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建設海洋強省,5類海洋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

2020-12-03 中華網山..

海洋強省建設,山東乘風破浪

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國16.3%,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等5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

●在深海技術裝備領域,蛟龍號、向陽紅01、科學號以及海龍、潛龍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深遠海裝備投入使用,有效拓展了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的廣度和深度。

●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建造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藍鯨1號」「藍鯨2號」,成功承擔了我國南海可燃冰試採任務,將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能力帶入世界先進行列。

「全省上下齊抓海洋強省建設,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國的比重達到16.3%。截至2019年底,山東省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海洋鹽業、海洋電力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5個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位。」在11月30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上,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表示。

五年來,山東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繼續穩居全國前列。2019年,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46萬億元,繼續居全國第二位,同比增長9%,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19.7%提高到2019年的20.5%,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6.3%。海洋經濟增速均跑贏同期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海洋三次產業持續優化,比重由2015年的6.8:44.5:48.7優化調整為2019年的4.2:38.7:57.1,第三產業比重顯著提升。

漁業養殖更深更遠更綠色

「海洋牧場的建設,將山東省以往在沿海-5米以下範圍的傳統養殖,推到-15米以下範圍的近遠海區域;日照市在黃海冷水團海域養殖三文魚,將山東省的海洋生態牧場拓展至離岸130海裡,更深、更遠、更綠色!」張建東說,作為國家唯一的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省份,目前山東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項目)105處,其中國家級44處,佔到全國的40%,穩居全國首位。

同時,海洋牧場正在成為海洋漁業發展新六產的綜合載體。「今年7月煙臺投入運營的『耕海1號』,是全國首制智能化大型生態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採用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運營思路,可以實現漁業養殖、智慧漁業、休閒漁業、科技研發、科普教育等功能,年可接待遊客5萬人次以上,綜合效益很可觀。」張建東說。

「長島弘祥海珍品有限公司深水智能『長鯨1號』網箱僅需4個工作人員就能養殖1000噸成品魚,全省湧現出的『海工+』聯動發展模式,為傳統漁業升級注入強勁動力。」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郭鵬表示。據悉,目前全省已建成海上增養殖多功能管護平臺48座。

港口一體化改革產生強勁動能

「今年1-10月份,依託一體化改革優勢,省港口集團克服疫情衝擊影響,在全國港口行業中異軍突起、逆勢上揚,完成貨物吞吐量11.9億噸,同比增長7.7%,其中外貿吞吐量7.4億噸,貨櫃吞吐量2577萬標箱,吞吐量增速比全國沿海港口平均增速高4.8個百分點。」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高立平表示。

山東港口發展邁進全新階段,全省港口吞吐量居全國第二,海洋交通運輸業產值規模超過1200億元。「十三五」期間,山東省沿海港口一體化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組建了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產生了融合發展的豐厚紅利和強勁動能。「『十三五』期間,全省貨物吞吐量、貨櫃吞吐量年均增速比同期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平均水平分別高2.5和0.6個百分點。其中,礦石、原油、木材等貨種吞吐量位居全國沿海省份第一位,外貿吞吐量位居全國沿海省份第一位,貨櫃吞吐量位居全國沿海省份第四位。」高立平說。

山東陸海雙向開放格局不斷拓展。累計布局中西部地區內陸港18個,開通海鐵聯運班列線路69條,基本形成國際多式聯運物流大通道,今年前10個月,完成海鐵聯運箱量175萬標箱,同比增長19%,位居全國沿海港口首位。山東港口國際友好港達到34個,已開通貨櫃航線300餘條,其中外貿航線超過200條,航線數量和密度均穩居我國北方港口第一位。

海工裝備製造業邁向千億層級

「夢想號」大洋鑽探船、蛟龍號和後來的「三龍探海」「藍鯨1號」「藍鯨2號」「深藍1號」……一連串山東造「大國重器」,正在成為山東海洋強省建設的閃亮名片。「作為山東省海洋產業體系的新興戰略產業,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產業規模正在走向1000億元層級。」張建東表示。

「十三五」期間,山東加快發展高端海工裝備製造業,助力海洋開發邁向深遠海,已初步建成船舶修造、海洋重工、海洋石油裝備製造等三大海洋製造業基地。

在深海技術裝備領域,蛟龍號、向陽紅01、科學號以及海龍、潛龍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深遠海裝備投入使用,有效拓展了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的廣度和深度。實施第七代超深水鑽井平臺等關鍵裝備製造工程,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建造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藍鯨1號」「藍鯨2號」,成功承擔了我國南海可燃冰試採任務,將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能力帶入世界先進行列。煙臺船舶及海工裝備基地已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全國五大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基地之一,國內交付的半潛式鑽井平臺80%在煙臺製造。

