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收穫290個優良天
遼寧省大連市環保局近日公布了《2013年大連市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
《公報》顯示,按照AQI(空氣品質指數)統計,大連市2013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合計為290天,佔全年總天數的79.5%,與2012年96.2%的優良率相比有較大幅度的降低。在大連市全面啟動藍天工程、對霧霾實施治理的形勢下,空氣品質優良率為什麼不升反降?
據大連市環境監測中心專家介紹,2013年年初,大連市在全國率先按照新的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開展環境空氣品質監測,增加了新的監測項目,啟動了新的評價方法。
2013年,大連市新建了中山路、西南路、疏港路及東快路4個環境空氣自動路邊監測站、1個灰霾監測站、1個超級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完善了環境空氣監測體系。其中路邊監測站增加了碳氫化合物監測項目,灰霾站增加了PM1.0、能見度等項目;超級站在灰霾站的基礎上增加了大氣氣溶膠組成、溫室氣體監測、灰霾來源分析相關參數以及與形成光化學煙霧有關參數的監測,使環境空氣監測更加多元化。監測網絡的不斷完善和監測項目的不斷拓展,能更加準確地監測大連市的空氣品質狀況。
目前,大連市共有10個經國家認定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子站,全部分布在市區,點位設置和監測方法符合國家規範要求,子站採用國際先進的監測儀器設備,監測結果能夠真實反映大連市區整體空氣品質狀況。
廈門空氣品質優良率逾九成
福建省廈門市近日公布的2013年環境質量報告書顯示,2013年,廈門全面推進生態示範區創建工作,全市93.6%的行政村(共146個)獲得省級生態村命名;全市所有的區(鄉鎮)全部獲得國家級生態區(鄉鎮),並通過國家生態區技術評估;廈門市獲得福建省首批省級生態市命名。
2013年廈門市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得到加強,水體汙染修復和綜合整治工程加快實施,城鄉建成區和人均綠化率進一步提高,生態示範區創建取得明顯成效,創建國家生態城市紮實推進。
報告書顯示,2013年廈門市環境空氣品質(AQI)優良率為93.4%,在全國實施新空氣品質標準的74個城市中排名第8位。廈門市空氣品質優的天數為78天,良的天數為263天,優良率93.4%,輕度汙染的天數24天。3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北溪引水、石兜-坂頭水庫和汀溪水庫水質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質標準,水質達標率為100%。
在噪聲方面,廈門市晝間區域環境噪聲質量一般,聲級範圍在45.0~68.0 dB(A),平均等效聲級為55.6 dB(A),同比汙染程度持平。
重慶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優
重慶市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重慶市環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勇通報,2013年城鄉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13年,長江幹流重慶段總體水質為優,15個監測斷面中,Ⅲ類水質的斷面比例為100%,與2012年持平。長江支流總體水質為輕度汙染,74條河流139個監測斷面中,Ⅰ類、Ⅱ類、Ⅲ類、Ⅳ類、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0.7%、38.1%、34.6%、15.8%、5.0%和5.8%。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良好,59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9.7%。
2013年,主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06天。主城區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濃度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臭氧濃度分別超標0.51倍、1.00倍和0.01倍。城市發展新區、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仍按空氣品質老標準評價,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區縣有29個,佔總數的93.5%。
在聲環境方面,2013年,全市區域聲環境質量較好。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3.5分貝,比2012年下降0.2分貝。全市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為好。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66.4分貝,比2012年下降0.1分貝。
河北空氣品質止跌轉好
河北省環保廳近日發布了《2013年河北省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
《公報》顯示,2013年,河北省完成了年初的既定汙染減排目標,全省設區城市空氣優良天數平均為129天,達標天數僅佔全年總天數的35.34%;全省七大水系Ⅲ類和好於Ⅲ類水質的斷面比例達48.57%,總體為中度汙染,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總體為一般。
