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大氣網訊:2019年,大連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態環境廳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全力做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落實,強化環境監管執法,深入推進環保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大氣、水、土壤等汙染防治,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環境治理力度,加強環保隊伍建設和基礎能力建設,全市環保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並在多個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
環境空氣品質全面達標。實施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整治和30萬千瓦以下機組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建立施工工地「紅黑榜」、聯合懲戒及揚塵問題清單銷號制度,推進市區散流體車輛全封閉改造,基本實現施工工地揚塵在線監測全覆蓋。老舊貨車全部納入公安稽查布控系統。全年市區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天數302天,達標天數比例為82.7%,六項主要汙染物全部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認真開展水源保護區環境整治,加強水源地規範化建設。開展河流集中整治專項行動,著力破解河流汙染治理工作中的突出問題。開展入海排汙口排查整治,強化陸源汙染治理。全市13處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標。六條主要河流21個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了81%,無劣Ⅴ類水體。全市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穩中向好,優良(一、二類)水質海域面積比例為98.3%。
土壤及危險廢物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完成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工作。實施汙染地塊治理修復,修復汙染土壤11.3萬立方米。積極推進農村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全市975個農村基層衛生機構的醫療廢物全部納入集中收運和處置,農村醫療廢物集中收運處置體系建設全國領先。
農村人居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百村示範、千村清潔」行動,集中力量打好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嚴督嚴查推動工作落實,圓滿完成美麗示範村建設任務,並通過省政府驗收。
建設項目管理工作成效顯著。進一步轉變環境影響評價管理模式,完善1+6改革體系,兩項創新工作被納入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二批可借鑑推廣創新經驗做法。全年共審批環評項目887個,完成24個行業863家企業的排汙許可證核發工作。
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持續強化。新修訂的《大連市環境保護條例)》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批准後正式施行。組織開展了秸稈禁燒、「利劍斬汙·衛藍行動」、別墅清理整治等30餘項專項執法行動,查處違法企業387家,收繳罰款2105萬元。全市共受理群眾舉報1.16萬件,同比下降7.9%。
環境宣傳教育不斷深入。舉辦紀念「六五」環境日暨環保「三個十佳」頒獎典禮。創建10家環境教育基地。環保志願者共實施環保公益項目近20個,組織開展活動近600場次,為社會提供環保志願服務近20萬個工時。
環境監測、環境監控、環境安全防範、環境科研及國際合作等各項工作也得到穩步提升。
大連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空間分布示意圖
大連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空間分布示意圖
大連市二氧化硫(SO2)濃度空間分布示意圖
大連市二氧化氮(NO2)濃度空間分布示意圖
大連市臭氧(O3)濃度空間分布示意圖
大連市一氧化碳(CO)濃度空間分布示意圖
生態環境質量
環境空氣品質
◎概況
全市各區市縣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範圍為78.5%~94.2%,由高至低依次為:長海縣莊河市花園口經濟區瓦房店市大連市區普蘭店區長興島臨港工業區。
大連各區市縣AQI分級天數及達標天數比例
市區空氣品質優的天數為111天、良為191天、輕度汙染為50天、中度汙染為7天、重度汙染為6天。各監測點位中,雙D港點位達標天數比例最高(87.1%),旅順點位達標天數比例最低(77.2%)。
