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侵蝕,危害遠不僅是「沙灘不再美麗」 ——訪中山大學教授龔文平

2020-12-05 騰訊網

龔文平: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河口海岸的動力、泥沙與物質輸運的觀測與數值模擬。近年來,先後承擔起多個研究項目,包括《喇叭形弱潮河口的泥沙輸運及其機制研究——以珠江口黃茅海為例》《海南島南渡江河口的鹽水入侵及對人類活動的響應》以及珠江口鹹潮上溯的動力機制及其對氣候變化等。

提起沙灘,人們通常會將它與白浪細沙、旅遊婚禮等美好事物聯繫在一起。但一提海岸侵蝕,許多人大概會想到:美麗的沙灘不見了,海沙不再柔軟細白了,甚至會硌腳。25年來一直從事海岸侵蝕災害研究的中山大學龔文平教授告訴《海洋與漁業》記者,海岸侵蝕帶來的危害遠不僅於此。

最新《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顯示, 2017年,根據重點岸段海岸侵蝕監測顯示,深圳、汕頭、江門、茂名、惠州、汕尾市存在海岸侵蝕現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0.49億元。其中,深圳市土洋收費站岸段最大侵蝕距離 7.6米;惠州市東山海岸段最大侵蝕距離 12.8米;江門市北陡浪琴灣沙灘岸段最大侵蝕距離 3.6米。廣東沿海海岸侵蝕現象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採訪中,龔教授詳細講述了海岸侵蝕的具體成因、危害以及防控辦法,並呼籲公眾一定要引起重視。

人類活動是導致海岸侵蝕的直接原因

何謂海岸侵蝕?龔教授解釋道,字面意思是指海岸在海洋動力等因素作用下發生後退的現象,簡單來說,就是對某一海岸單元而言,泥沙輸入小於泥沙輸出,導致泥沙收支不平衡。

龔教授指出,近些年,中國沿海地區海岸侵蝕加劇,其中的原因有自然因素,還有人為因素,包括海岸工程建設、沿岸開採地下水和採伐紅樹林等人類活動,對海岸侵蝕的影響更直接、更劇烈。龔教授說,近些年,人類採砂行為增多,河流上遊築壩、河道取沙會使河流來沙減少,堤壩、防波堤等工程導致上遊來沙被攔截;由於自然氣候變化導致的海洋風向變化,影響了海浪波高、波向,進而影響海岸泥沙輸運;海平面上升、底流與裂流等波浪動力增強了泥沙的離岸輸運,導致了海沙的重新分配。

「海岸侵蝕有一個很明顯的表現,就是海灘景觀被破壞,海灘寬度減小、坡度增大、泥沙粒徑粗化……這樣一來,海灘的旅遊功能下降,海岸空間減少或消失。」龔教授指出,不僅如此,它還會破壞部分海洋生物的生境,譬如有些海岸是海龜的產卵地,海龜選擇產卵地的條件很嚴格,沙質要細軟,沙灘要寬闊。如果這個產卵地遭受海岸侵蝕,那海龜的生存和繁衍就成了大問題。

可通過硬工程

軟工程防治海岸侵蝕

龔教授自 1993年研究生畢業後,便一直從事「河口海岸」方面的研究。他向《海洋與漁業》記者透露,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許多人為因素加劇了海岸侵蝕。龔教授舉例說,「今年 3月份,我們去海南清瀾半島考察,發現海裡的人工島是造成海岸侵蝕的主要原因。在海浪的作用下, 人工島波影區兩側的岸段波浪作用加強,造成海岸侵蝕,長期以往,部分被侵蝕的泥沙逐漸堆積在人工島和陸地之間的區域,會形成『連島壩』,將人工島和陸地連接在一起,不僅造成景觀破壞,而且水流不暢也會影響近岸水質和生態系統。」

