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對外公布 我國海洋生態環境...

2020-11-26 環保在線

  2019年5月,生態環境部對外發布《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明確表示,2018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態整體穩中向好。
 

  據悉,《公報》重點從海洋環境質量、海洋生態狀況、主要入海汙染源狀況、海洋傾倒區和油區狀況、海洋漁業水域環境質量狀況、海洋環境災害狀況、突發海洋汙染事件、相關行動與措施等八個方面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進行了詳細監測。
 

  監測結果表明,2018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態整體穩中向好。海水環境質量總體有所改善,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佔管轄面海域的96.3%,劣四類水質海域面積為33270平方千米,較上年同期減少450平方千米;近岸海域優良(一、二類)水質點位比例為74.6%,較上年上升6.7個百分點。汙染海域主要分布在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江蘇沿岸、長江口、杭州灣、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海域。超標要素主要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
 

  其中在入海河流汙染狀況中,2018年,我國對全國194個入海河流國控斷面實施了監測。全國入海河流水質總體為輕度汙染,與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好轉。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中,上海入海河流斷面水質優;福建和海南良好;遼寧、河北、山東、浙江和廣西輕度汙染;江蘇和廣東中度汙染;天津重度汙染。
 

  在直排海汙染源方面,2018年,對453個日排放汙水量大於100立方米的直排海工業汙染源、生活汙染源、綜合排汙口實施了監測。453個直排汙染源汙水排放總量約為866424萬噸,不同類型汙染源中,綜合排汙口排放汙水量最大,其次為工業汙染源,生活汙染源排放量最小。各項主要汙染物中,綜合排汙口排放量均最大。
 

  四大海區中,東海汙水排放量最大,渤海汙水排放量最小。各項主要汙染物中,六價鉻和貢為黃海排放量最大,總磷、鉛和隔為南海排放量最大,其餘均為東海排放量最大。沿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福建直排海汙染源汙水排放量最大,其次是浙江和廣東。浙江直排海汙染源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最大,其次是山東和福建。
 

  此外,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和海洋保護區保護對象基本保持穩定。監測的入海河流劣V類水質斷面同比下降6.1個百分點。海洋傾倒區、海洋油氣區環境質量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區環境保護要求,海洋漁業水域環境質量總體良好。赤潮發現次數和累計面積均較上年大幅減少。
 

  據了解,2018年,我國共對1649個海洋環境質量國控監測點位、194條入海河流國控斷面、453個日排放汙染量大於100立方米的直排海汙染源、36個海水浴場開展了水質監測;對部分重要河口開展了沉積物質量監測,對1705個生物多樣性監測點位、21個典型生態系統、89個海洋保護區和24處濱海溼地開展了生態狀況監測;對48個重要漁業水域開展了環境質量監測。