◎細顆粒物
全市各區市縣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範圍為28~44微克/立方米,瓦房店市和普蘭店區細顆粒物年均值分別超二級標準0.26倍和0.23倍,其他各區市縣均符合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市區細顆粒物年均值為35微克/立方米,與上年相比上升20.7%,七賢嶺、雙D港和開發區點位年均值均符合空氣品質二級標準,其他7個監測點位超出空氣品質二級標準0.03~0.09倍。
◎可吸入顆粒物
全市各區市縣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範圍為46~66微克/立方米,均符合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市區可吸入顆粒物年均值為60微克/立方米,與上年相比上升11.1%,金州點位年均值超出空氣品質二級標準0.06倍,其他9個監測點位年均值均符合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二氧化硫
全市各區市縣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範圍為7~16微克/立方米,均符合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市區二氧化硫年均值為11微克/立方米,與上年相比持平,各監測點位年均值均符合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二氧化氮
全市各區市縣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範圍為17~26微克/立方米,均符合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市區二氧化氮年均值為26微克/立方米,與上年相比上升4.0%,各監測點位年均值均符合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臭氧
全市各區市縣臭氧(O3)日最大8小時平均第90百分位數濃度範圍為122~170微克/立方米,長興島臨港工業區臭氧日最大8小時平均第90百分位數濃度超出空氣品質二級標準0.06倍,其他各區市縣均符合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市區臭氧日最大8小時平均第90百分位數濃度為154微克/立方米,與上年相比上升6.9%,旅順和七賢嶺點位臭氧日最大8小時平均第90百分位數濃度分別超出空氣品質二級標準0.04倍和0.01倍,其他監測點位均符合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一氧化碳
全市各區市縣一氧化碳(CO)24小時平均第95百分位數濃度範圍為1.2~2.1毫克/立方米,均符合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市區一氧化碳24小時平均第95百分位數濃度為1.2毫克/立方米,與上年相比持平,各監測點位均符合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自然降塵
全市自然降塵年均值為5.7噸/(平方公裡·30天),符合遼寧省標準,與上年相比持平。
◎降水
全市降水pH年均值為6.03,酸雨頻率為1.4%,與上年相比下降1.3個百分點。
地表水環境質量
◎飲用水源地
全市13處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標,向主城區供水的碧流河水庫、英那河水庫兩處飲用水源水質優,各項評價指標年均值符合地表水Ⅲ類標準及補充項目、特定項目標準限值。
◎主要河流
碧流河、英那河、大沙河、登沙河、莊河和復州河等六條主要河流的21個監測斷面中,3個斷面水質為Ⅰ類,9個斷面水質為Ⅱ類,5個斷面水質為Ⅲ類,4個斷面水質為Ⅳ類,無Ⅴ類和劣Ⅴ類斷面。
各主要河流中,登沙河楊家斷面水質輕度汙染,超Ⅲ類功能水質標準,為Ⅳ類水質,超標項目為化學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復州河蔡房身大橋斷面水質輕度汙染,超Ⅲ類功能水質標準,為Ⅳ類水質,超標項目為氨氮、總磷和化學需氧量;其餘19個河流斷面水質均符合相應功能水質標準。
碧流河城子坦、英那河入海口、大沙河麥家、復州河復州灣大橋、復州河三臺子、莊河小於屯和登沙河登化等7個國控考核斷面水質均達到相應水質考核目標。
大連市六條主要河流水質狀況
海洋環境質量
◎海洋環境狀況
全市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穩中向好,優良(一、二類)水質海域面積比例為98.3%,同比上升7.3個百分點,其中符合一類海水質量標準的海域面積比例為96.9%。普蘭店灣局部海域汙染較重,主要汙染物為無機氮。
2019年大連市各類水質海域面積(平方公裡)
2019年大連市海域水質等級分布示意圖
◎海洋功能區環境狀況
海洋自然保護區
對大連老偏島-玉皇頂、大連長山列島和大連海王九島海洋自然保護區開展了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監測。監測結果表明,大連老偏島-玉皇頂、大連長山列島海洋自然保護區海水綜合質量等級為清潔海域,海洋沉積物質量良好,海洋生態處於健康狀態;大連海王九島海洋自然保護區海水綜合質量等級為較清潔海域,海洋沉積物質量良好,海洋生態處於健康狀態。