2013年,河北省把環境保護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務,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汙染防治,以及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大氣汙染治理,全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與2012年相比,分別削減了2.9%、3.51%、4.2%和6.17%。
全省空氣品質呈止跌轉好趨勢。去年,河北省集中力量實施了減煤、控車、降塵、治企的治本攻堅行動。全省共淘汰改造分散燃煤小鍋爐、茶爐、爐窯3.5萬臺;完成燃煤鍋爐能源置換和煙塵治理1800多臺。
在水環境質量方面,《公報》顯示,河北省七大水系水質總體為中度汙染。Ⅰ類~Ⅲ類水質比例為48.57%,Ⅳ類水質比例為12.14%,Ⅴ類水質比例為9.29%,劣Ⅴ類水質比例為30.00%,與上年基本持平。全省七大水系的氨氮濃度均值與上年相比升高了20.25%,化學需氧量濃度均值降低了8.22%。七大水系中,永定河水系和灤河水係為輕度汙染,大清河水系和北三河水係為中度汙染,漳衛南運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和黑龍港運東水係為重度汙染。
貴州水源地水質百分百達標
貴州省政府近日發布了《2013年貴州省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3年,貴州省16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2013年,貴州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總要求,以守住環境底線、保住生態良好品牌為主要目標,突出抓好大氣、地表水汙染防治,深化主要汙染物總量減排等環保工作重點,全面啟動實施具有貴州特色的環保12件實事,不斷強化各級環境執法監督管理,全省環境質量保持穩定。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質基本保持穩定,14個出境斷面水質狀況良好,達標率為92.8%。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良好,9個中心城市共有16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貴陽市空氣品質全年優良率為76.2%,在全國第一階段實施環境空氣品質新標準的74個城市中排名第十。
雲南三城市符合一級標準
雲南省近日發布的《2013年雲南省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3年,雲南省空氣品質總體良好,在開展城市空氣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的18個城市中,普洱市、大理市和香格裡拉符合空氣環境質量一級標準。
2013年,雲南全省18個主要城市開展了城市空氣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其中昆明作為首批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的城市,監測信息按時向社會發布。在標準限值收緊、評價指標增加的情況下,以年平均濃度評價,昆明市環境空氣品質超過二級標準限值,影響指標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按日平均濃度評價,全年達標天數333天,達標率91.2%,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4項指標,全年均達到或優於二級標準限值;可吸入顆粒物(PM10)日平均濃度最大值為187微克/立方米,超過二級標準0.25倍;細顆粒物(PM2.5)日平均濃度最大值為115微克/立方米,超過二級標準0.53倍。其餘17個城市,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PM10)3項監測指標年平均濃度綜合評價,普洱市、大理市和香格裡拉符合空氣環境質量一級標準。
湖南洞庭湖水體呈中營養
湖南省近日發布了《全省2013年環境質量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和2013年企業環境行為信用評價結果。《公報》顯示,全省水環境質量總體較上年略有改善。
2013年全省14個城市的31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9.8%,較2012年上升18.2%;洞庭湖水體富營養化狀態為中營養,與上年基本持平。
按照老的空氣品質標準,2013年全省14個城市空氣品質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85.9%,較2012年下降10.4%。按照新的空氣品質進行評價的長株潭三市,2013年達標天數比例分別為54%、59%和53%,長沙市在全國74個重點監控城市中環境空氣品質排名第53位。
湖南省環保廳組織開展了全省2013年度企業環境行為信用評價工作。
此次評價經企業自查自報、省市縣環保部門逐級審查、省環保廳公眾網公示等程序,評定環境誠信企業32家、環境合格企業920家、環境風險企業123家、環境不良企業103家。
環境質量如何 公報給你答案
各地發布2013年環境狀況公報
根據《201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全國水環境質量不容樂觀。圖為金沙江峽谷中一個礦區選礦廠隱蔽的入江排汙口。
新疆城市水源水質穩定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近日發布了《2013年自治區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3年新疆加大汙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努力控制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在國民經濟保持較快發展的同時,全區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局部有所改善。
