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山東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水利改革發展成效

2020-11-28 閃電新聞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定於2020年11月25日(星期三)下午3:30舉辦「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邀請省水利廳主要負責同志和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負責同志介紹「十三五」時期水利改革發展成效。

丁紹敏: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

歡迎參加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舉辦「『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邀請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劉中會先生,副廳長王祖利先生,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董金文先生,省財政廳二級巡視員李學春先生介紹「十三五」時期水利改革發展成效,並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請劉中會廳長介紹有關情況。

劉中會:

媒體記者朋友們:

下午好!大家都知道,山東屬於水患多發、治水任務繁重的省份,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並存、嚴重乾旱和嚴重水患並存,水資源已經成為制約我省高質量發展的「命門」。「十三五」時期,省委、省政府將治水興水作為事關山東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來抓,著力破解制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水安全問題,水利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水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水利改革發展進入「快車道」,尤其是水利建設邁上了一個大臺階。據初步統計,「十三五」期間全省預計完成水利投資超過2000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68倍。其中,2020年可完成600億元以上,創歷史新高。

經過五年持續發力,全省工程防洪抗旱減災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明顯提升,河湖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省級骨幹水網體系加快形成。至目前,全省註冊登記各類水庫5893座(大型水庫37座、中型水庫217座,小型水庫5639座),總庫容達到181億立方米;各類水閘5197座(大型水閘139座、中型水閘794座,小型水閘4264座),修建加固各類堤防3萬餘公裡;省級骨幹水網工程達到1459公裡,年調水能力突破20.4億立方米;保障農村供水工程鋪設主管網2萬餘公裡、村級管網11萬餘公裡,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了97%;改造大中型灌區骨幹渠道1977公裡,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1047萬畝,節水灌溉面積達到5200萬畝,為「十三五」時期全省糧食產量連續穩產高產1000億斤以上奠定了堅實基礎。我省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情況是全國僅有的兩個連續6年考核優秀的省份之一,獲得資金獎補1.6億元;2018年、2019年全國水土保持規劃實施情況考核,我省均獲得優秀等次;河長制湖長制、中央水利投資計劃執行多次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獎勵資金累計1億元。

一、治水興水新格局加速形成

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治水重要論述,著眼長遠發展和戰略全局,編制實施《山東省水安全保障總體規劃》,系統謀劃提出以「根治水患、防治乾旱」為目標,以構建水安全保障體系為主線,以實行河長制湖長制為牽引,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區域流域統籌考慮、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綜合施策,積極構建「全省一體、流域統籌、防洪供水生態並重」的治水興水新格局,為破解我省水問題明晰了頂層設計、找準了主攻方向、指明了方法路徑。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多次專題研究水利工作,並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納入省委、省政府對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指標體系。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親自主持召開全省重點水利工作視頻會議、省總河長會議、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現場推進會議等重要會議,向全省發出大興水利動員令。多位省級領導同志多次深入水利工程建設、防汛救災和河湖管護一線實地調研督導,帶動全省各級齊抓共管、合力攻堅,形成了黨委政府主導、部門協作配合的治水新局面,推動了全省水利事業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二、防洪減災工程短板加快補齊

「十三五」期間,基本完成流域面積3000平方公裡以上的小清河、徒駭河、馬頰河等10條河道重點河段防洪治理,完成流域面積200至3000平方公裡的丹河等128條中小河流治理1336公裡,實施了32座大中型水庫、225座大中型水閘、2388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特別是2018年汛後啟動實施災後重點防洪減災工程建設項目12957個,按期實現防洪隱患治理任務;2019年汛後掀起新一輪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熱潮,2020年主汛期前按期完成1643個重點項目的既定建設任務。經過連續實施大規模防洪隱患治理和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全省水庫水閘、河道堤防防洪除澇標準大幅提升,水利工程防災減災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具備了防禦流域性大洪水的能力。有效防禦了「摩羯」「溫比亞」「利奇馬」等颱風,最大限度降低了水旱災害損失。2020年我省平均降雨量比歷年同期偏多近三成,列建國以來同期降雨量第6位,局地降雨突破極值,沂河發生1960年以來最大洪水,沭河發生有水文記錄以來最大洪水。經過科學防禦和有效應對,全省所有大中型水庫、重要湖泊、骨幹河道無一出險,無一人因洪澇災害死亡,因洪澇災害受災人口、倒塌房屋、直接經濟損失,與近10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分別減少77%、89%、62%,水利工程防洪減災效益顯著。