國家級海洋公園
對大連星海灣、大連金石灘、大連長山群島和大連仙浴灣國家級海洋公園開展了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監測。監測結果表明,大連星海灣海洋公園海水綜合質量等級為清潔海域,海洋沉積物質量一般,海洋生態處於健康狀態;大連金石灘海洋公園海水綜合質量等級為較清潔海域,海洋沉積物質量良好,海洋生態處於亞健康狀態;大連長山群島海洋公園海水綜合質量等級為較清潔海域,海洋沉積物質量一般,海洋生態狀況處於健康狀態;大連仙浴灣海洋公園海水綜合質量等級為輕度汙染海域,海洋沉積物質量良好,海洋生態處於亞健康狀態。
典型海島、河口、海灣
對獐子島(典型海島)、莊河河口(典型河口)和復州灣(典型海灣)開展了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監測。監測結果表明,獐子島附近海域海水指標均符合一類標準要求,沉積物質量狀況良好,海洋生態處於健康狀態;莊河河口附近海域除活性磷酸鹽、無機氮外其餘海水指標均符合二類標準要求,沉積物質量狀況良好,海洋生態處於亞健康狀態;復州灣附近海域除活性磷酸鹽外其餘海水指標均符合二類標準要求,海洋沉積物質量狀況一般,海洋生態處於健康狀態。
海水浴場
對大連金石灘、泊石灣、傅家莊、星海灣、塔河灣、大黑石、夏家河子和仙浴灣共8個海水浴場實施了定期監測。監測結果表明,金石灘、泊石灣、傅家莊、星海灣、大黑石、夏家河子和仙浴灣海水浴場水質優良率均為100%,塔河灣海水浴場水質優良率為91%。
◎海洋垃圾
開展了金石灘海域海洋垃圾監測。監測結果顯示,金石灘海域海面未發現漂浮垃圾;海灘垃圾為塑料類、紙製品類和木製品類,平均數量為1.5個/百平方米,平均重量為8.3克/百平方米。
聲環境質量
◎功能區聲環境
全市功能區聲環境晝間監測點次達標率為93.3%,與上年相比持平;夜間監測點次達標率為72.0%,與上年相比升高0.7個百分點。各區市縣監測點次達標率晝間範圍為62.5%~100%,夜間範圍為37.5%~100%。
大連市功能區聲環境達標狀況
◎道路交通聲環境
全市道路交通聲環境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67.3分貝,低於交通幹線兩側區域噪聲標準2.7分貝,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評價為「好」,與上年相比無明顯變化。各區市縣道路交通聲環境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範圍為65.9~68.7分貝,除瓦房店市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評價為「較好」外,其他地區評價均為「好」。
大連市道路交通聲環境晝間平均等效聲級排序
◎區域聲環境
全市區域聲環境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53.0分貝,環境噪聲總體水平等級評價為「較好」,與上年相比無明顯變化。各區市縣區域聲環境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範圍為49.4~54.7分貝,除長海縣環境噪聲總體水平等級評價為「好」外,其他地區評價均為「較好」。
大連市區域聲環境晝間平均等效聲級排序
電磁輻射環境質量
中心城區電磁輻射環境質量保持良好,11個例行監測點位的電場強度和功率密度測量值均遠低於國家標準限值。
自然生態狀況
◎生態狀況
大連市生態環境狀況總體為良,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為67.2,與上年相比略有提高。長海縣生態環境狀況為優,大連市區、普蘭店區、莊河市、瓦房店市均為良。
◎城市綠化
全市森林覆蓋率為41.5%。建成區綠地面積197.3平方公裡,綠化覆蓋面積201.9平方公裡,公園綠地面積41.5平方公裡;建成區綠地率43%,綠化覆蓋率4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3平方米。
◎自然保護區
全市共有自然保護區11個,總面積5860.8平方公裡。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面積5754.1平方公裡;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面積2.2平方公裡;市級自然保護區6個,面積104.5平方公裡。
措施與行動
中央環保督察
5月15日,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遼寧省反饋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渤海生態保護修復專項督察意見。全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印發全市「回頭看」整改方案,建立了「工作專班」、「掛圖作戰」、「跟蹤問效」三項整改工作機制,推進生態環境問題整改見底見效。
全年對群眾信訪舉報問題整改落實情況進行了三輪次統籌督導檢查,共核查案件495件。截至年底,2017年第一輪督察反饋綜合性問題21項,已完成整改13項,其餘8項取得階段性進展;交辦1685件群眾舉報問題已完成整改1649件,整改完成率97.9%。2018年「回頭看」督察反饋綜合性問題14項,已完成整改6項,其餘8項取得階段性進展;交辦1352件群眾舉報問題,已完成整改1271件,整改完成率94%。
