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舉行「十三五」時期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

2020-12-0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原標題:11月30日山東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

  11月30日,山東舉行「十三五」時期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請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高立平、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郭鵬出席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聞發布會現場

  主持人丁紹敏: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

  歡迎參加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舉辦「『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邀請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先生,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高立平先生,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郭鵬先生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並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請張建東局長介紹有關情況。

  山東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

尊敬的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下午好!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海洋強國建設,對山東海洋事業發展寄予厚望。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指出,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要求山東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落實總書記指示要求,大力發展海洋產業,加快發展海洋經濟,是山東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政治任務,也是推進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的必由之路。

  「十三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山東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陸海統籌,科學推進海洋資源開發,加快構建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海洋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到2019年底,山東省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海洋鹽業、海洋電力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5個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位。

  一、全省上下齊抓海洋強省建設,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國的比重達到16.3%。近五年來,省委、省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進海洋強省建設。2018年5月,召開了山東海洋強省建設工作會議,深入實施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加快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五年來,山東省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繼續穩居全國前列。2019年,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46萬億元,繼續居全國第二位,同比增長9%,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19.7%提高到2019年的20.5%,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6.3%。2015-2017年,山東省海洋經濟年均增速為6.88%;我們知道,2018年,國家開展了第四次經濟普查,省政府對地區生產總值進行數據修訂,海洋經濟數據也相應調整,前後數據不具可比性,但海洋經濟的增速均跑贏同期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海洋三次產業持續優化,比重由2015年的6.8:44.5:48.7優化調整為2019年的4.2:38.7:57.1,第三產業比重進一步提升。

  二、更深、更遠、更綠色,海洋牧場建設全國領跑。山東省水產品產量、產值等主要統計指標連續20餘年位居全國首位。「十三五」期間,掀起海洋牧場建設的熱潮。海洋牧場,即在一定海域內,基於生態學原理營造多營養層級的海洋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自然生產力,開展生物資源養護和海水增養殖生產的漁場。是將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構建起的科學、生態、高效的漁業發展新模式。山東省是國家唯一的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省份,目前,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項目)達到105處,其中,國家級44處,佔到全國的40%,穩居全國首位。海洋牧場的建設,將山東省以往在沿海-5米以下範圍的傳統養殖,推到-15米以下範圍的近遠海區域,日照市在黃海冷水團海域養殖三文魚,將山東省的海洋生態牧場拓展至離岸130海裡。海洋牧場利用海洋的自然營養進行生產,是綠色生態的;同時,海洋牧場也是海洋漁業發展新六產的綜合載體,比如今年7月份煙臺投入運營的「耕海1號」,為全國首制智能化大型生態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採用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運營思路,可以實現漁業養殖、智慧漁業、休閒漁業、科技研發、科普教育等功能,年可接待遊客5萬人次以上,綜合效益可觀。在遠洋漁業方面,截止2019年底,山東省擁有農業部遠洋漁業資格企業達到42家,投入作業的專業遠洋漁船487艘,漁船總功率66萬千瓦,實現產量41.4萬噸,產值50億元。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

  三、握指成拳更通達,港口吞吐量全國第二。海洋交通運輸業是山東省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柱產業,產值規模超過1200億元。為打造世界一流港口,省委、省政府強化陸海統籌,整合沿海港口資源,於2019年8月成立了山東省港口集團,原有青島、煙臺、日照、渤海灣四個港口成為省港口集團全資子公司,推動沿海港口一體化發展。五年來,山東省沿海港口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形成了以青島、煙臺、日照三大港為主要港口,威海、濰坊、東營、濱州等地區性重要港口為補充的沿海港口群發展格局,與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個港口實現通航,綜合實力居沿海省份前列。2019年全省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實現16.1億噸、貨櫃吞吐量3100萬標箱,吞吐量總量居全國沿海省份第二位。青島港全球領先的全自動化碼頭一期工程、二期工程相繼建成投入運營,獲得國家「綠色港口」和「2019亞太綠色港口」榮譽稱號。