三、供水保障能力實現大幅提升

骨幹水網工程體系日趨完善。依託南水北調、膠東調水等省級骨幹水網工程,延伸、優化供水網絡,相繼建成黃水東調工程、峽山水庫膠東調蓄省級戰略水源地工程、引黃濟青改擴建主體工程等一批重大引調水工程,實現了長江水、黃河水、當地水的優化配置、聯合調度,初步建成集供水、防洪、灌溉、生態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大型調水工程體系。尤其是膠東地區,多線、多點、多水源供水格局正在形成,年新增調水能力4.52億立方米、戰略儲備庫容2億立方米,基本保障了膠東四市平水年份用水需求。水資源豐枯調蓄能力明顯增強。改革開放以來我省興建的第一座大型山丘區水庫莊裡水庫建成蓄水,煙臺老嵐水庫樞紐工程開工建設,官路水庫、雙堠水庫等工程前期工作積極推進;泰安王家院水庫、臨沂河灣水源、濟寧孟憲窪水庫等57處水源工程基本完成。2020年開工建設水庫、河道攔蓄等47項抗旱水源工程,建成後將新增水庫蓄水能力5.85億立方米。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先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和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累計完成投資超200億元,完成1043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飲水提升工程、4652個無集中供水設施村通水工程、1617個飲水型氟超標村水源置換或安裝除氟設施,村級集中供水設施實現全覆蓋,111萬農村群眾飲水氟超標問題得到徹底解決,197.9萬貧困群眾飲水安全得到高質量保障。實施35處大型、71處中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1047萬畝,新增節水能力5.31億立方米,渠系輸水效率提高20%以上。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建設全面啟動,沿黃9市65處引黃灌區72個項目於2020年9月底前全部開工建設。工程建成後,配合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各項配套措施,我省沿黃地區將實現高效配水到田間,基本具備農業用水計量條件。

四、河湖生態環境持續明顯改善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大力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治理,促進人水和諧、綠色發展。河長制湖長制全面建立並見效。我省於2017年底全面實行河長制、2018年9月底全面實行湖長制,分別比國家規定時限提前了6個月和3個月。全省落實河湖長7萬餘人,建立各項制度1.3萬餘項,各級河湖長累計巡河湖529萬人次。省市縣三級聯動開展清河行動、「深化清違整治、構建無違河湖」等專項行動,整治河湖違法問題8.5萬餘處,實現全省河流、湖庫全覆蓋,明顯河湖違法問題基本「清零」。創新開展美麗示範河湖建設,加快推進沂河臨沂段創建國家級示範河湖,2020年全省完成不少於80條省級美麗示範河湖建設任務。18個省級重要河流(段)、12個省級重要湖泊(水庫)「一河(湖)一策」印發實施,14個省級河湖(段)的岸線利用管理規劃編制完成,縣級以上河湖管理範圍劃定工作全面完成。利用南水北調工程先後向南四湖、東平湖及南水北調工程調蓄水庫生態補水3.74億立方米,調引長江水、黃河水累計為小清河和濟南保泉補源3.07億立方米,重點河湖生態狀況持續改善。水土流失防治持續發力。建設全國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15個、生態清潔小流域84條。預計2020年底,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將達到6600平方公裡,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實現雙下降。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持續推進。認真落實《山東省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累計壓採地下水5.46億立方米,封井9478眼,地下水超採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十四五」時期,是我省水利建設新一輪攻堅期、水利發展方式深刻轉型期。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定位,牢牢把握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重大機遇,認真落實新時代治水興水思路和「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編制和實施好《山東省水利發展「十四五」規劃》,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的公共服務需求,為推進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謝謝大家!

