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好?

2020-12-03 書煮一鍋香

引言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好?要回答這個問題,仔細品一品這首詩,我們就會瞭然於心。

解題

《十五夜望月》這個題目交代的其實挺多。「十五夜」說的是農曆一個月的第十五天,這天恰好處在一個月的最中間,是月圓之時。人們常常於此時望月,我想可能因此這天被稱為「望日」。詩人王建在這天就做了這件事——望月。月亮在古詩中是一個常見的意象,它所蘊含的情感往往是思鄉懷人,正如李白所寫「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當然這不是月亮唯一的含義。

中庭地白樹棲鴉

平平仄仄仄平平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首句往往入韻。這句中的「鴉」和後邊的「花」「家」構成有押韻,押的是麻韻。其中「白」字是古入聲字,所以當按仄聲理解。

中庭,即庭院中央。因為月光皎潔,地上呈現出一片白色,正如李白所寫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樹上棲息著烏鴉,它早已熟睡,並不像王維《鳥鳴澗》中的那隻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為什麼要寫烏鴉睡覺呢?這自然不是閒筆,都是為了襯託人。詩人為何能知道烏鴉棲息於樹上熟睡呢?自然是因為詩人未眠啊!那又為何無眠呢?這自然又是因為詩人心中有所思,情愁難以排解所致。

冷露無聲溼桂花

仄仄平平仄仄平

冷露、桂花這些意象都向我們在訴說,這是一個秋季。我們常說「八月桂花遍地開」,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在一個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夜,詩人王建有所感而寫的一首詩。在講上一句的「樹棲鴉」時,我說烏鴉熟睡了,可能有人不以為然。我判斷的依據有兩個:一是詩人用的是「棲」字,與王維用「驚」字就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意境;二是本句用「無聲」二字,緊承上句的「樹棲鴉」,同樣描繪的是寂靜無聲的場景。「冷」「溼」二字先後出現,給前兩句的寫景蒙上了一層悽清冷寂的氛圍,在為後半部分的抒情做準備。這些都是景中含情的寫法。

今夜月明人盡望

平仄仄平平仄仄

這一句算是徹底落實了,這首詩的確是在八月十五的中秋夜寫的。「今夜月明」是中秋節的自然特徵,「人盡望」是中秋節的民間習俗。人們都在中庭賞月,都能看得見月光皎潔,地白如霜,都能聞到桂花的馥鬱芬芳。只是有些人是一家人團聚,共坐中庭;有些人卻只能獨立中庭,與家人「千裡共嬋娟」罷了。因此,有些人是喜悅的,而有些人則是黯然神傷的。同樣的中秋節,卻因處境不同,有著不一樣的心境。

不知秋思落誰家

仄平平仄仄平平

詩人王建是哪種人呢?是一家團聚於中庭了,還是「千裡共嬋娟」的一類?從前兩句的鋪墊來看,我們的詩人不大可能是第一種人,應該是第二種人。一家團圓必是賞月的熱鬧場面,那麼他就不會敏銳地發現「冷露無聲溼桂花」了。最後一句詩人問「不知秋思落誰家」,雖然別人有沒有「秋思」不敢肯定,但是自己肯定是有「秋思」的。「秋思」也就成了本詩的詩眼,這是詩人寫這首詩最終要表達的情感。這首詩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這個題目就很明顯地告訴我們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詩中的「秋思」表達的就是對朋友的懷念。

如果僅僅是這樣,這首詩也就沒什麼奇特的地方了。這首詩之所以令人稱道,廣泛傳誦,是因為這首詩寫的不是一人之情,而是寫出了人類的普遍情感。今夜月圓明如水,詩人王建能看到中庭地白,能看到烏鴉棲樹,能看到冷露無聲溼桂花,其他的人也是可以看到的。這是這個季節,這個夜晚普遍的一種景象,不是詩人所獨有,只是被詩人發現了而已。幾家歡喜幾家愁,詩人發現的就是其中的愁。今夜滿懷愁緒的豈止詩人一人?後世讀詩之人中,尤其是在中秋之夜吟誦起這首詩,滿懷愁緒的也不止一人。這首詩它引發了讀者的感情共鳴,尤其是最後一句,代入感特別強烈,每一位讀詩人都可以把自己想像成詩人。

這一句的用字也特別講究,尤其是字。秋思,那是一種情感情緒,沒有實形,是很抽象的一種東西。詩人偏偏給一個「落」字來形容它。這「秋思」就仿佛有了形狀,有了重量,它從天空掉落而下,一直掉到人們的心坎上,讓人心情沉重。這「落」字化無形為有形,無抽象為形象,讓我們這些讀詩人一下子就能察覺詩中的愁緒,這就是藝術的力量。

結語

王建並不是一個特別有名的詩人,但是他的這首詩確實非常出眾,我覺得主要好在以下幾方面:

情景交融。前兩句寫景,用白描手法,非常簡潔概括,形容月光只用一個「白」字,形容烏鴉只用一個「棲」字,形容露水只用一個「冷」字,形容桂花只用一個「溼」字,卻非常好地營造出了一種悽清冷寂的氛圍,讓人身臨其境。抒情具有普遍性,引發讀者共鳴。最後的抒情從個人的狹隘情懷中跳脫出來,寫出了人類的普遍心理感受,代入感強烈,更容易引發讀者共鳴,產生動人的藝術力量。鍊字講究,尤其是這個「落」字,將抽象無形的情緒寫得形象可感,打動人心,可謂是一字千金。

相關焦點

  • 王建中秋望月,這首七絕技法高超,最後7字更是無理而妙
    有一位大曆才子也有同樣的感受,卻表達得更委婉。下面介紹的是王建中秋望月,這首七絕技法高超,最後7字更是無理而妙。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 讀詩|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關於月亮的詩詞,哪句最得你心?
    八月十五,賞月飲酒,思念遠方的親人。但在民間,又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俗語。賞過了昨晚的明月,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月色」吧。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丙辰中,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
  • 古代描寫中秋節的詩文,有哪些背後所不為人知的秘密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只知是詩人在中秋佳節與朋友相聚時所作,寄友人杜元穎的。原詩詩題下注云:「時會琴客」,說明佳節良友相聚,並非獨吟。這首詩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畫,用蘇軾的話來說就是「詩中有畫」。
  • 中秋不快樂,因為不會寫中秋作文,這裡有救急的寫作指導
    但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記錄這份快樂,中秋節作文怎麼寫,這裡有一份你滿意的寫作指導。一、作文題目給作文定題目,題目可以來自於古詩、歌曲。①《十五夜》這個題目,取自唐朝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另外中秋節在八月十五。
  • 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哪些?十句中秋祝福語簡短詩句!知道含義嗎?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瑩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溼了一樣。在如此美麗的月光下,寒鵲不知道該到哪裡棲息。而螢火蟲也不敢和月光爭一點光亮。隨著捲起的門帘飛進了房間。6.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 中秋望月詩詞集納 與月為友的詩人留下詩句佳作
    宋人葛立方有言:「月輪當空,天下之所共視,故謝莊有『隔千裡兮共明月』之句,蓋言人雖異處,而月則同瞻也」。(《韻語陽秋》)在清淨的夜色中,人們望月、賞月、玩月,也在行旅中對月懷遠、思念故人。十三夜的月色已令他喜出望外,更何況十五、十六呢?在詩詞中,我們常見「未是」、「不知」等否定詞,或者「誰家」、「何處」等疑問詞,其實越是在否定、在疑問,詩人反而更有一番期待。而那十五、十六夜的「秋光奇絕」,便留給讀者想像好了。七月半的玩月可能更偏重於文人情懷,而在此之後的八月半,才是賞月的高潮。
  • 中秋月下賞桂花的情景,都有哪些詩句?這3句最經典的你欣賞過嗎
    關於描寫中秋節賞月賞花的詩詞有很多,但賞桂花的卻不怎麼多,不過也有幾首經典的,便收集過來請大家欣賞,提前祝大家「中秋節快樂」:1、《中秋登樓望月》米芾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 鼠年元宵「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觀賞到的望月更圓更大
    今年依然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今年月亮最圓時,出現在2月9日15時33分(農曆正月十六)。專家表示,今年元宵月特色頗多:——今年元宵月是8年來最早的。元宵節,2012年出現在2月6日,今年出現在2月8日。——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 過中秋朋友請客,辛棄疾寫首任性詞,無一悲字卻寫出悲的至高境界
    國人自古以來都有闔家團圓的情懷,所以每到親友該當團圓的時候,文人墨客總少不了吟詩填詞歌詠之。像重陽佳節「獨在異鄉為異客」的王維就曾寫下「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熱鬧非凡的元宵之夜歐陽修也曾戚戚然寫下「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 今年又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內蒙古這些地方最適宜賞月 別錯過!
    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十五月亮十六圓又是一年賞月時,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的中秋月是「十五月亮十六圓」,最圓時刻出現在25號10點52分。而且未來兩年,中秋月都將是「十五月亮十六圓」。中央氣象臺預計,中秋節當天最宜賞月的地方是遼寧、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地,這也意味著這些地區可以欣賞到「皓月頂空照」美景。
  • 北京天氣最新預報: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中秋夜賞月最當時
    王玉民博士介紹,「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現象的出現是由於農曆大小月的立法設置造成的。因此,如果朔在初一凌晨,那麼望應該在『十五』的晚上。而當朔在初一出現比較晚時,望就出現在了十六。「由於月亮環繞地球的公轉速度時快時慢,並不均勻,朔望月的長度與其平均值可以相差到6個小時。因此,望月也可以延遲到『十七』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