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2016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6年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正式發布
6月8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發布《2016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6年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相關情況。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文斌,副廳長何少青,廣東省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研究員陸超華,廣東省海洋發展規劃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副主任趙明輝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聞發布會現場(念青 攝)
主持人王永清: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廣東省海洋漁業廳會同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在深圳共同舉辦2017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廣東主會場活動。根據有關規定,廣東省編制了《2016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6年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為了及時向社會通報有關情況,今天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在這裡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文斌、副廳長何少青為大家介紹有關情況。出席今天發布會並在發布臺就坐的領導還有:廣東省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研究員陸超華,廣東省海洋發展規劃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副主任趙明輝,他們將共同回答記者的提問。今天發布會的時間大約40分鐘。
首先請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何少青同志介紹有關情況。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何少青: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大家早上好!
歡迎大家的到來,藉此機會,我謹代表省海洋與漁業廳對新聞界各位朋友長期以來重視、關注和支持海洋環境保護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根據《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辦法》、《海洋觀測預報管理條例》和省政府賦予的職能,我廳組織開展了2016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監測監視和海洋災害調查統計工作,根據監測監視結果和相關信息,編制了《2016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6年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今天予以發布。今天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天發布這兩個公報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以此讓廣大公眾關注海洋、熱愛海洋、支持海洋事業。下面,我簡要介紹兩個公報有關情況。
一、2016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
(一)工作開展情況
去一年,省海洋與漁業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海洋漁業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切實履行海洋環境監督管理職責,大力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提高海洋環境監測監視水平,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積極推動美麗海灣建設。2016年,在汕頭青澳灣、惠州考洲洋、茂名水東灣三個地方開展美麗海灣建設試點的基礎上,我廳組織編制廣東省美麗海灣建設總體規劃,力爭到2018年在每個沿海市建設1-2個生態優美、宜居宜遊的美麗海灣。
二是開展海洋生態環境整治修復。2016年,省政府印發了加強海岸帶保護利用工作方案。汕尾市龜齡島生態修復、珠海市三角島開發建設進展順利。東莞、汕尾、揭陽市分別完成品清湖、威遠島、綠洲灣等海岸景觀綜合整治,潮州市全面實施柘林灣生態修復。省財政安排1.5億元在珠海萬山等海域開展海洋牧場及大型人工魚礁示範項目建設。在粵東、珠江口、粵西和北部灣四個海區60多個增殖放流點開展海洋經濟物種增殖放流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是全力開展海洋生態紅線的劃定工作。我們根本國家海洋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力組織好海洋生態紅線的劃定工作,目前已經做好了各項劃定的基礎工作,也多次徵求了省直有關部門的意見,已經完成了生態紅線各項劃定的基礎工作,待省政府批准以後就可以正式實施。 四是加強海上執法,強化海漂垃圾監管工作。2016年,在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下,我們按照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從維護全省生態環境大局和維護海洋環境安全出發,加強與省環保廳、公安廳住建廳等單位密切配合,加強海上執法,採取岸上堵,海上查的工作措施,我們廳主要是落實好海上查的措施,岸上查主要是住建廳等部門牽頭,我們加強了嚴格監測、嚴厲打擊、嚴格監管三管齊下的措施,加大對違法處理垃圾的打擊力度,共同推動海漂垃圾防治各項工作。去年全省組織了海洋環境執法檢查7000多次,查處海洋環境違法案件120多宗,同時實行了兩法銜接,依法打擊海漂垃圾的違法行為,應該說通過去年的嚴打、嚴管、嚴處,海漂垃圾得到有效遏制,目前海洋環境整體穩定,沒有出現反彈的情況。