汙染防治攻堅戰
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深入實施《大連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大連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大連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攻堅戰實施方案》《大連市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大連市打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大連市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等,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通過採取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結構,強化燃煤、機動車、工業及揚塵汙染控制等措施,全面推進藍天保衛戰;通過開展重點河流汙染整治,強化汙染源和飲用水水源管控等,著力推進碧水攻堅戰;通過實施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重點行業企業用地風險篩查,開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等,穩步推進淨土保衛戰;通過深化農村汙水垃圾治理,強化畜禽養殖業汙染整治等,有序推進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通過開展入海排汙口排查整治,加強海岸線保護和修復等,深入實施了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全市大氣、水、土壤、農村和渤海汙染治理攻堅取得明顯成效,環境空氣六項主要汙染物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七個國考河流斷面水質和飲用水源水質全部達標,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海域面積比例達到98.3%,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覆蓋率達到92%,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汙染源普查
繼續推進我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通過採取建立目標責任、加強宣傳造勢、開展技術指導、強化質量管控、實施定期通報等舉措,圓滿完成大連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全面普查階段工作。全市共普查各類汙染源29685家,其中工業源20728家、農業源7239家、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126家、移動源498家、生活源鍋爐812家、入河(海)排汙口282個,實現了全市、各地區、各重要水系、各行業、各類汙染源汙染物產排情況普查全覆蓋,全面摸清了我市汙染源底數,健全了重點汙染源檔案,建立了汙染源信息資料庫,繪製了汙染物分布電子地圖,在排汙許可證發放、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重汙染天氣應對管控清單編制、渤海汙染防治攻堅戰、「散亂汙」企業排查整治、地理國情監測等諸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為我市明確環境管理重點、有效推進精準治汙,防控環境風險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普查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率先在省內開展普查數據審核工作,組織人工集中審核51輪次,ACCESS工具審核40天次,覆核國家反饋問題14000餘條,下發審核問題115661條次,全力確保普查數據質量,在全省普查第三方評估中取得了普查對象無漏查,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集中式、移動源普查全指標差錯率遠低於國家普查辦1%內控要求的優異成績,普查數據質量得到國家和省的充分肯定。
大氣環境保護
◎燃煤鍋爐整治
推進全市30萬千瓦以下機組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熱電集團北海熱電廠、香海電廠、泰山熱電、恆力石化、大化大孤山電廠、遼漁集團和西咀熱力7家燃煤電廠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全市電廠超低排放率達到96.2%。取締市內五區55個散煤銷售網點,對全市近500戶煤炭經營企業的散煤質量開展集中抽檢,煤質全部符合潔淨煤標準。
◎揮發性有機物整治
出臺了《大連市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整治方案》,創新建立臭氧高發期錯峰生產制度,在臭氧高發期禁止建築外牆塗刷、瀝青道路攤鋪等涉揮發性有機物作業。全市907座1000立方米以上油品及有機液體儲罐完成無組織排放監測。推進石化、化工、工業塗裝、包裝印刷等涉VOCs重點行業的180家企業實施新一輪的深度整治,按照「一廠一策」的方式,科學指導企業治汙,夯實整治效果。