「基本上,任何海岸工程都會對海岸造成影響,但這需要去權衡。」龔教授說,譬如要建設現代漁港,要保護漁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防波堤不能不建,但是,建設之前,要考慮到各方面的影響,要做可行性分析,也可以採取一些技術減輕海岸侵蝕。

龔教授介紹道,目前有兩種手段來防治海岸侵蝕,一是硬工程,如堆石、建海堤、丁壩(群)、潛壩、防波堤,防止泥沙外流;二是採用一些人工軟工程,如人工填沙或生物護岸,比如在岸邊種植紅樹林和大米草等,當然,要選擇適合本土的生物,避免外來物種入侵,破壞生態平衡。他舉例說,美國邁阿密海灘早年就由於海岸侵蝕,導致旅遊功能削弱,後來經過人工填沙,生生填出了長約十公裡、寬數百米的人工沙灘,發展旅遊業。

建議引入 ARGUS系統觀測海灘變化

龔教授指出,有些海岸侵蝕是緩慢的過程,如海平面上升、 海岸工程影響、泥沙來源的緩慢減少等;有些海岸侵蝕是由極端事件的動力因素造成的,如風暴潮和風暴浪,這樣造成的侵蝕可能需 要很長的時間(幾年)才能恢復。

目前,公眾更熟悉的是風暴潮這些海洋災害,但對海岸侵蝕 似乎都不太了解,以為這些只需要政府部門提高警惕即可。為此,龔教授呼籲公眾要提高海洋環保意識、愛護海岸、保護海岸,不僅 要保護好海岸邊的植被、不非法開採海砂,而且不能在過於鄰近海 岸線的地方進行結構物建設,「面朝大海」的房子固然值得嚮往, 但一旦坍塌,帶來的危害可想而知。

