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海平面升至32年來最高 加劇海洋災害、海岸侵蝕

2021-01-08 人民網

  張芳曼製圖

  2月26日,國家海洋局發布2012年中國海平面公報、海洋災害公報和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公報表明,2012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加劇了海洋災害;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5.25億元;全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5萬億元,同比增7.9%。

  氣候變化,沿海海平面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

  據《2012年中國海平面公報》,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2年,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2.9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2012年,中國沿海海平面為1980年以來最高值,海平面較常年(1975年—1993年的平均海平面)高122毫米,較2011年高53毫米,其中,東海海平面上升最為明顯,為66毫米。據公報顯示,三沙市海平面1993年—2012年上升速率為4.9毫米/年。

  全球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海水增溫膨脹、陸源冰川和極地冰蓋融化等因素造成的。在此背景下,中國沿海海平面受海溫、氣溫和氣壓等水文氣象因素影響呈明顯上升趨勢。此外,沿海地面沉降也是造成海平面相對上升的重要因素。

  海洋災害加劇,直接經濟損失同比增150%

  公報顯示,海平面上升使風暴潮災害加劇,海岸受到侵蝕,岸線變遷,沿海地區的鹹潮、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程度加重。2012年8月,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同期高159毫米,先後有雙颱風「蘇拉」和「達維」、強颱風「海葵」、颱風「啟德」等6個熱帶氣旋影響中國沿海,造成嚴重損失。公報建議,沿海各地採取加高加固堤防等多項應對措施。

  同日公布的《2012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去年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5.25億元,死亡(含失蹤)68人。與近10年平均狀況相比,2012年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高於平均值。與2011年相比,2012年直接經濟損失增加約150%,其中風暴潮總體災情偏重。

  而據《2012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初步核算,2012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50087億元,比上年增長7.9%,海洋生產總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9.6%,我國海洋產業總體保持穩步增長。