丁紹敏:

現在回答記者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名稱。

中新社記者:

「十三五」時期,山東省在抓好水利工程補短板的同時,在加強水資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什麼成效?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王祖利:

眾所周知,我省水資源十分緊缺,人均水資源量佔有量少,多年平均當地水資源總量僅佔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1%,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全國人均佔有量的1/6,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24,屬於聯合國確定的人均佔有量小於500 立方米的嚴重缺水地區。

針對嚴重缺水的基本省情,「十三五」時期,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關於系統治水的重要論述,統籌天上水、地表水、特殊水、外來水、地下水「五水共享」,治汙水、防洪水、抓節水、保供水「四水共治」,著力強化水資源消耗剛性約束,全社會用水效率顯著提升。全省用水總量連續多年穩定在210億立方米左右,2019年全省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較2015年下降22.53%、9.79%,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6434,農業生產連續十六年實現增產增效不增水。今年,我省在國務院組織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工作中再次獲得優秀等次,是全國僅有的兩個連續六年考核優秀的省份之一。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狠抓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落實。強化用水指標剛性約束,每年將用水總量及強度控制指標逐級分解到各市、縣,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汙「三條紅線」,水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剛性約束初步形成。合理分水調水,認真執行重要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及水量調度計劃任務,對跨市主要河流和水庫全部進行水量分配。

二是狠抓節約用水措施落地見效。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全力推進實施節水行動,建立了分管副省長任召集人的省節約用水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快推進節水立法和規劃編制等工作。健全節水標準體系,目前省級共制定涵蓋37個行業類別的462個用水定額,覆蓋全省主要工業產品、高耗水行業和居民生活、農業生產等領域。對212個規劃和建設項目開展節水評價,重點行業和領域節水成效顯著,全省節水灌溉面積達到5200萬畝,畝均灌溉用水量降至166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保持全國領先水平;汙水再生利用率達到35%以上,城鎮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降至7.97%;規模以上高耗水行業水重複利用率達90.3%;全省累計有19個城市獲得國家節水型城市稱號,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縣(市、區)總數達63個,連續12批次1308家單位被評價命名為省級節水型企業(單位)、社區(居住小區)。將非常規水源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2019年全省利用非常規水10.6億立方米,同比增加21.7%。

三是狠抓水資源管理能力的提升。將「萬元GDP用水量下降」「水資源節約集約」等定量指標納入對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倒逼水資源規範化管理。深入實施水價改革和水資源稅改革,全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面積達到1605萬畝,對41處大型和118處重點中型灌區開展農業供水成本核算,加快配備完善灌區計量設施。2019年徵收水資源稅35.1億元,較2015年翻了一番。組織編制《規划水資源論證技術導則》《水資源(水量)監測技術規範》《水資源監測設施運行維護標準》《河湖管理規範》等一系列創新性地方標準,引領和推動水資源管理保護規範化發展。加強取用水計量和監測實施建設,對年取地表水1500萬立方米、地下水500萬立方米以上的非農用水戶全部在線監測,在線監測用水量107億立方米,在線監測許可水量125億立方米,佔全省許可總量的92%,較2015年提高了51個百分點(2015年佔全省許可總量的41%),為實施水資源管理夯實了基礎。

「十四五」時期,我們將繼續深入做好節水用水、水資源配置、水生態保護等工作,不斷提升水資源管理能力水平,為保障山東高質量可持續健康發展,守護好水安全「命門」。

記者:

我們知道,發展改革部門在推進水利重大項目建設中發揮著重要職能作用,請問,「十三五」期間,省發展改革委重點採取了哪些工作措施?

董金文:

省發展改革委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的決策部署,「十三五」以來,根據《山東省水安全保障總體規劃》任務分工,強化擔當,履職盡責,在全省水利重點規劃政策制定、國家投資政策爭取、重大工程協調推進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積極完善全省水利建設規劃政策體系。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2016年,我委會同省水利廳等部門編制了《山東省水資源綜合利用中長期規劃》,由省政府批覆實施。「十三五」期間,我委配合省水利廳等部門編制印發了《山東省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山東省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規劃》《山東省加快災後水利薄弱環節建設實施方案》《山東省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建設方案》等專項規劃方案,對全省水利重點工程建設進行了規劃安排。

協調推進水價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2017年出臺了《山東省城鎮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實施方案》,指導全省各市、縣建立完善了城鎮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形成機制;2017年、2018年先後出臺了《山東省農業供水價格管理實施辦法(試行)》《關於建立完善農業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指導各市、縣逐步建立完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促進了水資源的節約有效利用。

二是全力爭取國家投資和政策支持。經積極爭取,我省莊裡水庫等10項重點工程納入全國172項重大水利工程支持範圍;濟南白雲水庫等9座中型水庫納入全國水利發展「十三五」規劃;35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項目納入國家大中型灌區專項規劃。2019年,利用全國水利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的機遇,將老嵐水庫增補列入國家規劃;今年又爭取將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恩縣窪滯洪區建設等4個項目納入了2020-2022年全國150項重大水利工程範圍,為項目順利實施創造了條件。

