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社會科學司
「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黨全社會關心支持下,全國高校思政課戰線以前所未有的奮進姿態,在思路、師資、教材、教法、機制、環境等方面持續創新,高校思政課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不斷增強,大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
一、思政課改革創新發生格局性變化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在中國共產黨近百年歷史上是第一次。這次會議與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一起被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思政課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對思政課教師隊伍的殷切關懷,深刻體現了教育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戰略地位和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的不可替代作用。
這五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調研思政課建設,同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座談交流、回信寄語。2016年,在全面實施「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政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2020年,在「十三五」規劃勝利收官之年,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主要部分,強調「辦好思政課,是我非常關心的一件事」,為進一步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擘畫了宏偉藍圖。
這五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教育部等多部門出臺部門規章和文件,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指導委員會,政策「組合拳」頻頻落地,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四梁八柱」基本定型。2017至2020年,教育部開展了「思政課教學質量年」「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思政課創優行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先行試點」等系列年度專項工作,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件事接著一件事做,久久為功,善作善成。地方黨委主要負責同志、高校黨委書記和校長走入思政課堂聽課、講課成為一種「時尚」,形成了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
二、思政課主題主線更加旗幟鮮明
高校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渠道。五年來,我們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鑄魂育人,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全面貫穿、有機融入各門思政課,指導推動37所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所在高校率先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製作推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配套課件,點擊下載量超過1800萬次。2019年創新設立思政課教師「周末理論大講堂」,邀請權威專家及時導學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和在《求是》發表重要文章50餘篇,累計培訓200多萬人次。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習領航活動,通過大學生講思政課、微電影大賽、夏令營等活動,提升大學生對思政課的參與度和獲得感,2019年有65部「我心中的思政課」微電影優秀作品在「學習強國」上線,一個月瀏覽量達73.7萬次。
2020年6月,一項涵蓋不同辦學層次高校,涉及六大類學科專業5000餘名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學生的第三方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98.3%的學生認為思政課教師能夠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三、思政課教師隊伍規模和能力素質快速提升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截至2020年11月,登記在庫的全國高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總數為106411人,首次突破10萬人大關,比2015年增加44290人。「十三五」時期高校思政課教師年均增長率達14.4%,其中專職教師由2015年的43353人增加到71749人,五年共增長65.5%。
按照思政課教師「六個要」標準,加大培養培訓力度。教育部開通「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臺」,堅持從大平臺裡找突破、從大數據中找規律、從大展示中找質量、從大協作中找力量,對中宣部、教育部舉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輪訓班」相關課程進行封閉式直播,實現了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同步接受國家級示範培訓。
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師後備人才培養工作,構建起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2018年起首次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累計招收本科生800餘人。實施「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後備人才培養專項計劃」,累計增加博碩士招生指標6070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點數量在各學科中名列前茅,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碩博在校生總規模超過62000人,成為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源頭活水。
四、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條件保障更加有力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對高校思政課建設的直接投入達4.7億元。其中,2016至2019年,中宣部、教育部建設37所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支持經費1.1億元;教育部累計向高校思政課建設投入專項經費近1.5億元。國家社科基金思政課研究專項已累計設立302項,支持經費6000餘萬元。
2020年起,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新設立1億元的「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重點開展思政課教學重點難點問題、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等研究和建設,正在組織申報的「手拉手」集體備課中心、虛擬仿真體驗教學中心、教學創新中心等項目,引起廣泛關注,這些項目投入建設後,將對新發展階段高校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
五、大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明顯增強
2017年,教育部組織200餘位專家赴全國2500多所高校聽課調研3000堂思政課,基本覆蓋全國所有普通高校,帶動各省(區、市)組織專家聽課調研思政課10000多堂,完成了新中國思政課建設史上首次「地毯式」大調研,全面掌握了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現狀,凸顯了「大抓課堂」的思政課教學導向。
2019年,組織開展「首屆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活動」, 牢固樹立思政課改革創新「八個統一」的評價導向,評出特、一、二等獎項500個,9萬多名思政課教師在線觀摩。在今年3月初疫情防控最吃勁階段,教育部會同人民網舉辦「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吸引5027.8萬人次進入直播間,總訪問量達到1.25億人次,向全社會展示了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成果。一項涉及200多所高校、近15萬大學生的調查顯示,2020年大學生對思政課的滿意度超過90%,比2015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
總的來看,「十三五」時期,高校思政課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改革創新的政策體系健全完善、教師隊伍規模迅速壯大、教書育人能力素質顯著增強、課程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物質保障條件大幅加強,高校思政課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更好發揮了立德樹人關鍵課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