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災害|海岸侵蝕

2021-01-08 一起認識海洋吧

海岸侵蝕(coastal erosion)是指由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或兩者因素疊加產生海洋動力作用下,海洋遭受侵蝕破壞而發生後退、岸灘下蝕的現象和過程。

我國海岸帶地區海岸侵蝕分布廣泛,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發生,北起遼東灣,南至海南島,無論大陸海岸還是島嶼海岸,均有海岸遭受侵蝕,呈現北重南輕,長江口以北較嚴重,長江口以南的海南省較嚴重。

海岸侵蝕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地質災害類型,幾乎所有開敞的淤泥質海岸和70%左右的砂質海岸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海岸侵蝕。給沿海地區的社會經濟帶來較大損失。

海岸侵蝕作用以海浪拍打和衝擊的機械侵蝕為主,化學侵蝕和熱力侵蝕為輔。另外,人類的採砂也會引起海岸侵蝕。海岸侵蝕還與海岸類型有關:基巖海岸抗侵蝕能力最強,而砂質海岸最容易遭受侵蝕,其次是淤泥質海岸。

海岸侵蝕不只是單純的自然演變,不當的人類活動以及全球氣候變化加劇了侵蝕過程。其中自然因素有海平面上升、風暴潮、災害性海浪的侵襲等;人為原因主要包括攔河壩的建造使河流入海泥沙減少、灘涂圍墾、大量開採海灘沙、珊瑚礁,濫伐紅樹林,以及不適當的海岸工程設置等。

海岸侵蝕一旦發生,給沿海地區帶來災害和經濟損失。

侵蝕大片土地。以蘇北沿岸為例,自1855年以來,江蘇省廢黃河三角洲海岸,已後退約30千米,損失土地達1600平方千米。喪失了海岸帶原有的經濟、社會價值。

摧毀天然海岸防護,造成河口或海岸低洼地的淹沒、破壞海岸生態系統以及造成土壤的鹽鹼化等。如海岸帶防護林及植被的破壞降低了海岸防護功能。

護岸堤壩、碼頭、房屋遭受嚴重破壞。每次的風暴潮災害過後,一些海岸的護壩、養蝦池、碼頭以及沿岸房屋等常遭到破壞,使當地人民生命財產和生產受到嚴重損失。

破壞海防工事、防護林、公路等交通設施,以及濱海旅遊基礎設施;造成海水倒灌入侵,淹沒良田、引起土壤鹽漬化和風沙活動,惡化濱海環境。

為了減少海岸侵蝕帶來的災害,人類就要減少大江大河用水量,保持江河入海水量和輸沙量;加強海岸帶管理,制定海岸帶開發與保護規劃,做到開發與保護協調發展;採取防護工程措施,減輕波浪、潮流等海洋動力侵蝕的作用(如在岸邊建造消浪的工程設施,包括防波堤、破浪堤等;加強動態監測。利用高新技術及時獲取海岸侵蝕現場數據,採取有效措施減小海岸侵蝕帶來的危害。