「另外,政府部門要對廣東沿海海岸侵蝕的基礎性研究工作給予重視。有關機構可以引入海灘變化觀測系統(ARGUS系統), 它能長時間持續地觀測海灘的變化,便於我們分析出廣東的海岸侵蝕情況。ARGUS系統技術目前已經很成熟,歐美國家及我國的山東、海南省都在使用。」龔教授說。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海岸侵蝕,危害遠不僅是「沙灘不再美麗」 ——訪中山大學教授龔文平
    龔文平: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河口海岸的動力、泥沙與物質輸運的觀測與數值模擬
  •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我國海岸侵蝕現象嚴重,加力推進海岸...
    908專項調查結果顯示,按侵蝕速率大於0.5米/年統計,我國大陸海岸總侵蝕岸線長度為3255.3千米,其中,砂質侵蝕岸線長2463.4千米,佔全國砂質海岸的49.5%;粉砂淤泥質侵蝕岸線長791.9千米,佔全國粉砂淤泥質海岸的7.3%。「從數據可以看出,我國沿海砂(礫)質岸線侵蝕程度遠超粉砂淤泥質岸線。東南沿海是我國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地區。
  • 海南三亞灣傷痕累累 海灘受汙染海岸遭侵蝕
    排水管道在原本美麗的三亞灣沙灘上衝出道道疤痕,讓人觸目憂心。    然而,我們今天卻看到,昔日美麗的三亞灣變得如此令人痛心:沙灘變成了粘糊糊的泥地,海岸被嚴重侵蝕,岸邊的植被根系裸露,汙水衝刷出條條沙溝……     在提倡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今天,三亞灣的疤痕無疑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標本——因為這個標本,形象而深刻地向我們闡述了開發與保護的關係
  • 日本全國海岸遭受侵蝕 每年減少沙灘160公頃
    中新網8月23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國土交通省近日透露,針對海水浴場等作為重要旅遊資源的全國各地海岸被潮水侵蝕的狀況,日本各級政府儘管已採取對策,但沙灘仍在不斷消失。據日本國交省估計,該國每年消失的沙灘達160公頃,照此下去今後30年將減少4800公頃。
  • 海南海岸侵蝕加劇 能否加強立法保護?
    每天從老爺海出海口的漁船進進出出,這個內海成為萬寧當地漁民的避風港灣(南海網記者張茂攝)  南海網2月23日消息(南海網記者楊婷婷)海南的美麗在於淳樸的民風、長夏無冬的天氣、細軟的沙灘、湛藍的海水。
  • 海洋災害|海岸侵蝕
    海岸侵蝕(coastal erosion)是指由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或兩者因素疊加產生海洋動力作用下,海洋遭受侵蝕破壞而發生後退、岸灘下蝕的現象和過程。我國海岸帶地區海岸侵蝕分布廣泛,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發生,北起遼東灣,南至海南島,無論大陸海岸還是島嶼海岸,均有海岸遭受侵蝕,呈現北重南輕,長江口以北較嚴重,長江口以南的海南省較嚴重。海岸侵蝕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地質災害類型,幾乎所有開敞的淤泥質海岸和70%左右的砂質海岸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海岸侵蝕。給沿海地區的社會經濟帶來較大損失。
  • 遼東灣海岸建立海岸侵蝕監測技術方法體系
    本報訊(記者 馬軍)日前,由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承擔的遼東灣海岸侵蝕災害監測評估試點項目順利通過專家驗收。該項目形成了海岸侵蝕業務監測和海岸侵蝕災害風險評估理論與技術方法體系,為建立我國全部重點侵蝕岸段的監測評估業務系統奠定了基礎。
  • 陽光、海浪和仙人掌,沒有沙灘:氣候變遷加速全球沙灘流失
    沙灘總有一種獨特的魅力,看著大海、吹著海風、迎著暖陽,仿佛所有的繁雜與喧囂都已經與你無關,有的只是一份靜怡與愜意。40餘年前,一曲《外婆的澎湖灣》傳唱大江南北,「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陽光、沙灘、海浪和仙人掌」,描繪了一幅美麗、溫存的圖畫。
  • 青島十大海角半數被蓋樓挖池 改變地貌危及沙灘
    對此,有專家認為,一方面是作為沙灘重要物源區的海角遭到破壞,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浴場缺沙,最近幾年,每到開放前期,都有大批海沙從外地調入青島,這兩種現象背後,是有一定關係的。如果海角被繼續破壞下去,島城各處美麗的沙灘也將受到影響,出現退化和萎縮。
  • 七星崗:世界離海最遠的古海岸
    經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趙煥庭的記述,我們可以回到那一年的5月14日,回到吳尚時發現七星崗古海岸遺蹟的那一天。當天,吳尚時在勷勤大學新校址(即今海珠區石榴崗一帶)西北約1公裡的七星頂(即七星崗)南麓,發現了一組侵蝕地貌,包括有侵蝕臺、陡崖、崖下巖洞等。顯然,這是一處完整的、典型的海岸侵蝕地貌。
