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我國生態環境整體改善 仍面臨挑戰

2020-12-02 中國青年網

   光明網訊(記者蔡琳) 6月2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9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正式向社會發布。會議上,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介紹了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以及當前所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柏仇勇表示,據《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環境空氣PM2.5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其中,未達標城市PM2.5年均濃度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全國1940個國考地表水斷面中,Ⅰ~Ⅲ類比例為74.9%,同比上升3.9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為3.4%,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總體穩中向好,我國管轄海域一類水質面積比例同比略有上升,劣四類海域面積同比略有減少,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穩中向好;全國生態環境質量優良縣域面積佔國土面積的44.7%,同比持平;全國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全國環境電離輻射水平處於本底漲落範圍內。

   柏仇勇指出,從2019年的生態狀況公報來看,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總體改善。可以用三個「越來越」概括:一是藍天越來越多。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環境空氣PM2.5年均濃度持續下降,「十三五」以來累計下降21.7%,重汙染天數由平均10天下降到6天,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由36天下降到20天;二是水質越來越清。「十三五」以來全國地表水優良水體逐年增加、重度汙染水體逐年減少,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累計上升8.9%,劣Ⅴ類比例下降6.3個百分點,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三是生態越來越美。全國生態狀況指數呈上升趨勢,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柏仇勇認為,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但改善程度距離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距離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還有差距,生態環境保護仍然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仍然肩負著艱巨的任務。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2019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距離國家二級標準還差1微克/立方米;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PM2.5 平均濃度都為國家二級標準的1.6倍左右,區域空氣重汙染過程時有發生;全國仍有65個國考斷面水質為劣Ⅴ類,黃河、淮河、遼河、海河和松花江流域水質總體仍為輕度汙染;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72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標情況;地下水水質總體上並不樂觀;全國近岸海域仍有13個海灣春、夏、秋三期監測均出現劣四類水質,仍有8個入海河流斷面水質為劣Ⅴ類;中西部地區自然生態比較脆弱。

相關焦點

  • 《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去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果進一步鞏固,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有效保障。
  • 生態環境部未來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部長解答
    生態環境部未來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部長解答 原標題:   近日,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正式掛牌。相比於環境保護部,生態環境部職能有哪些變化?黨的十九大將汙染防治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未來工作將如何開展?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科技日報:我想請教柏仇勇司長,剛才您介紹了2019年我國生態環境狀況,想請您分析一下我們國家當前所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什麼?我們該怎麼發力?謝謝。  柏仇勇: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從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來看,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總體改善。在這裡,我用三個「越來越」概括表述:一是藍天越來越多。
  • 2018年,我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穩中向好
    2018年,我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穩中向好——聚焦國務院關於2018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4月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受國務院委託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作了關於2018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
  • 奮力開創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新局面——訪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
    原標題:奮力開創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新局面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從萌芽起步到蓬勃發展,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積累了哪些寶貴經驗?當前形勢下,汙染防治攻堅戰進展如何?怎樣發揮好生態環境保護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為此,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幹傑。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的發布會,我們邀請到海洋生態環境司霍傳林副司長,介紹我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有關進展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生態環境部設立海洋生態環境司,負責全國海洋生態環境監管工作。
  •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持續改善...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 孫金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保「十四五」規劃方向
    12月29日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將召開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總結回顧2020年重要生態環境工作進展,介紹「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整體考慮,並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 生態環境部部長在全國生態環境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在對外宣傳方面,要積極宣介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努力和成就,利用一些典型案例,講好中國環保故事和優秀人物,不斷增強我國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話語權和主導權,鞏固我國在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參與者、引領者、貢獻者地位。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談「十四五」環境保護髮力點
    新華社北京1月2日電 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談「十四五」環境保護髮力點  新華社記者高敬  「十四五」大幕已經拉開。
  • 如何看待當前及未來生態環境保護形勢?
    作者: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 王倩、儲成君  當前及「十四五」期間,中國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社會經濟發展面臨新形勢、新挑戰,生態環境保護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更加突出的挑戰。
  • 生態環境部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標誌性舉措。
  • 生態環境部舉行新聞發布會 介紹生態環境保護法規標準等工作進展並...
    著力解決當前環境噪聲汙染防治工作中面臨的部門管理職責劃分不清、源頭防控不足、罰則不明確等突出問題。三是制度措施可行。加強對相關制度的研究論證,確保制度可行有效。四是匯集成功實踐。充分借鑑國(境)內外相關法律法規和實踐中成功的管理經驗,推動達成共識,改善治理成效。五是提升治理能力。
  • 《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對外公布 我國海洋生態環境...
    2019年5月,生態環境部對外發布《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明確表示,2018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態整體穩中向好。   據悉,《公報》重點從海洋環境質量、海洋生態狀況、主要入海汙染源狀況、海洋傾倒區和油區狀況、海洋漁業水域環境質量狀況、海洋環境災害狀況、突發海洋汙染事件、相關行動與措施等八個方面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進行了詳細監測。   監測結果表明,2018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態整體穩中向好。
  • 生態環境「根本好轉」要有六個特徵
    就「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形勢而言,總體來說,全國生態環境保護進入新發展階段,面臨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機遇和挑戰共存、機遇大於挑戰。機遇和有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習近平總書記堅定不移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各地逐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是做好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最大動力和根本保障。
  • 生態環境部發布國家生態環境基準《湖泊營養物基準—中東部湖區...
    12月3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國家生態環境基準—《湖泊營養物基準—中東部湖區(總磷、總氮、葉綠素a)》(2020年版)(公告2020年77號),這是我國首個關於地表水體中營養物的生態環境基準。湖泊富營養化是全球水環境面臨的嚴峻問題之一,湖泊營養物基準是對湖泊富營養化進行評估、預防和治理的科學基礎。
  • 生態環境部就《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答記者問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由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科學院編制。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規劃》出臺的背景、總體思路、主要內容等回答了記者提問。問:請介紹一下出臺《規劃》的背景情況?
  • 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聯合國氣候變化馬德裡大會上表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李高是在「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故事」邊會上作出上述表述的。該邊會由中國新聞社和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聯合主辦。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 (2020-2035年)。全文如下: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