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課堂大情懷:江蘇開放大學探索高校思政課「新的打開方式」

2020-12-04 中國江蘇網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要求,江蘇開放大學近年來全面創新思政課模式,通過混合式教學、社會實踐教學等方式創新思政課形式,以「新的打開方式」,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在學思踐悟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APP+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讓思政課堂既「有意義」又「有意思」

「大家如何看待公眾場合的親密舉動?在你們眼裡,戀愛中的不文明現象有哪些?」近日,江蘇開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高楊在一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公開課上這樣提問。學生們拿起手機,隨即各式各樣的彈幕出現在教室前方的投影屏幕上。「我認為戀愛是自由的,但戀人間類似擁抱親吻的親密舉動應該私下進行,被別人看到不好。」「對公眾場合的過分親密行為,不贊成、但也表示理解」……學生們議論紛紛,當看到有意思的彈幕跳出時,整個課堂充滿了積極踴躍的討論聲,思政課的氛圍活躍起來。

突出時代感、增強吸引力,是這一輪思政課改革的著力點。藉助強大的信息系統和優勢平臺,江蘇開放大學引進「APP+思政課」的先進理念,不斷革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手段和方法,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思政課活起來,推動思政課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積極探索構建了「手機APP+思政課」混合式教學形態。

手機APP的有效使用讓思政課堂不再局限於課中的教學實施,已經大大延伸到了課前、課後。課前,教師在平臺發布任務單,學生通過問卷調查、小測驗、觀看視頻資料等方式進行課前預習探究,教師分析學情,提高教學針對性。課堂上運用APP籤到、問卷、主題討論、測驗、作業等,並投屏到多媒體上。教師遵循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的原則,融合案例分析、啟發式教學、情景教學、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更好實現知識培養和能力培養的統一。課後,教師還布置線上線下作業,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

「在思政課堂上使用彈幕發言,對多數大學生來說新奇而有趣。學生輕點手機屏幕,就能讓所有同學看到自己的發言。有些學生在傳統課堂上從不舉手,好像老師講什麼都與他無關,開啟這種模式後,反而特別喜歡彈幕發言,內向的學生在課堂上也變得活潑了,上百人的大課堂,學生們也有更多的發言機會了。」恰如一位參加聽課的老師所說,「手機APP+思政課」這一全新「打開方式」,將手機從「低頭的工具」變成「抬頭的利器」,學習體驗變得新鮮,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大提升了。

「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體驗式學習方式,讓學生「從學中做」「在做中學」

實踐是個大課堂,生活是本教科書。想要增強大學生的思政課獲得感,光靠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已遠遠不夠,江蘇開放大學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使思政課教學由知識傳授、理論教育的過程深化為價值認同、信仰堅定和能力提升的過程,從而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讓大學生在象牙塔之外的社會大課堂中認識國情、豐富閱歷,不斷提升其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同步的提升。

學校重點圍繞「三項舉措」打造實踐的思政課。一是積極開展思政課堂實踐。通過課堂討論、演講辯論、案例分析等方式,緊緊圍繞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以及學生關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理論聯繫實際。二是組織實地參觀體驗與實地調研。主要包括校內外參觀考察、專題調研、人物訪談、政策宣講等,讓學生在廣闊的社會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三是舉辦競賽展演。通過知識競賽、實踐成果展示、文藝匯演等形式,匯報展示學習成果,加深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和理論的認同。江蘇開放大學通過實踐的教學方法,真正讓思政課堂「動起來」,讓學生思維「活起來」。