◎揚塵汙染防治
開展散流體運輸、建築施工、裸露地面、道路施工四方面揚塵汙染專項整治行動,建立了施工工地揚塵「紅黑榜」制度、揚塵問題清單和整改銷號制度、多部門執法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等工作機制,全市揚塵精細化管理水平明顯提升。210家建築工地安裝了揚塵在線監測系統,766臺散流體運輸車輛完成封閉改裝。31家在用大中型礦山累計投入資金1.29億元,完成開採、裝卸、運輸、存儲和加工等環節揚塵整治項目272個。2019年全市裸露地面淨減少1.53萬公頃,相比2016年基準年裸露地面累計淨減少2.67萬公頃,淨減少率69.7%。
◎機動車汙染防治
著力打贏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印發出臺《大連市打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關於限制高排放柴油貨車通行的通告》《大連市人民政府關於劃定禁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區域的通告》,對高排放柴油貨車及非道路移動機械在市區的主要路段採取限行措施,加大在用柴油貨車路檢及停放地監督執法力度,環保、公安、交通部門聯合執法17次,處罰尾氣排放不合格車輛618臺次。建成我市機動車遙感監測系統,全年共檢測車輛162818臺次。提升機動車檢測標準,督促企業和個人維修治理超標車輛,從源頭把控「黑煙車」。強化環檢機構運行監管,實現全市48家機動車檢驗機構全覆蓋監督檢查。印發出臺《大連市國Ⅲ中重型柴油貨車加裝汙染控制裝置補貼工作實施方案》,率先在東三省開展中重型柴油貨車深度治理工作。
水環境保護
◎河流汙染治理
堅持綜合施策、系統治水,建立水質達標工作多部門聯動機制,打出一套河流汙染治理組合拳。開展了全市入河排汙口排查工作,啟動首批超標排汙口整治。環保、農業農村、公安、水利等部門聯合開展專項行動,查處涉水違法企業,整治畜禽養殖汙染,推進河道垃圾清理,實施非法閘壩排查整改。制定了《大連市基於生態流量保障的水量調度方案》和具體實施辦法,加大生態補水。對鄉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等重點治理工程進行掛牌督辦,保障工程進度,全市新建和改造鄉鎮汙水處理廠3座,建設臨時汙水處理設施2處,解決了每天1.5萬噸生活汙水直排問題。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
全面完成縣級飲用水源50個環境問題的整治工作,治理7條穿越水源保護區交通道路;完成了碧流河水庫普蘭店區域及朱隈水庫、轉角樓水庫、鴿子塘水庫、臥龍水庫等水源一級保護區圍網封閉工作,共建設圍網192千米;建設碧流河水庫溼地三期工程,改善溼地面積100萬平方米;建設桂雲花村汙水處理站,減少庫區周邊生活汙水直排;完成了6處鄉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工作。
◎汙水處理廠環境監管
加快汙水處理廠建設和改造工程,完成普蘭店區二期等汙水處理廠新建並通水運行,完成金龍寺汙水處理廠達標改造工程。全市汙水處理能力達到198.9萬噸/日,中心城區汙水基本做到「全收集、全處理」,區市縣建成區汙水收集處理率達到90%以上,出水水質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
海洋環境保護
◎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
印發《大連市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按時完成國家部署的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各項節點任務,2019年,我市渤海海域優良水質比例達到98.3%,相比於2018年實現再提升。編制了復州灣、普蘭店灣兩個重點海灣生態修復實施方案並組織開展綜合整治修復。實施了非法和不符合管控要求海水養殖清理整治。完善了國控入海河流復州河達標措施清單,加快流域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三臺子入海斷面水質達到目標要求。
◎入海排汙口排查
按照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入海排汙口排查工作要求,積極優化無人機拍攝技術方案,率先完成航拍,首批上報國家解譯、配合完成現場排查,得到生態環境部的好評。11月,按照省政府黃、渤海統籌推進的工作要求,完成了黃海區域入海排汙口的排查工作。大連市生態環境局被生態環境部評為「長江、渤海入河(海)排汙口排查專項工作表現突出單位」。
◎海灘垃圾整治
針對海水浴場、濱海旅遊區等的垃圾汙染問題,自6月初到10月末,開展海灘垃圾集中清理整治專項行動,全面打響海灘垃圾「殲滅戰」。專項行動期間清理海灘垃圾3700餘噸,重點海濱浴場和岸線的環境衛生狀況得到極大改善。8月14日颱風「利奇馬」影響過後,針對裹挾至岸灘的大量垃圾和海藻,組織各單位迅速行動,兩日內清理海灘垃圾近1230噸,有力地保障了我市海水浴場和岸線岸灘環境清潔。
土壤環境保護
◎土壤汙染防治