  四、造好「大國重器」,助力海洋開發邁向深遠海。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是山東省海洋產業體系的新興戰略產業,產業規模走向1000億元層級。海洋工程裝備主要指海洋資源(特別是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採、加工、儲運、管理、後勤服務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裝備和輔助裝備,處於海洋產業價值鏈的核心環節。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是先進位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的綜合體,代表著高端裝備製造業的重要方向。「十三五」期間,山東省加快發展高端海工裝備製造業,初步建成船舶修造、海洋重工、海洋石油裝備製造等三大海洋製造業基地。著力突破關鍵技術,主攻海洋核心裝備國產化,支持「夢想號」大洋鑽探船等大國重器建設。在深海技術裝備領域,蛟龍號、向陽紅01、科學號以及海龍、潛龍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深遠海裝備投入使用,有效拓展了海洋開發的廣度和深度。實施第七代超深水鑽井平臺等關鍵裝備製造工程,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建造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藍鯨1號」、「藍鯨2號」,成功承擔了我國南海可燃冰試採任務,將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能力帶入世界先進行列。武船集團順利交付世界首座全自動深海半潛式智能漁場,成功交付的我國首座「深海漁場」-「深藍1號」,推動海上養殖從近海向深海加速轉變。煙臺船舶及海工裝備基地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全國五大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基地之一,國內交付的半潛式鑽井平臺80%在煙臺製造。

  五、建設「藍色藥庫」,海藻酸鹽產能全球第一。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是我國最具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其複合增速是海洋生產總值增速的2倍。山東省是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大省,產值超過200億元,約佔全國的比重的一半。「十三五」期間,山東省加大海洋創新藥物研發攻關力度,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中國藍色藥庫開發基金」,創建山東省海洋藥物製造業創新中心。「藍色藥庫」建成現代海洋藥物、現代海洋中藥等6個產品研發平臺。管華詩院士團隊自主研發的國產治療阿爾茨海默症新藥GV971獲批上市,成為全球第14個(中國第2個)海洋藥物;「藍色藥庫」重點新藥項目抗腫瘤藥物BG136即將進行臨床申報。青島市打造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藻生物製品產業基地,海藻酸鹽產能全球第一;正大海爾製藥是國內唯一的國家級海洋藥物中試基地;煙臺東誠藥業成為全球最大的硫酸軟骨素原料生產企業,國內唯一的注射劑硫酸軟骨素供應商。

  總的來看,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海洋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高質量優先,促進海洋傳統產業「老樹」開「新花」,海洋新興產業「新芽」長「大樹」,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海洋經濟的動力活力持續激發。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繼續匯聚海洋強省建設的磅礴力量,劈波斬浪,向海圖強,奮力開創海洋強省建設新局面,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

  我就先把情況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

  丁紹敏:

  現在回答記者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名稱。

  農村大眾報記者:

  山東省港口眾多,超過4億噸的大港就有三個,發展海洋交通運輸產業的條件優越。請問,「十三五」期間,山東省沿海港口發展主要取得哪些成就?

  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高立平:

  港口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戰略資源。近年來,全省交通運輸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重要指示,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建設海洋強省等部署要求,山東沿海港口發展建設持續向好,為山東省產業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港口基礎設施供給能力持續提升。「十三五」期間,全省沿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相繼建成40萬噸礦石、30萬噸級原油等一批專業化泊位。至2019年底,全省沿海港口生產性泊位達到596個,其中深水泊位326個,設計年通過能力達到9.1億噸(不包括滾裝碼頭)。其中20萬噸級及以上大型泊位22個,規模位居全國沿海首位。預計到「十三五」末,港口通過能力將超過9.5億噸,較「十二五」末增長41.7%,

  二是港口運輸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山東沿海港口已形成貨櫃、油品、礦石、煤炭、糧食、商品汽車、郵輪、滾裝等多個客貨運輸體系,公路、鐵路、管道、水水中轉等多方式、立體化的集疏運系統逐步完善,全省港口運輸服務的綜合性、網絡化格局已經成型。「十三五」期間,貨物吞吐量、貨櫃吞吐量年均增速分別為7%和5.8%,比同期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平均水平高2.5和0.6個百分點。其中,礦石、原油、木材等貨種吞吐量位居全國沿海省份第一位,外貿吞吐量位居全國沿海省份第一位,貨櫃吞吐量位居全國沿海省份第四位。