今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一場別開生面的環保主題思政課在南京市江東街道長陽社區開講。現場,江蘇開放大學商學院2018級學生和長陽社區居民坐在一起,聚精會神地聽著臺上的老師講課。「過期化妝品屬於有毒有害垃圾,廢棄時應該歸入有毒有害垃圾分類中。」班長張利君就化妝品的基礎知識、化妝品的選購和使用、大眾對化妝品存在的誤解、廢棄化妝品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等方面,向社區居民們做著詳盡的講解。除了課堂講授,課程負責人張玉蘭教授還設計安排了參觀校地共建成果、師生居民同臺倡議、填寫調查問卷等,將思政課變得有聲有色,既讓學生們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中來,又向社區居民普及了相關的環保知識。課後,社區居民梁女士一邊認真地填寫調查問卷一邊說,「以前家裡化妝品用完了,都是跟其它生活垃圾一起直接扔進垃圾桶。聽了今天的課才知道,原來,化妝品不用了還不能亂丟,以後真得注意了。」

近年來,江蘇開放大學積極整合利用教育資源,深化校地共建,加強實踐教育基地建設,讓思政課教學深入到各類紀念館博物館等教育基地、街道社區、工廠車間,開展學生素質培養教育等,為學生提供更多觀察與體悟的機會,將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等社會實踐與思政理論課相融合,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什麼想到將思政課放在社區來上呢?」張玉蘭教授解釋道:「長陽社區是我校的實踐教育基地,每年我都會帶著不同的學生來到這裡,根據不同的主題,設計一場實踐教學活動。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更有參與感和積極性,讓我的思政課堂充滿活力。」

「小故事,大溫暖」的教學理念,使思政課更有「溫度」更有「情懷」

有人說,思政課是一場「單相思」,你費盡心思去愛一群人,結果卻只能感動自己。那麼,如何去提升這種愛的互動性,又如何去增添思政課堂的溫度,真正在學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呢?

這是江蘇開放大學一堂主題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歷史回顧與經驗總結」的思政課。悠揚的背景樂響起,「我和我的祖國 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裡 都流出一首讚歌」,輔導員吳軻威沒有像傳統的思政課一樣直接講述理論性知識,而是串聯了幾個小故事,以小見大,娓娓道來,向大家展現自己家鄉新疆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從而帶領學生了解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她鼓勵同學走出校園,走入家鄉,真切地探訪家鄉變化,讓學生從衣食住行多個層面切身感受國家穩定富強給百姓帶來的美好福祉。

作為江蘇省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標兵、高校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示範課百場巡講講師,吳軻威的思政課以「以小見大,以情動人」見長,在小課堂講大溫暖,用小故事感受大情懷,通過有感染力的講述,啟發學生志存高遠,熱愛祖國。

學校2016級電子商務專業學生高亞在上完本學期的形勢與政策課之後,更加堅定了畢業之後回到家鄉、建設家鄉的決心。他常常說,近幾年家鄉徐州面貌巨變,一排排小樓房建了起來,泥濘小路也不見了,人民生活水平飛速提升,城鄉差距越來越小。青春應有為,揚帆正當時,這正是家鄉最需要自己的時候。高亞熱愛志願工作,對於基層經濟社會建設更是有藏不住的熱情,作為一名大三應屆畢業生,他積極報名參加「蘇北計劃」,決心為自己家鄉發展做一份貢獻。

以往的思政理論課,尤其像形勢與政策這類課程,時常出現「老師在臺上講政策、學生在臺下睡大覺」的現象。江蘇開放大學著力於加強思政課的課程形式、教學內容等方面的設計,體現「小課堂,大情懷;小故事,大溫暖」的教學理念。同時,在教學中,老師們注重「共情」,努力形成與學生的情感共鳴,真正把思政課「上到學生的心坎兒上」。

【結語】

近年來,江蘇開放大學著力加強思政課建設,建設馬克思主義學院,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組建包括輔導員在內的思政課教學科研團隊,通過集體備課會、思政公開課等,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教學能力。校黨委書記王建明說:「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學校不斷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堅持以打造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高水平思政課為目標,用科學理論培養教育大學生,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鬥者,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貢獻。同時,我們積極發揮江蘇開放大學面向經濟社會、服務全民學習的優勢和特色,通過信息化與遠程教學手段,打造更多『開放式』線上思政課。未來,我們還將積極推進與學校駐地的社區、園區的合作,利用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師資優勢,開展馬克思主義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講,將精心打磨出的『金課』輸送到社區、田野和居民中間。」 李歡歡