五是積極開展重點海域入海汙染物總量控制試點。2016年,我廳開展了大亞灣惠州海域容量和現狀排汙量核算,下一步,將按工作方案確定排汙總量控制計劃,制定具體實施方案,並會同省環保廳研究後報省政府批准執行。
六是海洋生態保護力度加大。組織汕尾紅海灣遮浪半島、陽西月亮灣申報國家級海洋公園。截至2016年,全省已建海洋與漁業自然保護區88個,國家級海洋公園6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17個,總數達111個,總面積50多萬公頃,形成了類型比較齊全、布局基本合理、功能相對完善的保護區網絡。
七是海洋環境監管能力持續增強。嚴格把好涉海工程項目海洋環境影響評價關,嚴格控制生態脆弱區、敏感區等重要生態區域項目準入。省、市、縣三級海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初具規模,入海汙染物監督監測、海洋功能區專項監測和漁業資源跟蹤監測逐步深化。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水平不斷提升,2016年成功應對珠海、深圳、湛江、汕尾和惠州等地發生的13起赤潮(包括綠潮)事件,未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八是推動保護區的聯合執法。去年我們在湛江的徐聞雷州保護區,探索開展聯合執法試點,建立了聯合執法機制,在保護區開展了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和專項清理行動,建立了執勤點加強的日常執法,形成了保護區執法、地方大隊保障的新的執法模式,探索了廣東省海洋漁業保護區聯合執法的新的實踐。
(二)全省海洋生態環境總體情況。
第一,全省海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2016年,全省近岸海水水質狀況總體良好,全省近岸海域海水符合第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面積比例年平均值達到85.2%。水質劣於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比例年平均值為6.3%,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海域,汙染要素主要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
第二,入海排汙壓力依然很大。2016年,實施監測的74個各類代表性入海排汙口中,有27個入海排汙口超標排放,超標率(超標排放的入海排汙口數量佔實施監測的入海排汙口數量的比例)約36.5%,較2015年減少1.34%。超標排放的主要是市政汙水入海排放口和入海排汙河,主要超標因子為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總磷。珠江、榕江、練江、深圳河、黃岡河等主要入海河流年入海汙染物總量226.23萬噸,其中化學需氧量173.73萬噸,約佔總量的76.79%。
第三,海洋功能區環境質量滿足功能要求。2016年,海水增養殖區監測結果表明,總體水質狀況和沉積物質量能夠滿足海水增養殖區功能的要求。重點監測的6個海水浴場年度健康指數均達到「優良」水平。其中有1個重點濱海旅遊度假區環境狀況指數達到優良水平。
(三)海洋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
經過多年的監測結果表明,廣東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態環境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主要河口和部分城市近岸海域生態環境問題依然突出,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二是海洋經濟發展對海洋資源、環境和空間的需求越來越大,海洋開發利用與海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保護的責任更加重要。三是赤潮等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時有發生,海洋環境風險不容樂觀。
(四)下一步海洋保護的工作重點
我們將按照中央關於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海洋生態環境建設的一些要求,認真抓好一個計劃、三項制度和五大工程。「一個計劃」就是要組織實施《廣東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行動計劃》。「三項制度」就是嚴格落實海洋生態紅線制度、重點海域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海洋環境監管三項重要制度。「五大工程」就是實施美麗海灣、生態文明示範區、濱海溼地生態修復、人工魚礁和海洋牧場五大重點工程。
今年,我們主要是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進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將繼續推進「美麗海灣」示範工程建設,努力將生態工程項目建設成為生態環境保護示範點,成為旅遊觀光的目的地,成為海洋科普知識宣傳的教育基地。
二是嚴格落實全省海洋生態紅線制度。今年要嚴格實施全省海洋生態紅線制度,落實生態紅線管控措施,確保海洋生態紅線劃得清,管得嚴,守得住。