《公報》顯示,全區城市環境空氣品質達到一、二級優良天數佔全年的76.7%,三級輕度汙染天數佔17.5%,四、五級中重度汙染天數佔5.8%。與上年相比,一、二級天數減少3.9個百分點,三級天數增加2.1個百分點,四、五級天數增加1.8個百分點。哈密、吐魯番等12個城市空氣品質較上年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烏魯木齊市空氣品質繼續改善,空氣品質達到一、二級天數佔83.3%,三級天數佔14.0%,四、五級天數佔2.7%。與上年相比,一、二級天數增加3.5個百分點,三級天數減少2.7個百分點,四、五級天數減少0.8個百分點,空氣品質有所好轉。
在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方面,全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總體水質優良,Ⅰ~Ⅲ類水質佔91.0%,Ⅳ~劣Ⅴ類佔9.0%。在監測的14個城市32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水質達標的佔87.5%,水質為Ⅳ類及以下的佔12.5%,超標飲用水水源地均為地下水型水源地。影響地下水水源地水質的汙染物主要為硫酸鹽、總硬度、氟化物等天然本底指標。與上年相比,全區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總體水質穩定。
四川酸雨汙染有所好轉
四川省環保廳近日召開新聞通報會,四川省環保廳副廳長楊雪鴻通報了2013年度全省環境質量狀況。2013年,四川省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總體較好,生態環境質量和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
楊雪鴻說,2013年,四川省環境空氣平均優良天數為325天,89.2%的城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比上年下降7.6%;全省農村空氣品質總體良好;酸雨汙染較上年有所好轉,酸雨量佔總雨量比例下降7個百分點,酸雨城市比例降低12.5個百分點,降水pH年均值、酸雨pH年均值分別上升0.11、0.10。
在水環境方面,河流水質總體輕度汙染,幹流達標率比去年上升8.5%,支流達標率比去年下降5.4%。;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9.2%,縣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8%,鄉鎮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86.5%。
五大水系水質總體為輕度汙染。幹流達標率為76.6%,同比上升8.5%;支流達標率為67.4%,同比下降5.4%。其中,6個出川斷面水質均達標。9個湖庫水質達標率為77.8%,其中受總磷影響,綿陽魯班水庫為Ⅳ類水質,受到輕度汙染。河流的營養狀態呈明顯的空間分布差異,總體上,幹流優於支流,上遊優於下遊。五大水系中,金沙江、長江幹流(四川段)、嘉陵江和岷江處於中營養狀態,沱江處於輕度富營養狀態。
浙江西湖水質達Ⅲ類標準
浙江省環保廳近日發布了《2013年全省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3年浙江省環境質量基本保持穩定,部分區域呈改善狀態,環境質量總體呈穩中趨好態勢。
《公報》指出,全省地表水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的斷面佔63.8%。與2012年相比,總體水質基本保持穩定。
在八大水系、運河和河網中,江河幹流總體水質基本良好,部分支流和流經城鎮的局部河段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汙染,其中甌江、飛雲江、苕溪水系各斷面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優良;椒江、曹娥江、錢塘江、甬江水系達到或優於Ⅲ類斷面佔50%~81.8%之間;鰲江、運河和平原河網水質以Ⅴ類和劣Ⅴ類為主,汙染仍然嚴重。
湖泊水庫總體水質較好,75%的湖庫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其中,水庫水質總體優良,主要為Ⅱ類;湖泊水質相對較差,西湖水質為Ⅲ類,東錢湖水質為Ⅳ類,鑑湖水質為Ⅴ類,南湖水質為劣Ⅴ類。部分湖泊呈現一定程度富營養化。
太湖流域水質為Ⅱ~劣Ⅴ類,其中Ⅱ類和Ⅲ類水質斷面佔40.9%。6個主要入湖斷面水質良好,均滿足功能要求。
江蘇太湖流域水質總體向好
江蘇省政府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3年江蘇省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太湖流域水質總體向好,連續第六年實現國家確定的「兩個確保」治太目標。
2013年,江蘇省列入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83個國控斷面中,符合Ⅲ類水質斷面佔45.8%,Ⅳ~Ⅴ類水質斷面佔51.8%,劣Ⅴ類水質斷面佔2.4%。
空氣環境質量不容樂觀。全省環境空氣中PM2.5、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分別為73微克/立方米、115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和41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和臭氧按年評價規定計算,濃度分別為2.1毫克/立方米和139微克/立方米。按照《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限值進行日評價,全省空氣品質平均達標率為60.3%,13個省轄城市達標率範圍為53.6%~68.3%。與2012年相比,全省二氧化硫和臭氧濃度基本持平,其他4項指標有所上升,升幅在10.8%~25%之間。
全省省轄城市酸雨平均發生率為26.7%,與2012年相比,全省酸雨汙染總體格局變化不大,未發生酸雨城市數增加1個,酸雨平均發生率下降9.3個百分點,呈汙染減輕態勢。
編輯:曲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