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平面上升速度超全球平均水平 35年來已上升11釐米

2020-12-05 界面新聞

3月22日,國家海洋局公布2015年《中國海平面公報》與《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5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高9釐米,較2014年低2.1釐米,為1980年以來的第4高位。

近30年,中國沿海的十年際海平面呈明顯上升趨勢。2006至2015年,中國沿海平均海平面較1996至2005年和1986至1995年分別高3.2釐米和6.6釐米,為近30年來最高的10年。

1980年至2015年,我國海平面變化總體趨勢為波動上升,年上升速度為3毫米,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其中,1980年我國海平面較常年低2釐米,2015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高9釐米,也就是說,35年來,我國海平面波動上升11釐米。

報告分析認為,全球海平面上升是由氣候變暖導致的海水增溫膨脹、陸源冰川和極地冰蓋融化等因素造成的。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中國沿海氣溫與海溫升高,氣壓降低,海平面升高。

海平面上升是一種緩發性災害,其長期累積效應造成海岸侵蝕、鹹潮、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等災害加劇,沿岸防潮排澇基礎設施功能降低,高海平面期間發生的風暴潮致災程度增加。據中國國土資源部公布的《2014中國國土資源公報》稱,最近1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0釐米並加速上升。海平面上升對沿海地區生態系統有重大影響。

《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5年,我國海洋災害總體災情偏輕,各類海洋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2.74億元,死亡(含失蹤)30人。其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嚴重的是風暴潮災害,佔總直接經濟損失的99.8%;造成死亡(含失蹤)人數最多的是海浪災害,佔總死亡(含失蹤)人數的77%。

