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岸侵蝕加劇 能否加強立法保護?

2020-12-08 中安在線網站

  每天從老爺海出海口的漁船進進出出,這個內海成為萬寧當地漁民的避風港灣(南海網記者張茂攝)

  南海網2月23日消息(南海網記者楊婷婷)海南的美麗在於淳樸的民風、長夏無冬的天氣、細軟的沙灘、湛藍的海水。然而,隨著海南島的開發,海南的海岸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民盟海南省委員會向政府建議,要儘快出臺「海南省海岸保護與開發利用管理條例」。

  海南海岸侵蝕還在進一步加劇

  海南省海岸線全長約1618公裡,其中80%為沙質海岸,目前海南被侵蝕的海岸帶約740公裡左右,而且局部地段海岸線被侵蝕的程度較為嚴重,主要集中在文昌、三亞、洋浦、澄邁、海口等市縣岸段。據國家海洋局2006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全國八處重點監測的海岸侵蝕海岸中,海南就有兩段,分別是海口市新海村海岸、鎮海村海岸。鎮海村海岸段監測結果表明,2003年至2006年,海岸侵蝕長度達1539m,平均侵蝕寬度3.0m,最大侵蝕寬度8.0m。近年由於鎮海村的漁港外弧形防波堤的修建,人工岸線增加,海岸侵蝕範圍減少,海岸相對穩定。但在2006年至2009年間,海岸侵蝕的長度依然有700.0米,年平均侵蝕寬度為5.0米,年最大侵蝕寬度為9.0米,年侵蝕面積為3500.0平方米,而且相鄰岸段海灘的侵蝕程度加劇。現場調查的結果亦表明這兩處海岸的侵蝕還在進一步加劇。

  儘快出臺「海南省海岸保護與開發利用管理條例」

  海南省海岸地段是國際旅遊島建設的黃金區域,隨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推進,海岸線近緣的陸地越來越顯得珍貴,特別是在城市境內及旅遊區域內的沿海岸段,如不進行科學的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因海洋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將會上升,海岸侵蝕也會加重。為此,民盟海南省委員會向各級政府建議,儘快出臺「海南省海岸保護與開發利用管理條例」,科學保護沿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及生態安全。

  為加強海南省海岸帶的綜合管理,有效保護海岸帶生態環境和資源,防禦自然災害,合理開發海岸帶資源,保障海岸帶的可持續利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出臺「海南省海岸保護與開發利用管理條例」(後簡稱「條例」)。

  在「條例」中重點體現海岸帶區域內實行分區管理制度。根據海岸帶規劃,劃定控制區和一般管理區。在海岸帶控制區內,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毀林、開荒、採沙、取土、採礦、挖塘、建墳、盜伐濫伐海防林以及其他損害海岸帶生態環境的行為。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控制帶內禁止開發建設,但對公共安全及服務必需的建築物和必須臨近海洋(海域)的項目除外。

  在海岸帶一般管理區,可進行合理的開發活動,但禁止搞破壞海岸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建設和開發項目。

  在「條例」中,採用退縮線的辦法劃定控制區和一般管理區。海岸退縮線要經科學研究後制定。退縮線向陸一側至海岸帶陸側邊界區域為一般管理區,退縮線向海一側至海岸帶海側邊界區域為控制區。退縮線向海一側為不可建設區,但對公共安全及服務必需的建築物和必須臨近海洋的項目除外。

  在「條例」中,把海防林建設與保護改稱為景觀海防林建設與保護,在海岸線與退縮線之間的控制區建設海防為主,景觀為輔的景觀海防林,在退縮線之後的一般管理區,如還需要建設森林生態系統,可建設成景觀為主,海防為輔的景觀海防林。共同構成至少距海岸線200m寬的具有海防功能又具有觀賞功能的景觀海防林,確保海岸生態安全。