「藍色藥庫」蓄勢待發

「管華詩院士團隊自主研發的國產治療阿爾茨海默症新藥GV971獲批上市,成為全球第14個(中國第2個)海洋藥物;『藍色藥庫』重點新藥項目抗腫瘤藥物BG136即將進行臨床申報;一批海洋候選藥物處於系統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階段。」張建東說。

海洋蘊含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基因資源等,山東是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大省,產值超過200億元,約佔全國半壁江山。「十三五」期間,山東加大海洋創新藥物研發攻關力度,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中國藍色藥庫開發基金」,創建山東省海洋藥物製造業創新中心。青島市打造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藻生物製品產業基地,海藻酸鹽產能全球第一;正大海爾製藥是國內唯一的國家級海洋藥物中試基地;煙臺東誠藥業成為全球最大的硫酸軟骨素原料生產企業,同時也是國內唯一的注射劑硫酸軟骨素供應商。(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王亞楠報導)

「十三五」期間山東增殖放流規模居全國首位

在11月30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上,記者獲悉,「十三五」期間,山東增殖放流規模居全國首位,增殖放流綜合效果日益凸顯,回捕這些增殖資源,已成為全省中小馬力漁船約60萬漁民秋汛的主要生產門路之一。

據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郭鵬介紹,「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公益增殖放流中國對蝦、三疣梭子蟹等海水物種,鰱、鱅、草魚等淡水物種以及多鱗白甲魚、松江鱸等瀕危物種共28個,水產苗種共計312億單位,年度增殖放流規模約佔全國的20%以上。同時,在公益型增殖放流的輻射帶動下,群眾型底播增殖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省沿海群眾型底播增殖面積達10萬公頃,每年底播增殖貝類、海珍品等水產苗種約1500億粒(頭)。目前全省已制定增殖放流地方標準19項,形成行業標準7項,是全國制定增殖放流標準最早、最多、最富成效的省份,為全國標準化增殖放流工作作出了貢獻。

  責任編輯:林立剛

點擊查看全文(剩餘0%)