相關焦點

  • 海洋災害|海岸侵蝕
    海岸侵蝕(coastal erosion)是指由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或兩者因素疊加產生海洋動力作用下,海洋遭受侵蝕破壞而發生後退、岸灘下蝕的現象和過程。我國海岸帶地區海岸侵蝕分布廣泛,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發生,北起遼東灣,南至海南島,無論大陸海岸還是島嶼海岸,均有海岸遭受侵蝕,呈現北重南輕,長江口以北較嚴重,長江口以南的海南省較嚴重。海岸侵蝕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地質災害類型,幾乎所有開敞的淤泥質海岸和70%左右的砂質海岸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海岸侵蝕。給沿海地區的社會經濟帶來較大損失。
  • 2014年,我國風暴潮、海岸侵蝕等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6...
    根據海平面監測和分析結果,1980年至2014年,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0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特別是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更是明顯。「按照這一趨勢,當出現百年一遇的潮位時,2050年我國沿海地區可能淹沒的面積是9.83萬平方公裡,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02%,約佔沿海地區面積的7.5%。」有關專家表示。
  • 海平面上升對我國沿海產生嚴重影響
    海平面上升加重了遼寧沿海地區的海水入侵災害,錦州、葫蘆島、大連等地區的鹽漬災害尤其嚴重。 河北土地發生鹽鹼化    河北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每年0.7毫米。儘管該海域海平面上升速率不高,但仍然加劇了海水入侵災害。
  • 《2012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發布 一年直接損失155億元
    綠潮對漁業、水產養殖、海洋環境、景觀和生態服務功能產生了嚴重影響,山東省直接經濟損失約3000萬元。7、海岸侵蝕據2012年重點岸段海岸侵蝕監測顯示,我國砂質和粉砂淤泥質海岸侵蝕範圍擴大,局部地區侵蝕速度呈加大趨勢。河北省灤河口至戴河口砂質海岸岸段年平均侵蝕速度為11.0米/年。上海市崇明東灘粉砂淤泥質岸段年平均侵蝕速度為22.1米/年。
  • 我國沿海海平面呈波動上升趨勢 2016年為1980年以來最高位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記者 劉詩平)國家海洋局22日發布的《2016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2016年為1980年以來的最高位。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為易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的脆弱區。其中,濱海城市和濱海低地尤其應制定海平面上升應對策略。
  •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我國海岸侵蝕現象嚴重,加力推進海岸...
    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風暴潮增強的大背景下,我國海岸侵蝕呈加劇趨勢。據統計,我國三種類型海岸佔總岸線的比例分別為:砂(礫)質海岸25.0%,粉砂淤泥質海岸54.1%,基巖海岸20.9%。每年海岸侵蝕造成土地損失,損毀房屋、道路、沿岸工程和旅遊設施,給沿海地區的社會經濟帶來較大損失。《2017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海岸侵蝕嚴重。砂質海岸侵蝕嚴重地區主要分布在遼寧、廣東和海南監測岸段;粉砂淤泥質海岸侵蝕嚴重地區主要分布在江蘇監測岸段。
  • 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壽光32公裡 未造成明顯影響
    (資料圖片)原標題:海水入侵壽光達32公裡暫未造成明顯影響濰坊新聞網5月8日訊    記者從國家海洋局近日發布的《2012年中國海平面公報》上獲悉,山東省海平面去年上升了55毫米,較常年(1975—1993年的平均海平面)偏高130毫米。其中,壽光的重度海水入侵最大距離超過32千米。
  • 青島海平面年均漲0.64毫米 未來30年海岸線後退50公裡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近期發布《2012年中國海平面公報》數據,數據顯示,去年山東沿海海平面比2011年高出55毫米,半島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各月海平面均高於常年同期,海平面最高月份出現在8月。  在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作用下,去年山東沿岸的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災害較重,颱風風暴潮影響較大。
  • 中國海平面上升速度超全球平均水平 35年來已上升11釐米
    3月22日,國家海洋局公布2015年《中國海平面公報》與《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5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高9釐米,較2014年低2.1釐米,為1980年以來的第4高位。近30年,中國沿海的十年際海平面呈明顯上升趨勢。
  • 我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國家海洋局日前發布《2014年中國海平面公報》和《2014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其中,《2014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4年,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0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公報還顯示,2014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1975年—1993年)高111毫米,較2013年高16毫米,為1980年以來第二高位。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
  • 自然資源部: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發布2019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和《中國海平面公報》。《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和赤潮等災害為主,海冰、綠潮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類海洋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17.03億元,死亡(含失蹤)22人。與近十年(2010—2019年)平均狀況相比,2019年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高於平均值,死亡(含失蹤)人數低於平均值。
  • 蔡榕碩:氣候變化加劇沿海地區社會經濟風險
    例如,海平面上升速率從1901—1990年的1.4 mm/年,增加至1970—2015年的2.1 mm/年,再到1993—2015年的3.2 mm/年,並進一步增加至2006—2015 年的3.6 mm/年。其中,2006 年以來,陸地冰川和冰蓋的快速融化對海平面上升速率的貢獻已超過海洋熱膨脹效應。
  • 青島地殼「長」得不如海面快 海平面上升速度快
    近日,國家海洋局發布《2012年中國海平面公報》,2012年,中國沿海海平面為1980年以來最高值,海平面較常年高122毫米,較2011年高53毫米。記者採訪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專家獲悉,近年來,處於地殼上升構造區的青島,平均每年地殼上升1.5毫米,而青島沿海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速率遠高於此,這導致青島沿海的海岸侵蝕、風暴潮災害等影響加重。
  • 八項對策科學應對沿海海平面上升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近日發布的《2019 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2019 年,中國各海區沿海海平面均不同程度地上升,其中東海最為明顯。海平面上升造成低洼地帶淹沒、生態系統變遷、沿海防護工程功能降低,加劇風暴潮、濱海城市洪澇、海岸侵蝕、海水入侵、鹹潮等災害,加重水資源短缺,對沿海地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如何才能科學應對沿海海平面上升風險,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王穎院士:應重視人工建築對海岸的侵蝕
    原標題:王穎院士:應重視人工建築對海岸的侵蝕  新華網三亞6月9日電(記者鄭瑋娜)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地質學家王穎日前在三亞舉行的「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主題論壇上說,人工建築會促進海岸的侵蝕或淤積。在海峽、海島周邊海域規劃人工建築時,必須先期進行工程建設預後效應的先期研究。人為施工不當加重海岸侵蝕,應引起重視。
  • 自然災害 海平面上升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
    自然災害 海平面上升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時間:2016-09-05 11:16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自然災害 海平面上升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 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洋動力作用增強、淹沒低灘,加劇了海岸侵蝕災害。同時,海平面上升加劇了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程度。
  • 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公報顯示:2014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災害為主,綠潮、海岸侵蝕、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鹹潮入侵等災害也均有不同程度發生。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6.14億元,死亡(含失蹤)24人。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
  • 海洋局: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 超全球平均水平
    1980年~2011年,中國沿海海平面總體上升了約85毫米。其中,渤海西南部、黃海南部和海南東部沿海上升較快,均超過100毫米;遼東灣西部、東海南部和北部灣沿海上升較緩,均低於80毫米。2011年,中國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偏高69毫米;與2010年相比,總體偏高2毫米。    《公報》預計,未來我國沿海海平面將繼續上升,2050年將比常年升高145毫米~200毫米。
  • 名列災害最為嚴重國家 誰來擋住海浪的侵蝕?
    名列災害最為嚴重國家 誰來擋住海浪的侵蝕?  我國70%左右的沙質海岸線以及幾乎所有開闊的淤泥質海岸線都存在海岸侵蝕現象,是侵蝕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海岸侵蝕災害不容忽視  日前,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夏東興就我國海岸侵蝕現象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他認為,我國海岸侵蝕災害十分嚴重,不容忽視。
  • 海洋局: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 超全球平均水平(圖)
    1980年~2011年,中國沿海海平面總體上升了約85毫米。其中,渤海西南部、黃海南部和海南東部沿海上升較快,均超過100毫米;遼東灣西部、東海南部和北部灣沿海上升較緩,均低於80毫米。2011年,中國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偏高69毫米;與2010年相比,總體偏高2毫米。  《公報》預計,未來我國沿海海平面將繼續上升,2050年將比常年升高145毫米~2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