  三是陸海雙向開放不斷擴展。陸向建陸港、開班列,累計布局中西部地區內陸港18個,開通海鐵聯運班列線路69條,基本形成國際多式聯運物流大通道。2020年1-10月份,完成海鐵聯運箱量175萬標箱,同比增長19%,位居全國沿海港口首位。海向開航線、設港點,廣結友好港口。已開通貨櫃航線300餘條,其中外貿航線超過200條,航線數量和密度均穩居我國北方港口第一位。山東港口國際友好港達到34個,連續成功舉辦「一帶一路」陸海聯動高峰論壇,成立陸海聯動發展聯盟。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投資巴基斯坦煤碼頭、緬甸30萬噸級原油碼頭、義大利貨櫃碼頭等多個海外項目。

  四是智慧綠色港口建設成效顯著。青島港貨櫃全自動化碼頭一期工程、二期工程相繼建成運營,碼頭設施智能化水平全球領先。青島港「雲港通」電商平臺建成運行,成功入選「全國智慧港口示範工程」。山東港口獲批全國首個交通強國「智慧港口建設試點單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青島港貨櫃自動化碼頭首創「氫動力+5G技術」等6項科技成果,在全國同行業率先應用氫能源集卡車,自主研發全球首創氫動力自動化軌道吊,實現完全零排放。日照港獲得國家首批「四星級綠色港口」稱號,貨櫃場橋設備全部實現電力驅動。

  五是一體化改革成效初步顯現。「十三五」期間,山東省沿海港口一體化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組建了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基本實現了山東港口規劃「一盤棋」、管理服務「一張網」、資源開發「一張圖」,開啟了山東港口一體化發展的新時代,產生了融合發展的豐厚紅利和強勁動能。今年1-10月份,依託一體化改革優勢,省港口集團克服疫情衝擊影響,在全國港口行業中異軍突起、逆勢上揚,完成貨物吞吐量11.9億噸,同比增長7.7%,其中外貿吞吐量7.4億噸,貨櫃吞吐量2577萬標箱,吞吐量增速比全國沿海港口平均增速高4.8個百分點。

  以上內容,希望能解答您的問題。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

  剛才談到了海洋牧場的綠色發展,「十三五」期間,農業農村部等10部委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請介紹一下,山東省在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取得了哪些成效?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郭鵬:

  好的。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對於推進海洋漁業的高質量、高效益、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規劃發展五個綠色發展帶。山東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按照生態優先、海陸統籌、持續利用的原則,將全省漁業從遠洋到內陸劃分為五個綠色發展帶,即:以利用國際資源為特色的遠洋漁業發展帶,以深遠海自然生長為特色的離岸自然發展帶,以休閒海釣為特色的近岸融合發展帶,以「循環水、自淨化」為特色的岸基綜合發展帶,以「上糧下漁、稻漁綜合種養」等為特色的內陸生態漁業發展帶,科學引領全省養殖水域灘涂利用總體布局。

  二是示範推廣五大生態養殖模式。在建設五個綠色發展帶的具體推進中,堅持以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為抓手,示範推廣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水產種業質量提升、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用藥減量行動等五大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在全省探索創立、複製推廣了海上養殖「生態方」澤潭模式、陸海接力明波模式、精準生態育苗海益模式、海灣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長青模式等多種生態漁業模式。構建了全省最大規模16萬畝集中連片的「貝、藻、參」立體生態循環養殖區,「一畝海變成了三畝海」,實現了海域利用的淨化高效、節能減排。東營、濱州等地現代漁業園區實行灌排分設,「漁鹽一體化」實現了海水的循環利用和零汙染、零排放。

