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必須認真總結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經驗,積極探索改革創新的規律和方法,站穩、守牢高校思想陣地。
一、重知:強化高校思政課的理論魅力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科學認知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思政課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如何客觀面對高校思政課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如何切實增強辦好思政課的信心以及全面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是開展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研究的關鍵議題。
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這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基本經驗。理論教學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方法,在近年的課程內容建設中卻稍顯遲緩,甚至成為影響教學質量提升的短板。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既是高校思政課改革的方向,也是思政課創新的要求。我們需「重知」,為新時代的思政課程改革擦亮時代進步的思想武器、標記思想認識的高度共識、彰顯思想理論的經久魅力。
二、講情:激發高校思政課的情感共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就必須要為教育教學工作開闢新的著力點,努力探尋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為師之道和育人之法。其中,廣大思政課教師要想達到理論堂堂到位、對話面面相對、理想聲聲入耳、信念句句連心的教學效果,講情懷至關重要。講情懷的前提是要做到「明事」「知時」和「識勢」。「明事」就是要明國家事、社會事,更要明學生事;「知時」就是要知過去時、現在時,更要知將來時;「識勢」就是要識世界大勢、中國大勢,更要識人類大勢。有感於事,才能滋養情愫共鳴;有感於時,才能喚起情感共振;有感於勢,才能創建情懷共生。
在教學改革中,思政課教師講情懷,就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教學內容的安排以及教學環節的設計,直接關係到能否點燃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為此,教學設計既要以教材重點、難點為基礎,也要關照學生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既要關注社會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做到理論聯繫實際,也要切實了解學生的成長問題和思想困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作為青年學生的引路人,這批與青年朝夕相處、並肩成長的教師隊伍,只有「講情」,才能最正面、最直接、最充分地助力一批又一批青年去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三、求意:凝聚高校思政課的信仰力量
讀懂一個時代需要讀懂時代的問題,同樣,要贏得青年,就要把準青年的問題。凝聚高校思政課的信仰力量,要求我們積極打造精準思政課堂,以問題為導向,用科學的思想理論為青年大學生答疑釋惑。教學設計要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學生學會發問,教師勇敢答疑,鼓勵青年探求真相、明辨真理,幫助學生全面認識問題、抓住本質規律,及時準確地將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貫穿工作、融入生活,讓學生在觀點交鋒中體會思想、理論和信仰的力量。
與此同時,每個青年的成長,都開始於一場「模仿秀」,卻上演了形式不同的「真人秀」,起初源於榜樣的作用,後來都化為自我前行的力量。思政課要堅持自我教育與榜樣教育相結合,精準點染、適當留白。在教育教學的改革過程中,既要激發青年自我教育的動機,也要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自我教育是理論教育的延伸,是青年基於自我認知,結合自身的人生經驗和閱歷,磨礪品格、錘鍊修養、完善心智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的「人生思考」適當留白,要給生活中的「先進典型」精準點染,以激發學生的自我認知,並鼓勵大學生釋放青春激情,燃續理想光芒。
四、力行:提升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和大學生思想的發展,思想教育的環境、任務、內容、渠道和對象出現了若干新情況,產生了新變化。基礎課應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全力推動課程教學體系的創新。教學實踐中,我們要積極促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現實轉化,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綜合運用教學方法,拓展高校思政課的踐行空間。
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用原理來解釋現象、用事實來驗證理論的過程。理想的教學設計是講解的原理可以準確解釋現象,所選的事實可以充分驗證理論。但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往往不可規避一個事實,就是教師以為的「準確」和「充分」,學生卻不以為然,出現了教學對話中最大的脫節。思政課教學,沒有「最恰當」或「最有吸引力」的案例,教學中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時間不同、對象不同,案例的課堂效果也就不同。
因此,思政課教師要力行於課外,深入了解青年學生的專業背景、學習任務、就業規劃、業餘生活等相關信息,在授課中有針對、有側重地設計教學內容,進行精準施教;要力行於課內,抓住「正在發生的」、同學們「正在遲疑的」、「對比最鮮明、反差最大」的教學案例,才能提高課堂吸引力,增強理論說服力。新時代廣大思政課教師要身體力行地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不斷走向深入,爭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和思想理論的真戰士!
(作者系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蘭州大學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