相關焦點

  • 五大因素致海岸線變遷 海岸保護仍要加大力度
    防海岸侵蝕須警惕不合理開發  「人類開發利用海岸帶資源過程中往往只顧經濟效益和局部利益,在上遊修水庫,在海岸挖沙採礁,在海邊搞開發等,導致海岸帶泥沙供應和海洋動力狀況失衡,是海南海岸侵蝕加劇的重要原因。」吳小根認為,造成海南海岸侵蝕的主要影響因素有3方面,其中人類不合理的開發活動是導致海岸侵蝕的重要原因。
  • 海洋災害|海岸侵蝕
    海岸侵蝕(coastal erosion)是指由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或兩者因素疊加產生海洋動力作用下,海洋遭受侵蝕破壞而發生後退、岸灘下蝕的現象和過程。我國海岸帶地區海岸侵蝕分布廣泛,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發生,北起遼東灣,南至海南島,無論大陸海岸還是島嶼海岸,均有海岸遭受侵蝕,呈現北重南輕,長江口以北較嚴重,長江口以南的海南省較嚴重。海岸侵蝕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地質災害類型,幾乎所有開敞的淤泥質海岸和70%左右的砂質海岸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海岸侵蝕。給沿海地區的社會經濟帶來較大損失。
  •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我國海岸侵蝕現象嚴重,加力推進海岸...
    海灘養護是修復遭受侵蝕的砂質岸線的最佳手段。我國是海岸侵蝕現象較為嚴重的國家。近年來,我國加大了海岸修復力度,在防災減災、美化岸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長期從事海岸侵蝕研究的海洋三所副研究員戚洪帥說,我國海岸侵蝕現象嚴重,海岸保護需要有完整的監測體系作為支撐,進行系統考慮、整體規劃、辨證施治,方能標本兼治。
  • 加強海南長臂猿法律保護的思考
    為此,建議加強海南長臂猿的法律保護,特別是建議制訂海南長臂猿保護管理條例,充分發揮法治在海南長臂猿保護管理方面的引領、推動和保障作用。  海南長臂猿法律保護加強的理論支撐  長期以來,我國對海南長臂猿的研究不足。隨著對海南長臂猿重要意義認識的深入,國家有關部門和海南省有關單位開始下大力氣組織人員和投入資金認真開展相關研究,逐漸取得不少有價值的成果。
  • 海南三亞灣傷痕累累 海灘受汙染海岸遭侵蝕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5日 11:48 來源:海南日報     來源:海南新聞網-海南日報     然而,我們今天卻看到,昔日美麗的三亞灣變得如此令人痛心:沙灘變成了粘糊糊的泥地,海岸被嚴重侵蝕,岸邊的植被根系裸露,汙水衝刷出條條沙溝……     在提倡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今天,三亞灣的疤痕無疑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標本——因為這個標本,形象而深刻地向我們闡述了開發與保護的關係
  • 海岸侵蝕,危害遠不僅是「沙灘不再美麗」 ——訪中山大學教授龔文平
    龔教授指出,近些年,中國沿海地區海岸侵蝕加劇,其中的原因有自然因素,還有人為因素,包括海岸工程建設、沿岸開採地下水和採伐紅樹林等人類活動,對海岸侵蝕的影響更直接、更劇烈。 可通過硬工程軟工程防治海岸侵蝕 龔教授自 1993年研究生畢業後,便一直從事「河口海岸」方面的研究。他向《海洋與漁業》記者透露,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許多人為因素加劇了海岸侵蝕。
  • 海岸侵蝕,危害遠不僅是「沙灘不再美麗」 ——訪中山大學教授龔文平
    龔教授解釋道,字面意思是指海岸在海洋動力等因素作用下發生後退的現象,簡單來說,就是對某一海岸單元而言,泥沙輸入小於泥沙輸出,導致泥沙收支不平衡。龔教授指出,近些年,中國沿海地區海岸侵蝕加劇,其中的原因有自然因素,還有人為因素,包括海岸工程建設、沿岸開採地下水和採伐紅樹林等人類活動,對海岸侵蝕的影響更直接、更劇烈。
  • 王穎院士:應重視人工建築對海岸的侵蝕
    原標題:王穎院士:應重視人工建築對海岸的侵蝕  新華網三亞6月9日電(記者鄭瑋娜)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地質學家王穎日前在三亞舉行的「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主題論壇上說,人工建築會促進海岸的侵蝕或淤積。在海峽、海島周邊海域規劃人工建築時,必須先期進行工程建設預後效應的先期研究。人為施工不當加重海岸侵蝕,應引起重視。
  • 2014年,我國風暴潮、海岸侵蝕等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6...
    長期累積加劇海洋災害 海平面上升是緩發性災害,長期積累會加劇海水入侵、風暴潮等災害程度 雖然張全的預估短時間內不會出現,不過必須注意到,海平面上升的累積效應已逐步顯現,並呈擴大趨勢。 「海平面上升導致波浪和潮汐能量增加、風暴潮作用增強、海岸坡降加大、海岸沉積物組成改變,以及沿海地區海岸侵蝕進一步加劇,同時海平面上升也使侵蝕海岸的修復難度加大。」國家海洋局辦公室主任石青峰說。 這一現象在海南十分突出。2009至2014年,海南海口東海岸超過4000米的岸段受到侵蝕,平均侵蝕距離24.7米,侵蝕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
  • 「海岸衛士」紅樹林期待加強保護修復