三是實施汙染物排海總量控制試點,爭取今年年底能夠出成果。
四是推進海洋環境監測能力升級。按照「系統化」、「科學化」和「信息化」的目標要求,重點推進全省海洋環境監測能力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加快推動珠江口及粵東粵西入海汙染物在線監測系統建設。
五是加強海洋與漁業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繼續完善保護區的管理體系,推動國家級海洋公園的劃界,強化海洋保護區的執法,建立聯合執法的機制,同時加強科研建設和資源優化,來提升資源保護區的整體管控水平。
二、2016年廣東省海洋災害情況
2016年,我廳在國家海洋局的指導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切實履行好海洋防災減災職責,並取得顯著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履職盡職,積極做好應對海洋災害的工作
2016年是廣東省應對海洋災害不平凡的一年。據統計,國家統計的9種海洋災害中,只有海嘯、海冰未曾在廣東省發生;「妮妲」等4個颱風風暴潮相繼影響廣東省,海平面又重新抬頭上升;我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圍繞「服務於沿海經濟社會安全穩定」的目標,認真履行海洋災害的減災,做到早發現、早預報、早部署、早評估,積極有效地做好應對海洋災害的工作,並取得顯著成效。據統計,去年廣東省海洋災害總體災情與往年損失平均值相比,略為偏輕,直接經濟損失實現連續3年下降。
2、夯實基礎,加強海洋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去年,在國家海洋局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視下,廣東省的海洋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取得長遠發展。一是實施省級海洋預警報能力升級改造項目,為廣東省今後獨立開展海洋災害預警報工作打下堅強的伏筆。二是完成大亞灣海洋減災綜合示範區建設項目的驗收,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海洋減災建設做好示範。三是連續7年開展海平面變化影響調查與評估工作,打好了海洋防災減災的基礎數據,排查影響海洋防災減災的危險點。四是組織編制完成廣東省首個《廣東省海洋觀測網建設規劃(2016-2020年)》,目前正報省政府批准。五是完成新一輪的沿海警戒潮位核定工作。
3、提高意識,全面開展海洋防災減災科普宣教工作
我們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普宣傳工作,使海洋防災減災工作知識深入社會、深入公眾、深入民心,推動海洋防災減災知識進社區、進景區、進課堂、進漁村。
(二)2016全省海洋災害總體情況
2016年,廣東省海洋災害總體災情較往年偏輕,但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仍居全國第二位。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災害為主,赤潮、海岸侵蝕、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鹹潮入侵等災害也均有不同程度發生。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9.63億元,死亡(含失蹤)人數4人。
各類海洋災害中,風暴潮災害是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嚴重的海洋災害,佔海洋災害總直接經濟損失的96.2%;海浪災害是造成人員死亡的主要原因,佔海洋災害總死亡人數的100%;赤潮發生13次,較2015年赤潮發生次數增加6次;沿海海平面較2015年上升65毫米,比常年(1993-2011年的平均海平面)高92毫米。
在各地的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情況中,損失最嚴重的是粵東地區,所佔全省海洋災害總直接經濟損失比例超過2/3;汕尾、揭陽、汕頭位居全省海洋災害總直接經濟損失的前三位。
(三)2017年海洋防災減災工作重點
主要圍繞兩個方面來開展:一是以完成國家海洋局安排給廣東省的海平面變化影響調查與評估、海洋災害承災體調查等工作任務為契機,進一步做好海洋防災減災基礎數據收集、危險點的查缺補漏工作。三是建立和優化廣東省海洋觀測網,重點補充完善岸基氣象潮位站、海上觀測平臺、水文氣象浮標、地波雷達、X波雷達等設施。四是組織做好《廣東省海洋觀測網規劃(2014-2020年)》、新核定警戒潮位值的頒布實施工作,豐富和完善預警報產品,新增開展中心漁港、城市海洋環境、海濱浴場等方面的專題預報業務化工作。五是做好科普宣教工作,重點編制和公布《2017年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開展好「5.12」防災減災日等為主題的海洋減災宣傳活動。
各位新聞界朋友們,做好「十三五」時期的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防災減災責任重大,省海洋與漁業廳將按照國家有關加強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部署,認真落實好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關於建設海洋經濟強省、打造沿海經濟帶、拓展藍色經濟空間、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強化自然岸線保護修復工作、構建美麗海灣和富有魅力的藍色海洋景觀帶等要求和部署,我們將依法履行職責,不斷提高廣東省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防災減災工作水平,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更好的工作作風和更加優異的成績,為建設海洋強省、海洋環境保護作出我們新的貢獻。 我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謝謝各位!