  三是打造「海工+」聯動發展新模式。山東省海工裝備製造的快速發展,為傳統漁業升級注入強勁動力,全省湧現出了「海工+」聯動發展模式。目前全省已建成海上增養殖多功能管護平臺48座,為發展深遠海漁業提供了「海上空間站」。長島弘祥海珍品有限公司深水智能「長鯨1號」網箱僅需4個工作人員就能養殖1000噸成品魚,長島佳益海珍品發展有限公司「佳益178」、山東海洋現代漁業有限公司「耕海1號」、萊州明波「藍鑽1號」生態圍網等智能大網箱、網圍相繼投產運行,自動投餌、水下檢測、成魚回收、雲數據處理等多項智能化應用,養殖效率成倍提升,人工成本大幅下降。近日,全國第一個坐底式海珍品養殖網箱「國鮑1號」交付使用,網箱採用貨櫃提升式立體養殖,含有36988個小型箱籠,能夠集約化養殖海珍品,預計產量達70-120噸;網箱搭載全新5G信號站,配備水質、氣象、水溫、雷達等監測裝置,可實現實時監控監測。「國鮑1號」的下水,將突破在外海、深海人工養殖鮑魚、海膽對養殖水深的限制,利用外海水深流大的優勢,真正實現深遠海智能裝備化「類野生」養殖。

  我的解答,希望能滿足您的問題需要。

  中新社記者:

  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是山東省海洋新興產業的一個「新芽」,如何長成「大樹」,做成大產業,請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張建東:

  好的。大家知道,海洋蘊含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基因資源等,孕育了結構多樣、生物活性多樣且成藥性強的海洋化合物,具有抗惡性腫瘤、抗新冠病毒、抗心腦血管病等生物活性,是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堪稱巨大的「藍色藥庫」。目前,全球發現海洋天然產物超過3.5萬個,上市海洋創新藥物16個,僅頭孢菌素及其衍生物,全球銷售額大約600億美元,成為對抗感染性疾病的主力藥物;2019年由中國海洋大學與上海藥物所、上海綠谷藥業共同研發的海洋新藥甘露特納膠囊(GV-971)上市,填補了全球在阿爾茨海默病治療領域17年來無新藥上市的空白。

  山東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約佔全國半壁江山。山東聚集了全國80%以上的海洋藥物研究資源和力量,形成了一批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創新平臺和人才團隊,構建了全球首個海洋糖庫,榮獲我國海洋領域唯一的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儲備了一批有廣闊藥用前景的海洋天然產物和海洋生物基因資源,一批海洋候選藥物處於系統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階段。目前,山東省生產海洋藥物或使用海洋中藥材的藥品涉及31個品種(包括11中化藥製劑、16種中成藥及4種藥用輔料),優勢品種有藻酸雙酯鈉片、多烯酸乙酯軟膠囊、魚肝油、硫酸軟骨素、海藻酸、海龍蛤蚧口服液、快胃片、深海龍嬌娘、珍牡腎骨膠囊等。海洋生物多糖1類新藥新型抗骨關節病藥物正在進行臨床研究,3類新藥鹽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軟骨素片已完成臨床研究。

  今年,我們制定了《山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三年推進計劃》即將印發,在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方面,打算重點實施五項計劃:

  一是提質增效計劃,主要是充分利用山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方面的優勢資源,儘快開產出一批具有重大臨床價值的創新成果,提高海洋藥物及高端生物功能製品比。二是培優扶強計劃,重點支持一批技術領先、產業規模大、綜合實力強的龍頭骨幹企業,實施「一企一策」,大力培育「專精特新」「瞪羚」「獨角獸」等高成長性企業。三是研產融合計劃,提高海洋藥物研究成果轉化質量與效率,培育海洋生物醫藥創新創業共同體。四是強基固本計劃,突破一批前瞻性基礎研究、關鍵核心共性技術、引領性原創成果;引進建設國家級科研平臺、院士工作站和研究中心,打造高水平科研創新基地、產業技術孵化基地。五是人才興業計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導推動海洋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

  通過這些措施,全面提高海洋生物資源開發水平,培育壯大山東省海洋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

  山東綜合廣播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曾作出山東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重要指示,「十四五」時期,我們怎樣建設好我們的港口?