我委會同省水利廳及有關市縣紮實做好項目儲備,積極對上匯報銜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專項總投資沒有明顯增加,且重點向中西部地區傾斜的情況下,「十三五」以來累計爭取中央預算內水利專項投資107.8億元,較「十二五」時期增長12%,位居東部省份首位;重點支持了彌河防洪治理、岸堤水庫除險加固等重大水利項目261個,有效促進了全省水利基礎設施條件改善。

同時,搶抓國家啟動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的時機,靠上匯報銜接,累計爭取重點水利項目232個,專項債券需求479億元。截至9月底,已有135個水利項目成功發行專項債券,到位資金304億元,有效緩解了建設資金的壓力。

三是協調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採取下放審批權限、「容缺受理」、綠色通道等措施,全力加快重點水利工程項目審批立項。2018年,聯合省水利廳、省自然資源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水利工程項目前期工作的通知》,提出了重點水利項目優化用地手續、加快前期工作等意見。積極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有關要求,及時幫助解決用地、能耗、資金等各種困難,協調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設。

「十三五」期間,全面完成南水北調東線一期續建配套工程建設,具備了每年調引13.5億立方長江水的能力;黃水東調工程順利建成,每年可向膠東地區調引黃河水3.15億立方;棗莊莊裡水庫建成蓄水,這是我省近30年來規劃建成的唯一一座大型水庫;重點平原窪地南四湖片治理工程基本完工,累計完成投資25.9億元;納入全國150項重大水利工程的恩縣窪滯洪區、老嵐水庫等4項工程正在順利實施。

下一步,省發展改革委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根治水患、防治乾旱」總目標,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繼續做好重大水利工程謀劃、對上銜接和投資爭取、重點項目協調推進等工作,全力保障全省供水安全、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等重大戰略實施作出積極貢獻。

齊魯晚報記者:

我省自2017年起,全面啟動實施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到今年底基本解決60萬灘區群眾的防洪安全和安居問題,請您談一下截止到目前,咱們省灘區遷建工作取得了哪些進展和成效?

董金文:

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交給山東的重大政治任務,也是關係到廣大灘區群眾脫貧攻堅和安居問題的重大民生工程,規劃用3年時間,通過外遷、就地就近築村臺、築堤保護、舊村臺和臨時撤離道路改造提升5種安置方式,基本解決60萬灘區群眾的防洪安全和安居問題。自灘區遷建工作啟動實施以來,省發展改革委作為牽頭部門,積極會同專項小組35個省級成員單位和7市16縣區,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勠力同心、上下同欲,擔當作為、攻堅克難,全省灘區遷建各項工作取得決定性成績,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及時建立規劃政策和工作推進體系。為保障我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順利實施,省裡及時制定印發了規劃重點任務分工、項目資金管理、績效評價、定期調度等4個規範性文件,省級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配套制定了26個專項方案,統籌支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等灘區重點項目建設,構建起「1+4+26」規劃政策體系,確保我省灘區遷建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為抓好工作推進,省級成立了推進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專項小組,省長任組長,35個省級單位部門和7市人民政府為成員單位,並在省發展改革委內設立灘區遷建推進組,從相關部門抽調人員集中辦公。涉遷市縣勇於承擔主體責任,成立專班,並調動各方力量,積極給予資金、政策支持,全力推動灘區遷建各項工作。

二是各類工程建設取得決定性成效。截至11月10日,我省灘區遷建累計完成工程建設投資308億元,佔方案批覆總投資的83.5%。27個外遷社區中已有21個整體搬遷入住,剩餘6個也將陸續搬遷;28個村臺安置社區中有4個實現搬遷入住,8個主體封頂,其餘社區正在加快建設;33.9公裡濟南護城堤工程全面完成築堤土方填築任務,20個重點建築物已完成15個,投資完成率達到91%;99個舊村臺改造提升工程完工79個;473公裡臨時撤離道路完工454公裡。五類工程已解決27.6萬灘區群眾的防洪安全問題。16個涉遷縣區中,已有菏澤市牡丹區、惠民縣、濟南市濟陽區、章丘區、濱州市高新區等5個縣區先後完成工程建設和群眾搬遷任務。11、12兩個月將是灘區群眾集中安置的高峰期。