深入實施大連市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完成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第一階段任務。加強全市土壤環境汙染重點監管單位監督管理,組織200多家重點監管單位開展土壤環境自測和信息公開,完成42家重點監管單位有毒有害物質地下儲罐的備案。繼續完善疑似汙染地塊名單和汙染地塊名錄,全市累計創建疑似汙染地塊名單98個,確定汙染地塊9個,汙染地塊名錄已通過官方網站向社會公開。有序推動汙染地塊治理修復項目實施,大化集團搬遷及周邊改造區域汙染地塊修複方案完成專家評審和備案,松遼化工原址二期、鑽石灣地區A5地塊土壤修復項目基本完工,全年修復汙染場地面積4.6萬平方米、修復汙染土壤11.3萬立方米。規範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防治相關從業單位行為,對在我市從事土壤汙染防治活動的從業單位進行考核,並將規範從業單位名單向社會公開。
◎固體廢物管理
新建2座一般工業固廢填埋場,全市工業固體廢物填埋能力達到304萬立方米。全年辦理危險廢物網上聯單4.35萬份(次),安全轉移處置危險廢物22.29萬噸。印發《大連市醫療廢物全域集中處置實施方案》,採取「就近集中、轉運收集」的原則,將全市975個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廢物全部納入集中收運處置範圍,農村醫療機構醫療廢物集中收運處置比例達到100%。
聲環境保護
編制發布《大連市中心區聲環境功能區劃(2019版)》,在區市縣開展了噪聲功能區劃調整工作。優化了大連市轄區內交通、區域、功能區等各類噪聲監控點位布局。承接生態環境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汙染防治法》宣貫工作,製作《噪聲綜合知識宣傳冊》《噪聲普法宣傳冊》《噪聲科普宣傳冊》等,在全國普法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
自然生態保護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全市所有行政村開展了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農村垃圾處置體系覆蓋率達到92%。開工建設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13.5萬座。新增農村生活汙水收集處理行政村17個。農村「四旁」植樹400萬株。開展國考河流兩側及全市無配套設施規模養殖場的排查整改工作,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86%以上,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74%以上,瓦房店市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汙處理設施配套率達100%,在全省率先完成「國家試點縣」項目建設。全市建成美麗示範村100個。
◎自然保護區管理
印發《大連市「綠盾2019」自然保護區強化監督工作實施方案》,組織開展「綠盾2019」自然保護區強化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對自然保護區採石採礦、開辦工礦企業、核心區緩衝區旅遊開發和水電開發等四類違法違規問題加強監督檢查,促進問題徹底解決,全年我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類焦點問題整改完成率為81.8%。完成2018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遙感監測發現問題點位的核查工作。
環境安全管理
◎環境應急管理
印發《關於開展2019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習的通知》,全市組織開展12起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演練內容包括水源地油罐車洩露、重型熱處理廠導熱油洩露、儲油罐接卸進油作業發生跑冒油等。全年妥善處理5起一般突發環境事件,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持續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治理行動。完成生態環境「保平安、迎大慶」工作。
◎環境信訪處理
全年各渠道受理環境舉報投訴案件11600件,比上年下降7.9%。提前化解13件「五級書記抓信訪」減存控增交辦信訪積案。省生態環境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活動專項整治交辦我市35件突出環境問題全部解決。編制了《大連市環境信訪典型案件彙編》。建立了信訪通報、案件會審、重大生態環境事件網絡輿情調查處置與應對等10餘項工作制度,信訪處理的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
◎核與輻射管理
建設實施「大連市核技術利用企業輻射安全監管系統」,加強重點源企業精準管控,開展了全市核與輻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切實保證全市輻射環境安全。圓滿完成了大連夏季達沃斯年會輻射環境安全保障工作。對全市1680名核技術利用單位輻射從業人員進行培訓考核。進一步簡化輻射項目審批流程,優化政務服務,推進了我市供電行業、5G通信行業等基礎設施建設。
環境執法