相關焦點

  • 凱裡學院「八個相統一」重新定義高校思政課的正確打開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在2019年3月18日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深刻闡述了辦好思政課的重大意義,強調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 知情意行: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四維規約
    ,必須認真總結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經驗,積極探索改革創新的規律和方法,站穩、守牢高校思想陣地。如何科學認知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思政課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如何客觀面對高校思政課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如何切實增強辦好思政課的信心以及全面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是開展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研究的關鍵議題。  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這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基本經驗。
  • 辦好思政課 教師是關鍵——探索思政課改革創新的「上海特色」
    「2010—2016年,改革重點在思政課建設,同時在一些專業課程和學校中嘗試性實踐,我們把這一階段理解為理論先行階段。而2017—2018年,我們把這一階段理解為全面啟動階段。」上海市教委有關負責同志說。當前,上海成為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綜改試點區,這是繼教育綜合改革、高考改革之後,承擔的又一項新的重要試點任務。在此體系中,課堂是主渠道,課程思政是改革核心。
  • 怎樣加強新時代思政課建設?
    加快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就必須:一是建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工作機構,同向同行,向上向善,具有大視野,形成大格局,共築思政課建設「同心圓」;二是要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規律,針對學生具體狀況和特點,在不同階段的教育教學內容設置上各有側重,注重教育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三是課堂上下、校內校外、網上網下內容融合、立體推進,強化思政課教育教學方式配套性;四是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大力推進現代網絡信息技術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 統籌推進大中小學一體化 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
    「要把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上海在思政課建設改革探索中深刻認識到,思政課伴隨青少年成長發展的全過程,是一個「跨學段」的有機整體,貫穿大中小學教育全過程。
  • 習近平總書記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吉林高校引起...
    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教研室主任薛萍說:「思政課教師應突出學理性,充分利用自己紮實的學術功底和知識結構,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中央文件背後的理論根據講明白、講清楚,靠真理的力量上好思政課。」  延邊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趙剛說:「在新時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思政課教師要有使命意識和擔當精神。
  • 30個要點,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辦好思政課的重要文章
    3.總書記說:「辦好思政課,是我非常關心的一件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後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我就思政課建設多次講過意見。我對教育工作在這方面強調得最多,教育工作別的方面我也強調,但思政課建設我必須更多強調。
  • 天津商業大學:「八個統一」助推思政課走上「雲端」
    「同學們好,新的學期開始啦。由於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今天以網課這種特殊的方式,開啟本學期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現在開始上課。」本學期初,天津商業大學思政老師羅來瑋以線上授課的方式和學生見面,開啟了新學期的思修課,這也是天津商業大學積極探索推動抗疫期間思政課改革創新,將全部課程整體轉到「雲端」、實行遠程在線授課的一個縮影。
  • 以「思政實驗」為中心構建思政課新型實踐教學體系
    ,這不是春晚版的小品,也不是現實版的情景再現,而是在江蘇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模擬法庭進行的模擬版的倫理短劇。該院大一人資班74位同學在這裡進行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體驗式」實驗教學。三組同學根據自己的可能行為,扶、不扶、看傷者情況再決定扶不扶進行了表演並對「扶不扶」的理由進行了闡述,隨後全班同學對此問題進行開放式討論。
  • 高校思政課教學怎樣堅持八個「相統一」
    1999年退休後,我也從未離開講臺,一直繼續為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黨員、黨支部幹部講課;參加各種活動與同學們面對面交流;旁聽思政課,與其他老師探討怎樣上好思政課。我寫的理論文章和著作也都和學生思想理論教育緊密相關。我今年87歲了,精力大不如前,但只要一上講臺,就還會像過去一樣有精神。60年的教學和研究,我親身經歷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發展、改革、完善。