說明: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中國2018海洋災害公報:海岸侵蝕直接經濟損失2.85億
    近日,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發布2018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8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岸侵蝕等災害為主,各類海洋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7.77億元,死亡(含失蹤)73人。
  • 2014年,我國風暴潮、海岸侵蝕等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6...
    長期累積加劇海洋災害 海平面上升是緩發性災害,長期積累會加劇海水入侵、風暴潮等災害程度 雖然張全的預估短時間內不會出現,不過必須注意到,海平面上升的累積效應已逐步顯現,並呈擴大趨勢。 「海平面上升導致波浪和潮汐能量增加、風暴潮作用增強、海岸坡降加大、海岸沉積物組成改變,以及沿海地區海岸侵蝕進一步加劇,同時海平面上升也使侵蝕海岸的修復難度加大。」國家海洋局辦公室主任石青峰說。 這一現象在海南十分突出。2009至2014年,海南海口東海岸超過4000米的岸段受到侵蝕,平均侵蝕距離24.7米,侵蝕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
  •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我國海岸侵蝕現象嚴重,加力推進海岸...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形勢下,要進一步轉變思路,加強海岸侵蝕治理,提升海岸生態功能。  ■ 中國海洋報 方正飛  每年海岸侵蝕造成土地損失,損毀房屋、道路、沿岸工程和旅遊設施,給沿海地區的社會經濟帶來較大損失。《2017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海岸侵蝕嚴重。砂質海岸侵蝕嚴重地區主要分布在遼寧、廣東和海南監測岸段;粉砂淤泥質海岸侵蝕嚴重地區主要分布在江蘇監測岸段。
  • 遼東灣海岸建立海岸侵蝕監測技術方法體系
    本報訊(記者 馬軍)日前,由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承擔的遼東灣海岸侵蝕災害監測評估試點項目順利通過專家驗收。該項目形成了海岸侵蝕業務監測和海岸侵蝕災害風險評估理論與技術方法體系,為建立我國全部重點侵蝕岸段的監測評估業務系統奠定了基礎。
  • 沿海海平面升至32年來最高 加劇海洋災害、海岸侵蝕
    張芳曼製圖   2月26日,國家海洋局發布2012年中國海平面公報、海洋災害公報和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公報表明,2012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加劇了海洋災害;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5.25億元;全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5萬億元,同比增7.9%。   氣候變化,沿海海平面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   據《2012年中國海平面公報》,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2年,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2.9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 王穎院士:應重視人工建築對海岸的侵蝕
    原標題:王穎院士:應重視人工建築對海岸的侵蝕  新華網三亞6月9日電(記者鄭瑋娜)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地質學家王穎日前在三亞舉行的「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主題論壇上說,人工建築會促進海岸的侵蝕或淤積。在海峽、海島周邊海域規劃人工建築時,必須先期進行工程建設預後效應的先期研究。人為施工不當加重海岸侵蝕,應引起重視。
  • 名列災害最為嚴重國家 誰來擋住海浪的侵蝕?
    我國70%左右的沙質海岸線以及幾乎所有開闊的淤泥質海岸線都存在海岸侵蝕現象,是侵蝕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海岸侵蝕災害不容忽視  日前,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夏東興就我國海岸侵蝕現象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他認為,我國海岸侵蝕災害十分嚴重,不容忽視。
  • 海南海岸侵蝕加劇 能否加強立法保護?
    民盟海南省委員會向政府建議,要儘快出臺「海南省海岸保護與開發利用管理條例」。  海南海岸侵蝕還在進一步加劇  海南省海岸線全長約1618公裡,其中80%為沙質海岸,目前海南被侵蝕的海岸帶約740公裡左右,而且局部地段海岸線被侵蝕的程度較為嚴重,主要集中在文昌、三亞、洋浦、澄邁、海口等市縣岸段。
  • 海岸侵蝕,危害遠不僅是「沙灘不再美麗」 ——訪中山大學教授龔文平
    25年來一直從事海岸侵蝕災害研究的中山大學龔文平教授告訴《海洋與漁業》記者,海岸侵蝕帶來的危害遠不僅於此。最新《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顯示, 2017年,根據重點岸段海岸侵蝕監測顯示,深圳、汕頭、江門、茂名、惠州、汕尾市存在海岸侵蝕現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0.49億元。
  • 海岸侵蝕,危害遠不僅是「沙灘不再美麗」 ——訪中山大學教授龔文平
    25年來一直從事海岸侵蝕災害研究的中山大學龔文平教授告訴《海洋與漁業》記者,海岸侵蝕帶來的危害遠不僅於此。最新《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顯示, 2017年,根據重點岸段海岸侵蝕監測顯示,深圳、汕頭、江門、茂名、惠州、汕尾市存在海岸侵蝕現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0.49億元。
  • 《2012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發布 一年直接損失155億元
    此次公布的《2012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對2012年海洋災害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和分析,結果表明:2012年,我國共發生138次風暴潮、海浪和赤潮過程,各類海洋災害(含海冰、綠潮等)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5.25億元,死亡(含失蹤)68人。
  • 我國部分海岸受到侵蝕「後退」
    我國部分海岸受到侵蝕「後退」 2007-01-18 eNet&
  • 實地監測遼東灣海岸侵蝕
    2009年起,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會同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共同開展全國沿海海平面變化影響調查工作,海岸侵蝕調查監測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為做好2020年度調查評估工作,近日,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海平面中心派出工作小組,赴遼寧興城至葫蘆島沿海,開展海岸侵蝕實地監測。
  • 2012年我國海洋赤潮災害多發 突發事件風險加劇
    中國網3月20日訊 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國家海洋局今日在京發布《2012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稱,2012年我國海洋赤潮災害多發,海洋環境突發事件風險加劇。全海域共發現赤潮73次,累計面積7971平方公裡。赤潮發現次數為近五年最多,但累計面積較近五年平均值減少2585平方公裡。赤潮多發區仍集中於東海近岸海域。黃海綠潮發生規模為近五年最小。
  • 廣西海洋災害風險評估和區劃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近年來,廣西把海洋防災減災作為維持社會穩定和保障北部灣經濟區建設的大事來抓,積極做好風暴潮、海嘯、海浪等災害預警預報、防禦評估、區劃研究等工作,受到了國家海洋局的高度肯定。3月16日,在南寧召開的2011年全國海洋預報減災會議上,廣西海洋局就海洋災害風險評估和區劃工作作了典型發言。
  • 挪威海岸山體滑坡,8座房屋被衝入海!英國海景別墅也因海岸侵蝕遭殃
    英國海景別墅也因海岸侵蝕遭殃 2020-06-05 14:05 來源:
  • 研究顯示:北極海岸侵蝕速度半世紀翻一番(圖)
    似乎破紀錄般的海冰消失和永久凍結帶融化還嫌不夠,氣候變化如今正在對北極圈毗鄰的海岸造成影響。新的研究表明,在過去52年中,美國阿拉斯加州東北海岸線遭侵蝕的速度增加了一倍。這種北極海岸線的退化很可能對當地的生態系統、生活在北極圈的居民以及石油與天然氣的開採構成巨大影響。
  • 巴斯夫創新海岸保護解決方案讓海岸線無懼侵蝕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採用巴斯夫®Elastocoast®創新海岸保護解決方案的防波堤日前在韓國慶尚南道固城郡海岸線投入使用。該方案有助於控制沉積物,為在颱風季節受到侵蝕的海岸提供更好的保護。
  • 北戴河海岸50年後退112米致30萬平米沙灘消失
    記者從國家海洋局獲悉,新中國成立以來調查規模最大、涉及學科最全、採用技術手段最先進的國家綜合性專項「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近日通過總驗收,基本摸清了我國近海海洋環境資源家底。調查發現,北戴河海岸50年間至少侵蝕後退112米,造成約30萬平方米的沙灘消失。
  • 海南三亞灣傷痕累累 海灘受汙染海岸遭侵蝕
    本報三亞8月24日電 沙子變黑,海水變髒;沿岸出現坍塌,雨水衝刷出條條大沙溝,海岸遭到侵蝕……近來,三亞灣部分岸段面臨一系列環境問題,市民遊客反應紛紛,這引起了三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關注。     一年多來,當地政府撥出專項經費組織國內資深專家,對三亞灣進行科學「會診」,找出「病因」,並進行大力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