繼續保持生態環境執法高壓勢態,嚴厲打擊各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全年累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387件,收繳罰款2105萬元。運用新環保法配套辦法查處案件29件,其中限產停產案件15件,查封扣押案件5件,移送公安行政拘留案件8件,移送涉嫌環境汙染犯罪案件1件。
政策與服務
機構改革
按照《大連市機構改革方案》精神,整合原市環保局、市發改委、市水務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市農委、市國土局六個部門的多項職責,順利完成大連市生態環境局組建,實現了全市生態環境監管職能的有機統一,局機關行政編制增加36%。完成區市縣生態環境機構的組建和垂直管理改革,全市核定設置11個分局,行政編制數增加21%。配合省生態環境廳完成對市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垂直管理改革工作。制定印發《大連市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和《關於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實施方案》,全面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以及縣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垂直管理改革工作。
環境準入
◎行政審批工作
全年共審批環評項目887個,總投資362.94億元,環保投資188.21億元;全市登記表備案項目2189個,辦理其他入廳事項120件。辦理時限均壓縮至法定時限的40%以內。
對重點項目開展專員對接服務,破解制約性難題。大連港太平灣港區規劃環評順利通過生態環境部和交通運輸部的聯合審查,恆力石化(大連)150萬噸/年乙烯工程項目成立驗收專班並核發了排汙許可證。
◎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工作
結合《大連市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出臺我市環評審批改革實施意見及六個配套文件。以「審批權限再下放」「審批服務再優化」「審批模式再創新」和「審批時限再壓縮」為目標,以強化事中事後監管為手段,構建環評審批改革第二階段「四個再」改革體系,進一步優化環評審批流程,轉變環境影響評價管理模式,環評審改內容已作為遼寧省「放管服」改革先進經驗上報國務院第六督查組。
◎排汙許可工作
按照生態環境部《2019年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工作要點》及省生態環境廳工作要求,12月20日前順利完成了全市24個行業863家企業的排汙許可證核發工作。提前完成了電子工業、基礎化學原料製造等5個行業24家企業的排汙許可證核發。
環境法制
◎立法工作
嚴格踐行「環境保護、法治引領」的理念,按照「綜合性地方環境法規+各環境要素法規和規章」的既定模式,繼續加快我市環境保護立法步伐,努力填補立法空白,為我市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指明思路和方向,為環境執法提供強有力的法制保障。高效率高質量完成了《大連市環境保護條例》立法修訂工作,新修訂的條例在2019年1月12日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並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於3月30日批准,以市人大常委會第(7)號公告予以公布,於2019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條例是有史以來第一部提交人代會表決通過的部門法規,開創了大連地方立法的歷史先河,並且取得了人代會全票通過的圓滿成績。完成《大連市海洋環境保護條例》起草、論證、審查等立法各項程序性工作,並通過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完成了《大連市畜禽養殖汙染防治條例》立法調研以及《大連市噪聲汙染防治條例》立法論證工作。
◎法治機關建設
充分發揮法制引領、規範和保障作用,全力打造透明化、規範化、系統化、標準化、科學化法治實施體系。修訂了《大連市環境保護行政裁量權制度》,進一步統一規範了執法人員可自主裁量的執法權力範圍、種類、幅度,使模糊的規定明確化,寬泛的幅度具體化,執法的標準客觀化,縮減了裁量權力空間,提高了行政執法的公正性、裁量的合理性。全力構建行政執法「三項制度」體系,出臺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對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奠定了基礎。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和機制,編制並發布《大連市生態環境局2019年度重大行政決策目錄》,確立6項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嚴格履行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決策等程序。完成行政服務事項清單、辦事指南、辦事流程的編制並全面公開。行政處罰運用現場執法記錄儀器、開發行政處罰系統網上辦公軟體,積極推進電子化數據化執法全過程記錄和公示。