相關焦點

  • ...江海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美——數讀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 題:天空越來越藍、江海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美——數讀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新華社記者高敬生態環境部近日正式對外發布《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進一步下降,完成生態環境保護年度目標任務,達到「十三五」規劃序時進度要求。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日前在解讀報告時說,我國天空越來越藍、江海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美。
  • 《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去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果進一步鞏固,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有效保障。
  • 2018年度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8年度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北極星大氣網訊:江蘇日前對外發布2018年度全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8年,全省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為68%,其中,全省PM2.5年均濃度較2017年下降2.0%,達到國家年度考核目標。詳情如下:
  • 國家海洋局發布《2013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
    近日,國家海洋局發布《2013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3年,我國海洋環境狀況總體較好,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約佔我國管轄海域面積的95%。陸源排汙壓力依然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汙染嚴重,海洋生境退化、環境災害多發等問題依然突出。
  • 2010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陸源排汙成汙染主因
    海洋環境總體維持較好水平  國家海洋局今年發布的《2010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海洋環境狀況總體維持穩定,近岸海域沉積物質量狀況總體保持良好,主要海洋功能區環境質量基本滿足海域使用要求,海洋赤潮災害發生次數及面積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
  • 海南發布2018年《海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8年海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四條「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定期發布環境狀況公報」的規定,現發布2018年《海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專欄6  博鰲亞洲論壇會議期間環境空氣品質保障監測預報預警  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會議為「十九大」之後我國舉辦的一次重大國際會議,為確保會議期間全省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氣象局成立監測預報保障工作組,同時在生態環境部的支持下,邀請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華南區域空氣品質預測預報中心
  • 中國海洋環境公報:近海環境汙染問題依舊突出
    中廣網北京3月21日消息(記者郭淼)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有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這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常識。而容易忽視的是,中國同樣擁有299.7萬平方公裡的海洋,相當於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海洋不僅關乎航運,還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水產、礦產和能源,是名副其實的藍色家園。
  • 我國海洋狀況年度公報:溢油等突發事件風險加劇
    6月25日,國家海洋局發布《2011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去年我國海洋環境狀況總體維持在較好水平,但近岸海域環境問題仍然突出。    同時,赤潮災害多發,土壤鹽漬化、海岸侵蝕等災害嚴重,海洋溢油等突發性事件環境風險加劇。
  • 生態環境部:我國生態環境整體改善 仍面臨挑戰
    光明網訊(記者蔡琳) 6月2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9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正式向社會發布。會議上,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介紹了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以及當前所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 廣東舉行2016年海洋環境及海洋災害《公報》發布會
    原標題: 《2016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6年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正式發布  6月8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發布《2016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6年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相關情況。
  • 2018年青海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8年青海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綜 述2018年是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保事業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2018年全省地表水水質狀況示意圖長江幹流境內水質達到Ⅱ類以上,水質狀況優。黃河幹流境內水質達到Ⅱ類以上,水質狀況優。瀾滄江幹流境內水質達到Ⅱ類以上,水質狀況優。黑河幹流境內水質達到Ⅰ類,水質狀況優。
  • 海洋廢棄物=海洋垃圾?錯!聽聽生態環境部怎麼說
    11月29日,我國生態環境部召開的2019年11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時提及我國沿海水域傾倒垃圾量的問題,據說有外媒報導稱,2018年中國向沿海水域傾倒垃圾量為近十年最高水平。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及時作出了回應。
  • 2019大連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年大連市各類水質海域面積(平方公裡)2019年大連市海域水質等級分布示意圖◎海洋功能區環境狀況海洋自然保護區對大連老偏島-玉皇頂、大連長山列島和大連海王九島海洋自然保護區開展了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監測。
  • 《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生態環境部近期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2018年寧夏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工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實施生態立區戰略,全面推進汙染防治攻堅。2018年,出臺《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實施工業園區整合、沿黃生態經濟帶建設、銀川都市圈等重大決策部署。
  • 2019年邢臺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發布
    2019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發布 邢臺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6.85,同比下降2.7%近日,河北省邢臺市生態環境部門發布了《2019年邢臺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邢臺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6.85,同比下降2.7%,空氣品質實現持續好轉。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 霍傳林: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就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有關情況與大家進行交流。首先,代表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感謝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我國環保事業特別是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 生態環境部:我國海洋垃圾汙染處於中低水平
    在生態環境部9月25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表示,對渤海、東海開展的監測結果表明,表層水體微塑料的平均密度為0.82個/立方米和0.25個/立方米,與近年來國際同類調查結果相比,我國近海表層水體微塑料含量處於中低水平,海洋垃圾汙染整體處於中低水平。
  • 中國首次發布渤海海洋環境公報 汙染令人擔憂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中國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今日在此間發布《二00八年渤海海洋環境公報》,這是中國首次發布渤海海洋環境公報。渤海是中國唯一半封閉型內海,海域面積約七點七萬平方公裡,渤海海水交換能力差,海洋生態系統脆弱。
  • 2019年杭州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年杭州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北極星大氣網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現發布《2019年杭州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一、綜述2019年,杭州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按照「幹好一一六,當好排頭兵」的工作要求,全面推進「八項清零」,成功舉辦聯合國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和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年會,紮實推動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深化生態文明和美麗杭州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