  高立平:

  「十四五」乃至未來較長一段時期,仍是山東省海洋交通運輸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目前,我廳正在制定《山東省沿海港口中長期發展規劃》《關於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意見》,為今後一個時期港口發展提供規劃引領和政策支持。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優化港口功能,提升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加快實施老港區功能調整和老碼頭升級改造,提升存量碼頭通過能力和技術水平。有序推進自動化貨櫃碼頭、大型原油碼頭和LNG碼頭等專業化碼頭建設。不斷健全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疏港鐵路建設,擴大長輸管道輻射範圍。

  二是強化智慧綠色平安港口建設,提升港口發展品質。重點推進交通強國-智慧港口建設試點工作,推動港口生產智能化和港口物流智慧化發展;構建港口清潔低碳用能體系,強化港口生產汙染防治,加強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創新安全管理手段,強化本質安全,提高安全保障與應急救援能力。

  三是升級港口價值鏈,推進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延伸港口物流產業鏈,積極發展信息、商貿、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提升現代航運服務能力。加快建設青島郵輪母港,打造國際領先的郵輪文旅港,積極拓展郵輪產業鏈。發揮港區後方產業園區、保稅區等功能區優勢,引導臨港園區布局建設,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

  四是加強合作開放,構築陸海聯動開放新格局。依託「一帶一路」十字交匯點的雙重優勢,深度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堅持陸海統籌、雙向聯動,加密海向航線網絡,加快內陸港建設,加快發展多式聯聯運,提升港口開放服務能力,搭建國際合作平臺,在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促進黃河流域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發揮應有作用,為暢通大循環、聯通雙循環提供支撐保障。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港口行業治理能力。建立健全法規政策標準,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簡港口經營許可事項。建立健全市場監管體系,加強「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推進跨部門聯合監管和「網際網路+監管」。優化營商環境,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我們希望通過以上措施,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為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中國網記者: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請介紹一下,「十三五」期間山東省的增殖放流工作情況,以及普通漁民得到哪些實惠?

  郭鵬:

  好的。這位記者問得很好,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我們多年來一直堅持開展增殖放流,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是養護水生生物資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生態環保行動公益事業。目前,山東省增殖放流規模、增殖技術、管理水平和增殖效益等均處於全國領先水平,是全國增殖放流工作的領頭羊和排頭兵,增殖站定點供苗制度、標準化增殖放流等成功經驗已在全國複製推廣。

  一是增殖放流規模居全國首位。「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公益增殖放流中國對蝦、三疣梭子蟹等海水物種,鰱、鱅、草魚等淡水物種以及多鱗白甲魚、松江鱸等瀕危物種共28個,水產苗種共計312億單位,年度增殖放流規模約佔全國的20%以上,居全國首位。在公益型增殖放流的輻射帶動下,群眾型底播增殖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省沿海群眾型底播增殖面積達10萬公頃,每年底播增殖貝類、海珍品等水產苗種約1500億粒(頭)。目前,山東省初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為主,生態補償、公益訴訟、社會捐助、愛心認購等其他資金為重要補充的增殖放流多元化資金投入長效機制。

  二是增殖放流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十三五」期間,山東省增殖放流苗種供應體系不斷優化,全省現有省級漁業增殖站268處、示範站18處。增殖放流項目監管不斷強化,構建了行業監督與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督制約機制,提升了項目實施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殖放流標準化體系不斷完善,目前全省已制定增殖放流地方標準19項,形成行業標準7項,是全國制定增殖放流標準最早、最多、最富成效的省份,為全國標準化增殖放流工作做出了山東貢獻。先後成立了煙臺、威海等六個市縣級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協會,社會放流放生得到初步規範和引導。