王永清:
謝謝何少青副廳長的情況通報。下面是記者提問的環節。按照慣例,請各位記者圍繞這次新聞發布會的主題提問,並在提問之前先請自報所在機構的名稱。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我看到公報裡廣東省近岸水質超標是因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還有入海排汙口超標因子的總氮、總磷,這是否代表著汙染物是來自城市的生活汙水?謝謝。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研究員陸超華:
根據多年的監測結果,實際上廣東近海海域的汙染主要是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海域、汕頭港、湛江灣地區,這些地區主要是經濟體量比較大,人口密度也比較高。根據我們對這些入海排汙口的監測結果,去年總的超標率是36.5%,主要超標因子是總磷和氨氮,特別是市政排汙口38個當中有21個排汙口的汙水是超標排放的,超標率是55.3%,主要的超標因子也是總磷和總氮。生活汙水是主要的氮磷源,農業使用的化學和大規模的畜牧養殖的廢水也是很主要的氮和磷的來源,根據廣東省環境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全省氨氮排放總量是19.97萬噸,其中生活氨氮排放量是13.64萬噸,佔全省氨氮總排放量的68.3%,農業氨氮排放量是4.83萬噸,佔全省氨氮排放量的24.2%。工業氨氮排放量是1.37萬噸,佔全省氨氮排放總量的6.9%。從上面的數據可見,說氨氮主要來源於生活汙水是對的。大量的氨氮、氮磷通過江河流入海洋以後,會使河海區無機氮和無機磷的含量達到或者超過四類水質標準,所以這些海域,在珠江口、汕頭跟湛江這些地方就出現四類或者劣四類的水質,主要超標因子就是氮和磷。謝謝。09:35
廣東廣播電視臺記者:
我的問題是,廣東是海洋經濟的大省,但是也是受到海洋災害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省的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建設海洋經濟強省,作為廣東省的海洋減災部門,會如何為沿海海洋經濟的社會發展提供保障服務?謝謝。
何少青:
有關減災方面的介紹,剛才我在公報中也做了幾個方面的計劃。剛才我已經給大家介紹了今年包括過去我們的工作措施以及工作重點,主要是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積極地應對海洋災害,加強觀測,加強預報,加強評估和部署,以最大的限度來鑑定海洋災害造成的損失。第二方面是著眼於未來,夯實基礎,加強海洋災害防災體系的建設,這個防災體系建設主要包括了三個方面,一是要在全省海洋構建一個立體性、綜合性的觀測網,做好全省觀測網的總體規劃。二是加強一些基礎性數據方面的建設和收集,推動減災工作的信息化。三是在總結大亞灣海洋防災減災綜合示範建設的基礎上,下來我們將會為整個沿海地區的防災減災工作,加強這方面的經驗總結、推廣,以最大限度來保障沿海地區減災防災工作,為我們建設海洋經濟強省作出我們的貢獻。謝謝。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文斌:
剛才少青副廳長就這個問題已經回應了大家,我一直也在想,廣東是海洋大省,我們現在就要向海洋強省這個目標邁進,但同時海洋防災減災是人命關天的事情,我們作為海洋部門,一定要把它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來考慮。我們離海洋防災減災的強省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要作出努力,首先從部門的履職盡責來說,我們要把它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來考慮,因為人命關天。第二,我們平時要不斷地努力,要有一整套的防災減災的方案和預案,更重要的是作為我們部門來講,我們要做好預警等一系列工作,同時我們還要從能力上來提升,還要做好基礎性建設,現在國家海洋局跟我們省廳這幾年不斷地在惠州大亞灣來打造一個全國海洋減災的示範區,探索一些經驗。另外,從技術層面,這幾年不斷地做警戒潮位的核定工作,這要花很大的技術力量去做。還有,我們一直開展跟蹤廣東省海平面影響和標準的評估工作,我們從無到有來組織海洋災害信息員的培訓,把災情信息員隊伍建立起來。包括今天這樣的活動,我們通過「海洋日」,也結合「5.12」防災減災日等活動,不斷開展全社會防災減災科普宣教工作。總之,我們多管齊下,不懈努力,把這方面有關工作做好。