三是項目建設管理嚴格規範。省市縣各級始終將項目規範化管理作為重中之重,緊抓工程質量安全不放鬆,用規章制度和嚴格監管來堵塞漏洞。省專項小組辦公室在做好日常督導調度、常規檢查和定期通報的基礎上,三年來對7市16個縣區開展績效評估、拉網式檢查、第三方輔助巡查、專項督查、核查評估等重要活動有12次之多,發現問題立即反饋市縣整改落實。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交通運輸廳等部門也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協調做好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市縣認真落實主體責任,持續強化日常監管,進一步提升了項目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水平,全力打造百年工程、放心工程。

四是灘區配套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參照省級專項方案,按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旅則旅」的思路,7市9縣區編制出臺了特色產業發展規劃(方案)。39個產業園區或項目規劃總投資83億元,已完成投資40億元,預計項目全部建成後可吸納1萬多名灘區群眾就業。總體來看,大部分縣區都是依託灘區土地人力等優勢,積極發展現代農業項目,有的市縣也積極引進位鞋、服裝、家居等勞動密集型工業項目,還有的市縣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等,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努力讓群眾實現「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

下步,我們將持續抓好工程建設收尾工作,協調組織好群眾搬遷、舊村復墾、產業發展等後續工作開展,努力全面高質量完成灘區遷建任務,向黨中央、向灘區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山東綜合廣播記者:

我們都知道,水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水利建設投入大、見效慢,我想請問省財政廳,「十三五」期間是如何用好財政資金保障全省水安全的?

李學春:

感謝您的提問。水利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我省經濟發展最大的約束性資源,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為保障水安全,補齊我省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十三五」期間,各級財政全力以赴做好水利發展的資金保障工作。

一是多渠道籌集,解決「錢從哪裡來」的問題。「十三五」期間,全省水利投入規模約2000億元。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向中央財政爭取水利發展資金、水庫移民資金和水利救災資金236億元,安排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35億元,帶動市縣投入746億元。吸引投資保障水利建設,通過指導市縣做好政府專項債券「一案兩書」編制,成功發行水利政府專項債券482億元;通過PPP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145億元用於水利事業,為全省水利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二是集中力量辦大事,解決「錢怎麼用」的問題。「十三五」以來,全省共投入750億元,支持重點河段防洪治理,完成32座大中型水庫、2388座小型水庫、225座大中型水閘除險加固。投入820億元支持實施106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1047萬畝。投入150億元啟動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建設,沿黃9市65處引黃灌區的72個項目全部開工建設。投入92億元支持實施黃水東調、引黃濟青改擴建、峽山水庫戰略水源地、雨洪資源利用工程,加快構建全省骨幹水網體系,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供水保障。投入237億元支持實施災後水利薄弱環節建設、災後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等重點水利工程,以「根治水患、防治乾旱」為目標,從根本上解決我省乾旱水患矛盾,提升水利工程防災減災能力。

三是加強管理,解決「錢怎麼管」的問題。強化全過程監管。嚴格按照預算法律法規的要求,及時分配下達資金,明確撥付時限,並對重點項目實行「周調度、月通報」制度,督促各級加快水利項目實施和資金支付,確保財政資金高效落實落地。實施全覆蓋績效管理。對水利資金使用實行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績效管理,實施預算績效監控,動態監控項目執行和績效完成情況。今年,圍繞省委省政府高度關注的全省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我們實施了全周期跟蹤問效,把績效理念貫穿於水利工程建設全過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嚴格落實預算公開制度,將資金使用置於「陽光」之下,積極藉助紀檢監察、審計、新聞媒體、人民群眾等多方力量,形成監管合力,倒逼各方面加強資金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水利建設既是國計,更是民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下一步,省財政將繼續積極謀劃、主動作為,想方設法做好水利資金保障,支持我省水利事業發展。

大眾日報記者:

剛才提到,我省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能否再詳細介紹一下河長制湖長制實施以來具體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效?