環境監控
繼續推進重點排汙單位自動監控設施建設工作,完成259家廢氣企業、131家廢水企業自動監控設施安裝,並聯入省生態環境廳平臺。出臺《關於做好汙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驗收備案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完成全市379臺20t/h以上燃煤鍋爐在線監控設施驗收備案工作。啟動在線監控系統運維管控項目,聘請專業機構進行現場檢查,全年例行檢查企業160家,質控樣考核企業104家,比對監測企業43家。在生態環境部組織的考核中,我市自動監控數據傳輸有效率為98.39%,位居遼寧省前列。
環境監測
制定印發《2019年大連市環境監測業務工作計劃》,全面開展環境質量、汙染源、應急等監測工作,以及入海河流專項調查、入海排汙口整治驗收工作,全年獲取監測數據約343萬個。公開發布了我市環境空氣品質日報、預報、實時報,以及飲用水水源水質月報,定期公布了重點排汙單位廢水、廢氣等監督性監測結果。完成大連市環境保護局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項目實驗室裝修改造。在第三屆遼寧省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活動中,我市獲得團體第一名、個人前四名的優異成績。
出臺《<大連市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實施方案>任務分解和責任分工方案》,推出社會化生態環境監測機構信用告知承諾制度,繼續加強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對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數據質量、排汙單位自行監測質量以及市控環境空氣自動監測運維質量進行了監督抽查,全面加強了對環境監測行為的管理。
環境科研
《環境空氣氮氧化物的自動測定化學發光法》等五項國家標準頒布實施;《水質丙烯醯胺的測定超高效液相色譜-質譜法》等兩項省標發布實施。《高解析度化學傳感器檢測技術開發及環境應急監測快速部署系統集成研究》獲得大連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大連市中心區聲環境功能區調整順利通過大連市人民政府審批並頒布實施。
完成市委重點項目《建立健全大連市生態補償機制研究》並獲市委領導籤批;完成《大連市生態環境總體戰略規劃(2018-2035年)》專題研究及規劃文本、文本說明和圖集等編制工作;完成《「十四五」時期大連市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思路研究》《「十四五」時期大連市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和重大問題研究》,以及《松木島化工園區大化集團鹽堆場對地下水影響分析》《地下水與海水水質指標限值比較及檢測方法差異性分析》《大連市工業環境汙染評價與綠色增長》等研究報告。《一種高效秸稈凝油劑》《一種利用秸稈發酵製備生物表面活性劑的方法》獲得專利授權。
環境宣教
堅持新發展理念,圍繞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加大新聞宣傳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全年在各級媒體刊發稿件4000餘篇次;在「大連生態環境」官方微信平臺推送文章1185篇,閱讀量29萬次;在「大連生態環境」官方微博發布信息1025條,閱讀量達到200萬。開展了「十佳環境友好企業」、「十佳綠色學校」、「十佳綠色使者」評選活動;舉辦紀念「六五」環境日暨環保「三個十佳」頒獎典禮,數萬網友關注網絡直播,用典型引領綠色生產綠色生活新風尚。
豐富公眾參與載體,繼續深入推進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主城區10家汙水處理廠全部實現對外開放外,20家環保設施開放單位常態化向公眾開放,環保公眾開放工作實現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並繼續領跑全國。全力推進環境教育基地創建,全年共創建10家環境教育基地。
國際合作
參加環境部與日本環境省改善大氣環境相關研究與示範項目,與日方專家、示範城市合作開展《大連市臭氧應對策略研究》項目,共同為改善我市大氣環境質量提供技術支撐。參加遼寧省與日本富山縣間普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削減技術協作事業項目。與日本地球環境戰略研究機關(IGES)合作組織召開中日大連石化行業VOC在線監測技術交流會,為中日企業在環境治理方面搭建溝通、合作平臺,借鑑日方在環境治理方面的先進經驗,推動我市企業不斷提高環境治理能力水平。
參加東亞經濟交流機構第十四屆環境部會。開拓與歐洲交流合作渠道,參加第七屆C40全球市長峰會,對丹麥、德國和荷蘭進行訪問交流,就氣候變化解決方案、石化行業環境風險管理、農村廢水處理、禽畜糞便處理等開展技術交流,推動市生態環境事務服務中心與東荷蘭經發局就生態環境研究、治理等工作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全年共接待6批次、62人次外國代表團的訪問,就環境保護信息和先進的汙染治理技術進行交流研討。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