相關焦點

  • 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公報顯示:2014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災害為主,綠潮、海岸侵蝕、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鹹潮入侵等災害也均有不同程度發生。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6.14億元,死亡(含失蹤)24人。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
  • 海洋局: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 超全球平均水平
    7月4日,國家海洋局對外發布《2011年中國海平面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上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2011年,我國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每年2.7毫米,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近3年海平面處於歷史高位。
  • 海洋局: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 超全球平均水平(圖)
    7月4日,國家海洋局對外發布《2011年中國海平面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上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2011年,我國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每年2.7毫米,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近3年海平面處於歷史高位。
  • 中國沿海海平面每年平均上升3.3毫米,快於全球平均水平
    最新發布的《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1980-2018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3毫米/年,高於同時段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我國海域共發現赤潮36次。2019年5月1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自然資源部獲悉,該部海洋預警監測司發布2018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和《中國海平面公報》。《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8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岸侵蝕等災害為主,各類海洋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7.77億元,死亡(含失蹤)73人。
  • 2019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高72毫米,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海平面上升,指由全球氣候變暖、極地冰川融化、上層海水變熱膨脹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現象。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包括:(1)海水溫度上升。(2)河流注入海洋的水流量增多。(3)冰川融化。(4)海洋的熱膨脹。(5)沿海地區城市的地面沉降。
  • 全球變暖 海平面上升速度打破2800年來紀錄
    (電腦模擬圖片)中國網2月24日訊 據英國媒體2月23日報導,最新研究表明,人為原因導致的全球變暖加劇了海平面上升,目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是過去2800年中的好幾倍。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對全球範圍內的24個地點進行了監測,並記錄了幾個世紀乃至幾千年來一些地區海水的漲落變化。直到19世紀80年代及工業革命時期,海平面上升的最快速度僅為每世紀3至4釐米。
  • 我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國家海洋局日前發布《2014年中國海平面公報》和《2014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其中,《2014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4年,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0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公報還顯示,2014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1975年—1993年)高111毫米,較2013年高16毫米,為1980年以來第二高位。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
  • 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為什麼世界各地海平面上升速度不一樣
    你一定聽說過由於全球變暖海平面正在上升。威脅著世界各地的沿海地區。部分原因是極地上的冰正在融化並流入海洋,海洋中上層的水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膨脹。我們有一種稱為驗潮儀的設備,它們測量的只是潮汐的每日漲落,如果你關注長期變化,如果你觀察足夠多的驗潮儀,你會發現海平面確實在上升。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速度上升。為什麼會這樣?這些差異背後的一些因素相當簡單。你可能會想到水漲得到處都是,就像你在給浴缸加滿水一樣。但那實際上是錯的。例如,土地本身可以移動。
  • 海平面上升66米會消失哪些一線城市?海平面到底會上升多少?
    在地球的自然災難之中,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可以說是我們如今或者說未來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因為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這種影響變得是越來越強,並且在2019年和2020年的時候,我們已經看到了不少國家宣布海平面危機問題,甚至有島嶼已經完全消失了,所以說海平面的影響已經是一個事實的存在,而不是我們說說就算了的。
  • 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什麼?海平面上升有什麼後果?
    海平面的上升可淹沒一些低洼的沿海地區 使風暴潮強度加劇頻次增多。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未來100至200年內海平面已無法避免上升至少1米。6次海面波峰對應6次中國全新世珊瑚礁發育,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的結論正好相反。  10000-8000年前期間海面以每百年2.65米的速率快速上升,8000-6000年前期間海面上升速率明顯減慢,為每百年。6000年以來海平面不升反降,平均每百年下降0.04米,說明6000年以來不是地殼均衡劇烈活動時期。
  • 海平面:我上升66米後中國的一線城市有些會消失
    那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情況,根據2019年發布的報告指出,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驟減且將全球升溫限制在遠低於2°C的水平,到2100年時,海平面上升仍可能達到30-60釐米左右。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根據科學報告指出,20世紀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約15釐米,而目前的上升速度已達每年3.6毫米,較上世紀快了兩倍多
  • 海平面可能上升82釐米或更高
    渥太華大學冰川學家盧克·科普蘭德說,加拿大北極地區今年夏季的氣溫比近30年平均氣溫高出5℃。氣候變化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加拿大北極地區冰架坍塌無疑是全球變暖的又一個信號。科學家們關於全球變暖的很多預測正在發生:平均氣溫上升、極端天氣頻發、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野生動物種群和棲息地的變化等。
  • 全球海平面上升 速度快遠超預計
    原標題:全球海平面上升 速度快遠超預計  本報訊 據外媒報導,科學雜誌《自然》1月14日發表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稱,當今世界海平面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上升,這將導致人們在未來更難適應氣候變化。   該研究稱,自1990年起海平面上升速度驟然加快,每十年上升1.2英寸(約合3.04釐米)左右,比1900到1990年的上升速度快2.5倍。研究表明,海平面上升加速的主要原因是全球變暖導致格陵蘭島和南極洲西部的冰蓋和冰川融化速度加快。
  • 海平面上升11座可能被淹沒,如上升7米,要住哪兒?
    在整體的海平面上升貢獻之中,冰川融化的強度幾乎是熱膨脹引起的海平面上升量的兩倍,所以說前者是佔據了主要的因素。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從整個20世紀的每年1.4毫米增加了1倍以上,在2006年到2015年的階段,已經出現了每年3.6毫米的上升速度,所以完全超過了科學家們的預期,當然這也是冰川融化和熱膨脹的共同結果。海平面上升多少了?
  • 秦大河:海平面上升對沿海城市影響不容忽視
    段昊書攝影  城市裡,一片汪洋中,幾座大樓孤零零地矗立著,矮一些的樓房已快被淹沒——這是我們在關於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的公益海報中常能見到的場景。現實沒有海報那麼誇張,然而,在世界多地尤其是我國,海平面上升對沿海城市的不利影響已經顯現。  「這種不利影響不容忽視,相關對策必須從現在就開始付諸實踐。」
  • 自然資源部:1980年來中國沿海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3.3毫米,沿海氣溫...
    《藍皮書》顯示,1960年~2018年,全球平均海表溫度上升趨勢明顯,近4年均處於高位,2018年比常年(1981年~2010年)高0.18℃;1993年~2018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15±0.3毫米/年,2018年處於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位。
  • 到2100年,融化的冰蓋將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超過38釐米
    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發現,如果人類繼續以目前的速度排放溫室氣體,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上升15英寸(38釐米)以上。研究表明,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對地球氣候變化和氣溫升高有著重大影響。
  • 到2100年,融化的冰蓋將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超過38釐米
    年,全球海平面將上升15英寸(38釐米)以上。因此,如果人類的溫室氣體排放繼續以目前的速度增長,格陵蘭島和南極洲融化的冰蓋將使全球海平面上升15英寸(38釐米)以上。這項新研究是冰原模型相互比較項目(ISMIP6)的一部分,該項目由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領導。
  • 我國海平面總體波動上升,速率高於同時段全球平均水平
    2019年,我國一類水質海域面積佔97.0%,同比上升0.7個百分點。劣四類水質海域面積為28340平方千米,同比減少4930平方千米。全國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穩中向好,水質級別為一般,主要汙染指標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優良(一、二類)水質海域面積比例為76.6%,同比上升5.3個百分點;劣四類為11.7%,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
  • 格陵蘭島冰蓋持續消融,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或上升10釐米
    丹麥氣象研究所18日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所參與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對丹麥所轄的格陵蘭島近30年來冰蓋融化的相關數據分析後發現,如果氣候變暖保持當前速率,格陵蘭島冰蓋將持續融化,並在2100年左右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10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