  三是增殖放流宣傳工作亮點紛呈。「十三五」期間,全省增殖放流宣傳工作力度大、創新多,互動好、影響廣。按照「政府主導、部門支持、媒體運作、全民參與」的工作思路,堅持線上線下融合互動和內涵外延豐富拓展,全省累計舉辦各類增殖放流宣傳活動百餘次,參加人數達百萬人以上,社會力量已成為山東省增殖放流事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大背景下,2020年6月6日農業農村部「全國放魚日」主會場活動在煙臺成功舉辦,引起社會良好反響;為方便群眾放魚,創新啟動了「碧水責任」全民公益大行動,創新開展了「雲放魚」活動,在線參與網友數量達40萬人次,共認購養護包近萬個,愛心認購金約20萬元,「雲放魚」成為社會新風尚;製作播放增殖放流公益廣告2部,全民參與的「大放流」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四是增殖放流綜合效果日益凸顯。據科研部門評價,當年增殖放流中國對蝦、三疣梭子蟹分別約佔全省近海中國對蝦、三疣梭子蟹總資源量的94.56%和38.65%,2020年增殖放流海蜇約佔全省近海海蜇總資源量的91.18%;2016-2019年全省增殖放流對蝦、三疣梭子蟹、海蜇淨移除碳、氮、磷達6970噸以上,秋汛累計回捕中國對蝦等捕撈漁民增收型增殖資源12萬噸,實現產值36億元,直接投入與產出比達1:10以上,回捕這些增殖資源已成為全省中小馬力漁船約60萬漁民秋汛的主要生產門路之一。內陸增殖放流(「放魚養水」)成效顯著,試驗表明每放養10萬尾濾食性魚苗,形成的生物碳匯相當於植樹造林1公頃;據測算2016-2019年全省增殖放流濾食性魚類所形成的生物碳匯相當於植樹造林4100餘公頃。群眾型底播增殖年產量45萬噸,年產值約210億元。在各級政府的積極引導下,社會各界的水域生態文明理念普遍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增殖放流事業中來,增殖放流正在成為全省社會公眾踐行「兩山」理念的戰略新高地。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科學高效、養護生態、富裕漁民」為目標,大膽創新、擔當作為,不斷把增殖放流工作做細、做實,做大、做強,為持續修復山東省近海漁業資源、建設水域「綠水青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做出積極貢獻。

  齊魯晚報記者:

  沿海七市是山東省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的主戰場,七市海洋產業既有同質化問題,也有各自特色,怎樣解決產業同質化問題,實現差異化發展?請介紹一下。

  張建東:

  這位記者的問題切中了海洋產業發展的要害,非常好。海洋產業的同質化問題是、山東省海洋經濟發展的一個短板,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部分海洋產業的發展質量不高,粗放式發展,主要靠資源的高投入、能源高消耗來拉動;二是科技創新的貢獻不足,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有效的科技成果供給不足,產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我想,關於七市海洋產業發展的同質化和差異化問題,一是怎麼看?二是怎麼辦?

  一是怎麼看?主導海洋產業包括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旅遊業,海洋船舶製造業等。這些主導產業七市或者多數沿海市都具有,我們沿海七市都有港口,沿海水產養殖、近海捕撈還是漁民的主要生產方式。青島、煙臺、威海船舶製造的比重也較大。這也是相同的地方。應該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即在看到產業同質化的同時,也要看到「相同」中的「不同」,比如,海洋漁業,沿黃海區域沿海市養殖多為海參、鮑魚、海帶,沿渤海區域沿海市多為貝類、對蝦,這樣的養殖方式即符合地方自然條件要求,也滿足人民群眾對水產品種類的豐富需要。青島、威海的遠洋漁業發展比較好,其他市多為近海捕撈,這也形成了生產互補。比如海洋旅遊業,這也是山東省海洋產業的一大支柱產業,2019年全省海洋旅遊業增加值超過2300億元,沿海七市旅遊資源稟賦各有特色,比如青島嶗山、煙臺蓬萊的仙境海岸旅遊,日照的海洋體育休閒旅遊,威海是海島休閒遊,東營溼地旅遊等,形成了山東省海洋旅遊資源的富集地帶,為滿足不同需求的旅遊群體提供了豐富產品。

  二是怎麼辦?可以分三個層面來幹:

  第一,省級層面上,應當加強頂層設計。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在區域和產業整合方面做出了重要部署,比如,在港口整合方面,成立了山東省港口集團,實現全省港口規劃「一盤棋」、管理服務「一張網」、資源開發「一張圖」。在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面,出臺了《關於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構建合作機制完善、要素流動高效、發展活力強勁、輻射作用顯著的區域發展共同體。這些措施將有力推進山東省海洋產業資源共享、互補發展。