王祖利:

自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以來,我省各級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謀劃,迅速行動,全面落實,於2017年底全面實行河長制,2018年9月底全面實行湖長制,全省迅速建立起省市縣鄉村五級河湖長體系,落實河湖長7.1萬人,建立各項制度1.3萬餘項,各級河湖長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以巡河湖調研為帶動,開展巡河520餘萬人次,全力推動河長制湖長制從全面建立到全面見效轉變,全省河湖面貌煥然一新。2018年,我省河湖長制工作受到水利部嘉獎。今年5月份,我省河湖長制因推進力度大、河湖管護成效明顯,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並獲5000萬獎勵資金。

總的來看,成效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界明。全力推進河湖管理範圍劃定工作,2019年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河流以及設立縣級以上河湖長的1980條(段)河湖劃界工作完成;截至今年10月,7700餘條(段)農村河湖劃界基本完成,測繪岸線5.27萬公裡,埋設界樁22.4萬個。河湖管理範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告,實現管理範圍矢量數據上圖,界樁信息移動端查詢,全省河湖劃界進展在全國領先。通過河湖劃界,權責界限更加清晰,水域岸線更加規範,有效夯實了河湖空間管控基礎,為實現河湖精準化治理、精細化管護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是河暢。2017年以來,先後實施「清河行動」「清河行動回頭看」「深化清違整治、構建無違河湖」等專項行動,聲勢浩大、轟轟烈烈、成效顯著,先後核查整改河湖違法違規問題8.5萬餘處,違法建築、種養殖大棚等一大批河湖頑瘴痼疾和陳年積弊被清除,其中2019年河湖清違清障行動整治河湖問題近1.9萬處,實現9800多條河流、5904個湖庫全覆蓋,明顯河湖違法問題基本清零,為抵禦颱風溫比亞、摩羯和利奇馬,以及應對局地強降雨,確保全省安全度汛奠定了堅實基礎。像今年沂河發生了1960年以來的最大洪水,最大洪峰流量10900立方米每秒,由於洩洪通道暢通,洪峰順利過境,全線無一出險。

三是水清。2019年,全省國控地表水斷面達到或好於Ⅲ類比例、劣Ⅴ類水體比例分別為66.3%和1.2%,優於《山東省水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年度要求8.5和2.4個百分點。今年1-10月,我省83個國控斷面年內均值全部達到或優於水質管控要求,優良水體比例達到72.3%,優於年度考核目標10.8個百分點;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完成年度考核目標;省轄淮河流域「優Ⅲ、劣Ⅴ」兩項關鍵指標均居域內4省(蘇、魯、豫、皖)第一位,也是域內唯一一個所有國控斷面全部實現達標的省份。

四是景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幸福河的重要指示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創新性開展美麗示範河湖建設,作為提升河湖管護水平、建設幸福河湖的關鍵手段和有效載體。2020年,全省完成不少於80條省級美麗示範河湖建設任務,突出把農村河湖作為重點,縣級以下河湖創建省級美麗示範河湖不少於64條,提升沿河湖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臨沂市沂河示範河湖投資4647萬元,美化綠化河湖環境,示範段水質達到Ⅲ類標準,今年11月高分順利通過水利部驗收,在全國17條示範河湖中位居前列。

下一步,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進一步夯實責任主體,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護長效機制,大力推進美麗河湖幸福河湖建設,為實現「秀美河湖、生態山東」提供堅實保障。

聯合日報記者:

剛才介紹,「十三五」期間,我省水安全保障能力上了一個大臺階,那麼「十四五」時期,在進一步提升水安全支撐能力方面都有哪些舉措?

劉中會:

「十四五」時期,是我省實現「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任務、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突破的關鍵期,也是水利建設新一輪攻堅期、水利發展方式深刻轉型期,全省水利改革發展任務依然艱巨而繁重。同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明確提出擴大有效投資,重點支持包括水利在內的「兩新一重」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機遇不可錯失。全省水利工作將以「根治水患、防治乾旱」為目標,繼續以構建完善山東特色水安全保障體系為主線,堅持目標引領、問題導向,在深入調研、系統評估基礎上,紮實做好《山東省水利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和實施工作,一張藍圖繪到底,固根基、挖潛力,補短板、強監管,激活力、提質量,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持續補短板,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禦能力。以重大引調水工程、重點水源工程為骨幹,以各類中小型供水工程和非常規水源為補充,進一步打通水系,優化水網,加快完善「四方連通、全省一體,多源調劑、統籌兼顧」的全省水資源調配格局。著眼消除防洪隱患,開展水利工程病險隱患排查和安全鑑定,實施防洪水利提升工程,加快構建以河道、水庫、堤防和蓄滯洪區為架構的水旱災害防禦工程體系。繼續實施一批中小河流治理,統籌推進小型涉水工程綜合治理,提升超標準洪水應對能力和洪澇災害防禦能力。