  • 看井岡山大學「爆款」思政課是怎樣「煉」成的?
    看井岡山大學「爆款」思政課是怎樣「煉」成的? 中國新聞來源:井岡山大學 2019年06月11日 12:24 A-A+ 近年來,井岡山大學精心設計、靶向施策,充分發揮井岡山這座紅色資源寶庫的作用,通過打造參與式、立體式思政課堂,將思政課拓展到劇場舞臺,策劃重走紅軍路等方式,使教學體系逐漸從「平面」走向「立體」,構建起了獨具特色的「永遠的井岡山」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學子們在形式多元的「第二課堂」裡深化課程理解、堅定理想信念、體悟使命擔當。
  • 探索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上海虹口培養德育教師
    2019年3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教師陳明青作為僅有的8名代表之一,代表全國高中思政課教師,參加了該座談會。李國慶介紹了虹口正在探索推進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青少年階段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關鍵期。虹口學子們探訪先烈故事,感悟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開展「行走的『虹』課堂」。9月27日,虹口區思政課一體化「弘揚愛國主義硬核力量」探索交流會在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舉行,正式啟動「行走的『虹』課堂」。
  • 如何做一名優秀的思政課教師 湖南大學召開研討會
    新湖南客戶端3月24日訊( 通訊員 李妍蓉 記者 左丹)3月22日,湖南大學召開「認真學習習總書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研討會,來自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數十位教師圍繞如何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如何做一名優秀的思政課教師,展開了熱烈研討。
  • 切實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
    原標題:切實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高校思政課教師培訓研討會綜述   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6月14~16日,高校思政課教師培訓研討會在大理舉行。
  • 40多名教師聽課評課 高校思政課「開放課堂」開講
    40多名教師聽課評課高校思政課「開放課堂」開講華聲在線3月22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左丹 通訊員 喻玲)昨天下午,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論課開放課堂在長沙理工大學開講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符豔紅副教授開啟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一講,來自全省高校的40多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行了聽課和評課。 如何辦好高校思政課?湖南高校自2014年試點2015年全面啟動「思想政治理論課開放課堂」教師培訓模式,即每年選擇3至4所高校,每所高校承擔1門課程,每門課程由6位教師在原生課堂講授6次公開課,面向全省高校思政課教師開放。
  • 大連理工大學深化改革創新讓思政課「活」起來
    大連理工大學深化改革創新讓思政課「活」起來構建育人大格局 拓展育人新陣地記者侯永鋒報導 著力推進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創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情景教室」。作為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通過創新思政課教學,探索融合集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啟發性於一體的教學形式,讓思政課煥發無限活力。
  • 大中小學校思政課怎麼改 雲南出臺系列新舉措
    學校都要配備思政課教師   「用一個幽默的小故事講一個深刻的理論觀點,使理論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再使教學體系轉化為語言體系,這樣一來,理論講得透,學生能參與進來。」在雲南大學,王文兵老師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很受歡迎。
  • 堅持「八個統一」 改革創新思政課
    實踐的社會歷史性告訴我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不可能一勞永逸,要緊跟新時代前進的步伐,堅持和把握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八個相統一」,積極實踐思政課的改革創新。一是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思政課教學要充分講社會主義理論,在增進對社會主義理論的理解力、說服力上下功夫。
  • 平羅縣多維度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
    今年6月,該校組織成立「石雪思政名師工作室」,吸納了思政課優秀教師並通過交流研討共同設計精品課程。今年以來,平羅縣高度重視「關鍵課程」,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配齊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創新,從多個維度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
  • 守正創新 立德樹人 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
    加強理論修養,提升思政課教師水平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辦好思政課,離不開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業化思政課教師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他還給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