  第二,在市級層面上,應突出項目帶動,鏈條發展。比如,青島市海洋產業完備,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和海水淡化產業全國領先;煙臺市、威海市海工裝備製造業、濱海旅遊業比較知名;東營、濰坊、濱州的海洋化工產業很有特色,日照市海洋漁業、交通運輸業有自己的優勢,各市應做強做優這些產業,延長補齊產業鏈條,提升價值鏈條,實現產業體制增效。

  第三,在企業層面上,應突出特色,做大拳頭產品。我們有不少企業都做出了特色,擁有自己的核心產品,比如,青島的明月海藻和聚大洋藻業主導產品市場佔有率位居全球前兩位,英豪集團主導產品蝦青素全球市場佔有率達57%;東營華泰化工集團一次原鹽離子膜燒鹼加工能力全國排名第五;煙臺市中集來福士、傑瑞集團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形成規模;日照美佳集團水產品出口規模連續四年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濱州市無棣海忠軟管制造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家、世界第八家海洋軟管制造商。因此,沿海海洋企業要以此為標杆,發揮自身優勢,做大做強,昂起引領產業發展的「龍頭」。

  下一步,山東省將繼續完善發展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突出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智慧化,進一步優化海洋產業結構,提高海洋經濟增長質量,努力使海洋產業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為海洋強省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丁紹敏:

  記者提問就到這裡。大家如有其他需要採訪的內容,請聯繫省海洋局辦公室李振青,聯繫電話:86946134。

  本次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輝煌「十三五」新聞發布】山東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前列
    【輝煌「十三五」新聞發布】山東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前列 2020-12-01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加快發展海洋經濟 海洋漁業等五大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立紅 濟南報導  11月30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第五場「『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
  • 山東建設海洋強省,5類海洋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
    「全省上下齊抓海洋強省建設,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國的比重達到16.3%。截至2019年底,山東省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海洋鹽業、海洋電力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5個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位。」在11月30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上,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表示。五年來,山東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繼續穩居全國前列。
  • 山東十強產業巡禮·現代海洋篇|山東海洋產業加速崛起:佔全國海洋...
    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醫養健康等五個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綠色化工、現代高效工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等五個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三年轉換圖破壁,新動能開闢新局面,山東經濟從質量結構,到體制機制,到發展環境,正在發生脫胎換骨的系統重塑。
  • 「十三五」期間山東海洋牧場建設全國領跑
    人民網濟南12月1日電 11月30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十三五」期間海洋經濟(海洋產業)主要成就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山東省海洋牧場建設全國領跑。發布會現場(攝影:許瑾)山東省水產品產量、產值等主要統計指標連續20餘年位居全國首位。「十三五」期間,掀起海洋牧場建設的熱潮。海洋牧場,即在一定海域內,基於生態學原理營造多營養層級的海洋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自然生產力,開展生物資源養護和海水增養殖生產的漁場。
  • 11月25日山東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水利改革發展成效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定於2020年11月25日(星期三)下午3:30舉辦「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邀請省水利廳主要負責同志和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負責同志介紹「十三五」時期水利改革發展成效。歡迎參加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舉辦「『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邀請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劉中會先生,副廳長王祖利先生,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董金文先生,省財政廳二級巡視員李學春先生介紹「十三五」時期水利改革發展成效,並回答記者提問。
  • 雪人股份入選福州「十三五」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項目
    中國證券網訊 雪人股份18日早間公告,近日,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發布了「關於『十三五』福州市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擬立項項目名單(第一批)公示」,公司所承擔的「智能化天然工質壓縮機和網際網路+ 在海洋水產品加工設備中的應用與產業化」項目被列入福州市「十三五」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項目庫。
  • 山東舉行解讀《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發布會
    原標題:8月17日山東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  8月17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請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副局長王仁堂、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處處長段建文解讀《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並回答記者提問。
  • 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 助推海洋強國建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煙臺11月30日訊(記者 佟明彪)「建設智慧海洋」「加強關鍵技術裝備支撐」「加快動能轉換」「推進灣區協調發展」「積極推進陸海統籌」「發展『海洋+』新業態」……11月29日,由經濟日報社主辦,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經濟日報社新聞發展中心、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承辦的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煙臺舉行
  • 山東乘風破浪建設海洋強省 5個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
    「全省上下齊抓海洋強省建設,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國的比重達到16.3%。截至2019年底,山東省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海洋鹽業、海洋電力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5個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位。」在11月30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上,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表示。   五年來,山東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繼續穩居全國前列。
  • 煙臺萊山壯大海洋經濟新動能 加快發展四大海洋產業
    當前,全市正以海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為主線,科學構建具有煙臺特色的海洋產業體系,加速推動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強市轉變。在這一進程中,萊山大有可為。目前,煙臺萊山區正緊緊圍繞全區中心工作,發展四大海洋產業,形成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海洋經濟產業體系,為煙臺海洋強市建設貢獻力量。    建設海洋強市,離不開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 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揭牌 打造海洋經濟發展「智庫」
    會議現場  膠東在線6月8日訊(記者 孫宗順)8日下午,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暨海洋牧場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揭牌授牌儀式舉行。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個核心區之一,煙臺正強力推進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在原煙臺市水產研究所的基礎上應運而生,標誌著煙臺在海洋經濟科技發展研究上開啟了新的歷史篇章。
  • 《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出臺—新聞—科學網
    《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出臺藍色海水裡捧出綠色能源   提到可再生能源,多數人首先想到風能、太陽能,其實,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 走進深藍|山東海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9日訊2020年9月19日,由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東省海洋發展研究會、山東水產學會海水養殖分會聯合主辦的「山東海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論壇」在青島舉行。論壇以「共商海洋漁業科技新動能,謀劃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主題,聚焦山東海洋漁業,定位綠色高質量發展,以期為山東海洋漁業的發展尋求更多科學技術解決方案,為山東海洋強省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 廣東舉行2016年海洋環境及海洋災害《公報》發布會
    原標題: 《2016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6年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正式發布  6月8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發布《2016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6年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相關情況。
  • 「十三五」積極發展海水淡化等新興產業 藍色經濟有了航行圖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聯合印發《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確定了我國「十三五」時期海洋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規劃》有哪些新亮點?未來將如何落實?記者採訪了國家海洋局副局長房建孟。
  • ...發布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食品博覽會和第二屆黃河三角洲高效...
    [introduction]2011年7月29日上午10時舉行山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發布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食品博覽會和第二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經貿洽談會的有關情況。齊魯網進行全程視頻、圖文直播,敬請關注!
  • 山東加快發展高端海工裝備製造業 助力...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30日訊 今天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並回答記者提問。「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是山東省海洋產業體系的新興戰略產業,產業規模走向1000億元層級。」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介紹,海洋工程裝備主要指海洋資源(特別是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採、加工、儲運、管理、後勤服務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裝備和輔助裝備,處於海洋產業價值鏈的核心環節。
  • 煙臺牟平發揮資源優勢、調整區域布局、發展海洋經濟 傳統海洋產業...
    近年來,牟平區著力推動海洋漁業經濟向規模化、生態化、現代化發展,充分發揮區位、資源、產業優勢,推進漁業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調整,向「海洋漁業﹢」轉型,使得傳統海洋產業鏈走上了升級之路。  海洋牧場開啟牟平「海上糧倉」  向海而生的牟平,因漁而興。
  •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趨勢及產業規劃思路
    從產出規模來開,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區為主力的海洋經濟產出規模呈現逐年增加趨勢;從產業結構來看,目前海洋三次產業結構初步實現三二一的格局,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前景不斷向好;從產業空間布局看,三大經濟區產業發展參差不齊,但海洋經濟發展單一、粗放的模式等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成為各地區所共同面臨的問題;從國際空間格局看,沿海地區海洋經濟政策力度大、速度加快,我國海洋經濟和國際涉海企業競爭力都相對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