相關焦點

  • 山東乘風破浪建設海洋強省 5個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
    海洋強省建設,山東乘風破浪   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國16.3%,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等5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   ●在深海技術裝備領域,蛟龍號、向陽紅01、科學號以及海龍、潛龍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深遠海裝備投入使用,
  • 山東加快發展海洋經濟 海洋漁業等五大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立紅 濟南報導  11月30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第五場「『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
  • 山東紮實推進海洋強省建設,海洋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山東海域面積廣闊,海洋資源富集,海洋科技、海洋人才和海洋產業基礎好、潛力大。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要求山東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建設海洋強國作出山東貢獻。
  • 山東十強產業巡禮·現代海洋篇|山東海洋產業加速崛起:佔全國海洋...
    近年來,山東省實施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海洋經濟成為現代化強省建設的重要力量,取得了矚目的成績。青島海港 資料圖海洋新興產業加速崛起 佔全國海洋總產值近20%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抓住海洋就抓住了未來。山東是海洋大省,海岸線佔全國的1/6,毗鄰海域面積與陸域面積相當,有589個海島、200餘個海灣,海洋生物、能源、礦產資源豐富。
  • 山東舉行「十三五」時期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
    落實總書記指示要求,大力發展海洋產業,加快發展海洋經濟,是山東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政治任務,也是推進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的必由之路。  「十三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山東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陸海統籌,科學推進海洋資源開發,加快構建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海洋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 【輝煌「十三五」新聞發布】山東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前列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11月30日舉行「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海洋強省建設發展成就。
  • 《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印發,主要內容有這些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了《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 海報時評丨智慧先行,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跑出「加速度」
    □海報評論員 朱延魯海洋強省,智慧先行。在剛剛舉辦的第十二屆濟南國際信息技術博覽會暨2019中國(濟南)數字經濟高端峰會上,山東省海洋局精心打造的「智慧海洋」展區,展出了一系列海洋高科技成果,智慧化、 智能化的海洋高科技讓人震撼。
  • 「十三五」期間山東海洋牧場建設全國領跑
    人民網濟南12月1日電 11月30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十三五」期間海洋經濟(海洋產業)主要成就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山東省海洋牧場建設全國領跑。發布會現場(攝影:許瑾)山東省水產品產量、產值等主要統計指標連續20餘年位居全國首位。「十三五」期間,掀起海洋牧場建設的熱潮。海洋牧場,即在一定海域內,基於生態學原理營造多營養層級的海洋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自然生產力,開展生物資源養護和海水增養殖生產的漁場。
  • 山東發布《海岸線調查技術規範》標準 為建設海洋強省提供支撐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6月26日訊(記者 劉自銳)記者從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中了解到,《海岸線調查技術規範》山東省地方標準已於2019年5月29日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發布。去年以來,山東省以獲批建設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省為契機,全面啟動實施海洋強省標準創新工程,推動建立覆蓋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生態保護、海洋綜合管理的標準體系,著力培育一批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為積聚培育海洋新動能,建設海洋強省提供標準支撐。海岸線具有獨特的地理、形態和動態特徵,是描述海陸分界的最重要的地理要素。
  • 山東「海洋強省」重點提案落實如何?一瓶海水淡化飲用水回答了
    原來,今年以來,山東省海洋局參與承辦了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關於加快海洋強省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的重點提案。提案落實情況怎麼樣?省海洋局局長宋繼寶說,這瓶飲用水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比如,民盟山東省委提出的「加快建成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的建議,省海洋局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關於聚焦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著力突破「四個一批」的實施意見》,省委海洋辦8月17日印發實施,聚焦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發展短板和優化營商環境,提出了23項具體政策措施,其中包括2019年篩選60個新項目納入海洋強省建設項目庫,評審認定10個左右省級海洋特色產業園區等。
  • 溴系列阻燃劑產銷量居全國首位
    □記 者 宋昊陽    通訊員 徐 強 報導   本報濰坊訊 日前,記者從濱海區獲悉,該區依託強大的海洋化工生產和研發優勢,開發系列下遊高端產品,提升資源附加值,其中溴系阻燃劑系列產品產銷兩旺,產銷量居全國首位。
  • 推動海上風電產業發展!關於加快福建省海洋強省的對策建議已出
    原文如下:推動海上風電產業發展!關於加快福建省海洋強省的對策建議已出吳崇伯委員:《關於加快福建省海洋強省的對策建議》(20201026號)收悉。感謝您對福建省海洋產業發展的關心和支持。現結合我廳職能,將有關辦理意見答覆如下:一、加快海洋強省的有關工作情況近年來,我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海洋經濟強省和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的部署要求,積極採取措施,著力培育發展臨海產業,在海工裝備、海洋生物、海產品加工、冷鏈物流和港口物流等領域,加大招商引資和技術改造力度,形成產業集聚、技術先進、布局合理、競爭力強的現代藍色產業體系
  • 大眾日報重磅述評|經略海洋,向海圖強風帆勁——山東深入貫徹落實...
    3000多公裡綿長海岸線,16萬平方公裡蔚藍色國土,蘊藏著山東向海圖強的夢想!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 新時代山東港口的前進方向——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3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講話,為山東海洋強省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成為住魯代表熱議的話題。
  •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海洋事業的34個全國之「最」
    先後共召開七次全省海洋工作會議並以省委省政府的名義相繼出臺《關於加快發展海洋漁業的決定》《關於推進海洋綜合開發的意見》《關於加快發展海洋經濟的決定》《關於促進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的決定》《關於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努力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決定》,對海洋開發作出部署,為廣東海洋事業快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 助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和海洋強省建設 中科院籌建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王凡今天透露,通過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建設,將整合凝聚中科院海洋領域相關優勢研究力量,組織開展綜合交叉前沿研究,深入促進科教融合,建設海洋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高地和面向國內外的系統創新基地,助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和海洋強省建設,為我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和提升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揮科技支撐作用。
  • 煙臺初步形成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海洋經濟增長10.7%
    正在舉行的山東「兩會」上,來自煙臺市的省人大代表、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重點實驗室主任秦松表示,2019年,煙臺市初步形成了支撐力強、特色鮮明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預計2019年全市海洋經濟增長率10.7%。1月19日上午,在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煙臺代表團團組會議接受集中採訪。
  • 山東舉行解讀《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發布會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海洋蘊藏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山東有條件把海洋開發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希望山東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
  • 新動能·新山東|煙臺:在海洋經濟戰略中崛起的藍色之都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煙臺踏在了山東推動海洋大省向海洋強省戰略性轉變的關鍵節點上,正在悄然崛起。因勢而動,順勢而為,煙臺卯足幹勁,立誓要打造成為海洋牧場示範之城、海工裝備製造之城、海洋旅遊品牌之城、海洋環境優美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