湧現出了一批批優秀的詩人,這個時期的詩歌佔據了一半詩歌領域
  • 中秋詩詞名句賞析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 您最喜歡哪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詩詞名句賞析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 您最喜歡哪句? 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樣詩情畫意; 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樣柔情似水; 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樣如水似鏡。 中秋亦是團圓節,人們聚於桌前, 飲酒賞月,說著團圓美滿; 遠在異鄉的人,則舉頭望月,眸中盛滿思念。
  • 八位詩人,一人一首成名作
    有些詩人一首作品驚豔四座,眾人讚賞,但,再去翻看其「履歷」,卻並無其它作品,或者更出眾的作品,於是,這首「獨苗」便成為詩人最「閃亮"的標籤。有些詩人,只有一首詩,卻毫不妨礙他流傳千古。《涼州詞》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 大詩人陸遊寫下一首唯美的詩,從開篇美到結尾,美得令人心醉!
    陸遊身上的愛國情懷最是令人感動,儘管他後來沒有任何的機會上到戰場,但是依舊心繫天下,即使是處於彌留之際,也依舊想著國家,告訴子孫後代,一定要去收復北方的失地,實現祖國的統一,為此寫下了感人肺腑的《示兒》一詩。在這首詩中陸遊語重心長地告訴子孫後代,不要忘記了國讎家恨。
  • 17歲的王維,寫下一首隻有28字的小詩,卻流傳了1000多年!
    譬如,14歲的王勃寫下了《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16歲的白居易寫下了《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18歲的李賀寫下了《雁門太守行》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17歲時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宋代高僧觀劍客圖,寫下一首充滿俠客精神的詩,通篇描寫得很霸氣
    古代僧人也是比較特殊的一個群體,這些人不僅能文能武,而且寫下的詩,無論是意境,還是表現手法,那都可以和一流的大詩人相比。特別是在唐朝和宋朝,由於獨特的人文環境,使得這些詩僧在文學上也是大放異彩,譬如唐朝的貫休;宋朝的志南,那都是當時著名的詩人,他們的作品那也是膾炙人口,寫得也是極為有趣,特別是貫休的一首《獻錢尚父》,通篇描寫得霸氣十足,寫得極為優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從而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
  • 李賀16歲寫下一首詩,開篇7個字氣吞山河,最後兩句讓人落淚
    李賀,字長吉,中唐赫赫有名的詩人,有人稱他是繼屈原和李白之後,又一個浪漫主義詩人,這一點無法反駁。但是,他的浪漫與李白不太一樣,李賀常用些險韻奇字,以鬼仙為題材,想像力極其豐富,給人一種詭異華麗之感。如果說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那麼李賀就是鬼才,所以他被稱為「詩鬼」。
  • 國學家張昌餘趣談桂花與中秋:中秋詩詞中桂月不分家
    中秋節源於對月亮的崇拜「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所以八月半的中秋節,也叫「仲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月兒圓,寄託了人們團圓團聚的美好祈願,故又稱「團圓節」。張昌餘介紹,關於中秋節的起源,主要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亮代表陰性,太陽代表陽性,所以中秋節還有『女兒節』之稱。」
  • 蘇東坡雨中寫下一首詞,僅僅4句話成千古名篇,林語堂讚嘆不已
    他一生寫下的佳作無數,後世讀者更是各有喜愛。餘秋雨先生就曾在《蘇東坡突圍》一文中說過,他最喜歡的文學家是蘇東坡,最喜歡的作品是蘇東坡貶謫黃州時寫下的一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東坡先生貶謫黃州,本是人生最為失意、沮喪的時光,可他卻能在人生最不如意的時候寫出流傳千古的詩歌,真乃是曠世奇才。你覺得它淺顯直白,讓人一看就懂,但誰能真正讀懂其中的內涵,讀進蘇軾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