二是深入抓節水,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以落實國家節水行動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抓手,細化實化「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舉措,減少水資源的粗放使用和無效供給,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強化水資源統一調度,優化供水結構,合理有序使用地表水、控制使用地下水、積極利用非常規水、退減被擠佔的生態用水,逐步降低過度開發河流和地區的開發利用強度。圍繞農業、工業、城鎮等重點領域和取、供、輸、用、排水各環節,強化農業節水增效,推進工業循環利用,加強城鎮節水降耗,深入挖掘各行業各領域節水潛力。加快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建設,實施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開展中型灌區骨幹灌排設施提檔升級,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基礎支撐和有力保障。

三是大力保生態,構建人水和諧綠色發展格局。把加強治水管水能力建設放在優先位置,推動水利發展由過度消耗資源生態、滿足「量」的需求為主,向注重發揮綜合效益、滿足「質」的需求和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轉變。主動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統籌做好水土保持、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與修復、河湖生態流量監管與生態調度等工作,實施流域區域水資源承載力綜合評估,建立水資源承載力分類分區管控體系。持續推動河長制湖長制「有名」「有實」「有能」,深化部門、流域和區域聯防聯控,推動河湖管理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不斷改善河湖健康狀況。

四是積極促改革,破除制約水利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積極推進水價、水權、投融資、水利工程產權和行政監管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建立節水激勵機制,健全水旱災害預警調度機制,強化監測預報預警、水工程調度和防汛搶險技術支撐機制,探索建立流域水工程聯合調度機制,切實發揮水工程攔洪削峰作用。加快數字水利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洪水、乾旱、水資源等監測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數字水利支撐能力。

丁紹敏:

記者提問就到這裡。大家如有其他需要採訪的內容,請聯繫省水利廳辦公室王偉,電話:66572175。

本次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_

_

相關焦點

  • 山東舉行「十三五」時期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11月30日山東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  11月30日,山東舉行「十三五」時期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請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高立平、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郭鵬出席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八大關鍵詞帶你讀懂《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
    新華網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姚潤萍)「十三五」時期水利改革發展將圍繞一條主線、四大領域和八項重點任務展開。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對日前三部門聯合印發的《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進行解讀。記者梳理出八大關鍵詞,帶你看看這張指導今後五年我國水利改革發展的藍圖。
  • 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
    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科技創新情況。(劉樂 攝)教育部新聞發言人 續梅: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又和各位見面了,我們今天要召開的是教育2020「收官」系列的第二場新聞發布會,要向各位介紹「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思政工作、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等工作的有關進展情況。很高興今天我們請來了五位司局長為大家重磅發布。
  • 貴州舉行「十三五」交通建設邁上新臺階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1月5日貴州舉行跨越大發展 譜寫新篇章 —「十三五」貴州交通建設邁上新臺階新聞發布會  1月5日,貴州舉行跨越大發展 譜寫新篇章——「十三五」貴州交通建設邁上新臺階新聞發布會,請省交通運輸廳黨委書記、廳長邵勳,省交通運輸廳總規劃師董亮,省公路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阮有力,省交通運輸廳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董翔出席發布會
  • 每周改革快訊 (12月7日至12月13日)
    每周改革快訊 (12月7日至12月13日) 2020-12-15 1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月12日廣東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水上交通安全情況和2021...
    新1月12日上午,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廣東海事局負責同志介紹「十三五」期間廣東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和2021年廣東水路春運準備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本次發布會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王麗華同志主持。
  • 水文奠定水利基礎,煙臺目前水文測站總數是十三五初期的4倍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菁 4日,煙臺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十三五」時期煙臺水利工程建設情況做了詳細匯報。其中,水文工作是水利事業的基礎,對於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起著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針對這一方面的成果取得,煙臺市水文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蘭紹斌做了詳細的解答,並介紹了「十四五」的發展目標。十三五期間,煙臺水文在支撐煙臺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分兩個方面:一是水文監測站網體系和監測能力的大發展,二是水文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
  • 2020年11月26日時事新聞摘抄:近期時政熱點新聞匯總、時事新聞
    在此,山東社區公益崗考試網給大家整理了2020年11月26日時事新聞摘抄:近期時政熱點新聞匯總、時事新聞,希望大家認真備考。省內新聞1、26日,山東濰坊至萊西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山東省面積最大的縣級市青島平度市首通高鐵,膠東半島煙臺、威海地區至內地的旅行時間大幅縮短。2、山東「十三五」水利改革發展成績單:連續六年考核優秀,獲獎補1.6億。
  • 2020年11月25日央視新聞聯播精選內容一覽
    中商情報網訊:11月25日《新聞聯播》的主要內容有:1、習近平在中央軍委軍事訓練會議上強調 全面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 全面提高訓練水平和打贏能力。2、李克強同主要國際經濟機構負責人舉行第五次「1+6」圓桌對話會。3、韓正與俄羅斯副總理共同主持中俄能源合作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4、今年摘帽貧困縣抽查開始啟動。
  • 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生態環境部今日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出席發布會,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 商河縣食品流通環節監督抽查考試首日開考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瑋 通訊員 張萍 濟南報導  11月25日,商河縣食品流通環節監督抽查考試首日開考,12個監管所考試同步進行。月25日上午,「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系列發布會在龍奧大廈召開。
  • 深化改革舉措紮實 立德樹人成效明顯——「十三五」時期高校思政課...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黨全社會關心支持下,全國高校思政課戰線以前所未有的奮進姿態,在思路、師資、教材、教法、機制、環境等方面持續創新,高校思政課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不斷增強,大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
  • 教育部介紹「十三五」期間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育...
    (中國教育報記者 單藝偉/攝)教育部新聞發言人 續梅:各位記者朋友,各位早上好!歡迎各位出席教育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今天是12月1日,再有一個月,我們即將告別非常特殊也非常關鍵的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新年賀詞當中強調,2020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
  • 【輝煌「十三五」新聞發布】山東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前列
    【輝煌「十三五」新聞發布】山東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前列 2020-12-01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航局10月新聞發布會:「十三五」基本實現航空運輸大國向航空運輸強國跨越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趙丹 報導:10月15日,民航局召開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以來民航整體安全、運輸和通用航空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情況,以及9月民航安全生產運行情況。「十三五」以來,民航在安全、規模、效率和服務方面取得突出成績,行業戰略作用持續增強,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效,基本實現從航空運輸大國向航空運輸強國的跨越。40餘家主流媒體在線上參加發布會。「十三五」期間,中國民航堅持「控總量、調結構」的戰略定力,行業發展穩中有進。
  • 時政熱點:2020年11月26日時事政治、熱點新聞簡短匯總
    山東中公教育小編會每日給大家搜集整理國際國內時政新聞熱點和山東省內時政新聞以及歷史上的今天,供大家閱讀整理。下面我們看下11月26日時政熱點: 11月26日,星期四,農曆十月十二國內新聞1、中央軍委軍事訓練會議25日在京召開。
  • 揚州市水利「十三五」發展規劃
    「十三五」時期是揚州建城 2500周年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揚州」取得重大進展的關鍵時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和積極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徵程的重要階段,是農業現代化與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的戰略機遇期。水利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推進「五大發展」的重要內容,必須為揚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總目標的實現,提供防洪與供水安全保障,促進水生態環境改善。
  • 國臺辦2020年11月25日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
    (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中國臺灣網11月25日北京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25日)上午10時在國臺辦新聞發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本次新聞發布會由國臺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朱鳳蓮主持。以下為發布會全文實錄:  朱鳳蓮: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發布會。下面開始提問。
  • 高質量發展厚積成勢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成效明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濰坊12月3日訊 (記者 郭文培)「經過三年來的艱苦努力,我省新舊動能轉換成效明顯,高質量發展厚積成勢,山東經濟從質量結構到體制機制、到發展環境,開始實現脫胎換骨的系統重塑。」12月3日,「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峰論壇在山東省濰坊市舉行,山東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周連華介紹山東省高質量發展新成果。山東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周連華介紹山東省高質量發展新成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郭文培/攝201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
  • 中共天津市委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 市委研究室主任介紹《建議》起草...
    2020-12-02 11:32 津雲12月2日,中共天津市委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主題為「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徵程」。會上市委改革辦常務副主任、市委研究室主任、市委新聞發言人許成庚介紹了《中共天津市委關於制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起草情況、主要思路和基本框架。許成庚說,《建議》的起草主要基於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規劃《建議》是在市委常委會領導下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