  • 海岸侵蝕,釋放環境惡化信號,澳大利亞海邊豪宅面臨滅頂之災
    一座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房產坐落在水面之上的懸崖上,但連日來的洶湧巨浪侵蝕了這塊土地,導致懸崖面崩塌。上周五的視頻顯示,白色的海浪衝上懸崖,幾乎到達房屋,隨著潮水退去,沙灘上留下了破碎的樓梯和其他碎片。 上周末,一些家庭的後院被水吞沒,前廊和陽臺部分倒塌。
  • 2014年,我國風暴潮、海岸侵蝕等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6...
    氣候變暖是海平面上升主因 因為我國所處的西太平洋是全球海平面上升較快的地區,所以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是誰在不斷「吞噬」美麗的海岸線? 「這跟全球的氣候變暖直接相關。全球氣候變暖後陸地上的冰融化入海,使得海水增多。另外,全球變暖讓海水升溫,海水熱脹冷縮膨脹,也造成海平面上升。」國家海洋局預報減災司司長曲探宙說。
  • ...海岸臨海路段塌方、樹倒、路毀 多處海岸線近期遭嚴重侵蝕原因...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8日消息(記者 黨朝峰 石祖波 陳衛東)連日來,有海口市民反映,海口市西海岸部分沿海岸堤損壞,海浪不斷侵蝕海岸線,靠近海口長濱北五路末端部分道路的路面下被海浪掏空,道路已經出現塌方。無獨有偶,在海口東海岸東營環路的魯能藍海椰風小區附近,也有海岸線生態遭侵蝕破壞的情況。
  • ...西海岸臨海路段塌方、樹倒、路毀 多處海岸線近期遭嚴重侵蝕...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8日消息(記者 黨朝峰 石祖波 陳衛東)連日來,有海口市民反映,海口市西海岸部分沿海岸堤損壞,海浪不斷侵蝕海岸線,靠近海口長濱北五路末端部分道路的路面下被海浪掏空,道路已經出現塌方。無獨有偶,在海口東海岸東營環路的魯能藍海椰風小區附近,也有海岸線生態遭侵蝕破壞的情況。今年海口東西兩岸海岸線為何多處嚴重遭破壞?
  • 北戴河海岸50年後退112米致30萬平米沙灘消失
    調查發現,北戴河海岸50年間至少侵蝕後退112米,造成約30萬平方米的沙灘消失。本次調查還發現,南方沿岸主要港口中有12種外來附著生物已造成較大危害;引種的6種灘涂植物之一的互花米草,在浙江和福建灘涂造成大規模生態入侵。   海岸帶地質災害中,海岸侵蝕和海水入侵最為嚴重。我國大陸海岸侵蝕嚴重,侵蝕岸線總長度3250公裡,佔總岸線長度的17.1%;全國約50%的砂質海岸遭受侵蝕,侵蝕岸線長2463公裡。我國沿岸地區海水入侵面積已超過1.6萬平方公裡。
  • 自然災害 海平面上升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
    自然災害 海平面上升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時間:2016-09-05 11:16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自然災害 海平面上升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 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洋動力作用增強、淹沒低灘,加劇了海岸侵蝕災害。同時,海平面上升加劇了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程度。
  • 人類丟棄的玻璃垃圾,卻在大自然侵蝕改造下,成十裡銀光寶石沙灘
    但在大自然力量的改造,將其變成十裡銀光寶石沙灘,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一睹風光。玻璃海灘在1950年至1967年間,在近20年時間內,被用作一個垃圾場,被丟棄多種垃圾,特別是玻璃垃圾等等,直到1967年,當地政府指定內陸的一個垃圾場取代這個垃圾場,這個垃圾場的垃圾才慢慢減少。
  • 我國部分海岸受到侵蝕「後退」
    我國部分海岸受到侵蝕「後退」 2007-01-18 eNet&
  • 被低估的遼寧海岸之美 不僅有奇異多樣的海蝕地貌 更有獨一無二的...
    綿長的海岸不僅給遼寧帶來了豐富的資源,更蘊藏著許多非比尋常的景觀。雖然提起遼寧海濱,大部分人印象中都是一些了無新意的打卡景點,但實際上,當你把擁擠的人群甩在身後,沿著濱海棧道再繼續深入,並不需要走出太遠,你就會發現許多超乎想像的奇觀,其中最引人入勝的當屬種類完備、造型奇特的海蝕地貌,以及在我國獨一無二的濱海巖溶景觀。
  • 如何挽救在未來80年內逐漸消失近一半的沙灘
    一項研究報告說,隨著海洋海平面上升,在未來80年,世界將失去一半的沙灘。沙灘約佔世界海岸線的三分之一。而面臨近12,000公裡危險的澳大利亞可能會受到重創。這是全球性研究,試圖量化海灘侵蝕。最高溫室氣體排放情景的結果令人震驚,但是減少排放量導致海岸侵蝕率降低。目前最大希望是,通過緊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全球變暖保持在儘可能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