    相關研究表明:中國37種紅樹植物的50%處於不同程度的珍稀瀕危狀態,海南海桑和卵葉海桑的野外個體數不超過100株。同時,人為幹擾導致紅樹林矮化、稀疏化及生物多樣性下降,尤其是掘穴動物蟹類棲息密度的下降減少了土壤氧氣供應,不利於紅樹植物生長。四是區域整體保護協調不夠。部分生態區位重要的紅樹林分布區還未納入自然保護地範圍,紅樹林整體保護協調機制尚不健全;紅樹林保護修復與地方相關規劃銜接不夠。
  • 直通人大丨山東在海岸線保護立法上做了什麼?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實省委建設海洋強省、開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行動的工作部署,2018年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主任會議提出,省人大常委會要加強立法統籌,推進沿海設區的市海岸帶保護立法工作,並將該項工作列入省人大常委會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省人大常委會創新工作機制,積極統籌推進全省海岸帶保護立法工作。
  • 巴斯夫創新海岸保護解決方案讓海岸線無懼侵蝕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採用巴斯夫®Elastocoast®創新海岸保護解決方案的防波堤日前在韓國慶尚南道固城郡海岸線投入使用。該方案有助於控制沉積物,為在颱風季節受到侵蝕的海岸提供更好的保護。
  • ...海岸臨海路段塌方、樹倒、路毀 多處海岸線近期遭嚴重侵蝕原因...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8日消息(記者 黨朝峰 石祖波 陳衛東)連日來,有海口市民反映,海口市西海岸部分沿海岸堤損壞,海浪不斷侵蝕海岸線,靠近海口長濱北五路末端部分道路的路面下被海浪掏空,道路已經出現塌方。無獨有偶,在海口東海岸東營環路的魯能藍海椰風小區附近,也有海岸線生態遭侵蝕破壞的情況。
  • ...西海岸臨海路段塌方、樹倒、路毀 多處海岸線近期遭嚴重侵蝕...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8日消息(記者 黨朝峰 石祖波 陳衛東)連日來,有海口市民反映,海口市西海岸部分沿海岸堤損壞,海浪不斷侵蝕海岸線,靠近海口長濱北五路末端部分道路的路面下被海浪掏空,道路已經出現塌方。無獨有偶,在海口東海岸東營環路的魯能藍海椰風小區附近,也有海岸線生態遭侵蝕破壞的情況。今年海口東西兩岸海岸線為何多處嚴重遭破壞?
  • 遼東灣海岸建立海岸侵蝕監測技術方法體系
    本報訊(記者 馬軍)日前,由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承擔的遼東灣海岸侵蝕災害監測評估試點項目順利通過專家驗收。該項目形成了海岸侵蝕業務監測和海岸侵蝕災害風險評估理論與技術方法體系,為建立我國全部重點侵蝕岸段的監測評估業務系統奠定了基礎。
  • 沿海海平面升至32年來最高 加劇海洋災害、海岸侵蝕
    公報表明,2012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加劇了海洋災害;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5.25億元;全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5萬億元,同比增7.9%。   氣候變化,沿海海平面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   據《2012年中國海平面公報》,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2年,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2.9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 日本全國海岸遭受侵蝕 每年減少沙灘160公頃
    中新網8月23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國土交通省近日透露,針對海水浴場等作為重要旅遊資源的全國各地海岸被潮水侵蝕的狀況,日本各級政府儘管已採取對策,但沙灘仍在不斷消失。據日本國交省估計,該國每年消失的沙灘達160公頃,照此下去今後30年將減少4800公頃。
  • 人大代表建議引起重視 海南擬立法拯救蚯蚓
    2016海南兩會前奏  省人大代表「禁止捕殺野生蚯蚓」建議引起重視  海南擬立法拯救蚯蚓  南國都市報1月19日訊(記者孫學新)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徐麗俐等省人大代表提出了關於制定《海南省禁止捕殺野生蚯蚓,保護生態環境的規定
  • 珊瑚礁是抵禦風暴和海浪的天然緩衝區,在避免海岸受到侵蝕的同時,還保護了人們的財產和人身安全
    珊瑚礁是抵禦風暴和海浪的天然緩衝區,在避免海岸受到侵蝕的同時,還保護了人們的財產和人身安全。得益於珊瑚礁複雜的形狀,它們在水下構建起「堤壩」,有效緩解了海浪的衝擊力。如今,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風暴的發生頻率及強度不斷加劇,珊瑚礁的「天然防波堤」功能顯得越來越重要。
  • 熱帶生物海岸保護與發展研究
    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包括海岸高生物多樣性、高資源生產力、海岸抗侵蝕和穩定、淨化和美化環境 [5]。海岸帶又面臨人類世自然環境快速變異和海岸帶人類活動持續增強等問題,海岸帶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受到更大挑戰。熱帶生物海岸中的珊瑚礁和遠海島礁,對海洋國土、海洋維權、海洋強國建設關係尤其密切而受到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