南方日報記者:
我的問題是關於海洋垃圾的,公報上說去年海洋垃圾從總量來看主要是塑料類的,海洋漁業廳對塑料類的海洋垃圾有沒有一個統計?它的來源主要在哪裡?第二是非法傾倒海洋垃圾,主要是不是通過船隻運輸的垃圾?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關於海上非法傾倒垃圾採取了哪些監管措施?謝謝。
文斌:
這個事情省裡非常重視,我們廳在去年也做過一個很大的事情,特別是跟環保部門等其他部門一起來做這個事情,記者朋友剛才講的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來源的問題,二是如何監管,請陸超華同志來回答一下。
陸超華:
我們監測的主要垃圾是海底垃圾跟漂浮垃圾,主要還是塑料類的,確實是這樣的。根據國家海洋局方案的要求制定這個監測方案,對海洋垃圾分三大類進行監測,即海洋漂浮垃圾、海灘垃圾、海底垃圾。 09:41
文斌:
在座有很多專家在,有說是陸源來的,有的又說是海洋來的,下一步我們還要有一些具體的數據。比如說陸源來的有多少,是從哪裡來的,海上的東西是從哪裡來的。
陸超華:
從我們現在的監測來說,因為做的數量不是很多,陸源的量佔多少,我們現在確實還沒有一個很好的評估,但是從我們掌握的 數據來說,垃圾主要是來源兩塊,一塊是陸源的,一塊是海上的,我們認為陸源的垃圾是主要的,大家知道,每次大暴雨之後,大量陸上的垃圾都衝到河流裡面,跟去年的颱風也會有關係。
文斌:
我也請教過有關專家,海水水質的變化跟天氣災害有很大的關係。
陸超華:
2016年一類海水水質的比例是比2015年低的,但是劣四類是比2015年高了。海洋環境汙染物主要是來自陸源的汙染物,2016年夏季,特別是8月份,珠三角地區受到了颱風的正面襲擊,大量的汙染物被洪水衝到江河裡面,江河再進入入海口,我們去年監測是一年四季監測,導致夏季水質變差,是2015年的2.2倍,所以水質的情況也好,垃圾的情況也好,都會受到天氣狀況、自然條件的影響,所以我們認為這是2016年水質是比2015年水質有所變差的一個主要原因,但從我們10多年的監測情況來看,水質是有一定的波動的。總的來說,十二五期間達到一二類水質的比例是86%,2016年是85.2%,總的來說,這是穩中趨好的。謝謝。
王永清:
新聞發布會結束以後,還有一系列的活動要舉行,由於時間的關係,請提最後一個問題。
廣州日報社記者:
我留意2016年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裡面提到了海平面一些變化情況,它的趨勢是如何的?造成了什麼樣的損失?省廳有沒有組織怎樣去應對這樣的情況?
廣東省海洋發展規劃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副主任趙明輝:
2016年廣東海平面總體情況是上升了96毫米,海平面上升主要是兩個因素,主要是全球氣候變暖,一是海水的膨脹,因為溫度高,海水就膨脹;二是兩極的海冰融化。這兩個原因造成了海平面上升。根據一些研究,近40年,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包括我剛才說的兩個原因,整個海平面是一直在上升的,尤其是最近20年上升的趨勢有加速的態勢,但是最近10年上升趨勢又減緩了,所以整個上升的勢頭也是一個波動的狀態。 海平面帶來的危害,除了直接淹沒以外,會危及到沿海的防護措施,大家知道中國有60%多的城市,75%的產值都在沿海城市,如果一旦海平面上升,造成淹沒,會對沿海地區的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海平面上升除了淹沒以外,它還有一個疊加效應,它會造成海平面抬起來,96%以上的風暴潮都是海平面抬升造成的疊加效應。海平面上升減緩措施說實在跟全球氣候有關係,我們目前為止是儘量保持監測。謝謝。
文斌:
我借這個機會感謝一下大家,感謝大家對海洋漁業廳工作的鼎力支持,也感謝大家對海洋環境和海洋災害這麼多年的關注,我想,百聞不如一見,我們今年通過海洋日的活動把發布會放在這裡開,我們對面就是海水、沙灘,就是碧海和藍天,我建議各位朋友借這個機會看一看,感受感受一下這幾年全社會包括各個部門怎麼樣對海洋環境所做的努力,大家一起來分享。
王永清:
在座的各位記者如果還有問題,可以在新聞發布會結束以後跟我們的工作人員聯繫,稍候請各位移步到大梅沙海濱公園參加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廣東主會場活動,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記者,謝謝各位領導,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